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
《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综合布线教程,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综述: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国标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以下简称新规范),新规范是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按照新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工作区、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进线间、管理七个部分进行设计。具体有系统设计、系统配置设计、系统指标设计、安装工艺要求设计、电气防护及接地设计、防火设计等。由于有线电视所用传输系统(分配系统)为同轴电缆系统,其原理为共
2、享型拓扑结构,与大多数的智能系统的传输结构不一样,因此在施工时往往将有线电视单独看待,新规范中并不涉及。,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1 设计前的准备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设计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同综合布线项目工程用户方一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2通过考察现场和查阅建筑设计图纸来熟悉建筑物的结构。3理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与建筑物整体工程的关系。4掌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标准、要点、原则和步骤。5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确定综合布线的系统结构。6熟悉综合布线产品市场,为工程选择合适的布线产品。7掌握绘制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纸与施工图纸的方法。,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
3、工程设计,4.1.1 用户需求分析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划及设计之前,必须首先了解用户的需求,并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它的准确和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缆线规格、设备配置、布线路由和工程投资等重大问题。1用户需求分析的内容(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建筑环境(2)了解用户的应用需求(3)了解用户单位对信息点的要求 用户需求分析主要考虑近期需求,兼顾长远发展需要,要多方征求意见。,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1.2 现场勘察 现在,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如:进线间、设备间、电信间、缆线竖井等)和预埋管线等是随着建筑物(群)的建设一起
4、施工建设的。通过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现场去实地查看或调查了解,才能对建筑环境、规模、结构、布局和已建成的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预埋管线形成一定的映像,进而做出认真细致的分析,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综合布线方案。现场勘察的着眼点主要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系统的进线间、设备间、电信间(如果综合布线系统与弱电系统设备合设于同一场地,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称为弱电间)和工作区的位置,考虑建筑物之间的布线路由。,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了解电信间内或其紧邻处是否设置了缆线竖井;若没有可用的电缆竖井,则要和建筑方技术负责人商定垂直槽道的位置,并选择垂直槽道的种类。考虑建筑
5、物垂直干线的布线路由。3了解进线间、设备间和电信间的空间,考虑机柜的安放位置和到机柜的主干线槽的铺设方式。4了解楼层数量及空间,各楼层、走廊和房间、电梯厅、大厅等的地面、墙壁、顶部吊顶的情况,考虑楼层中的布线路由。5了解用户群的组织特点,确定工作区数量和性质、对信息点的需求(类型、数量、位置)。6了解综合布线区域是否存在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射频应用设备等电器设备等,是否存在布线的禁区或有特殊的限制等。,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2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4.2.1 设计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遵循如下的设计原则:1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
6、应的规划设计之中。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设施,在工程设计中应满足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业务的需求。4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5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
7、2.2 设计步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一般需要经过以下7个步骤:(1)分析用户需求。(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结构图。(3)系统结构设计。(4)布线路由设计。(5)可行性论证。(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7)编制综合布线材料清单。,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 综合布线系统构成设计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改变结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间进行转换。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以一个建筑群配线架CD为中心,配置若干个建筑物配线架BD和若干个楼层配线架FD,每个楼层配线架FD连接
8、若干个信息点TO或通过多个CP连接至若干个信息点TO。如图4-2所示的是综合布线三级或四级星型拓扑结构。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与功能组合如图4-3所示。,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2 综合布线系统星型拓扑结构,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3 综合布线配线设备的典型设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1 系统构成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应符合如图4-4所示要求。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4-5所示要求。左
