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使用指导意见课稿.ppt
《疫苗使用指导意见课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苗使用指导意见课稿.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疫苗的使用指导意见及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免疫程序的目的,充分发挥疫苗免疫效果,使接种疫苗的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有效的控制针对传染病的流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疫苗的种类,减毒活疫苗:细菌类、病毒类灭活疫苗:细菌或病毒、类毒素组分疫苗:亚单位、多糖、结合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减毒活疫苗,“野”病毒或细菌的减毒形式必须复制才有效相似于自然感染的免疫反应通常1剂次即有效可能发生严重反应受循环抗体的干扰不稳定,非减毒活疫苗,不能复制通常不如活疫苗有效很少受循环中抗体的干扰通常要求接种3-5剂次免疫反应大多是体液的抗体效价随时间而下降主要抗原可能不能被确定,抗体的
2、影响 非减毒活疫苗通常不被正循环的抗体影响。如乙型肝炎、狂犬病、破伤风等免疫制剂。减毒活疫苗可能被正循环的抗体影响,如MMR、水痘疫苗等与血液产品的抗体浓度密切相关。但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黄热病疫苗通常不被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液制品影响。脊髓灰质炎疫苗复制在肠道。,免疫程序的内容,1.初次免疫起始月龄:以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年)龄接种疫苗为宜。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起始月龄:母传抗体干扰、免疫系统不完善。受疾病威胁的起始月龄:是否增加部分儿童暴露疾病的危险。,2.接种剂量:适宜接种剂量过大:由于抗原剂量超过机体免疫反应能力,便会产生免疫麻痹,使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
3、免疫抑制状态,不但影响免疫效果,且会因剂量过大加重免疫反应的临床过程。接种剂量过少:抗体水平低或无抗体。大多数情况下能产生IgM,不能产生IgG抗体。,3.接种次数:活疫苗通常单剂次即可产生较长时间的免疫力;非减毒活疫苗1次免疫仅仅起到动员机体产生抗体的作用,抗体水平低,也不持久。要求多剂次接种和可能需定期加强以维持免疫力。4.加强免疫:刺激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5.接种间隔:2针之间长间隔较短间隔产生的免疫应答为好,特别是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中断的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剂次。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尽量应在1周岁内完成“七苗”的基础免疫。短于规定的最小间隔接种疫苗可减
4、弱抗体应答。,活疫苗与活疫苗非同时接种的间隔时间,结合接种的疫苗 最小间隔 两种减毒活疫苗 4周 霍乱与黄热病疫苗 3周 所有其他疫苗 无活的口服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伤寒疫苗)与减毒活疫苗无任何时间间隔要求。,6.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的同时接种:绝大多数的活疫苗和非减毒活疫苗同时使用不会减少抗体反应和增加异常反应。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后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抗体与活疫苗,首先给予的制品 操作活疫苗 注射抗体前等2周抗体 注射疫苗前等3个月OPV与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并不削弱保护性
5、抗体的产生。,第一类疫苗的免疫程序,程序说明(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基础免疫时间要求:(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小于12月龄完成。(2)A群流脑疫苗在18月龄及以内完成。(3)甲肝减毒活疫苗在24月龄及以内完成。,程序说明(二),-本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针的接种时间均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OPV与DPT各剂(针)次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8天。-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对已知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
6、性的新生儿,在自愿的基础上,提倡新生儿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CHO苗20ug)的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为什么乙肝疫苗第2针在出生后1个月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第1剂与第2剂的间隔时间对免疫效果有明显影响。Alberti研究发现如果抗-HBs滴度低而感染 HBV量大,则可以发生感染。因此1次接种常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Greenberg报告的效果观察表明 接种剂次 保护率(%)1 50 2 80%,免疫程序第三针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如第二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第三针应:于第二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2个月;且于第一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4个月对于婴儿,
7、于第一针疫苗接种后至少间隔6个月,乙肝疫苗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的原因(一),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变成慢性乙肝携带者的机率有很大关系。(出生时90),新生儿35岁儿童5岁人群,感染时间,慢性化发生率(%),90 2550 610,McMachon BJ,et al.I Infct Dis,1985,151:599-603;Edmunds WJ,et al.Proc Biol Sci,1993,253:197-201;Hyams KC,et al.Clin Infect Dis,1995,20:992-1000;Beasley RP,et al.Lancet,
8、1983,2:1099-2102;MMWR,2005,54(RR-16),HBV感染时间与乙肝慢性化的关系,乙肝疫苗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的原因(二),母亲已感染HBV,其所生婴儿HBsAg情况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阳性率为14.67%,出生后24小时后接种,阳性率为29.55%;出生后1个月接种,阳性率为38.71%;出生后6个月接种,阳性率为62.50%。,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情况,新生儿无应答占1%2%。低应答(抗-HBs10mIU/ml)占15%。成人(青壮年)低/无应答占4.6%7.4%。老年人(60岁)血清阳转率仅为451%,降低乙肝免疫无(低)应答的措施,增加接种次数1
