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教建筑发展史.ppt
《督教建筑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督教建筑发展史.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展史,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姓名:xxx学号:xxx,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目 录,中国 基督教的起源发展中国 基督教建筑风格演变,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唐朝以来,基督教曾四次入华,基督教教堂建筑也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一定地位。唐初“景教”从波斯传到中国,为基督教第一次入华,其传教最初利用了佛法的外衣,此时的景教教堂也采取了佛寺建筑的名称和样式。元朝的“也里可温教”为基督教第二次放华,使中国出现了最早的东正教堂和天主教堂,但它们基本上采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型制。,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一、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
2、,明末清初基督教第三次入华,导致了西洋建筑在澳门的大规模出现了“大三巴”教堂(1638年)的建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字西泰,atthieu Ricci,1552-1610)入京,万历皇帝准其留居北京。1605年,利玛窦在宣武门住处建“礼拜堂”。虽然澳门“大三巴”教堂表现了12-15世纪法国哥特教堂的特征,但宣武门“礼拜堂”则由于地处北京仍采取了中国传统样式,且沿用一百多年,直至1712年重修后才易为“洋风”(西洋样式)。,一、基督教的起源发展,自利玛窦1605年建宣武门“礼拜堂”到1904年南堂第五次重建,其间基督教教堂建筑在中国300年的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一、
3、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 二、18世纪:发展期中国传统样式转“洋风”三、19世纪:延续期“洋风”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期“洋风”转复古主义,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二、基督教建筑风格演变,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1、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利玛窦在意大利耶稣会士,其继任人龙华民(字精华,Nicolas Longbardi,1559-1654)指导下设计,是中国第一座基督教式坟茔,开始表现出“洋风”的特征:“其坎封也异中国。封下方而上园,方若台圯园若断木。后虚堂六角,所供纵横十字文。”,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基督教很早就已传到中国。明天启5年
4、(公元1625年),西安附近就出土了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1、17世纪:初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大秦寺塔,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籍耶稣会神父汤若望(字道未,Jea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在宣武门利玛窦所建礼拜堂基址上修建南堂。两年后大堂建成,仍“按中国式样而造”。但“堂牖器饰,如其国制。”“内建亭池台榭,式仿西洋,极其工巧。”“堂前有大理古牌楼一座,署有上赐钦宗天道四金字。”,1、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1、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南堂,东堂,顺治十二
5、所(1655年)皇帝赐地两位神甫利类思(Ludovicus Buglio,1606-1682)、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aens,1609-1677),在王府井八面槽利用民宅设东堂。,建筑中外史中国基督教建筑发张史,1、17世纪:初始期基本为中国传统样式,东正教在北京设堂是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雅克萨城自卫反击战中俘虏了沙俄入侵者,因押来北京的59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将他们驻地东直门内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拨作临时祈祷所,这即为北京人所称的“罗刹庙”或俄罗斯“北馆”。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后,沙俄教区将其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圣索菲亚”教堂,后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