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研究新热点及新技术.ppt
《肿瘤病理研究新热点及新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病理研究新热点及新技术.ppt(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肿瘤病理新热点及新技术New Hot Spots and New Techniques of Tumor Pathology 冯德云,20世纪20-50年代,是化学致癌研究最迅猛的时代;60-70年代的掀起寻找癌症病毒狂潮;70-80年代是癌基因疯狂时代;80年代末进入迷恋抑癌基因时代;90年代细胞周期、信号转导和细胞凋亡理论在癌症研究中的广泛运用。然而,浪潮很快过去了,因为这些都被证明与癌症有关,但不是癌症的本质!,人类在肿瘤研究方面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浪潮,肿瘤研究的新热点,肿瘤干细胞microRNAEMT,肿瘤干细胞 Tumor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
2、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二是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胚胎干细胞的
3、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成年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一般认为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最新的研究表明,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或组织的潜能。,肿瘤干细胞,2006年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的定义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1.概念的提出,传统观念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肿瘤
4、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的视觉角度。,2.实验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Southam C等进行的肿瘤细胞自体/异体移植实验、到后来众多实验都证实并非每个肿瘤细胞都具有再生肿瘤的能力,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在体外克隆形成实验中可以形成克隆,在异种移植模型中,只有移植人大量的肿瘤细胞才能形成移植瘤,究竟何种细胞行使肿瘤起源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TIC)的功能?,随机化理论 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同质
5、性,即每一个肿瘤细胞都具有新生肿瘤的潜力,但是能进入细胞分化周期的肿瘤细胞很少,是一个小概率随机事件。分层理论 认为肿瘤细胞具有功能异质性,只有有限数目的肿瘤细胞具有产生肿瘤的能力,但这些肿瘤细胞再生肿瘤是高频事件。,3.两种理论解释,目前的实验结果,倾向于第二种解释,即肿瘤组织中存在数量稀少的癌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充当干细胞的角色,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潜能,虽然数量少,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众多性质与干细胞相似,所以这些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能不对称产生两种异质的细胞,一种是与之性质相同的肿瘤干细胞,另一种是组成肿瘤大部分的非致瘤癌细胞。,
6、TSC与成体干细胞关系,肿瘤细胞突变最早发生于干细胞 干细胞与TSC具有无限增殖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只需突变获得过度增殖能力,就可以转化成为肿瘤;干细胞比分化细胞周期性更新快,寿命长,突变更容易累积。干细胞是突变的靶点。,表面标记表明TSC来源于成体干细胞 由于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白血病干细胞的分离和表面标记测定较早开始。目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白血病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一致,均为CD34+,如所有的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除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干细胞都为CD34+,CD38-。,目前研究较多的TSC标记物,CD34,CD133,CD44,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干细胞抗原2(Stem Ce
7、ll Antigen 2),CD90,OV-6,Oct-4 等。,ICC中CD133表达,ICC中CD44表达,ICC中PSCA表达,Bmi1基因参与正常造血过程,其功能障碍与AML有关。Bmi1基因敲除的小鼠干细胞移植入免疫力摧毁的小鼠,干细胞可以短期产生血细胞,8周后,移植细胞基本消失。说明Bmi1基因对正常血液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是必要的。,成体干细胞、TSC与Bmi1基因,Bmi1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产生也是必要的。将Meis1a和Hoxa9癌基因导入小鼠骨髓细胞可以产生AML模型。把Meis1a和Hoxa9癌基因导入正常小鼠与BMi1基因失活小鼠,都可以产生白血病细胞。但是Bmi1基因失活
8、小鼠的白血病细胞移植入免疫缺陷小鼠后不能再产生白血病细胞。所以,Bmi1基因对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维持都是必要的。,Wnt、SHH(sonichedgehog)、Notch途径调控干细胞与TSC的生长分化,提示机体一生中细胞的生长分化由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调节,其异常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肿瘤。,干细胞与TSC有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TSC与干细胞有相同的起源,侧脑室室管膜下层与海马齿状回是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地。通过神经祖细胞与其他祖细胞的癌基因与p53抑癌基因突变,可以制造小鼠脑肿瘤模型。这些模型小鼠产生不同的脑肿瘤。影象学研究表明,这些脑肿瘤虽然可以在广泛的脑内区域产生,但这些肿瘤都起源于
