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课件.ppt
《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课件.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节 直流电机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第三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本章主要讨论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讨论直流电机的磁场分布、感应电动势、电磁转矩、电枢反应及影响、换向及改善换向方法,从应用角度分析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第四节 直流电机的磁场,第五节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的计算,第六节 直流电机的换向,第七节 直流发电机,第一节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第一章 直流电机,第八节 直流电动机,第一节 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一、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二、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一)直流发电机工作原理,直流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的旋转机械。,右图为直流发电
2、机的物理模型,N、S为定子磁极,abcd是固定在可旋转导磁圆柱体上的线圈,线圈连同导磁圆柱体称为电机的转子或电枢。线圈的首末端a、d连接到两个相互绝缘并可随线圈一同旋转的换向片上。转子线圈与外电路的连接是通过放置在换向片上固定不动的电刷进行的。,当原动机驱动电机转子逆时针旋转时同,线圈abcd将感应电动势。如右图,导体ab在N极下,a点高电位,b点低电位;导体cd在S极下,c点高电位,d点低电位;电刷A极性为正,电刷B极性为负。,当原动机驱动电机转子逆时针旋转 后,如右图。,导体ab在S极下,a点低电位,b点高电位;导体cd在N极下,c点低电位,d点高电位;电刷A极性仍为正,电刷B极性仍为负。
3、,与电刷A接触的导体总是位于N极下,与电刷B接触的导体总是位于S极下,电刷A的极性总是正的,电刷B的极性总是负的,在电刷A、B两端可获得直流电动势。,实际直流发电机的电枢是根据实际需要有多个线圈。线圈分布在电枢铁心表面的不同位置,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构成电机的电枢绕组。磁极也是根据需要N、S极交替旋转多对。,(二)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旋转机械。,把电刷A、B接到直流电源上,电刷A接正极,电刷B接负极。此时电枢线圈中将电流流过。,在磁场作用下,N极性下导体ab受力方向从右向左,S 极下导体cd受力方向从左向右。该电磁力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电磁转矩。当电磁转矩大于阻
4、转矩时,电机转子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电枢旋转到右图所示位置时,原N极性下导体ab转到S极下,受力方向从左向右,原S 极下导体cd转到N极下,受力方向从右向左。该电磁力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电磁转矩。线圈在该电磁力形成的电磁转矩作用下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与直流发电机相同,实际的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并非单一线圈,磁极也并非一对。,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三)直流电机的可逆原理,一台电机既可作为发电机运行,又可作为电动机运行,这就是直流电机的可逆原理。,从上述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来看,一台直流电机若在电刷两端加上直流电压,输入电能,即可拖动生产机械,将电能变为机械能而成为电动机;反之若用原动机带动电枢
5、旋转,输入机械能,就可在电刷两端得到一个直流电动势作为电源,将机械能变为电能而成为发电机。,第二节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及主要系列,一、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电机铭牌上还标有其它数据,如励磁电压、出厂日期、出厂编号等。,电机运行时,所有物理量与额定值相同电机运行于额定状态。电机的运行电流小于额定电流欠载运行;运行电流大于额定电流过载运行。长期欠载运行将造成电机浪费,而长期过载运行会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电机最好运行于额定状态或额定状态附近,此时电机的运行效率、工作性能等比较好。,二、直流电机系列,所谓系列电机就是在应用范围、结构形式、性能水平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有共同性,功率按一定比例递增,并成批生产的
