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敦煌.ppt
《走进敦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敦煌.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敦煌何处是,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纪元,4,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羡林,敦煌丝绸之路重镇佛教东传门户,河西佛教中心,6,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7,“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支人。本姓支氏。世居敦煌郡。.护世居敦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敦煌菩萨也。”-高僧传,竺法护(231-308),8,複進到敦煌,有塞,東西可八十裏,南北四十裏。共停一月餘日
2、。法顯等五人隨使先發,複與寶雲等別。敦煌太守李暠供給度沙河。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骨爲標識耳。-佛国记,法显(334-422),9,鸠摩罗什 344-413,吕光等于384年攻破龟兹,并征服西域30余国后,请高僧鸠摩罗什东归传经。据传当行至敦煌时,鸠摩罗什夜梦他所乘白马托梦说,白马本是上界天骝龙驹,受佛主之命,特送他东行。现已进阳关大道,马将超脱生死之地,到葫芦将另有乘骑。次日醒来,果然白马已死去。当地佛教信徒遂葬白马于城下,修塔以纪念,取名“白马塔”。,10,大漠中的博物馆-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面向东,南北长16
3、80米,高50米,12,李君莫高窟佛龛碑-敦煌研究院藏-7476cm目前发现的记载莫高窟开凿时间的最早实物,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原立于莫高窟第332窟前室.除记录李氏家谱、开凿洞窟外,还概述了莫高窟营建史并描绘了莫高窟的景色,其中提到:“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造。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13,之后历经十六国、北魏、隋、唐、(吐蕃)、五代、西夏、元千余年兴建,14,公元400年,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敦煌郡大众殷,
4、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一时于阗致玉,鄯善前部王遣使贡其方物天下方乱,避难之国,唯凉土耳-晋书凉武昭王传,十六国时期的敦煌动荡中的繁荣,15,北魏时期的敦煌,英藏敦煌文献S0996号,“是以使持节侍中驸马都尉、羽真、太师、中书监领秘书事、车骑大将军、都督诸军事、启府洛州刺史、昌梨王冯晋国,仰感恩遇,撰写十一切经,一经一千四百六十四卷,用答皇施,愿皇帝陛下、太皇太后,德苞九元,明同三曜,振恩阐以熙宁,协淳气而养寿”地方长官洛州刺史冯晋国为报感遇之恩,为皇帝写十部佛经总集,一部为1464卷。,16,北魏时期的敦煌,北魏。刺绣。长49.4厘米,宽29.5厘米1965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125、126窟前石缝
5、中出土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由发愿文末句“广阳王慧安造”断定刺绣的施主是北魏广阳王,17,第96窟北大像,隋唐时期的敦煌煌煌敦煌,18,19,20,第159窟东壁南侧维摩诘经变吐蕃赞普及侍从像,吐蕃时期的敦煌,21,晚唐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归义军时期的敦煌,22,伯希和在464465窟积沙中发现了回鹘、西夏和藏文文献以及960枚回鹘文木活字现藏于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馆藏编号为MG25507,西夏、回鹘时期的敦煌,23,现有洞窟735个,共存泥质彩塑2415尊,壁画4.5万平方米,26,27,28,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刚经,29,大
6、火猛炎 四面俱起 而此诸子 贪乐嬉戏.而白父言 愿赐我等 三种宝车 如前所许 诸子出来 当以三车 随汝所欲法华经譬喻品,30,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法华经普门品,31,包容是大乘佛教的一大特质。大乘佛法的包容,与其说是基于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张力,有容纳外来文化的襟怀和空间,不如说是主动放弃自我对于名相概念、分别妄想的执着,吸纳对方文化的精髓,并与其同愿同行,严土熟生。这种以自我消解为前提的包容,在佛法传入汉地后表现得更加明显。-2014年11月22日师父在剑桥大学欢迎晚宴上的致辞,32,明朝以来朝廷将西部的国门收缩到嘉峪关敦煌的僧俗人等悉数被迁往关内莫高窟由此变为荒凉之区
7、,掩没无闻至清朝中叶恢复昔日汉民农耕生活,33,发现藏经洞,34,1900年6月22日,第16窟隐蔽的小门被王圆箓道士发现,35,大清宫大方丈道会司王师法真墓誌:民国二十年古七月三十日为吾师王法真仙游之百日,门弟子咸愿碑记行略。请命绅嗜,众皆曰:可。何幸如之夫!吾师姓王氏,名园箓,湖北麻城县人也,风骨飘然,常有出世之想。.迨后云游敦煌,纵览名胜;登三危之名山,见千佛之古洞,乃慨然曰:“西方极乐世界,其在斯乎!于是建修太清宫以为楼鹤伙龙之所。又復苦口劝募,极力经营,以流水疏通三层洞沙。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积三十余年之功果,费二十多万之募资,
8、佛像于焉庄严,洞宇于焉灿烂,神灵有感,人民受福矣!惟五层佛楼,规模粗具,尚未观厥成功。千佛洞太清宫徒子赵明玉、徒孙方至福稽首瑾誌,36,17洞中的藏经内藏六朝到北宋各种典籍总数约为58000号,37,敦煌及西域的文书文物发掘,复活了中国及世界许多被忘怀的往事。而藏经洞里秘藏千年的文书、经卷、典籍、方志、信札、契约、户籍、账簿、曲子等,都是印刷术使用之前的手写珍品。这些文书的书写时间大约从5世纪至11世纪,除汉文、藏文外,还有大量已不再使用的古老文字其中有关佛教的资料,约占总数的90%作品包括经、律、论、疏释、伪经、赞文、陀罗尼、发愿文、启请文、忏悔文、经藏目录等,38,最早题年为前秦甘露元年(
9、359年)譬喻经一卷今存东京书道博物馆,最晚题年为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曹宗寿造经帙疏 俄藏32号,经藏:在敦煌石室保存的各种佛教文书之中,佛经所占的比重最大,包含梵文、藏文、粟特、于阗、回鹘等文的写经其中汉文的佛经最多,数量 约有二万卷,年代则跨越六、七个世纪敦煌的汉文佛经,除极少数的刊本外,绝大部分皆为写本统计结果显示出隋唐时代最通行的五部佛经依次为妙法莲花经(7800号)、大般若经(5400号)、金刚经(3500号)、光明最胜王经(2000号)、维摩诘所说经(1500号),40,律典:早期盛行十诵律、五分律中唐以后四分律有独的趋势晚期则很流行汇集各种典而成的略抄梵网经则由五世纪后半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进 敦煌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