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章节件553二章节无线传输理论及无线信号流程.ppt
《移动通信章节件553二章节无线传输理论及无线信号流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章节件553二章节无线传输理论及无线信号流程.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章 无线传输环境和无线通信的流程,2.1、无线传播理论 无线传播的基本理论 无线传播的环境 2.2、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 2.2.1 无线信号传输的基本流程 2.2.2 信源编码 2.2.3 信道编码 2.2.4 调制解调,2,一、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二、无线传播环境 信号衰落 传播损耗,无线传播理论提纲,3,直射波及地面反射波(最一般的传播形式),对流层反射波(传播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山体绕射波(阴影区域信号来源),电离层反射波(超视距通讯途径),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传播途径,4,建筑物反射波绕射波直达波地面反射波,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传播途径,5,无线传播理论提纲,一、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二、无线传
2、播环境 信号衰落 传播损耗,6,无线传播环境,电波传播受地形结构和人为环境的影响,无线传播环境直接决定传播模型的选取。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人工建筑的数量、分布、材料特性 该区域植被特征 天气状况 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7,人为环境 乡村地区 准郊区 郊区 市区,地形结构 开阔区 平滑地形 丘陵地形 山区,无线传播环境,8,无线传播理论提纲,一、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二、无线传播环境 信号衰落 传播损耗,9,无线传播环境 信号衰落,10,无线传播环境 信号衰落,抗快衰落措施分集时间分集 符号交织、检错、纠错编码空间分集 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主、分集天线的接收信号
3、不具有同时衰减的特性。基站接收机对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时延信号的均衡能力也是一种空间分集的形式。频率分集 GSM通信采用跳频,11,起源于反射,主要指到达接收机的主信号和其他多径信号在空间传输时间差异而带来的同频干扰问题 发射信号来自远离接收天线的物体,无线传播环境 时间色散,12,无线传播理论提纲,一、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二、无线传播环境 信号衰落 传播损耗,13,Ploss=32.44+20lgfMHz+20lgdkm设f=900MHz,该传播损耗可描述为:Ploss=91.52+20lgd=L0+10lgdL0=91.52=2路径损耗斜率在实际通信环境中,一般在3至5之间,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无
4、线传播环境 传播损耗,14,无线传播环境 传播损耗,平坦地形传播损耗,Ploss=10lgd-20lghb-20lghm=4 路径损耗斜率hb:基站天线高度hm:移动台高度基站天线高度增加一倍,可补偿6dB的路径损耗,15,无线传播环境 传播损耗,准平滑地形及不规则地形传播损耗,准平滑地形表面起伏平缓,起伏高度小于等于20米的地形不规则地形除了准平滑地形之外的其余地形,可按状态分为:丘陵地形、孤立山岳、倾斜地形、水陆混合地形等,16,其它传播损耗,T,R,T,R,无线传播环境 传播损耗,绕射损耗,穿透损耗,地物损耗,17,无线传播理论 绕射损耗,特点电磁波在绕射点四处扩散绕射波覆盖除障碍物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章节 553 无线 传输 理论 信号 流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9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