6、一系列电机。我国目前生产的直流电机的主要系列有:,Z3系列,为一般用途的小型直流电机系列。,ZF和ZD系列,为一般用途的中型直流电机系列。,ZZJ系列,为起重、冶金用直流电动机系列。,此外还有ZQ直流牵引电动机系列及Z-H和ZF-H船用电动机和发电机系列等。,第三节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一、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一般介绍,元件:构成绕组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两种。,元件的首末端: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一根称为首端,另一根称为末端。,极距:相邻两个主磁极轴线沿电枢表面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叠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总是后一个元件的端接部分紧叠在前一个元件端接部分,整个绕组
7、成折叠式前进。,波绕组:指把相隔约为一对极距的同极性磁场下的相应元件串联起来,象波浪式的前进。,第一节距:一个元件的两个有效边在电枢表面跨过的距离。,第二节距:连至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中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间的距离。,合成节距:连接同一换向片上的两个元件对应边之间的距离。,单叠绕组,单波绕组,换向节距:同一元件首末端连接的换向片之间的距离。,二、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一)单叠绕组,单叠绕组的特点是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均为1,即:。,单叠绕组的展开图是把放在铁心槽里、构成绕组的所有元件取出来画在一张图里,展示元件相互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及主磁极、换
8、向片、电刷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单叠绕组的展开图,根据单叠绕组的展开图可以得到绕组的并联支路电路图:,单叠绕组的的特点:,1)同一主磁极下的元件串联成一条支路,主磁极数与支路数相同。,2)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势最大,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3)电枢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二)单波绕组,单波绕组的特点是合成节距与换向节距相等,展开图如下图所示。,两个串联元件放在同极磁极下,空间位置相距约两个极距;沿圆周向一个方向绕一周后,其末尾所边的换向片落在与起始的换向片相邻的位置。,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单波绕组的特点,1)同极下各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支路对数为1,与
9、磁极对数无关;,2)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对称时,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中心线,支路电动势最大;,3)电刷数等于磁极数;,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第四节 直流电机的磁场,直流电机中除主极磁场外,当电枢绕组中有电流流过时,还将会产生电枢磁场。电枢磁场与主磁场的合成便形成了电机中的气隙磁场,它直接影响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的大小。要了解气隙磁场的情况,就要先分析清楚主磁场和电枢磁场的特性。,一、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直流电机的空载是指电枢电流等于零或者很小,电枢磁动势也很小,且可以不计其影响的一种运行状态,此时电机无负载,发电机不输出电功率,电动机
10、不输出机械功率。,所以直流电机空载时的气隙磁场可认为就是主磁场,即由励磁磁动势单独建立的磁场。,当励磁绕组通入励磁电流,各主磁极极性依次呈现为 N 极和 S 极,由于电机磁路结构对称,不论极数多少,每对极的磁路是相同的,因此只要分析一对极的磁路情况就可以了。,图1-23 直流电机空载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从图中看出,由N极出来的磁通,大部分经过气隙和电枢齿,再经过电枢磁轭到另一部分的电枢齿,又通过气隙进入S极,再经过定子磁轭回到原来出发的N极,成为闭合回路。,图1-23是一台四极直流电机空载时的磁场分布示意图(一对极的情形)。,电枢旋转时,能在电枢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或者产生电磁转矩,把这部分磁通
