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ppt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014-10-23,又称wilkie病、压迫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位置异常,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引起的十二指肠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备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不同于十二指肠壅积症,前者是后者发病的主要原因,约占50。,解剖学位置,十二指肠水平部是较固定的肠管,位于腹膜后,肠管后面是腹主动脉和脊柱的第三腰椎。肠系膜上动脉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动脉,在立位和卧位时,向下向右行走于小肠系膜内,与腹主动脉形成一锐角(正常值为25-60),并在进入小肠系膜前跨过十二指肠水平段,故十二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所构成的锐角间隙内。十二指肠水平段在腹膜后比较固定
2、,其升段被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悬吊固定于腹后壁。,病因和发病机制,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减至615(正常为2560)肠系膜上动脉到腹主动脉之间的平均距离缩短至2 mm8 mm(正常为10mm28mm)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到十二指肠中点的距离缩短至10 以下 十二指肠悬韧带过短、固定、位置过高十二指肠上动脉起始部位过低,临床表现,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长时间卧床者多见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疼痛,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量较大,含有胆汁呈慢性间歇性发病,持续数天后可自行缓解,也偶见急性发病者 突出特点为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
3、时由于向后压迫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 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消瘦、贫血、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营养不良表现。还有一部分出现神经官能症表现。,肠道x线造影,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扩张,可伴有胃扩张.十二指肠水平部黏膜皱褶的陡然的垂直或斜行压迹,呈“笔杆样”或“刀切样“改变.胃十二指肠排空延迟4h-6h.改变体位(俯卧位或胸膝卧位)钡剂可通过.线透视下梗阻近端逆蠕动所致的钡剂反流,形成钟摆样运动。,腹主动脉造影: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减小腹部CT:可以在横截面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的关系,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变窄的程度,以及观察周围脏器有无病变.,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其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系膜 动脉 综合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