9、侧脑室与海马。,肿瘤干细胞是恶性肿瘤的起源,又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靶点,因此,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也是创新研究的前沿。,肿瘤早期诊断 因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最原始细胞,如果可以及早地识别并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就有可能依据其分子标志来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肿瘤干细胞具有能自我更新、增殖的特征,因此对其增殖功能的检测可能成为肿瘤最早期诊断的标准。,肿瘤干细胞研究价值巨大,阐明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理,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理论基础,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有望极大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为研发新一代高效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靶点,由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
10、细胞具有异质性,其生物学特性和对治疗手段的敏感程度也并不完全一致。传统的治疗手段针对的是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往往忽视了占少数的肿瘤干细胞,因而对肿瘤干细胞无法达到最有效的杀灭效果。,肿瘤治疗应该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制订治疗方案。,肿瘤干细胞的发现有可能彻底改变现有化疗药物的选择配伍、有效剂量和疗程,以彻底消灭肿瘤干细胞为指标的新化疗方案有望极大地降低癌症的复发率和提高其治愈率。,1.肿瘤干细胞是如何产生的?虽然一些肿瘤干细胞的存在已经得到了实验性证实,如白血病、乳腺癌,肝癌,但是否所有的肿瘤都起源于肿瘤干细胞还不清楚。2.如何识别和分离肿瘤干细胞?这是利用肿瘤干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
11、环节。根据细胞表面标记的特征,科研人员已经识别和分离出几种肿瘤干细胞,如何对其他肿瘤的干细胞进行分子或者形态上的鉴定,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三大难关”需要攻克,3.如何避免杀伤正常干细胞?由于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相似性,如何避免对肿瘤干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治疗手段影响到正常的干细胞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采用的治疗手段不适,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副作用,使人类正常的干细胞受到损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定义,通过特定的基因组合与转染可以将已分化的体细胞诱导重编程为的多潜能干细胞。,2006年,日本Yamanaka研
12、究小组通过将逆转录病毒介导的Oct-4,Sox2,Klf4及c-Myc四个基因转入鼠成纤维母细胞,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并将该类干细胞命名为iPS细胞。2007年,美国Thomson 实验室报道了Oct-4,Sox2,Nanog及Lin28四个基因的转染可将人成纤维母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这一研究明确地证实了分化的细胞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因子的外源导入而被重编程到具有多能性的状态,因而受到了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iPS细胞体内外的诱导分化,与人和鼠的ES 细胞一样,iPS细胞植于免疫缺陷鼠皮下可在注射部位形成由内、中和外胚层来源细胞杂乱排列构成的畸胎瘤。将小鼠iPS
13、细胞注射入小鼠囊胚,其可与受体细胞一起发育形成包括生殖系在内的各种组织而形成嵌合体。通过嵌合体技术或四倍体胚胎补偿法(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亦可获得完全由小鼠iPS细胞发育而来的个体。,iPS细胞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在体外可分化成含三个胚层来源细胞的多细胞结构,在其内可检测到:外胚层细胞如-tubulin 阳性神经元、Tuj1阳性的神经元、Nestin 阳性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中胚层细胞如CD34阳性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内胚层细胞如AFP(alpha-fetoprotein)阳性细胞以及TROMA-阳性的细胞等。,研究者已成功地将iPS细胞
14、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功能性的成熟神经细胞,如运动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造血前体细胞、造血细胞、胰腺细胞和肝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胰腺细胞等。,应用及意义,iPS细胞在形态学、表观遗传学、全基因表达谱以及细胞类型特异的分化潜能方面与ES细胞极其相似,并且个体特异来源的iPS细胞尚不涉及免疫排斥问题,所以iPS具备成为细胞治疗以及组织器官再生最有前景的种子细胞。,为建立“个体特异的”、“病人特异的”或“疾病特异的”人iPS 细胞和实现“个体化的”药物药效与ADME/Tox评价等奠定了良好基础。“病人特异的”或“疾病特异的”人iPS
15、 细胞也可以用来研究特定疾病(如人ALS)的发病机制。,Micro RNA,近年来,国际分子生物学顶尖级杂志CNS(Cell/Nature/Scicence),连续把RNA的研究进展列为“十大科技突破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是microRNA。,(一)miRNA的概念 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pre-miRNA)加工而来,能够和互补或部分互补的靶mRNA的3末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alregion,3UTR)结合,使mRNA降解或介导其翻译抑制。,(二)miRNA与siRNA的区别-特
16、性 miRNA siRNA-来源 内源转录本 转基因、病毒RNA 大小 约22nt 约22nt 前体 茎环状的pre-miRNA 双链结构的dsRNA 催化酶 Drosha、Dicer或类似 Dicer Dicer的酶复合体 RISC复合体 含Argonaute蛋白家族 含Argonaute蛋白家族 匹配方式 不完全互补(动物)或 完全互补 完全互补(大多数植物)作用专一性 相对较低 高 作用点 蛋白质合成水平 转录后水平 靶基因的命运 抑制转录或者被降解 被降解 功能 发育过程中调节 抑制转录活性、病毒 内源基因的表达 感染、表型遗传-,(三)miRNA 的功能及意义 高等真核细胞中,miR
17、NA基因占已知基因的1%,目前估计哺乳动物细胞中有600多个miRNA,30%的基因要受到miRNA的调节。miRNA的多样性与进化保守性决定了其在生理生化功能上的重要性与普遍性。然而只有少数miRNA的已经明确,许多miRNA的功能还尚待深入研究。,已知功能的miRNA-miRNA名称 物种 生物学功能 靶基因-lin-4 线虫 发育时序调节 lin-14,lin-28let-7 线虫 发育时序调节 lin-41,hbl-1lsy-6 线虫 神经细胞化学感受器 cog-1 不对称性调节miR-273 线虫 神经细胞化学感受器 die-1 不对称性调节miR-165/166 拟南芥 叶子近轴与
