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热力学基础-第6章.ppt
《相变热力学基础-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变热力学基础-第6章.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相 变 热 力 学,第六章,Thermodynamicsof Phase Transformation,1,第6章 相变热力学,6.1 相变分类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6.3 第二相析出的相变驱动力6.4 析出相的表面张力效应6.5 晶间偏析6.6 几种重要相变,2,Phase Transformation,相 变:在均匀单相内,或在几个混合相中,出现了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位置位向的改变)、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3,相变过程相变过程:物质从一个相转变到另一个相的过程。a)狭义的相变过程相变前后化学组成不发生变化的过程,相变过程是个物理过程而不涉及化学反应,如液体
2、蒸发、-石英与-磷石英间的转变。b)广义的相变过程包括过程前后相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变过程可能有反应发生,4,6.1 相变分类,相变种类繁多,可按不同方式分类:,(1)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 多级相变(二、三、),(2)按相变方式分类,不连续相变 连续相变,(3)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 无扩散型相变,5,(1)按热力学分类,相变的热力学分类是按温度和压力对自由焓的偏导函数在相变点(To,Po)的数学特征连续或非连续,将相变分为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或更高级的相变。,当温度升降到临界点T0时,将发生相变。如果外界条件使这一转变成为一个似静过程,则两相的自由焓及化学位均相等,即:,=,G=
3、G,相变时的化学位的n阶偏导数不等,n-1阶偏导相等,则称为n级相变,6,一级相变(First-order phase transformations),将化学位的一阶偏微分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7,?,?,表现:体积和熵(焓)的突变,8,金属中大多数相变为一级相变,金属熔化FeFe,特点:体积变化有热效应,一级相变时两相的自由能、熵及体积的变化,T0,T0,9,10,11,二级相变(Second order phase transitions),在相变过程中,化学势的一阶偏微分相同,二阶偏微分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相变称为二级相变,此时称为二级相变。,12,二级相变时两相的
4、自由能、熵及体积的变化,T0,13,二级相变中,定压热容Cp、膨胀系数与压缩系数发生突变,14,15,16,17,18,属于二级相变的有,铁磁-顺磁转变(Ferromagnetic-paramagnetic transition),Fe、Ni、Co及其合金,各种铁氧体,Mn-Al合物,稀土-过渡族元素化合物等,反铁磁(Anti-ferromagnetic)-顺磁转变,Fe、Mn、Cr及部分稀土元素等,19,属于二级相变的有,超导-常导转变(Superconduct-generally conduct transition),In、Sn、Ta、V、Pb、Nb等纯金属和Nb-Ti、Nb-Zr、V3
5、Ga、Nb3Sn、Nb3AlGe、Nb3Ge等金属间化合物以及Y-Ba-Cu-O等氧化物超导体等,合金中有序-无序的转变,Au-Cu、Ti-AI、AI-Mn、Cr-AI、Cu-Zn、Cu-Pd、Cu-Pt、Fe-Co、Fe-AI、Fe-Si、Fe-Ni、Fe-Pt、Ni-V等合金系,20,(2)按相变方式分类,不连续相变(形核长大型):形核、长大型两阶段进行,新相和母相有明显相界面。(小范围原子发生强烈重排的涨落),连续型相变(无核型):原子较小的起伏,经连续扩展而进行,新相和母相无明显相界面。(大范围原子发生轻微重排的涨落),发生在转变前后晶体结构都相同的系统中特点:发生区域大;扩散型转变;
