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设计与文献评阅要点.ppt
《研究设计与文献评阅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设计与文献评阅要点.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研究设计与文献评阅要点,赵耐青复旦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评阅关注点,正确理解研究题目确定该研究是干预性研究还是观察性研究考察研究对象是否符合研究要求考察评价指标是否能回答研究所针对的问题考察可能的混杂偏倚,测量偏倚和选择性偏倚考察样本量是否足够结论得到本研究结果的支持,论文题目的解读,论文题目:由题目可以基本了解研究的目的如果研究目的与题目有较大差异,说明研究者不太了解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的关系,也没有对研究有整体的掌控。例如:研究Treg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联性。,研究肿瘤的影响因素,肿瘤的发生是指肿瘤发病,这类研究一般可以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通过比较发病的对象与没有发病的对象的Tr
2、eg细胞水平,评价Treg细胞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肿瘤的发展是指肿瘤患者的预后,这类研究人群均是肿瘤患者,通过观察不同生存期与Treg细胞水平,评价Treg细胞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肿瘤发生与发展是完全两回事。,观察性研究,横断面研究诊断试验比较性研究(Comparative Study)通常是指观察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横断面调查研究,横断面研究,优点:简单,效率高,可以得到多个疾病的患病率估计,各个观察变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缺点:患病率很低的情况下,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太合适;不能估计发病率。不能得到因果关系的推断。关注点:抽样的代表性,抽样
3、框架是否具有代表性,抽样的响应率不能低于70%,要考虑户籍人群,常住人群和流动人口的人群。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抽样人群。根据主要的研究问题,收集合适的观察指标。,横断面研究的样本量估计,横断面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估计患病率。根据患病率的95%可信区间公式:患病率的估计精度:可信区间的宽度的一半为(又称为容许误差: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要求给出容许误差w和预估的患病率P,则样本量估计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回顾性研究,效率比较高,患病率很低的情况下可以用病例对照设计进行研究。缺点:不能估计患病率和发病率,容易发生回忆偏倚,选择性偏倚和混杂偏倚。关注点:对照的选择是否有选择性
4、偏倚数据缺失情况暴露的观察指标取值是否在发病前或者与发病前的情况相同混杂因素控制情况样本量是否足够,样本量估计,两个率的比较记检验的分辨能力:第一类错误的概率,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为(Power=1-),记:则每组样本量为,样本量估计,两个率的比较(实际研究是总体率是未知的),通常用文献的结果或预试验的结果估计的。例如: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报告:病例组的吸烟率为0.4,对照组的吸烟率为0.2,则=0.05,=0.2(即:Power=1-0.2=0.8),则每组样本量为,干预性研究设计,二、实验设计,实验性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样本大小的估计常见的实验性研究
5、设计类型,实验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研究因素(处理因素)受试对象(研究对象)实验效应(研究观察指标),研究因素(处理因素),在实验性研究中,研究因素就是干预措施,亦称处理措施。例如:为了研究某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收治200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并采用双盲研究。试验组服用该中药,对照组服用安慰剂,通过一个疗程的资料,评价两组对象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的差异。,受试对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或细胞等。受试对象选择一般要考虑干预措施的承受程度,是否有临床意义。一般要制定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在动物研究对象时,往往要制作患某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存在
6、是否找某成功,如果评价造模是否成功的问题。,实验效应(观察指标),实验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的客观反应与结果,通过观察指标来表达;指标能反映原始研究问题的。指标可以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一般而言,尽可能选用客观指标。指标能够较好反映研究因素对观察指标的反应指标至少要满足必要的精确性和正确性。,二、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原则 对照原则 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一),对照的意义 没有对照,没有比较,没有鉴别;设立合理的对照组 1、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作用 2、控制和减少试验误差 3、对比作用与实验条件监控作用合理对照的原则:各组
7、例数相等 各组间均衡可比组间均衡性(齐同可比性)1、什么叫组间均衡性,对照原则(二),组间均衡性:比较各组间除研究因素外,对试验有影响的非研究因素和试验条件均应相同或相近。2、在研究设计和试验过程中应从下列四个方面考虑组间均衡性:(1)研究对象性质相同(2)试验条件要一致 实验环境 仪器 试剂(3)研究者或操作者要一致 交叉 随机分配,对照原则(三),(4)时间或试验次序要一致 同时交叉进行 3、实现均衡可比的手段或方法:(1)随机化 研究对象、操作者、试验次序 要随机分配(2)配对与分层 配对、配伍组设计、分层随机(3)双盲 盲法的意义和概念 单盲 双盲 安慰剂 揭盲(4)交叉均衡,对照原则
8、(四),4、组间均衡性测定(检验)是指在获得资料后通过主要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进行组间假设检验以考察各比较组间的均衡可比性。均衡性检验方法:首先要考察样本例数,再对各项混杂因素在组间分布或构成进行检验,数值变量既要检验平均水平又要检验离散趋势,分类资料检验其构成。,对照原则(五),不均衡的处理:应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对不均衡因素进行调整基础上再进行组间比较。(混杂因素两段调整)例:在对某滴眼液治疗角膜炎的期临床试验中需对“就诊时已发病天数”进行均衡性检验。试验组 对照组 P值 均 数 3.77 6.70 0.05 标准差 5.67 57.66 0.01,对照原则(六):对照种类,空白对照 对照组
9、不施加任何处理措施标准对照 公认有效的药物、现有的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相互对照 各比较组互为对照实验对照 在对实验组实施处理因素时必须伴随一个对试验有影响的因素,此因素称为实验因素,对照组必须施加实验因素。举例说明,对照原则(七):对照种类,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措施在同一实验对象身上实施安慰剂对照 对照组施加安慰剂阳性对照 采用已肯定疗效的药物为对照,如标准对照、弱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不含研究中处理因素的对照,如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历史对照 不能实验研究中的对照,随机化原则,保证各组间均衡可比的重要手段在实验研究中,研究对象有同等的可能被分到比较各组中去在调查研究中,总体中每个个体有
10、同等的可能被抽到样本中来随机数字表、随机排列表和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重复原则(样本含量),意义 样本含量少,抽样误差大,样本含量大,非抽样误差也可能大;组间均衡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现性;概念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前提条件下,所确定的最少样本含量;考虑因素应用范围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法 查表法或计算法前提条件 允许误差、总体变异、资料类型与设计类型。,第三节 样本大小的估计,样本大小估计的前提条件(决定参数)允许误差:研究者提出的希望发现或允许控制的样本与总体或两样本间差别大小;如=|X1-X2|,=|X-|,=|p-|;和 大小已知或单双侧、设计类型、指标类型,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设计 文献 评阅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