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四级中级第三单元保健与护理.ppt
《育婴师四级中级第三单元保健与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婴师四级中级第三单元保健与护理.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保健与护理,婴幼儿保健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婴幼儿保健(child health care)以保护和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根据各年龄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提供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养育质量,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小儿不同年龄分期的保健重点,胎儿期 保护胎儿正常生长,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期 定期访视、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护理防治疾病,降低死亡率 婴儿期 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断奶和添加辅食,开展计划免疫,作好常见病防治 幼儿期 开展早期教育,建立合理膳食与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继续作好计划免疫,定期开展体格检查,中国婴幼
2、儿死亡率显著下降,在儿童保健领域,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反映儿童生存质量和妇幼保健水平的客观指标,备受重视。婴儿死亡率:50年代 25%1955年21.3%1960年14%1970年10.6%1980年6.7%1994年4.3%5岁以内儿童死亡率:1950年30%1960年14%1970年11.4%1994年3.5%,中国婴幼儿健康状况全面改善,曾对我国婴幼儿生存构成重大威胁的新生儿常见病和各种烈性传染病,有的被消灭,有的基本控制。婴幼儿发病程度明显减轻,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婴幼儿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中国婴幼儿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婴儿的身长和体重在近40年里明显增长在大城市婴幼儿中
3、,一代比一代高大的趋势持续20余年我国各民族婴幼儿在最近30年来生长发育水平明显改善伴随体格发育的长期变化,婴幼儿生理机能同步增长,婴幼儿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婴幼儿保健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综合国力的提高婴幼儿保健工作在预防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第一节 生长发育,生长一般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长大,可测出其量的增加;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两者紧密相关,不能截然分开,故目前统称为发育。生长发育是儿童有别于成人的重要特点,其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各年龄分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出生不满七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各年龄分
4、期,婴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阶段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故又称为乳儿期。,各年龄分期,幼儿期:一周岁以后至满三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此时小儿生长速度稍减慢但活动范围增大,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故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生长发育在整个小儿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如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在前三个月增加很快,出现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生长发育规律,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有各自的生长特点。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5、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生长迅速,于青春期前达高峰,此后逐渐降达成人水平;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他如心、肝、肾、肌肉等系统的增长基本与体格生长平行。,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小儿生长发育虽按一定的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营养、教养、环境的影响而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必须考虑影响个体的不同的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性别营养疾病孕母情
6、况生活环境,一、婴幼儿生长发育测量,测量指标:以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和上臂围为主要指标,测量时间,一岁以内:每3个月一次;13岁:每年2次(每6个月一次)每半年测量一次身高,每隔13个月测一次体重,婴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000克左右满月时至少应增加800-1000克3个月的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3倍2岁时的体重是出生时的4倍,婴幼儿体重测量的要点:,婴幼儿体重的测量常用落地式50公斤杠杆秤,灵敏度为克,其刻度和标记应清晰。每次测量前要排空大小便测量时应脱去鞋帽、衣服(或在测量后减去衣物的重量)。每次测量时要连续测量3次,用两个相近的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数字记录