6、无形核位垒;上坡扩散例:调幅分解;有序/无序转变,21,(3)按原子迁移特征分类,扩散型相变:依靠原子扩散进行,原有的原子邻居关系被破坏;溶体成分发生变化。,无扩散型相变:无原子扩散,或虽存在扩散,但不是相变所必需的或不是主要过程。,相邻原子的移动距离不超过原子间距,不破坏邻居关系;不改变溶体成分。,马氏体相变,22,23,6.2 新相的形成和形核驱动力,热力学指明某一新相的形成是否可能,材料发生相变时,在形成新相前往往出现浓度起伏,形成核胚,再成为核心、长大,在相变过程中,所出现的核胚,不论是稳定相或亚稳相,只要符合热力学条件,都可能成核长大,因此相变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亚稳定的新相,这些亚稳
7、定的过渡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再向稳定相转化,24,For example:材料凝固时往往出现亚稳相,甚至得到非晶态,自由能最低的相最稳定(稳定相)相对稳定相(亚稳相)具有较高的自由能,但只要亚稳相的形成会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亚稳相的形成也是可能的,液相L、稳定相、亚稳定相、和,如过冷至Tm以下,由液相凝固为、和都是可能的,都引起自由能的下降。,25,26,相变过程推动力,宏观推动力:GT,P0,过程自发进行,过程达到平衡,1恒压下的温度条件由热力学原理,在等温等压下有:G=HTS在平衡条件下:,T0相变的平衡温度;H相变热。,在任一温度T的不平衡温度下:,T=T0-T,称为过冷度。,27,讨论:相
8、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G0,则:,(1)若相变过程放热,则H0,即TT0,表明系统必须过冷却,相变过程才能自发进行;,(2)若相变过程吸热,则H0,要使GT0,表明系统必须过热。,结论:在恒压条件下,相平衡理论温度与实际温度之差(过冷度或过热度)即为相变过程的 推动力,28,晶核形成条件,成核-生长机理相变包括二个阶段:核化过程形成晶核;晶化过程晶核长大成晶体。1相变过程自由能变化(G)表达式 系统形成n个半径为r的球形核坯时,G由二部分组成:系统中一部分原子由液态转变为晶态,自由能降低G1(体积自由能)由于产生新相形成界面,需要作功,使系统自由能增加G2(界面自由能),29,G=G1+G2=
9、VGV+A,将GV=HT/T0代入得:,r球形晶坯半径;n单位体积中半径r的晶坯数。,系统相变自由能变化G是晶坯半径r和过冷度T的函数。,30,G随r的变化有极大值。形成一个核坯时的自由能变化为:,在一定的过冷度T下,临界半径rk才能存在,而且温度越低,rk值越小,rk称为临界半径,31,图中曲线体积自由能G1为负值,界面自由能G2为正值。,晶核大小与体系自由能关系图解,G,0,T,rk,rk,当系统T较小,晶坯半径r很小时,G1G2,G随r增大而增大并始终为正值;,G1,G2,G,当系统T较大,温度T远低于T0,在rrk时,G随r增大而增大,过程不能自发进行;,而在rrk时,G随r增大而减小
10、,此时新相稳定存在,过程能自发进行;,rk称为临界半径,2讨论:,32,(1)rk值越小,表示新相越易形成;,分析:,(2)在相变过程中,T0和都是正值,析晶相变时为放热过程H0;(3)由rk值表达式,其影响因素有系统本身的性质如和H以及外界条件T二类。,降低晶核的界面能和增加相变热H均可使rk值减小有利于新相形成;,33,(4)临界半径rk时,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Gk的计算:,Gk值越小,相变越容易进行。,因为临界核坯的表面积为:,所以:Gk=1/3AksL 即形成临界半径大小的新相,对系统所作的功等于新相界面能的1/3。Gk称为成核势垒。,固溶体稳定性:,如果将自由能曲线分成若干段,则每个成
