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ppt
《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知其不可而为之复习,学习目标: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熟读、背诵;2、“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文中的小故事中是怎样体现的?3、如何评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4、如何认识、评价隐者?,一、解释文中的重点词汇,告夫三子以吾从大夫之后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何德之衰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长沮、桀溺耦而耕使子路问津焉而谁以易之以杖荷蓧四体不勤,植其杖而芸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不仕无义而乱大伦晨门曰:“奚自?”既而曰深则厉浅则揭末之难矣,告夫三子以吾从大夫之后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何德之衰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长沮、桀溺耦而耕使子路问津焉而谁以易之以杖荷蓧四体不勤,那,指示代词
2、因为,连词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啊到,往这,这样通“耳”,语气词,啊,吧两人并耕兼词,“于何”,在哪里与扛,担劳动,植其杖而芸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不仕无义而乱大伦晨门曰:“奚自?”既而曰深则厉浅则揭末之难矣,立,插,动词留,使停止给吃使拜见做官,动词人际关系哪里,代词不久,过了一会儿穿着衣裳涉水提起衣裳辩驳,二、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并加以说明,之三子告,不可。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而谁以易之子路行以告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至,则行矣。奚自有心哉,击磬乎!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末之难矣,省略省略宾语前置省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省略宾语前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背诵18
3、.5章和18.7章中的“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三、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本文的这些小故事中是怎样体现的?,答案:1、齐国的大臣陈成子杀死简公,孔子向鲁哀公和“三子”禀告,希望加以干预。孔子明知他们不会采纳自己的意见,但还是坚持禀告。2、楚狂接舆讽刺孔子不识时务,建议他放弃理想,并说从政很危险,但孔子并没有动摇,还想与之理论。,3、长沮、桀溺认为世道混乱,无人能改变,劝子路跟他们一起隐居,但孔子认为正因为天下无道,才需要人去改变。4、子路对荷蓧丈人进行评论的话“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表达了孔子的心声。5、荷篑者认为孔子很浅薄固执,不知变通(“深则厉,浅则揭”),
4、孔子不予辩驳,但心中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四、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周游求仕的行为,不少隐者持否定态度,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待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答案: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自己的学说能够造福社会,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对后人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榜样作用。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其次,从斗争策略上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牺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可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