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ppt
《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案例分析冶金、机械加工、交通运输、生活垃圾处理,王 瑞2013年3月,王瑞,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职业卫生检测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防治研究、建设项目评价等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科技厅、卫生厅等项目17项;获各类科研成果8项,其中2001年、2005年、2010年为首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2000年获省乡镇企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0年获医科院科技二等奖1项,2002年获
2、省中小企业办公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医科院科技二等奖1项,2009年获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参加了三项国家卫生标准的研制并获通过,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篇7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目 录,职业卫生的相关知识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冶金行业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港口码头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危害评价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卫生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接触评价,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同时也为作业场所职
3、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数据。分为:经常性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评价 职业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评价,以了解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是否可行,也为职业病防治管理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特点:识别、预测、推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在项目试运行期间,对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测定,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做出综合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的提供依据。特点:调
4、查、检测、分析,建设项目运行中的现状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现状评价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多个方面,主要内容是对作业人员职业危害接触情况、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工程控制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在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或者存在的问题,并给企业提出予以改进的具体措施或建议。,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依据职业卫生有关采样、测定等法规标准的要求,在作业现场采集样品后测定分析或者直接测量,对照国家职业危害因素接触限值有关的标准要求,是评价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的基本方式。通过职业
5、危害因素检测,可以判定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分布、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可以评价作业场所配备的工程防护设备设施的运行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按来源分: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环境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
6、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 理等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5、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 辐射;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 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
7、 产环境污染。,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1、生产性粉尘 2、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 3、有毒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10、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评 价 内 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
8、费概算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识别:根据经验或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监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建设项目或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经验法类比法工程分析法调查检测法其它方法系统工程分析法为主,多种识别方法共同使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注意事项全面识别: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入手;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特殊生产状况下如开车、停车、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仅关注主反应,还要识别副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危害因