11、分段固溶体的性质与这段曲线的形状有关。,固溶体稳定,固溶体将发生失稳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Why,34,发生浓度起伏(Concentration undulate)时,,固溶体G升高,固溶体G降低,35,亚稳区(Metastable range):,单相固溶体的自由能低于两相混合物的自由能,固溶体要发生分解,不能以失稳分解的机制发生,而要通过普通的形核长大机制进行。,36,原始亚稳固溶体的浓度为x,其相应的自由能为G。当均匀的固溶体出现较大的浓度起伏时,起伏也可作为新相的核胚,For example:在浓度为x的固溶体出现:由n1摩尔组成的、浓度为x1的原子集团
12、,其自由能为G1;由n2摩尔组成的、浓度为x2的原子集团,其自由能为G2.,如果不考虑相界面能,此时体系总自由能增量为:,37,根据质量守恒,以n2代表核胚的摩尔数,设xl很接近x,核胚只占整个体系中很小的部分,即n1远大于n2.,38,摩尔自由能的变化(形核驱动力),39,形核驱动力(Nucleation Driving Force):由起伏或核胚形成新相核心的自由能变化,程度较小的浓度起伏,引起的自由能变化使体系的自由能提高无形核驱动力 这种浓度起伏是不稳定的,当浓度起伏很强,即偏离x很大,而新相的自由能又较低时,则G就变成负值具有形核驱动力 形成新相,40,如果出现浓度为x的核胚,其G/
13、n2=-QP,如界面能很小,核胚就会在驱动力QP的作用下发展成为相的临界核心.,41,Nucleation Driving Force,图解法确定形核驱动力的方法:,过相自由能曲线上相应母相的成分点作切线;过相应析出新相核胚的成分点作垂线;垂线与切线的交点到垂线与新 相自由能曲线的交点间线段的长度为新相形核驱动力。,42,第二相的形核驱动力*Gm的计算:,43,44,热力学理论说明了新相形成的可能性,但是在新相形成前,由于在液态金属中存在温度起伏、浓度起伏和结构起伏,以及在固态金属中存在的结构不完整性,常常可以形成各种核心。这些核心可以是稳定相的,也可以是亚稳定相的。对于这些核心,不论它们属于
14、稳定相的还是亚稳定相的,只要符合热力学条件,就可以存在并长大。因此,相变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亚稳定过渡相。这些亚稳定的过渡相在一定的条件下再向稳定相转化。例如,在快速凝固时能得到亚稳定相及非晶态;在钢中经常出现Fe3C,而不是稳定的石墨;在Al-Cu合金时效时,先形成溶质原子偏聚的G.P.区,然后G.P.区消失,出现中间亚稳定相,以后消失,最后形成稳定相CuAl2(相)。相变时究竟出现何种新相,由转变相及生成相的热力学条件决定,同时又与转变相本身结构的不稳定性和不完整性有关。,微小区域成分变化对相变的影响,45,在合金中,成分为x的合金其自由能为G(x),,加入极微量(例如1摩尔)成分为x
15、的材料,或由于浓度起伏而出现成分为x的微区,则这部分自由能将为Gm(x,x),Gm(x,x)G(x),这部分添加物或起伏将得而复失,不能持续存在,也不可能成为稳定的晶核,46,当成分为x的相内出现微量的、浓度为x的起伏时,我们可以将它看作由大量的转移少量的成分为x的B组元到成分为x的相中,此时自由能变化为,此时G0,因此成分为x 的起伏或晶胚可以持续存在并长大成稳定的新相,如果成分起伏在x点以左,则G0,此时起伏不能稳定存在,有利于新相形成的成分起伏要有一定的方向性,即使成分起伏在x以右,但是如果成分起伏没有超过两条自由能曲线的切线的交点(即在交点以左),此时G仍然大于零,新相依然不能形成并稳
16、定存在。这说明,要形成新相,成分起伏需要有一定的幅度,47,当转移组元的成分与一个稳定相的成分相同时,如图所示,此时x=x,则自由能的变化G等于自的切线至成分为x的相自由能曲线上的截距。显然G0。成分为x(x)的核胚将长大形成新相,其驱动力就是G,决定优先形成相的是形核驱动力,亚稳相析出的驱动力更大,48,母相中如果出现很大的过饱和度的另一相核胚时,其摩尔驱动力G比形成稳定相的驱动力G更大,这就使亚稳定相的出现成为可能,49,则稳定相由于其自由能较高,此时就不能形成,即使形成也将不能存在。只有当驱动力较大的相形成后,稳定相才能形成,如果在本来应由两个稳定相平衡存在的体系中,在稳定相形成前已经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相变 热力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3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