9、3剂 提高大龄儿童和成人接种剂量 改变接种途径 使用含前-S抗原的疫苗 与免疫增强剂联合使用 在接种疫苗部位4小时后注射1ml(2.5105IU)白细胞介素2(IL-2);疫苗与合成五肽(TP-5)每周注射3次,每次50 mg,共3次,于第1次后注射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问题:乙脑灭活疫苗初免起始月龄为6月龄,减毒活疫苗为8月龄。加免问题:灭活疫苗基础免疫2针后,血清抗体阳转率不够理想,次年加强免疫1针后抗体阳转率明显升高。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较好,接种1针中和抗体阳转率可达70%96%,次年加强1针后,保护性抗体水平至少可维持3年以上。,流脑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抗原为T细胞不依赖抗原
10、。有报导6月龄2岁婴幼儿接种1针疫苗后产生的抗体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加强免疫1次,抗体大幅度上升,尽管1年后抗体又下降,但仍能维持在初免后1月的水平。流脑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小、针次少、人体反应轻、抗体上升快、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免疫后1周有近半数观察对象血清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2周后血清抗体接近高峰。因此,在流脑出现流行时可用于应急接种,对流行地区对6个月至15岁易感人群进行一次A群疫苗普种,接种率达90%以上。,预防接种操作技术,皮肤消毒,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
11、行消毒,涂擦直径大于等于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含碘消毒制剂进行皮肤消毒。,皮下注射操作方法(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钩体疫苗等),接种人员用相应规格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后,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进针长度约1/22/3,松左手,固定针栓,回抽无血,缓慢推注疫苗,注射毕,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轻压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皮内注射操作方法(卡介苗),监护人抱
12、紧儿童,露出儿童接种部位;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排尽注射器内空气,皮肤常规消毒,待乙醇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以平执式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注射完毕,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180角后,迅速拔出针头。,肌内注射操作方法(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出血热疫苗等),与皮下注射操作不同的是右手以执毛笔式持注射器,与皮肤呈90角,垂直刺入肌肉,进针长度约为针头的2/3。,口服疫苗操作方法(脊灰疫苗等),用消毒的药匙将脊灰疫苗送入儿童口中(液体疫苗可直接滴入),
13、用凉开水送服咽下。月龄小的儿童,喂服脊灰疫苗时可将糖丸疫苗放在消毒的小药袋中,用手碾碎后,放入药匙内,加少许凉开水溶解成糊状服用,或将糖丸疫苗溶于5ml凉开水中,使其完全溶化,口服咽下。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饮少量凉开水,休息片刻后再服。,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一),卡介苗(BCG):用减毒的结核杆菌制成的活疫苗,为冻干剂型。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ml,对预防粟粒性结核与结核脑有较好的效果。早期认为应新生儿出生时接种BCG。目前认为接种时间对BCG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乙肝疫苗(HepB):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ug/支),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脊灰疫苗:口服。对牛乳及牛乳
14、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二),含麻疹成分疫苗:冻干减毒活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初免年龄为8月龄,1.52岁加强免疫。注意事项:用酒精消毒待干后注射;注射部位不能用酒精湿棉球按压;疫苗开启后于半小时内用完。对鸡蛋过敏者自2010年10月1日起将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麻疹疫苗是由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制备的,而不是鸡胚培养制备的,麻疹疫苗中并不含有鸡蛋卵清蛋白成分,而鸡蛋过敏者主要是对卵清蛋白过敏,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鸡蛋过敏者不是麻疹疫苗的接种禁忌。在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已经剔除了鸡蛋过敏作为麻疹疫苗的
15、接种禁忌,但根据卫生部2010年第5号公告和国家药监局2010年第43号公告,药典(2010年版)自2010年10月1日起才开始实施。,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DPT):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成人禁用。成人可接种白破二联疫苗,每10年加强1次。乙脑疫苗:分为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纯化灭活疫苗,初免年龄均为8月龄,减毒活疫苗初免仅需1剂,灭活疫苗初免需2针,间隔7-10天,减毒活疫苗2岁、灭活疫苗2岁和 6岁进行加强免疫。接种方法均为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0.5ml。,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四),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的初免年龄为6月龄,初免
16、2针,间隔3个月,在3、6岁加强免疫1针。使用AC群流脑疫苗时,应按照以下原则实施: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一),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疫苗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
17、原则(二),卡介苗:只对4岁以下PPD试验阴性者补种,4岁及以上儿童不予补种。脊灰疫苗:未完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剂次。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剂次;每剂次间隔不小于28天。,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补种原则(三),百白破、白破疫苗:未完成百白破三联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5岁儿童使用百白破三联疫苗,611岁使用吸附白破二联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吸附白破二联疫苗;基础针每针次间隔不小于28天,第四针与第三针间隔不小于1年。含麻疹成分疫苗:未完成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含麻疹成分疫苗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疫苗 使用 指导 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0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