9、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干缆线。右图表示主干子系统有二种不同构成方式: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4-6所示的要求。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入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2 系统分级与组成设计1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综合布线铜缆系统的分级与类别划分应符合表4-2的要求。3类、5/5e类(超5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能支持向下兼容的
10、应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分级与类别实际上取决于配线子系统。目前,3类与5类的布线系统只应用于语音主干布线的大对数电缆及相关配线设备。,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综合布线系统信道的组成综合布线系统铜缆信道应由最长90m水平缆线、最长10m的跳线和设备缆线及最多4个连接器件组成。A、B、C、D、E级永久链路则由90m水平缆线及3个连接器件组成,F级的永久链路仅包括90m水平缆线和2个连接器件(不包括CP连接器件)。连接方式如图4-7所示。,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光纤信道分级综合布线的光纤信道分为OF-300、OF-500和OF-2000三个等级,各等级
11、光纤信道应支持的应用长度不应小于300m、500m及2000m。将光纤信道分为三个等级主要为适应不同的工程应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光纤信道构成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至楼层电信间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经光纤跳线连接构成如图4-8所示。(2)水平光缆和主干光缆在楼层电信间应经端接(熔接或机械连接)构成如图4-9所示。注意在FD只设光纤之间的连接点。(3)水平光缆经过电信间直接连至大楼设备间的光配线设备,其构成如图4-10所示。注意FD安装于电信间,只作为光缆路径的场合。,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0 光纤信道构成(3)(光缆经过电信间FD
12、直接连接至设备间BD)(4)当工作区用户终端设备或某区域网络设备需直接与公用数据网进行互通时,宜将光缆从工作区直接布放至电信入口设施的光配线设备。,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3 缆线长度划分1综合布线系统水平缆线与建筑物主干缆线及建筑群主干缆线之和所构成信道的总长度不应大于2000m。2建筑物或建筑群配线设备之间(FD与BD、FD与CD、BD与BD、BD与CD之间)组成的信道出现4个连接器件时,主干缆线的长度不应小于15m。3配线子系统各缆线长度应符合图4-11的划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1 配线子系统缆线划分(1)配线子系统信道的最大长度不应大
13、于100m。(2)工作区设备缆线、电信间配线设备的跳线和设备缆线之和不应大于10m,当大于10m时,水平缆线长度(90m)应适当减少。(3)楼层配线设备(FD)跳线、设备缆线及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注:1)如B距离小于最大值时,C为对绞电缆的距离可相应增加,但A的总长度不能大于800m。2)表中100W对绞电缆作为语音的传输介质。3)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在主干链路时允许达60km,但被认可至本规定以外范围的内容。4)对于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主干链路中接入电信设施能
14、满足的传输距离不在本规定之内。5)在总距离中可以包括入口设施至CD之间的缆线长度。6)建筑群与建筑物配线设备所设置的跳线长度不应大于20m,如超过20m时主干长度应相应减少。7)建筑群与建筑物配线设备连至设备的缆线不应大于30m,如超过30m时主干长度应相应减少。,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4 系统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应按照近期和远期的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需要,选用合适的布线器件与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才能保证系统指标,得以满足和具有发展的余地,同时也应考虑工程造价及工程要求,对系统产品选用应恰如其分。1同一布线信道及链路的缆线和连接器件应保持系统等
15、级与阻抗的一致性。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产品类别及链路、信道等级确定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应用网络、业务终端类型、业务的需求及发展、性能价格、现场安装条件等因素。,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注:1)其他应用指数字监控摄像头、楼宇自控现场控制器(DDC)、门禁系统等采用网络端口传送数字信息时的应用。,电信间和设备间安装的配线设备的选用应与所连接的缆线相适应,具体可参照表4-7 配线模块产品选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3综合布线系统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和1300nm的多模光纤及标称波长为1310nm和1550nm的单模光纤。4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
16、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5为保证传输质量,配线设备连接的跳线宜选用产业化制造的电、光各类跳线,在电话应用时宜选用双芯对绞电缆。跳线两端的插头,IDC指4对或多对的扁平模块,主要连接多端子配线模块;RJ-45指8位插头,可与8位模块通用插座相连;跳线两端如为ST、SC、SFF光纤连接器件,则与相应的光纤适配器配套相连。,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6工作区信息点为电端口时,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RJ-45),光端口宜采用SFF小型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信息点电端口如为7类布线系
17、统时,采用RJ-45或非RJ-45型的屏蔽8位模块通用插座。7FD、BD、CD配线设备应采用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卡接式配线模块(多对、25对及回线型卡接模块)和光纤连接器件及光纤适配器(单工或双工的ST、SC或SFF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8CP集合点安装的连接器件应选用卡接式配线模块或8位模块通用插座或各类光纤连接器件和适配器。,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5 屏蔽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进行防护。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过程中,如用户提出要求或现场环境中存在磁场的干扰,则可以采用电磁干扰测量接收机测试,或使用现场布线测试仪配备相
