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ppt
《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护理与转运工作中,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急性或慢性患者,他们当中有的是传染性疾病患者,常常不易识别且难以防范,使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现象十分严重,如2003年我国SARS流行期间,曾发生过为抢救一名SARS患者而导致数十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的现象,说明隐藏在这一表象背后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于职业安全的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06-07卫医发20041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维
2、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重视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问题,切实按照本指导原则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二、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承担艾滋病病人诊疗工作的机构,必须认真贯彻和组织医务人员、其他职工学习本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和其他职工应当接受相应培训,正确掌握预防
3、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技术。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制定有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工作制度,并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物品。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储备库,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时间和可及的距离内提供使用。二四年四月六日,关于发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通告(卫通2009 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9-03-0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 通告 卫通20094号现发布推荐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T 213
4、-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本标准于2009年9月1日起实施。特此通告。二九年三月二日,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二章预 防 第四条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第五条 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
5、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2009年,职业接触: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血源性病原体: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HIV)等。标准预防: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接触后预防: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
6、,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体液是指精液、脑脊液、阴道分泌物、滑囊液、胎盘液、胸腔液、心包液、腹腔液、羊水、口腔科操作时的唾液、其他被污染的体液或不能与体液区分的液体等),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标准预防与基于传播途径的隔离预防锐器伤防护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分类: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抗肿瘤药物、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其他职业
7、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技能差缺乏相应的保护设施,感染HIV:全球每年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HCV、HBV等:触目惊心,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2011年当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社会上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逐年增加,因职业直接接触HIV感染者及其体液的医务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据美国CDC估计:美国每年至少发生38.5万次意外针刺伤。我国卫生部2011年调查显示:平均锐器 伤发生率为145.7例(百床.年)。远高于美国2003
8、年报告的 30例(百床.年)。,HBV、HCV和HIV感染后可以多年为无症状携带状态,不要认为只有在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个体才具有传染性。很可能,一个被感染的人看上去和健康人一样。10-15%AIDS(艾滋病)明确诊断85-90%HIV感染者未被诊断(表现轻微甚至症状全无,但已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病毒)。,SHEA(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协会),所有患者的血液与可能含有血液的体液成分(如脑脊液、腹水、羊水、胸水、关节腔滑液、心包积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其他血液污染的体液成分)均应被视为血源性病原体潜在的传染源;所有医务工作者均应遵守标准预防的规范;强调采用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
9、尽可能减少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暴露于血液等标本的机率;尽可能避免医患之间的血液传递。,SHEA建议,医疗机构应确保医学生以及接受培训人员充分了解临床处置患者相关血源性感染的风险,(A-III)。除非存在相关禁忌症,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标本的卫生工作者都应接受乙肝疫苗接种(A-I)。所有卫生工作者都应明确其乙肝感染情况;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后16个月应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情况(A-III)。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在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后(分别在第0、1、6个月完成)成人保护率为88%95%。自1982年疫苗问世,美国的乙肝职业暴露降低了95%!,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
10、,定义: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患者的常规感染控制措施。基于所有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除了汗水)、不完整皮肤、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与上述物质直接接触,而采取的基本感染控制措施,即为标准预防。1996年1月,美国医院感染控制行动指导委员会推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着重强调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职业防护。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预防。(也包括患者破损的皮肤、黏膜)防护:强调防止疾
11、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切断传播途径),标准预防主要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应该立即洗手。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破损的黏膜和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3、有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及穿隔离衣或防护衣。4、污染的物品及时处理,避免接触患者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其它物品
12、,引起微生物传播。5、小心处置锐器和针头,避免针刺伤。6、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7、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之手卫生,手卫生是医院内预防控制疾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标准预防的主要组成部分。五个重要时刻(两前三后):1、接触患者前:如握手,搀扶患者,皮肤护理,测脉搏,量血压,胸部听诊,腹部触诊。2、清洁/无菌操作前:如口腔护理,吸痰,皮肤伤口护理,接触伤口敷料,皮下注射,插管,打开血管通路系统,准备食物、药品和衣被。3、体液暴露风险后:如口腔护理
13、,吸痰,皮肤伤口护理,接触伤口敷料,皮下注射,抽吸和操作任何体液,打开引流系统,气管插管和拔管,清理大、小便、呕吐物,处理废弃物(绷带、尿布、大小便失禁患者的行列垫),清理污染的或有明显污染的物品或区域(卫生间、医疗设备)。4、接触患者后:如握手,搀扶患者,皮肤护理,测脉搏,量血压,胸部听诊,腹部触诊。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如更换床单,调整输液速度,接触监护仪,握床栏杆,清理床旁桌。,标准预防之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标准预防之手卫生,“
14、先洗手,后卫生手消毒”的指征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标准预防之个人防护用品,防护帽 防护服 口罩/N-95口罩 手套 护目镜/面罩 鞋套/防水鞋 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口罩,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15、;医用防护口罩6 8小时更换,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一次性外科口罩佩戴方法,每次使用口罩时,需做密 合度检查。,将口罩放在掌心,鼻片部份朝向指尖,使固定带自然下垂。,将口罩贴紧于口鼻上方。,将上方固定带越过头顶,使其固定于头部上方。,将下方固定带越过头顶,固定于两耳下之颈后位置。,使用双手压紧鼻片两侧,使与鼻部契合。如仅以单手压紧鼻 片,可能使口罩过滤之效能降低。,1,2,3,4,5,6,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套,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暴露 预防 控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