9、素;不要忽略原辅材料杂质、中间品、废弃品中的有害物;不要遗漏公辅设施、外委作业的分析。,避免过度识别,误导建设单位防控过度;层次清楚,主次分明:按评价单元识别;按有害因素种类识别;不做重点评价的因素应说明原因;不要遗漏对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结合工种、岗位进行识别;识别与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以及结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总结相呼应,职业危害控制,职业危害的控制主要是指针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浓强度等情况,采用多种措施加以控制,使之消除或者降到容许接受的范围之内,以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包括:工程控制技术措施:防尘、防毒、防噪声振动防暑降温、防潮
10、、防寒、防非电离辐射(高频、微波、视频)、防电离辐射、防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学等;组织管理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警示标示、应急救援设施措施等;个体防护措施:其他: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选址、平面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经费概算等,冶金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冶金工业 概述,冶金:就是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过程和工艺。分类黑色冶金工业:生铁、钢和铁合金(如铬铁、锰铁等)的生产;有色冶金工业:除了铁、锰、铬以外,其他的金属的生产(锌、铅、铜、铝、锡、锑、镉)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
11、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内,钢铁冶炼总体工艺,煤焦化工业,炼焦是以煤作原料加热干馏制取焦炭的生产过程。其副产品有煤气和煤焦油两大类。这些是煤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可进一步分离数百种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在冶金、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日常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由此拉动了对焦炭的需求。此外,西方发达国家对环保标准日趋严格,逐步淘汰了焦化工业。导致我国焦炭出口量大增,成为世界焦炭生产的第一大国。目前我国焦炭产量主要分布在钢铁和煤矿两大行业,目前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正朝大型化发展。此外,捣固焦炉、预热煤炼焦和无烟装煤技术等在迅速普及
12、,焦炉煤气的利用率也在迅速提高。焦化工业存在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氨、苯系物、焦炉逸散物及多环芳烃等数百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经焦炉高温炭化后红焦的熄焦方法有湿法熄焦和干法熄焦两大类。焦化工业主要由备煤系统、机械焦炉、煤气净化与化工产品精制四大部分组成。,一)工艺简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一)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备煤系统基本工艺:卸煤、配煤、粉碎、运输、储煤,(一)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主要设备:翻车机、斗轮堆取料机、推煤机、轮式装载机、粉碎机、皮带输送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卸煤、配煤、粉碎、皮带输送过程噪声和振动:机电、粉碎、运输设备运转,焦化厂
13、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焦炉系统基本工艺:原料煤经1000,20小时的炭化后产出焦炭和荒煤气的过程。分为炭化、熄焦、筛焦,主要设备:焦炉、熄焦装置、筛焦装置、运送原料煤和焦炭的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在炭化室装煤过程中,原料煤与赤热的炉壁接触后,立即产生大量荒煤气和烟尘,并从装煤孔逸出,在炉顶间台上弥散。装煤孔盖、上升管盖、炉门等处密封不严可导致含焦炉逸散物的煤烟尘外泄,污染炉顶间台。推焦操作过程中,由于焦炉两侧炉门开启,大量的烟尘从炉门和赤热的焦炭中散发,污染炉体周围工作场所。在湿法熄焦过程中,水接触红焦立即蒸腾出大量的水气,从熄焦塔顶部出口排放,水气中夹带有焦炭尘等有害物。筛焦整粒工序中
14、可能产生高浓度的焦炭尘。,毒物:一氧化碳:在炉体周围的工作人员均不同程度地接触荒煤气,尤以炉顶间台看火工、装煤工接触浓度最高焦炉逸散物:CO、NOx、NH3、SO2、H2S、HCN,、BaP、苯系物、多环芳烃、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吡啶盐等数百种化学毒物高温、热辐射:炼焦(焦炉)噪声和振动:推煤车、熄焦车、熄焦装置、机电设备运转,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煤气净化和化工产品精制系统从焦炉产生的荒煤气成分十分复杂,除氢气、甲烷、乙烷和乙烯等成分外,还含有一些对煤气管道输送十分有害的物质。如萘会以固体结晶析出,堵塞管道;氨水会腐蚀设备与管道,生成的铵盐会引起管道堵塞;硫化氢及硫化物会腐蚀设备,生成
15、的硫铁化物也会引起管道的堵塞;氮氧化物能与煤气中的丁二烯、苯乙烯等聚合成复杂的“煤气胶”,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在有机硫的催化作用下能聚合生成“液相胶”。把这些物质从荒煤气中分离并综合利用的过程叫煤气净化。,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经典的煤气净化系统一般由冷凝鼓风、脱硫脱氰、脱氨和脱吡啶盐、脱苯和苯回收、煤焦油加工、剩余氨水处理、含氰氨气制取黄血盐钠等;生产工艺(图)主要生产设备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表),煤气净化系统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工艺选择:在项目设计工艺选择方面,如选用全负压净化系统,可有效地减少煤气泄漏带来的职业病危害与火灾等安全事故。选用无烟加煤工艺可有
16、效地减少焦炉逸散物的排放与对工作场所的污染。选用干熄焦工艺可避免湿法熄焦对工作场所与环境的污染。,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粉尘的防护贮煤、备配煤、运煤转运系统、粉碎机室、筛焦楼、贮焦槽、运焦系统等应尽量密闭或设置除尘装置;煤场应采取有效抑尘措施;炼焦装煤应配套除尘设施,大型焦炉应采用带除尘系统的装煤车或设置地面站集尘系统;推焦、拦焦作业应采取烟尘治理措施,应采用地面站除尘系统;焦炉炉门与门框,装煤孔盖与装煤孔座的接触面应采取有效密封措施,上升管盖、桥管与水封承插部,都应有可靠的密封措施,防止炉内焦炉煤气外逸。,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湿法熄焦应采取高塔排气,并在塔内设置捕集粉尘装置;干法
17、熄焦时,应设集尘净化系统,贮存、输送、转运时应设密封装置,转运交接处应设计除尘设施。硫铵包装密闭包装;除尘设备应同相应的工艺设备联锁。焦仓漏嘴的开闭宜远距离操作。工业萘的结晶切片系统应有尾气捕集装置,装袋系统应设降尘装置。,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有毒化学物的防护焦炉地下室、鼓风室等应设置机械通风设备及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装置,报警值正确设置;鼓风作业区储槽放散的有害气体、油库区、焦油槽区放散的有害气体,均应经排气洗净塔净化后排放。散发有毒有害气体的设备、装置应进行密闭,避免直接操作。,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焦油加工各生产工序中,根据工艺特点将设备放散的气体、生产尾气或送管式加热炉