18、离轴细胞的分化 PHV/PHBmiR-172 拟南芥 花朵发育 APETALA2(AP2)Bantam 果蝇 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 hidmiR-14 果蝇 调节细胞凋亡和脂类代谢 caspase Ice?miR-15a/哺乳动物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2miR-16-1(B-CLLs)miR-196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发育 Hox-B8miR-143 哺乳动物 脂肪细胞分化 erk5miR-375 哺乳动物 胰岛素分泌调节 mtpn miR-1 哺乳动物 心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Hand2-,1.miRNA与生物体的发育、与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和调亡、与激素分泌 等功能有关。,2.m
19、iRNA与肿瘤发生及治疗 近几年,miRNAs与人类肿瘤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并不断有肿瘤发生与miRNAs的表达有关的例子的报道。研究表明,miRNA的表达水平在许多肿瘤中发生改变,它们可能起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1)Calin 等发现 miR-15a和 miR-16-1定位于染色体 13q14,而这一区域在一半以上的 B-CLLs 病人中缺失。而且这一缺失在约50%的外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16%40%的多发性骨髓瘤和60%的前列腺癌中出现。推测他们可能起着肿瘤抑制基因的角色。(2)Iorio和Michael等发现,miR-1
20、43,miR-145在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和淋巴瘤中的表达下调,这两个基因位于 5q32-33。(3)He等研究发现,miR-221,-222,-146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显著上调。,(4)CiafreSA和Chan 等发现,miR-21 可作为一种抗凋亡因子,在恶性胶质瘤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是上调的。(5)Metzler等在儿童的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 miR-155/BIC 的前体高表达。(6)JohnsonSM 等发现肺癌let-7的表达常是降低的,let-7的靶点是Ras癌基因,RAS 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中调控细胞的正常生长和恶性增殖,RAS 蛋白过表达会引起细胞的恶性增殖
21、,let-7表达的降低可致其靶点癌基因Ras表达的增加和促进肿瘤生长。,microRNA可能是肿瘤治疗的神奇子弹,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研究发现,miR-15a和miR-16-1存在缺失或下调,miR-15a和miR-16-1的表达与CLL中Bcl2的表达相反,这两个microRNA在转录后的水平上对Bcl-2起负调节作用。在白血病细胞系中已经观察到,含有9 bp Bcl-2互补序列的miR-15a和miR-16-1,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miR-15a和miR-16-1是Bcl-2天然的反义作用因子,可以用于治疗Bcl-2过表达的肿瘤。,3.miRNA功能研
22、究 寻找下游靶基因是发现miRNA功能的一个直接手段。由于miRNA与靶基因的不完全配对,在动物基因组中直接寻找就显得有些困难,但也有研究尝试依据其他特征用生物信息学查找,但总的来说仍需要实验检验。从仅有的例子来看,一个miRNA可调控细胞中与某一种物质代谢或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几种mRNA,这样更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寻找miRNA的靶基因是目前功能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这为揭示每一个miRNA的功能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线索,从而为全面了解miRNA在细胞中的功能打下基础。,(四)小结 1.miRNA作为新的研究切入点,为功能基因组学,基因治疗,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近年来对miRNA的
23、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有大量的miRNA被鉴定,但是总体来说对miRNA的研究还处在理论水平上,关于miRNA的应用的例子还较少。miRNA作为体内正常表达的基因,与人类疾病(特别是肿瘤)和植物培育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3.尽管目前miRNA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尝试才刚刚开始,但已经在药物设计及疾病治疗等实际应用中显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相信随着对这种特殊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以miRNA为靶点或者以miRNA为治疗手段的设想,以后可能会成为焦点,并且将为肿瘤和其它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这些研究成果必将促进整个生物界研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
24、hymal transition)EMT,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失去上皮特性获得间质细胞表型的一种生物现象,发生EMT 后细胞E-钙黏蛋白、角蛋白等上皮标记基因表达降低,波形蛋白、纤维连接素、N-钙黏蛋白等间质标记基因表达升高。,已证实EMT参与肿瘤侵袭转移,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癌细胞通过EMT 而获得间质细胞表型和侵袭性,实现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在种植部位,癌细胞通过间质细胞-上皮细胞转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最终形成与原发灶形态结构相似的转移灶。,2010年国
25、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上皮间质转化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列为重大研究项目。,EMT 发生机制,肿瘤微环境与EMT,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一组锌依赖性的高度保守的蛋白水解酶,可直接诱导癌上皮细胞发生EMT,发生EMT 后肿瘤细胞产生更多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可能通过上调Wnt引起癌细胞发生EMT,增强癌细胞的移动、侵袭能力。基质金属蛋白酶还通过释放转化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可溶性细胞因子,激活多种下游信号转导,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肿瘤细胞产生的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巨噬细胞合成表皮生长因子,诱导并促进肿瘤迁徙与侵袭相关基因的表达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病理 研究 热点 新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