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ppt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碳汇造林技术规定与检查验收办法,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 项目总监,主要内容,背景国家林业局.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国家林业局.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碳汇造林实践,背景,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气候变暖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气候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2、大量砍伐和毁坏森林。,如何减缓气候变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1、减少排放源(减排)。提高化石燃料利用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2、增加吸收汇(增汇)。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增加森林吸
2、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关于中国林业碳汇产品生产的标准和办法,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办造字【2010】84号文件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办造字【2010】84号文件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办造字【2011】18号文件森林经营增汇减排最佳模式(编制中)森林经营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编制中)温州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技术规定(已审定)中国林业碳汇审定核查指南(已审定)中国林业碳汇项目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待发),碳汇信用额生产流程,项目设计(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碳汇计量、监测计划)项目审定(独立第三方)项目注册项目实施碳汇监测碳汇核查碳汇信用额签发,二、碳汇造林技术规定,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碳汇造林地点选择6 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7 造林方法与技术8 检查验收9 碳汇计量与监测10 技术档案,1 范围,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活动。,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GB/T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GB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LY/T1000 容器育苗技术,3 术语和定义,基线: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
4、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碳库: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计入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碳泄漏: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
5、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项目边界: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活动的地理范围。如果一个碳汇造林项目涉及若干个不同的造林地块,则每个造林地块都应有确定的地理边界。,4 总则,4.1 碳汇造林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应注重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2 碳汇造林优先发展公益林。4.3 碳汇造林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多林种结合。4.4 碳汇造林应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4.5 碳汇造林计入期为20年。在
6、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造林成果得到维护。对于20年内进行主伐的,在实施方案、作业设计中应包括碳平衡的采伐更新方案,及时进行伐后更新,将碳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5 碳汇造林地点选择,5.1一般规定碳汇造林实施地点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5.2 碳汇造林适用条件选择实施碳汇造林的地点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2)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土地权属证书。(3)适宜树木生长,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4)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退化、促
7、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6 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6.1 碳汇造林调查造林活动前,要对拟开展造林的地点进行造林地调查与基线调查。造林地调查:按造林技术规程及作业设计的相关规定执行。基线调查: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土地利用状况、人为活动和碳库调查等。结合碳汇计量进行,以小班为单位,填写碳汇造林基线调查表(附表1)。对造林地的典型立地状况要拍摄照片或录像。,6.2 在造林地调查、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按照LY/T1607-2003规定的具体程序和内容编制造林作业设计。碳汇造林作业设计应按照减少造林活动造成的碳排放和碳泄漏的要求,针对整地、栽植、施肥、抚育管护等内容提出相应的措施。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珍稀
8、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要设计特别的保护措施。造林实施单位原则上要将造林小班勾绘到1:10000 的地形图上,并完成造林小班信息数字化,达到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要求。,6.3 造林作业设计应在造林施工前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作业设计要满足以下条件:(1)造林地调查相关表格完备;(2)基线调查相关表格完备;(3)有减少碳泄漏的措施;(4)有极小种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没有作业设计或作业设计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执行。因特殊情况需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报原审批部门批准。,7 造林方法与技术,7.1 树种选择碳汇造林树种选择应遵
9、守以下原则:(1)优先选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优先选择优良乡土树种。(3)优先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树种。(4)因地制宜确定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比例,提倡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7.2 种子和苗木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7.3 造林技术7.3.1 一般规定提倡采用人工植苗造林。7.3.2 整地禁止全垦整地和炼山。对造林地的原生散生树木应加以保护,对灌木或草本植物尽量保留,在山脚、山顶应保留1020米宽的原生植被保护带。对造林地中的极小种群
10、、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不得进行造林整地,并保留适当宽度的缓冲保护带。,7.3.3 栽植密度和种植点配置7.3.4 种苗处理和施肥7.3.5 栽植和播种7.3.6 未成林抚育与管护7.4 碳汇造林活动记录碳汇造林实施过程中,应以小班为单位,详细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附表2)准确记录造林活动中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浇水施肥、抚育管护等活动中使用汽车等机械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为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提供依据。,8 检查验收,8.1 一般规定造林施工前对作业设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造林施工期间,造林项目管理单位要对各项作业随时进行检查监督,严格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措施施工,
11、减少碳泄漏。造林结束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后对造林成活率进行检查。造林3-5年后进行成林验收和造林保存率检查。,8.2 检查内容和方法8.2.1 造林作业设计按照造林作业设计,逐个小班进行核实。检查碳汇造林作业设计是否符合本规定“6.碳汇造林调查和作业设计”的要求。8.2.2 造林面积8.2.3 造林成活率8.2.4 造林作业质量检查造林是否按照作业设计和减少碳泄漏的要求进行施工。8.2.5 未成林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8.2.6 生态公益林混交林比例,8.3 检查验收结果评价8.3.1 评价指标和标准8.3.1.1 造林面积核实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8.3.1.2 造林合格:
12、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8.3.1.3 造林综合合格:除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外,对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了完整记录的为合格。8.3.2 结果评定8.3.2.1 造林合格面积和造林合格率:达到标准的造林面积为造林合格面积。8.3.2.2 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如果没有填写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或者记录不完整,则综合合格率为零。8.3.3 成林验收和造林面积保存率:执行GB/T15776-2006的规定。,9 碳汇计量与监测,碳汇造林要要求开展碳汇计量与监测;计量与监测按国家林业局文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造林 技术 规定 检查 验收 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