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ppt
《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胶粘剂的分类及应用,第一节 概述,人们使用胶黏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秦朝人以糯米浆与石灰制成的灰浆用作长城基石的胶黏剂。古埃及人从金合欢树中提取阿拉伯胶,从鸟蛋、动物骨骼中提取骨胶,从松树中收集松脂制成胶黏剂,还用白土与骨胶混合,再加上颜料,用于棺木的密封及涂饰。最早使用的合成胶黏剂是酚醛树脂。1909年实现了工业化,主要用于胶合板的制造。后来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又出现了脲醛树脂、丁腈橡胶、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树脂等。,胶粘剂的概念:胶粘剂是一种靠界面作用(化学力或物理力)把各种固体材料牢固的粘接在一起的物质,又叫粘接剂或胶合剂,简称“胶”。,胶粘剂的应用领域
2、非常广泛,涉及建筑、包装、航天、航空、电子、汽车、机械设备、医疗卫生、轻纺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胶粘剂定义及其发展概况,如在人造卫星的结构中采用结构胶粘剂代替金属焊接,节重1 kg就有近十万元的经济效益。,现状:20世纪30年代,从酚醛树脂开始进入合成胶粘剂时代,目前世界合成胶粘剂品种已达5000余种,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销售额年均增长5%。产量水系胶占45%,热熔胶占20%,溶剂胶占15%,反应型胶占10%,其它10%。发展方向:快固化、单组分、高强度、耐高温、无溶剂、低粘度、不污染、省能源、多功用等各具特点的胶粘剂。合成技术:利用分子设计开发高性能品种,采用接枝、共聚、掺混、互穿
3、网络聚合物等技术改善胶粘剂的性能。,9.1.2 胶粘剂的分类,(1)按基料的化学成分将胶粘剂分为三大类型:a.天然材料:动物胶:骨胶、皮胶等。植物胶:淀粉、糊精、阿拉伯树胶、天然树脂胶、天然橡胶等。矿物胶:矿物蜡、沥青。b.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合成树脂型,合成橡胶型和复合型三大类。合成树脂又分热塑型和热固型。热塑型有烯类聚合物、聚氯酯、聚醚、聚酰胺、聚丙烯酸酯等。热固型有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合成橡胶型主要有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等。复合型主要有酚醛-丁腈胶、酚醛-氯丁胶、酚醛-聚氨酯胶、环氧-丁腈胶等。c.无机材料有热熔型如焊锡、玻璃陶瓷等,水固型如水泥、石膏等,硅酸
4、盐型及磷酸盐型。,分为溶剂型、乳液型、反应型(热固化、紫外线固化、湿气固化等)、热熔型、再湿型以及压敏型(即粘附剂)等。溶剂(分散剂)挥发型:有溶液型和水分散型。溶液型包括有机溶剂型如氯丁橡胶、聚乙酸乙烯酯,水溶剂型如淀粉、聚乙烯醇;水分散型如聚乙酸乙烯酯乳液。反应型:包括一液型和二液型。一液型有热固型(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湿气固化型(氰基丙烯酸酯、烷氧基硅烷、尿烷),厌氧固化型(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型(丙烯酸类、环氧树脂);二液型有缩聚反应型(尿素、酚),加成反应型(环氧树脂、尿烷),自由基聚合型(丙烯酸类)。,(2)按形态、固化反应类型分类,热熔型:是一种以热塑性塑料为基体的多组分混合
5、物,如聚烯类、聚酰胺、聚酯。室温下为固状或膜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熔融成为液态,涂布、润湿被粘物后,经压合、冷却,在几秒钟甚至更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较强的粘接力。压敏型(粘附剂):有可再剥离型(橡胶、丙烯酸类、硅酮)和永久粘合型。在室温条件下有粘性,只加轻微的压力便能粘附。再湿型:包括有机溶剂活性型和水活性型(淀粉、明胶、聚已烯醇)。在牛皮纸等上面涂敷胶粘剂并干燥,使用时用水和溶剂湿润胶粘剂,使其重新产生粘性。,(2)按形态、固化反应类型分类,9.1.3 胶粘剂的组分及其作用,胶粘剂主要由基料、固化剂和促进剂、偶联剂、稀释剂、填料、增塑剂与增韧剂及其他组分(添加剂)组成。,基料:是胶粘剂的主要成分,
6、大多为合成高聚物,起粘合作用,要求有良好的粘附性与湿润性。,9.1.3 胶粘剂的组分及其作用,固化剂和促进剂:固化剂是胶粘剂中最主要的配合材料,它直接或者通过催化剂与主体聚合物反应,固化结果是把固化剂分子引进树脂中,使分子间距离、形态、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树脂由热塑型转变为网状结构。促进剂是一种主要的配合剂,它可加速胶粘剂中主体聚合物与固化剂的反应,缩短固化时间、降低固化温度。,9.1.3 胶粘剂的组分及其作用,偶联剂:能与被粘物表面形成共价键使粘接界面坚固。,稀释剂:用于降低胶粘剂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和渗透性。分非活性和活性稀释剂。非活性稀释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丙酮、环