18、应的测试模块对模拟的布线链路做测试,取得了相应的数据后,进行分析,作为工程实施依据。具体测试方法应符合测试仪表技术内容要求。2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要求(电磁干扰和防信息泄漏)时,或网络安全保密的需要,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3采用非屏蔽布线系统无法满足安装现场条件对缆线的间距要求时,宜采用屏蔽布线系统。,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屏蔽布线系统采用的电缆、连接器件、跳线、设备电缆都应是屏蔽的,并应保持屏蔽层的连续性。不同的屏蔽电缆会产生不同的屏蔽效果。一般认可金属箔对高频、金属编织丝网对低频的电磁屏蔽效果为佳。如果采用双重绝缘(SF/UTP和S/FTP)则屏蔽效果更为理想,可以同时抵御线对
19、之间和来自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减少线对之间及线对对外部的电磁辐射干扰。为保证良好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与屏蔽连接器件之间必须做好360的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3.6 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对于办公楼、综合楼等商用建筑物或公共区域大开间的场地,由于其使用对象数量的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等因素,宜按开放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多用户信息插座时,每一个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宜能支持12个工作区所需的8位模块通用插座;各段缆线长度可按表4-8选用,也可按下式计算:,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C=(102H)/1.2 W=CT22m 式中,C为
20、工作区设备电缆、电信间设备电缆和配线架跳线的总长度。H为水平电缆的长度(H+C100m)W为工作区设备电缆的最大长度,且W22m。T为电信间配线设备电缆和跳线的总长度。注意:计算公式C=(102H)/1.2是针对24号线规24AWG的非屏蔽和屏蔽布线而言,如应用于26号线规26AWG的屏蔽布线系统,公式应为C=(102H)/1.5。,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4 是安普集合点配线箱(2)对于大开间的区域或不能确定今后用途的空间,可以设计先将缆线端接至该区域的固定集合点配线箱(6口配线架、6口/12口面板等),等实际使用时用缆线(如15米)再接至用户工作区信息插座。图4-14是安普集
21、合点配线箱图。采用集合点时,集合点配线设备与FD之间水平缆线的长度应大于15m。集合点配线设备容量宜以满足12个工作区信息点的配线需求设置。同一个水平电缆路由不允许超过一个集合点(CP)。,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从集合点引出的CP缆线应终接于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户信息插座上。集合点(CP)由无跳线的连接器件组成,在电缆与光缆的永久链路中都可以存在。集合点配线箱目前没有定型的产品,但箱体的大小应考虑至少满足12个工作区所配置的信息点所连接4对对绞电缆的进、出箱体的布线空间和CP卡接模块的安装空间。2多用户信息插座和集合点的配线设备应安装于墙体或柱子等建筑物固定的位置。,第4章 综合布线
22、系统工程设计,4.3.7 工业级布线系统1工业级布线系统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视频、控制等信息的传递,并能应用于高温、潮湿、电磁干扰、撞击、振动、腐蚀气体、灰尘等恶劣环境中。2工业布线应用于工业环境中具有良好环境条件的办公区、控制室和生产区之间的交界场所、生产区的信息点,工业级连接器件也可应用于室外环境中。3在工业设备较为集中的区域应设置现场配线设备。4工业级布线系统宜采用星形网络拓扑结构。5工业级配线设备应根据环境条件确定IP的防护等级。工业级布线系统产品选用应符合IP标准所提出的保护要求,国际防护(IP)定级如表4-9所示内容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 系统配置设计4
23、.4.1 工作区1工作区适配器的选用(1)设备的连接插座应与连接电缆的插头匹配,不同的插座与插头之间应加装适配器。(2)在连接使用信号的数模转换,光、电转换,数据传输速率转换等相应的装置时,采用适配器。(3)对于网络规程的兼容,采用协议转换适配器。(4)各种不同的终端设备或适配器均安装在工作区的适当位置,并应考虑现场的电源与接地。2每个工作区的服务面积,应按不同的应用功能确定,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4.4.2 配线子系统1根据工程提出的近期和远期终端设备的设置要求,用户性质、网络构成及实际需要确定建筑物各层需要安装信息插座模块的数量及其位置,配线应留有扩展余地。2配线子系统缆线应采用非
24、屏蔽或屏蔽4对对绞电缆,在需要时也可采用室内多模或单模光缆。3电信间FD与电话交换配线及计算机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1)电话交换配线的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15要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2)计算机网络设备连接方式。1)经跳线连接应符合图4-16要求。2)经设备缆线连接方式应符合图4-17要求。4每一个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电、光)数量不宜少于2个,并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图4-16 数据系统连接方式(经跳线连接)图4-17 数据系统连接方式(经设备缆线连接),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5底盒数量应以插座盒面板设置的开口数确定,每一个
25、底盒支持安装的信息点数量不宜大于个。6光纤信息插座模块安装的底盒大小应充分考虑到水平光缆(2芯或4芯)终接处的光缆盘留空间和满足光缆对弯曲半径的要求。7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应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接入,每一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应连接t根4对对绞电缆,对每一个双工或2个单工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连接1根2芯光缆。1根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8位模块通用插座上。不允许将1根4对对绞电缆终接在2个或2个以上8位模块通用插座。8从电信间至每一个工作区水平光缆宜按2芯光缆配置。光纤至工作区域满足用户群或大客户使用时,光纤芯数至少应有2芯备份,按4芯水平光缆配置。,第4章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9连接至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布线 教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1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