脂类与生物膜.ppt
《脂类与生物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脂类与生物膜.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脂类与生物膜,脂类概述,1.概念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它是有脂肪酸与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质或脂类,是动物和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多数脂类都易溶于乙醚、氯仿、己烷、苯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即可用非极性有机溶剂从细胞和组织中提取出来。脂类定义的特点就是水不溶性(water insoluble)(即脂溶性,fat-soluble)。,单纯脂肪:脂肪、油脂、蜡脂(甘油醇类与脂肪酸构成)复合脂类:衍生物:脂溶性维生素、激素、前列腺素、甾醇类,磷脂糖脂固醇类,甘油磷脂鞘氨醇磷脂,卵磷脂脑磷脂,2
2、.分类,脂类,贮藏物质/能量物质:脂肪是机体内代谢燃料的贮存形式,它在体内氧化可释放大量能量以供机体利用。防震、防机械损伤、防热量散发提供给机体必需脂成分(1)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 18碳脂肪酸,含两个不饱和键;亚麻酸 18碳脂肪酸,含三个不饱和键;花生四烯酸 20碳脂肪酸,含四个不饱和键;(2)生物活性物质 激素、胆固醇、维生素等。,3.脂类的功能,三酰甘油(脂肪),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酯单纯甘油酯、混合甘油酯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第一节 复合脂类,一、甘油磷酸酯类二、鞘脂类三、固醇类,一、甘油磷酸酯类,结构特点:第三个-OH磷酸酯化一、二-OH与两分子脂肪酸酸化极性的头部,
3、疏水的尾部,聚合形成双分子层的疏水域生物膜连续阻体,二、鞘脂类,植物和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特别是神经组织和脑结构特点:不含有甘油,也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尾。一分子脂肪酸,一分子鞘氨醇或其衍生物,一分子极性头基。,种类(极性头基),鞘磷脂类:分子简单,含量丰富,极性头为磷酰胆碱或磷酰乙醇胺脑甘脂类(糖鞘脂类):极性头不带电,糖单(D-葡萄糖、D-半乳糖、N-乙酰基-D-半乳糖胺),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膜的外层。神经节苷脂类:极性头由几个糖基构成的庞大结构,细胞膜表面特异性的受体的重要组分。和专一性相关,和组织免疫极细胞识别相关。,三、固醇类,结构特点:极性头OH非极性尾,固醇环戊烃类物质细胞
4、膜,复合脂类的共性,双亲媒性(两性分子)极性头基疏水基,第二节 生物膜(了解掌握),一、细胞中的膜系统二、膜的化学组成三、膜的结构四、生物膜的功能,一、细胞中的膜系统,定义:细胞质膜及各种的内膜的统称生物膜,细胞的多膜结构电镜下表现大体相同的形态:三层结构,厚度69nm双分子层生物膜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类,分泌,代谢,癌变等,二、膜的化学组成,生物膜的组成生物膜水含量小1520,生物体含水量5090固形物中蛋白质60脂类40,少量糖(糖蛋白、糖脂),金属离子生物体中2025pro参与膜作用,(一)膜脂类,1.甘油磷酸脂类,(二酯)占膜脂的55-75: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磷脂酰乙醇胺
5、(脑磷脂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如:柑桔叶细胞膜中PC、PE占总甘油磷酸脂的752.鞘脂类:鞘磷脂(SM)3.固醇类:胆固醇、豆固醇特性:双亲媒性作用(生物功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调节膜功能,(二)膜蛋白,1.外周蛋白:处于双分子层的表面,占20-30%,亲水,自由游动(以极性基因的静电作用离子键,氢键等结合)2.内嵌蛋白:处于双分子层的内部70-80%,疏水,“溶解”于半脂质双分子层中,通过膜蛋白上疏水性AA或基于双分子层内部相连3.少数的膜锚蛋白:与糖链共价结合,形成蛋白质、糖、脂类的复合物生物功能:细胞物质代谢,传递,运动,内外物质转运,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膜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