11、称为主磁通,用表示。,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磁通不进入电枢而直接经过相邻的磁极或定子磁轭形成闭合回路,这部分磁通仅与励磁绕组相匝链,称为漏磁通,用表示。,N,S,这部分磁通同时匝链着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主磁通磁路的气隙较小,磁导较大,漏磁通磁路的气隙较大,磁导较小,而作用在这两条磁路的磁动势是相同的。,直流电机中,主磁通是主要的,它能在电枢绕组中感应电动势或产生电磁转矩,而漏磁通不与电枢绕组相匝链,没有这个作用,它只是增加主磁极磁路的饱和程度。因此,可只分析主磁通。,当励磁绕组的串联匝数为,流过电流,每极的励磁磁动势为:,所以漏磁通在数量上比主磁通要小得多,大约是主磁通的(1520)%左右。,空载
12、时,励磁磁动势主要消耗在气隙上。当忽略铁磁材料的磁阻时,主磁极下气隙磁通密度的分布就取决于气隙的大小和形状。,若不考虑铁磁材料和齿槽的影响,在极靴下,气隙小且均匀,气隙中沿电枢表面上各点磁通密度较大且基本为常数;在极靴范围外,气隙明显增大,磁通密度显著减小,在磁极之间的几何中性线处,气隙磁通密度为零。,如图1-24(a)所示,,空载时的气隙磁通密度为一平顶波,如图1-24(b)所示。,空载时主磁极磁通的分布情况,如图1-24(c)所示。,图1-24(b),图1-24(c),在直流电机中,为了感应电动势或产生电磁转矩,气隙里要有一定数量的主磁通,也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励磁磁动势Ff。励磁磁动势变化时
13、,主磁通也随之改变。我们把空载时主磁通与励磁磁动势Ff或励磁电流If的关系曲线称为直流电机的磁化曲线,如图1-25所示,它表明了电机磁路的特性。,图1-25 直流电机的磁化曲线,当磁通较小时,铁磁部分没有饱和,磁压降很小,整个磁路的磁动势几乎全部消耗在气隙上,而气隙的导磁系数是一个常数,因此曲线近似为一直线(图中0A段);当磁通增大时,曲线逐渐弯曲,很大时,呈饱和特性。,为了经济、合理地利用材料,一般直流电机额定运行时,额定磁通 设定在图中A点(膝部),即在磁化特性曲线开始进入饱和区的位置。,直流电机带上负载后,电枢绕组中有电流,电枢电流产生的磁动势称为电枢磁动势。它的出现使电机的磁场发生变化
14、。,图1-26(a)为一台电刷放在几何中性线的两极直流电机的电枢磁场分布情况。,假设励磁电流为零,只有电枢电流。由图可见电枢磁动势产生的气隙磁场在空间的分布情况,电枢磁动势为交轴磁动势。,二、直流电机负载时的磁场及电枢反应,从对电枢绕组的分析可知,不论什么型式的绕组,其各支路中的电流是通过电刷引入或引出的。在同一支路内元件中电流方向是相同的,而在同一电刷两侧的元件中,电流方向总是相反的。因此,电刷是电枢表面导体中电流方向的分界线。,图1-26(a)电枢磁场,如果认为直流电机电枢上有无穷多整距元件分布,则电枢磁动势在气隙圆周方向空间分布呈三角波,如右图 所示。,由于主磁极下气隙长度基本不变,而两
15、个主磁极之间,气隙长度增加得很快,致使电枢磁动势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为对称的马鞍型,如图中 所示。,图1-26(b)电枢磁动势和磁场的分布,当励磁绕组中有励磁电流,电机带上负载后,电枢绕组中就有电流流过,它将产生一个电枢磁动势。因此,气隙中的磁场是励磁磁动势和电枢磁动势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把负载时电枢磁动势对主磁场的影响称为电枢反应,电枢反应对直流电机的运行性能影响很大。,显然,电枢反应将与电刷的位置有关,下面将以直流发电机为例,分别讨论不同电刷位置时的电枢反应。,1、电刷在几何中性线上时的电枢反应,在电枢磁动势的作用下,当电刷在几何中性线上时,将主磁场分布和电枢磁场分布叠加,可得到负载后电机的
16、磁场分布情况。如图1-27(a)所示。,图1-27(a)交轴电枢反应磁场分布,若电枢上半部分电流方向为流出纸面,则电枢下半部分电流方向为流入纸面,其电枢磁场磁力线分布如图示。,此时电枢磁场的轴线与电刷轴线重合,并与主极轴线垂直,这时的电枢磁动势称为交轴电枢磁动势,它对主磁场的影响称为交轴电枢反应。,如果主极极性如图所示,,把主磁场与电枢磁场合成,将合成磁场与主磁场比较,可看出电枢磁动势将对主磁场产生很大的影响,即电枢反应。,N,S,电枢磁场磁通密度分布曲线Bax,主磁场的磁通密度分布曲线Box,两条曲线逐点叠加后得到负载时气隙磁场的磁通密度分布曲线Bx,图1-27(b)交轴电枢反应磁通密度分布
17、曲线,下面通过磁通密度分布曲线说明电枢反应的作用,如图1-27(b)所示:,比较Bx 和Box 两条曲线,得出电枢反应的性质:,磁场为零的位置由空载时在几何中性线逆转向移动了一个角度。,说明物理中性线与几何中性线不再重合。,图1-27(b)交轴电枢反应磁通密度分布曲线,每一磁极下,主磁场一半被削弱,另一半被加强。,几何中性线,物理中性线,(1)使气隙磁场发生畸变,图1-27(a)交轴电枢反应磁场分布,物理中性线是指电机中N极与S极的分界线,此处磁场为零。,几何中性线是指电气结构上两磁极的中线。,(2)对主磁场起去磁作用,磁路不饱和时,主磁场被削弱的数量等于加强的数量,因此每极下的磁通量与空载时
