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系统.ppt
《移动通信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系统.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传播理论,天 线,GSM系统介绍,移动通信系统,前言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人们就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人们期望随时随地、及时可靠、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1 移动通信简史1.2 移动通信特点1.3 移动通信分类1.4 工作方式1.5 多址技术1.6 蜂窝技术1.7 频段划分,移动通信系统,1.1 移动通信简史1897 年,马可尼首次完成无线通信实验。开创了无线通信的先河。197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
2、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而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代表有美国的AMPS系统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以及NMT 和NTT。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频分复用的模拟模拟通信系统。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这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 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移动通信系统,1996年开始,为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和IS-95B。移动通信现在主要提供的
3、服务仍然是语音服务以及低速率数据服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预期在2000年左右得到商用。主要体制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1999年11月5日,国际电联ITU-RTG8/1第18次会议通
4、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其中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移动通信系统,1.2 移动通信特点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噪声和干扰严重多卜勒效应移动性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保密性,移动通信系统,1.3 移动通信分类移动通信有以下多种分类方式:按使用对象:民用设备和军用设备 按多址方式:FDMA、TDMA、CDMA按业务类型:电话网、数据网、综合业务网按覆盖范围:宽域网和局域网按工作方式: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 工、半双工按服务范围:专用网和公用网按信号形式:模拟网和数字网,移动通信系统,
5、1.4 工作方式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 双向通信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移动通信系统,单向通信方式单向通信方式就是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只能接收信号,而另一方 只能发送信号,不能互逆。收信方不能对发信方直接进行信息 反馈。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寻呼系统就采用这种工作方 式。如BP机,只能收信而不能发信。,移动通信系统,双向通信方式(1)单工通信方式 单工通信方式所谓单工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移动通信系统,(2)双工通信方式 双工通信方式所谓双工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信和收信。,移动
6、通信系统,(3)半双工通信方式 半双工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与双工通信相类似。其中一方使用双频双工通信方式,另一方则使用双频单工方式,发信时要按下“按讲”开关。,移动通信系统,1.5 多址技术多址技术即多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目前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接入方式。各种多址技术,移动通信系统,频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对),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控制信 息。在系统的控制下,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接入这些信道中的 任何一个。,移动通信系统,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是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
7、上,按时间(或称为时隙)划分为若干时分信道,每一用户占用一个时隙,只在这一指定的时隙内收(或发)信号。,码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1.6 蜂窝技术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服务范围的。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采用大功率的基站提供比较大面积的服务范围的方式叫做大区制。采用多个小功率的基站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的方式称之为小区制或微小区制。蜂窝技术是提高频率利用率,扩大系统容量的一种技术。,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复用的概念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核心概念。在频率复
8、用系统 中,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 相同频率的信道。频率复用系统若设计得不好则可能会因相同信道公共使用而引 起同道干扰。,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复用方案 在空间域上的频率复用可分为两大类:1、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里配置相同的频率。2、在一个系统的作用区域内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这种方案用于蜂窝系统中。,移动通信系统,一个系统中有许多同信道的小区,整个频谱分配被划分为K个 频率复用的模式,即单位无线区群中小区的个数,如下图所 示:小区复用方式,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复用距离 频率复用距离D由下式确定:其中,K是频率复用模式。则D=3.46R K=4D=4.6R K=7,移动通信系统
9、,1.6 频段划分我国移动通信使用频段的规定如下150 MHz:138 MHz149.9 MHz;150.05 MHz167 MHz(无线寻呼业务)450 MHz:403 MHz420 MHz;450470 MHz(移动业务)800 MHz:806 MHz821 MHz;851 MHz866 MHz(集群移动通信)825 MHz835 MHz;870 MHz880 MHz(蜂窝移动业务)900 MHz:885 MHz915 MHz;930960 MHz(蜂窝移动业务),移动通信系统,中国民用蜂窝通信使用的频段具体安排如下:中国移动GSM:885 MHz909 MHz/930 MHz954 MH
10、zDCS:1710 MHz1725 MHz/1805 MHz1820 MHz中国联通CDMA:825 MHz835 MHz/870 MHz880 MHzGSM:909 MHz915 MHz/954 MHz960 MHzDCS:1745 MHz1755 MHz/1840 MHz1850 MHz,无线传播理论,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 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 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因此,无线传播理论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 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