7、己酮、甲苯、二甲苯、正丁醇等。活性稀释剂是能参加固化反应的稀释剂,分子端基带有活性基团,如环氧丙烷苯基醚等。,填料:无机化合物如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矿物等。改善树脂的某些性能,例如可降低树脂固化后的收缩率和膨胀系数,提高胶接强度和耐热性,增加机械强度和耐磨性等。,9.1.3 胶粘剂的组分及其作用,增塑剂与增韧剂:增塑剂一般为低粘度、高沸点的物质,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亚磷酸三苯酯等,因而能增加树脂的流动性,有利于浸润、扩散与吸附,能改善胶粘剂的弹性和耐寒性。增韧剂是一种带有能与主体聚合物起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胶粘剂中成为固化体系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剥离强度
8、、低温性能与柔韧性。,其他组分:添加剂、防老化剂、防霉变剂、阻聚剂、阻燃剂、着色剂等,9.1.4 胶粘剂的粘合理论简介,(1)机械锚合理论(2)吸附理论(3)扩散理论(4)静电理论,胶黏剂和物体接触,首先润湿表面,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链接两个物体并使之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的过程称为胶接。此过程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物理、化学)但都必须经过一个便于浸润的液态或类液态向高分子固态转变的过程。,机械理论,胶黏剂必须渗入被粘物表面的空隙内,并排除其界面上吸附的空气,才能产生粘接作用。胶黏剂粘接经表面打磨的致密材料效果要比表面光滑的致密材料好,因为:机械镶嵌;形成清洁表面;生成反应性表面;表面积增加。由于打
9、磨确使表面变得比较粗糙,可以认为表面层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从而提高了粘接强度。,吸附理论,吸附理论认为,粘接是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粘结力主要来源于氢键力、范德华力等分子间作用力。胶黏剂与被粘物的连续接触的过程叫润湿,要使胶黏剂润湿固体表面,胶黏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黏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会形成良好的润湿,但如果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黏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降低接头的粘接强度。获得良好润湿的条件是胶黏剂比被粘物的表面张力底。,扩散理论,扩散理论认为,粘接是通过胶黏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当胶黏剂和被粘物都具有能够运动的长链大分子聚合
10、物时,扩散理论基本适用。扩散理论主要用来解释聚合物之间的粘接,无法解释聚合物与金属粘接的过程。,静电理论,又称双电层理论,由于在胶黏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形成双电层而产生静电引力,即相互分离的阻力。当胶黏剂从被粘物上剥离时有明显的电荷存在,则是对该理论有力的证实。静电理论无法解释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聚合物之间的粘接。,弱边界层理论,认为当粘接破坏被认为是界面破坏时,实际上往往是内聚破坏或弱边界层破坏。弱边界层来自胶黏剂、被粘物、环境或三者之间的任意组合。如果杂质集中在粘接界面附近,并与被粘物结合不牢,在胶黏剂和被粘物内部都可出现弱边界层。当发生破坏时,尽管多数发生在胶黏剂和被粘物界面,但实际上是弱边界层
11、的破坏。,4.2.5 环氧树脂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一类由环氧树脂基料、固化剂、稀释剂、促进剂和填料配制而成的工程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是性能极为优异的胶粘剂品种,特别是它环境适应性强、粘着力强、环保性好等特点,使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应用范围极广。,4.2 典型高分子胶粘剂的合成原理及工艺,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以下优点:,(1)环氧树脂含有多种极性基团和活性很大的环氧基,因而与金属、玻璃、水泥、木材、塑料等多种极性材料具有很强的粘接力,胶接强度很高。(2)胶层的体积收缩率小,约12,是热固性树脂中固化收缩率最小的品种之一,环氧固化物的线胀系数也很小,所以胶层的尺寸稳定性好。(3)环氧树脂、固
12、化剂及改性剂的品种很多,可通过合理而巧妙的配方设计,使胶粘剂具有所需要的工艺性(如快速固化、室温固化、低温固化、水中固化、低粘度、高粘度等),并具有所要求的使用性能(如耐高温、耐低温、高强度、高柔性、耐老化、导电、导热等)。(4)与多种有机物(单体、树脂、橡胶)和无机物(如填料等)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和反应性,易于进行共聚、交联、共混、填充等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配方组成:(课本)主要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及辅助材料组成。,(1)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和固化剂混合后才能固化交联成热固性树脂,起到粘接作用。,(2)固化剂 有胺类(如乙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胶粘剂 分类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8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