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盘育苗常见的病害及防治.ppt
《穴盘育苗常见的病害及防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盘育苗常见的病害及防治.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穴盘育苗常见的病害及防治,软腐病,症 状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由黑根霉引起的软腐病在病组织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成片状由叶柄向上扩展,终使叶球由外向内,不断腐烂;由根部向上扩展时,叶球则由内向外腐烂,呈乳黄色烂泥状,有臭味,最终失去商品价值。由于根和茎基受害后组织变脆,叶球极易脱落,一触即倒,发病晚期病株则自行倾倒。贮藏期间叶球易脱帮或腐烂,受害叶叶脉变为黑褐色。,发生规律病菌主要随同病株和病残体在土壤、堆肥、菜窖或留种株上越冬,也可在黄条跳甲等虫体内越冬。借助昆虫、灌溉水及风雨冲溅,从植株伤口侵入,在伤口或细胞间吸收营养,分
2、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寄主细胞离散。由于病菌寄主广泛,可在土中寄居积存,所以能从春到秋、在田间各种蔬菜上传染繁殖,不断危害,最后传到甘蓝类、白菜和萝卜等秋菜上。,发病条件咀嚼式口器昆虫密度大、早播株衰、多雨湿热气候、土壤干裂伤根、肥料未腐熟地块连作、植株自然裂口多及黑腐病严重时,此病易大发生,常见发病作物甘蓝类、白菜类、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番茄、辣椒、大葱、洋葱、芹菜、莴苣等蔬菜,防治措施,1.植保要点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加强农业防病措施:定植前土壤需深翻曝晒,前茬以豆类和葱蒜等作物最好;地势要排灌方便防止土壤粘重;适期播种定植,以避免包心期感病阶段与当地雨季相遇;缺水肥或蹲苗时间过
3、长时,土壤于裂伤根或大水漫灌后幼苗猛长,叶柄上易产生自然裂口,常会给病菌侵染造成可乘之机,因此要增施底肥,及时灌水追肥,“一促到底”,不断清除病株烂叶,穴内施以消石灰进行灭菌。,1.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病品种:抗病毒病和霜霉病的品种大多数也抗软腐病;外叶直立、叶面蜡粉厚、色深绿的品种一般比外叶贴地、叶面蜡质薄、色黄绿的柔嫩多汁品种抗病。药剂防治:于发病前和发病初,及时在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茎基部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升,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倍液,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氯霉素300毫克/升,710天
4、喷药1次,共23次,重者进行灌根治疗。,2.用药方案1、预防方案:38%恶霜嘧铜菌酯按10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38%恶霜嘧铜菌酯按8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6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3、施药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叶斑病,症状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侵染叶片、叶柄和茎部。叶上病斑圆形,后扩大,鸡冠花叶斑病呈不规则状大病斑,并产生轮纹,病斑由红褐色变为黑褐色,中央灰褐色。茎和叶柄上病斑褐色、长条形。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叶片上产生黑褐色小圆斑,后扩大或病斑连片呈不规则大斑块
5、,边缘略微隆起,叶两面散生小黑点。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叶上有椭圆型、长条形浅红褐色病斑,周围有退绿圈,后扩大呈不规则大斑块,病斑上产生黑点。,病原 属假单胞杆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细菌。病菌菌体短杆状,可链生,大小为0.70.9微米1.42.0微米,极生15根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近圆形,扁平,中央稍凸起,不透明,有同心环纹,边缘一圈薄而透明,菌落边缘有放射状细毛状物。,发病规律 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鸡冠 花褐斑病夏秋(8-9月)病重,鱼尾葵叶斑病夏季高温病重,君子兰叶斑病春、秋发生
6、,但温室中四季均可发生。连作、过度密植、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均有利于发病。,传播途径经病原物侵害后主要在叶片上发生各种局部坏死性病斑的植物病害。叶斑病菌主要在植物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成为下一代生长季的初侵染源。病菌多数靠气流、风雨,有时也靠昆虫传播。通常在生长季节不断侵染。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马铃薯早疫病。叶斑病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如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至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呈现典型症状。,防治方法及时除去病组织,集中烧毁。轮作(温室内可换土)。不宜对植株喷浇。从发病初期开
7、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0%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50%托布津1000倍,70%代森锰500倍、80%代森锰锌400-600倍,50%克菌丹500倍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预防方案方案一:20%硅唑咪鲜胺20ml或41%聚砹嘧霉胺25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方案二:41%聚砹嘧霉胺20ml+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15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治疗方案,猝倒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刺腐霉及疫霉属的一些种也能引起发病。病
8、菌寄主范围很广,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猝倒病是苗期最常见的病害,苗期露出土表的胚茎基部或中部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猝倒病适宜发病的地湿为10,低湿对于西瓜的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幼苗子叶中储存的养分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番茄,症状识别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常见作物猝倒病是辣椒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
9、布,常因育苗期温度和湿度不适、管理粗放引起,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该病除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类、莴苣、芹菜、白菜、甘蓝、萝卜、洋葱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发病条件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尤其苗期遇有连续阴雨雾天,光照不足,幼苗生长衰弱发病重。当幼苗皮层木栓化后,真叶长出,则逐步进入抗病阶段。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主要靠雨水、喷淋而传播,带菌的有机肥和农具也能传病。病菌在土温1516时繁殖最快,
10、适宜发病地温为10,故早春苗床温度低、湿度大时利于发病。光照不足,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往往发病较重。浇水后积水处或薄膜滴水处,最易发病而成为发病中心。,防治方法1.育苗场地的选择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水源方便、避风向阳的地方育苗。苗期喷施5001000倍磷酸二氢钾,或10002000倍氯化钙等,提高抗病能力。2.加强苗床管理 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要设法消除棚膜滴水现象。加强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若用旧床上必须进行土壤处理;肥料一定要腐熟并施匀;播种均匀而不过密,盖土不宜太厚;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需洒水时,每次不宜过多,且在上
11、午进行;床土湿度大时,撒干细土降湿;做好苗床保温工作的同时,多透光、适量通风换气。,2、药剂防治猝倒病多发区,在打足底水的苗床上,每亩喷用38%恶霜嘧铜菌酯25ml-50ml,然后筛撒薄薄一层干土,将催好芽的种子撒播上,再筛撒细土进行覆盖。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淋,每米2喷淋药液23千克。发病时用铜铵制剂400倍液,效果也好。药剂防治于病害始见时开始施药,间隔710天一般防治l2次,并及时清除病株及邻近病土。药剂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或门神8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
12、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水剂8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9%烯酰吗琳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为减少苗床湿度,应在上午喷药。,3、稀释倍数:杀灭:30-50倍枯利消 控制:200-500倍枯利消 预防:600-1000倍枯利消 4、植保要领:1、及时铲除病株并对原穴进行杀菌处理 2、浇水时,健康地块与发病地块分开浇 3、灌药时要将整个作物根系部分充分灌透 4、用药后三天不能浇水,如遇大雨或必须重新浇水施药,应于雨后或浇水后及时再次使用本品。,6、.物理防治 猝倒病的物理防治不同于药剂防治,它不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残留,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措施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育苗 常见 病害 防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