11、理论。,无线传播理论,1.无线传播基本原理无线电波通过如下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第一种方式即直达波。由于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如图(a)。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如图(b)。第二种方式即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地球表面到达接收机。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这种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
12、,如图(d)。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无线传播理论,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如图(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即地波传播方式。,无线传播理论,无线传播理论,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
13、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但覆盖边界应考虑实际经验结果。,无线传播理论,2.无线传播环境1)频段划分介绍无线电波分布在3Hz到3000GHz之间,在这个频谱内划分为12个带。在不同的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对于移动通信来讲,我们只关心3003000MHz 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的频段。2)快衰落与慢衰落在UHF频段,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电磁波的主要传播模式是散射,即从建筑物平面反射或从人工、自然物体折射。大量传播路径的存在就产生了所
14、谓的多径现象,其合成波的幅度和相位随移动台的运动产生很大的起伏变化,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多径衰落或快衰落。另外,移动台接收的信号场强也会随着地区位置改变出现较慢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慢衰落。它是由阴影效应引起的,所以也称作阴影衰落。,无线传播理论,3)传播损耗在研究传播时,特定收信机功率接收的信号电平是一个主要特性。由于传播路径和地形干扰,传播信号减小,这种信号强度减小称为传播损耗。以理想全向天线为例。经推导,自由空间(各向同性,无吸收,电导率为零的均匀介质)的传播损耗为:Lp=32.4+20 lgf(MHz)+20 lgd(km)其中,f为频率,d为距离(公里)。,无线传播理论,3.无线传播模型
15、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模型的价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在规划某一区域的蜂窝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一特定地区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该地区的植被特征;天气状况;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无线传播理论,在相同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
16、运动的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根据无线网络规划的需要,我们一般将无线传播模型分为两类: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常用的模型如下表所示:,无线传播理论,无线传播理论,4.多普勒效应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相位不断变化,产生附加频移,这种频移称为多普勒效应。在GSM系统中多普勒效应引起频率变化的关系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给出:若基站为频率源f,则基站接收到的频率f为f=f(1v/c)式中:v为MS的移动速度,c为空中信号传播速度(设为3108m/s)。当MS向基站方向移动时取“+”号,远离基站时取“-”号。若MS为频率源f,则基站接收到的频率f为f=f/(1u/c)式中:u为MS的移动速度,c为空中
17、信号传播速度(设为3108m/s)。当MS向基站方向移动时取“-”号,远离基站时取“+”号。,无线传播理论,5.菲涅尔区 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传播路径上,有直射波和反射波,反射波的电场方向正好与原来相反,相位相差180度;如果天线高度较低且距离较远时,直射波路径与反射波路径差较小,则反射波将会产生破坏作用。另外,直射波与反射波路径差为,带来的相位差为,ht、hr分别表示发射机和接收机离地面的高度,d为发射机到接收机间的水平距离,如图:,无线传播理论,忽略从发射点通过地波传播到达接收机的一部分信号(该信号在超高频和甚高频段可以忽略不计),则总的接收场强和自由空间场强(单位为V/m)的比值的平方为:这
18、个式子表明,设n为自然数,当为(2n1)时,可产生6dB的的信号功率增益;而当为2n 时,两路信号相互抵消。这个角度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天线高度、传播距离的变化或者两者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仿真结果还表明,当d小于 时,/2大于/2,此时所得增益的大小随移动台向基站靠拢而摆动;当d大于 时,/2小于/2,移动台远离基站移动时增益无摆动。实际传播环境中,如果直达路径跳过起伏不平的地形及地表的建筑物,则反射波会对直射波产生积极作用;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的多径干扰,且破坏作用随频率增高而变大。因此应该将基站的天线建得尽可能离地面高。,天 线,天线是将射频信号转化为无线信号的关键器件,其质量的优良和是否
19、合理使用对无线通信工程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1、天线的方向性 天线辐射电磁波具有方向性,它表示天线向一定方面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反之,作为接收天线的方向性表示了它接收不同方向来的电磁波的能力。天线方向性:天线的辐射电磁场在一定距离上随空间角坐标分布的图形。除非特殊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通常天线方向图指的是功率方向图,幅度以dB为单位。,天 线,根据定义,天线的方向图是三维立体图,但实际获得完整的三维方向图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根据天线的结构特点,选择两个或多个特征面测得该平面内的二维方向图如:,E面方向图:通过最大辐射方向并与电场矢量平行的平面;H面方向图:通过最大辐射方向并与磁场矢量平行的平面;水平面
20、方向图(Horizontal):是指与地面平行的平面内的方向图;垂直面方向图(Vertical):是指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的方向图。,天 线,无线电波的传播示意图:,当天线为垂直极化时,H面近似为水平面,E面近似为垂直面,如果天线为水平极化则情况正好相反。E面图和H面图只是描述了天线的功率密度的分布情况,但不能定量的反映天线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的描述天线的方向图,常使用半功率波束宽度、副瓣电平、前后比、第一上副瓣抑制、第一下零点填充等都是描述方向图特征的指标。,天 线,2、波瓣零功率点波瓣宽度:主瓣最大值两边两个零辐射方向之间的夹角。半功率点波瓣宽度:在E面或H面的等距线上,主瓣最大值两边场强等
21、于最大场强的0.707倍(或一半功率密度)的两辐射方向间的夹角。副瓣电平:副瓣与主瓣最大值之比,通常用dB表示。后瓣:与主瓣相反方向上的副瓣。前后比:等距线上,主瓣和后瓣功率密度最大值之比(dB)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天线的上副瓣信号不能起到覆盖的作用,且常常造成越区覆盖的问题,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抑制这个方向上信号的发射,而一般与主瓣方向夹角较小的第一上副瓣的功率密度最大,影响最坏,所以我们以对它的抑制为考察指标:第一上副瓣抑制(First Upper Side Lobe Suppression)。与之相反,在主瓣与第一下副瓣之间的第一下零点方向的功率密度非常的低,常会产生天线下面信号很弱甚至无法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