18、相同。但是电机正常运行于磁化曲线的膝部,主磁极增磁部分因磁密增加使饱和程度提高,铁心磁阻增大,增加的磁通会少些,因此负载时合成磁场每极磁通比空载时每极磁通略有减少,这就是电枢反应的去磁作用。,图1-27(b)交轴电枢反应磁通密度分布曲线,2、电刷不在几何中性线时的电枢反应,如图1-28所示,,图1-28 电刷不在几何中性线上的电枢反应,N,S,假设电刷从几何中性线顺电枢转向移动角 度,因为电刷是电枢表面导体 电流方向的分界线,故电枢磁 动势轴线也随之移动角。,这时电枢磁动势可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量:交轴电枢磁动势Faq和直轴电枢磁动势Fad。,Faq,Fad,交轴电枢反应的性质在前面作了分析
19、,直轴电枢反应若Fad和主磁场方向相同,起增磁作用;相反则起去磁作用。,n,必须说明,为了使电枢反应能起增磁作用而移动电刷,从换向的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上述分析是以发电机为例说明的。对电动机而言,若保持主磁场的极性和电枢电流的方向不变,则可看出电动机的转向将与发电机运行时的转向相反,其电枢反应比较如下:,第五节 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和电枢电动势的计算,一、电磁转矩的计算,产生:电枢绕组中有电枢电流流过时,在磁场内受电磁力的作用,该力与电枢铁心半径之积称为电磁转矩。,大小:,可见,制造好的直流电机其电磁转矩与每极磁通及电枢电流成正比。,性质:发电机制动(与转速方向相反);电动机驱动(与转速方向
20、相同)。,二、电枢感应电动势的计算,产生:电枢旋转时,主磁场在电枢绕组中感应的电动势简称为电枢电动势。,大小:,可见,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机结构、每极磁通及转速有关。,性质:发电机电源电势(与电枢电流同方向);电动机反电势(与电枢电流反方向).,第六节 直流电机的换向,一、换向概述,直流电机的某一个元件经过电刷,从一条支路换到另一条支路时,元件里的电流方向改变,即换向。,为了分析方便假定换向片的宽度等于电刷的宽度。,电刷与换向片1接触时,元件1 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大小为。,电枢移到电刷与换向片2接触时,元件1的被短路,电流被分流。,电刷仅与换向片2接触时,元件1 中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21、大小为,元件从开始换向到换向终了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换向周期。换向周期通常只有千分之几秒。直流电机在运行中,电枢绕组每个元件在经过电刷时都要经历换向过程。,换向问题很复杂,换向不良会在电刷与换向片之间产生火花。当火花超过一定程度,就会烧坏电刷和换向器,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产生火花的原因很多,除了电磁原因外,还有机械的原因。此外换向过程还伴随着电化学和电热学等现象。,二、换向的电磁理论,(一)换向元件中的电动势:,1、电抗电动势ex 由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合成。,自感电动势 和互感电动势:换向元件(线圈)在换向过程中电流改变而产生的。,根据楞次定律,电抗电动势的作用是阻止电流变化的,其方向总是
22、阻碍换向的,即与换向前的电流方向相同。,2、旋转电动势er,是由于换向元件切割换向区域内的磁场而感应的电动势。,方向取决于换向极磁场的极性,为了改善换向,换向极磁动势总是与极下电枢磁动势的方向相反。,因此换向元件中的总电动势为e=ex+er。,(二)换向元件中的电流变化规律:,设两相邻的换向片与电刷的接触电阻分别是 和,元件自身的电阻为,流过的电流为,元件与换向片间的连线电阻为,元件在换向时的回路方程:,忽略元件电阻和元件与换向片间的连线电阻,并设电刷与换向片的接触总电阻为,则可推导出换向元件中的电流变化规律为,1、直线换向,当e=0时,电流i与时间t呈线性关系。,2、延迟换向,当e0时,换向
23、元件电流随时间不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延迟现象。,3、超越换向,当e0时,换向元件电流随时间不是线性变化,出现电流超前现象。,三、改善换向的方法,除了直线换向外,延迟和超越换向时的合成电动势不为零,换向元件中产生附加换向电流,附加换向电流足够大时会在电刷下产生火花。还有机械和化学方面的因素也能引起换向不良产生火花。,改善换向一般采用以下方法:,第七节 直流发电机,一、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供给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式称为励磁方式。分为他励和自励两大类,自励方式又分并励、串励和复励三种方式。,1、他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由其它直流电源单独供给。,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电流和负载电流相同,即:,2、并励: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流电机 基本 结构 工作 原理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