7、到小数点后两位。,婴幼儿身高(长)测量的要点:,婴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1-6个月内增长16-17厘米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1-12个月一般每月增长1厘米左右,头围和胸围,头围是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4cm,婴儿期平均每月增长1cm胸围是胸廓及胸肌发育程度的指标至6个月至1岁时,胸围和头围基本相等,称之为胸围交叉,二、婴幼儿生长发育测量的评价,曲线图评价法:按身高测体重按年龄测身高按年龄测体重,第二节 婴幼儿抚触,定义:经过科学指导的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按摩,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按摩 抚触不是一种机械的操作,而
8、是母子间充满爱的感情交流,促进了亲子互动;是孩子智力、体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使婴儿肌肤饥渴得到满足,婴幼儿抚触的功能,增进食欲增强抵抗力促进智力发育调节情绪,抚触前的准备,适宜的抚触时间,抚触的操作,头面部的按摩:舒缓脸部紧绷 胸部的按摩:顺畅呼吸循环 腹部的按摩:有助于肠胃活动 上肢的按摩:增加灵活反应 下肢的按摩:增加运动协调功能 背部的按摩:舒缓背部肌肉,抚触的注意事项,对新生儿每次抚触十五分钟即可,一般每天进行三次抚触。要根据婴儿的需要,一旦感觉婴儿满足了即应停止。婴儿出牙时,面部抚触和亲吻可使其脸部肌肉放松。开始时要轻轻抚触,逐渐增加压力,好让婴儿慢慢适应起来。不要强迫婴儿保持固定姿势
9、,如果婴儿哭了,先设法让他安静,然后才可继续。一旦婴儿哭得很厉害应停止抚触。不要让婴儿的眼睛接触润肤油。,第三节 预防接种,定义:预防接种也叫打防疫针、打疫苗,就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使疫苗进入人体并产生抵御某些病毒细菌的能力,保护身体不得某些疾病。,儿童各种预防接种,儿童出生后,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需实施预防接种才能产生免疫力。为了使儿童获得良好的免疫力,需要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及时间,计划接种。,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婴幼儿预防接种的护理,一般反应:是由于疫苗本身的理化特性造成的反应。加重反应:性质上仍属一般反应范畴,表现为局部和全身症状的加重。异常反应:与一般反
10、应有一定联系,与疫苗的种类及接种者个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密切联系。,暂缓预防接种的情况及其处理,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者。发热高于37.5,有腋下或淋巴肿大者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每天排便次数超过4次者,暂缓服用脊灰疫苗。最近注射过白蛋白、多价免疫球蛋白者,6个星期内不应接种麻疹疫苗。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应暂缓预防接种。发热、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应暂缓预防接种。,不宜进行预防接种,1.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2.神经系统疾病者。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4.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5.罹患各种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
11、证者。,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的护理,接种时间接种症状护理要点,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1接种的准备工作场所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冬季室内应温暖。接种用品及急救用品要摆放有序。严格遵守消毒制度,要做到每人用一副注射器、一个针头,以免交叉感染。,2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应清洁,防止感染。接种最好在儿童饭后进行,以免晕针。,4操作要点(1)严格查对:姓名、年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活疫苗隔4周,死疫苗隔2周)(2)生物制品的准备:检查制品标签、药液;按照规定方法使用;严格无菌操作;抽吸后如有剩余药液,需用无菌干纱布覆盖;在空气中放置
12、不能超过2小时;接种后剩余药液应废弃,活菌苗应烧毁。(3)局部消毒:用2碘酊及75乙醇消毒皮肤,待干后注射;接种活疫苗、菌苗时,只用75乙醇消毒。,第四节 常见疾病护理,婴幼儿病前的征兆:1.婴儿感到不适的主要反应是啼哭 2.情绪的改变 3.饮食的改变4.呼吸的改变 5.睡眠的改变,婴幼儿用药的知识和技能,体重(公式粗略估计)16 月体重(kg):月龄 0.8(kg)+出生体重(kg)712 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0.8(kg)+(月龄-6)0.25(kg)1岁10岁体重(kg):年龄2(kg)+7或8(kg)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药量/千克估计体重(千克),正确给婴幼儿喂药,
13、态度温和充满爱心 药物的味道液体药物的正确喂药方法片剂药物的正确喂药方法正确给婴幼儿滴药的方法,正常婴幼儿体温,腋下体温为3637体温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哭闹、进食活动、室温过高、衣着过多等都会使体温升高,通常不超过37.5 为正常范围,腋下体温测量法,在测温前先用干毛巾将腋窝擦干再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而不外露,家长应用手扶着体温表,让小孩屈臂过胸,夹紧(婴幼儿需抱紧),测温5分钟左右后取出。洗澡后需隔30分钟才能测量,并注意体温表和腋窝皮肤之间不能夹有内衣或被单,以保证其准确性。正常腋下体温一般平均为3637。,口腔内体温测量法,将口表水银端斜置于小儿舌下,嘱小儿闭口(勿用牙咬)
14、,用鼻呼吸35分钟后取出,擦净后阅读度数。一般成人正常口腔体温在3637之间,小儿可高05。,测量体温的注意事项,测量体温时,应事先查看体温表有无破损。3岁以内或智力较差的小儿均需专人在一旁看护,并协助用手扶托住体温表。万一小儿不慎咬破体温表吞下水银时,不要惊慌失措,立即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一般均能排出体外,不致引起中毒。,婴幼儿感冒护理,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操作法,1.用一块不透水的油布铺在床上,再铺一层毛巾被,让婴幼儿躺在上面2.用海绵或法兰绒布蘸上温水给婴儿擦身。从面部开始,然后擦躯干,最后是四肢。温水可以使血管扩张,在蒸发时带走热量,从血液中带走的热量越多,降