18、焚烧,或集中导人排气洗净塔吸收净化后排放。苯类及吡啶产品装桶口应设吸风罩,废气送排气洗净塔,吡啶尾气经中和净化后排放;粗苯蒸馏、苯精制及焦油加工等分离水应分别收集送往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经蒸氨后送污水处理站;产生有毒气体的生产过程和设各,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立提醒人们注意中毒的警示标识。,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高温、热辐射的防护炼焦车间下列工作场所应采用空调室或其他降温措施(如喷雾送风等):焦炉炉顶等高温工作场所的休息室和调火工室;装煤车、推焦车、拦焦车和熄焦车驾驶室;交换机工、焦台放焦工和筛焦工等的操作室;拦焦车的驾驶室,应设有隔热措施。应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焦化厂的职
19、业病危害防护(续),噪声、振动的防护鼓风机室、循环氨水泵房、苯洗涤泵房、湿法脱硫泵房等应尽量与操作仪表室隔开或设隔声间;离心式鼓风机应设独立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硫铵离心机、蒽离心机等高转速设备布置在楼板上时,不能刚性连接,应有隔振措施。通风、采暖,下列工作场所应设事故排风装置:回收车间鼓风机房;焦炉地下室;干熄焦排焦地下室;苯蒸馏泵房、精苯洗涤厂房和室内库房;吡啶生产厂房、库房和泵房;其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并可能导致急性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经常运转的露天移动设备的司机室内,温度不应低于10。个人防护措施炼焦炉顶、焦炉机焦两侧、鼓风机室、苯精制、循环氨水泵房等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或进人的其他人员应
20、佩戴有效的个体防护装(防毒口罩);,焦化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接触有毒烟气或进入焦炉地下室的操作人员应配备个人防毒面具、便携式报警装置等;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应佩戴耳塞、耳罩等;当皮肤受到有害物污染时,可考虑适当使用防护膏、油等;应急救援措施焦化工业存在易导致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氨气、苯等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对上述工作场所应安装毒物报警器、设置警示标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评价工作关注的重点,炼焦与焦化产品精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种类繁多,目前煤焦油中已知化学成分多达千余种。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焦尘、一氧化碳、焦炉逸散物、硫化氢、苯系物、氨、氰化氢、苯
21、酚、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萘、蒽、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污染、噪声、高温与辐射热、射线等。其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炉顶装煤、扫炉盖、炉侧出炉、推焦、拦焦、熄焦、粗苯蒸馏、精苯蒸馏、蒸氨塔和氨水泵房等。在评价中重点关注设备防护措施的同时,还要关注卫生公辅设施配置情况和个体防护情况。,(二)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铁矿粉造块:为了保证供给高炉的铁矿石中铁含量均匀,并且保证高炉的透气性,需要把选矿工艺产出的铁精矿制成10-25mm的块状原料。铁矿粉造块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烧结法球团法压团法烧结是钢铁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铁矿粉、煤(无烟煤)和石灰、高炉炉尘、轧钢皮、钢渣按一定配比混匀。经烧结而成
22、的有足够强度和粒度的烧结矿可作为炼铁的熟料。,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基本工艺:分为原料系统、配料系统、混合造球系统、烧结系统和成品处理系统等。见图烧结原辅料: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焦炭含铁原料:含铁量较高、粒度5mm的矿粉。铁精矿(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高炉炉尘,轧钢皮,钢渣等;熔剂:要求熔剂中有效CaO含量高,常在烧结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白云石(MgO)、石灰石(CaCO3)、生石灰(CaO)等;燃料:主要为焦粉和无烟煤;粘结剂:膨润土,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主要设备:给料机、粉碎机、皮带、烧结机、筛分机、除尘装置、脱硫装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原料搬运、筛分、
23、破碎、配料、混合等过程中的铁矿石粉尘、白云石尘(其它粉尘)、石灰石粉尘;燃料粉碎、运输过程中的煤尘、焦炭尘(其它粉尘);烧结、冷却、电除尘、成品筛分及装运过程中的烧结矿尘(其它粉尘);,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识别(续),有害化学物;焦炭、煤、铁矿石烧结过程产生CO2、SO2、CO、NOX、铅、砷、硫、磷等;烟气脱硫过程CO2、SO2、CO、NOX、氢氧化钙;煤气输送过程与燃烧装置产生中CO、CH4,皮带粘中的苯系物;高温、热辐射:烧结机噪声:原料准备、原料混合、烧结与冷却、电除尘、烟气脱硫、整粒筛分等工序,空压站、制冷站、烧结炉鼓风机、引风机、循环水泵设备运行过程:电离辐射:核子称产生射线;,烧结
24、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粉尘的防护烧结生产原料场应设移动式喷水抑尘设施,原料场外围应设防风围板、挡矿墙或隔墙。如原料通过翻车机进人储料仓,则翻车机设在厂房内,并有送排风系统及除尘设备,装卸人员应穿戴好防尘工作服、手套及防尘口罩。气力输送或罐车送达的终点矿槽应予密闭,其贮仓上部应设置除尘设施。原料的筛分和破碎,运输燃料的胶带机及头尾应在最大限度密闭基础上设置排气除尘装置;,胶带机应密闭,尽量缩短流程,减少胶带机头尾落差,适当使用缓冲装置,头尾落差处应设排风除尘装置;烧结机的圆盘给料机和反射板应设机械抽风装置,烧结机头上部应设通风除尘系统,烧结机尾破碎机、环冷机应设密闭抽风除尘装置;筛分机应设密闭抽风
25、装置并设除尘器;破碎机应设密闭抽风除尘装置;,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原料及烧结矿等运转过程中的给(受)料点、矿槽进(排)料口等处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设施;皮带运转过程(如精矿粉、焦粉、活性石灰等)整条皮带宜采用全程密闭;存在粉尘的厂房、运转站、皮带运输机通廊宜设负压清扫设施或洒水清扫、水冲地坪和污水处理等设施。,烧结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续),有毒化学物的防护烧结机点火处及闸阀等一氧化碳容易泄露超标处宜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巡检及检修人员应随身佩带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并在醒目的位意煤气中毒的营示标识;烧结机头、机尾应采用密封气加压站和煤气区域的岗位应设固定式一氧化碳报;粘合剂应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评价 案例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