15、低婴幼儿发烧的效果就越好 3用温水降温后,一定要擦干皮肤。,婴幼儿咳嗽护理,饮食要清淡 多饮白开水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婴幼儿便秘护理,治疗婴幼儿便秘的方法:1.增加婴幼儿的饮水量 2.适当在奶中加些糖 3.在两顿奶间加些蜂蜜水4.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 5.每天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 6.建立科学的喂养规律,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7.可增加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8.较大的婴儿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婴幼儿肠绞痛护理,让婴幼儿俯卧趴在成人腿上,轻抚背部,同时注意呼吸,时间不可太长在腹部放热水袋切忌摇晃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类型,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摄入比例失调,营养性疾病预防,合理安排饮食补充食品多样化喂
16、养切莫“填鸭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为小儿贫血中最常见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对小儿健康危害较大,故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疾病之一。,铁的需要量和排泄量,正常人每日铁的排泄量相对恒定,约为1mg,主要由胆汁、尿、汗和脱落的黏膜细胞排出。小儿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每日自饮食中摄入较多量的铁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和补充排泄量成熟儿自生后4个月至3岁每天约需铁1mg/kg;早产儿需铁量较多,约为2mg/kg;各年龄小儿每天摄入总量不宜超过15mg。,
17、【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缺铁的原因 1.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期最后3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如因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胎儿储铁减少。为了增加储铁,在胎儿娩出时将结扎脐带时间延迟,可使新生儿多获得75m1左右血液(含铁约40mg)。2.铁摄入量不足 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均低。,3.生长发育快 婴儿期生长发育较快,35个月时和1岁时体重分别为初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较快,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缺铁。4.铁的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则增加快的排泄。5.铁的丢失过多
18、 正常婴儿每天排出的铁量相对比成人为多。以不经加热处理的鲜牛奶喂养的婴儿可能因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量肠出血,每天失血约0.7m1。,【临床表现】,以6个月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一)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疲乏无力,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二)髓外造血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膳食铁的需要增加,而婴儿的主食人乳和牛乳含铁量均很低,难以满足需要,贮存铁耗竭后即发生IDA,故6月2岁或3岁小儿缺铁的发生率高。,护理措施,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肺炎
19、等,因此患儿尽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去,并注意勿与其他病人接触,以避免交叉感染,因感染后能使贫血加重,合理喂养是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应多给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血以及牛肉、鸡蛋黄、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并纠正偏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铁量比牛奶高,且易吸收。并注意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如34个月的婴儿,可给蛋黄1/4个,以后逐渐增加到1个,56个月加菜泥,7个月后可加肉末、肝泥,设法提高婴幼儿食欲,同时防止消化不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制剂。婴儿最好在两餐之间服,以利于吸收,因为铁质对胃粘膜有刺激,服后易产生恶心呕吐,同时避免与牛奶钙片同时服用,也不要用茶喂服,以免影
20、响铁的吸收。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严重贫血的患者,活动后易心悸、气急,必须卧床休息,必要时还需吸氧、输血。,预防措施,及时添加补充食品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注意观察神志、症状、体征确诊后积极配合治疗,营养素缺乏性病症,营养素(nutrients):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必需营养物质。营养素功能:1.组织细胞的构成。2.提供热量。3.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维生素(vitamin)定义:人体必需的一类复杂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和生化特性各不相同,以本体或可被人体利用的前体的形式存在于天然食品中;在体内既不供能,也不构成人体组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由食物供给。分类:脂溶性:
21、A D E K,排泄率低,易储存。水溶性:B族 C,易损失,少储存。,维生素: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关系,而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关系较密切的主要有维生素A、B、C、D等。如果婴幼儿缺乏维生素A,则可出现生长停顿及患干眼病、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食欲不振,严重时可患脚气病;缺乏维生素B2,可发生口角炎;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则可导致佝偻病等。,矿物质:是指身体里除了碳、氢、氧、氮这4种元素以外的其它元素,其含量较多的有钙、镁、钾、钠、磷、氯、硫等7种元素。矿物质是组成机体和参与机体内水盐代谢、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营养物质。若体 内没有这些物质,将不能构成身体的某些组织,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育婴 师四级 中级 第三 单元 保健 护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