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克类贝类增养殖.ppt
《甲克类贝类增养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克类贝类增养殖.ppt(2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河蚌育珠,海水贝类:主要食用,如扇贝、鲍鱼等。淡水河蚌:珍珠。,本篇重点:珠蚌繁育手术操作养殖管理珍珠采收后的加工,第一章 河蚌的生物学特征分类: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软体动物特征: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种类有11万5千;身体柔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瓣鳃纲主要特征:双壳类,无头类,瓣鳃类,斧足类。,第一节 育珠蚌的种类及分布 全世界有1000余种和80多个变种,分属于11属;其中有500多种产于北美洲,其余分布在其它各洲;我国淡水蚌类有100多种;理论上讲都可用于珍珠生产。目前珍珠价值做大的是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综合人工手术操作难易,或因产珠质量优劣
2、)。优势:两种蚌资源丰富,手术操作容易,珍珠产量高,质量佳,尤以三角帆蚌质量最好,而且手术容易操作,珍珠产量高。,1、三角帆蚌壳大而扁平,壳质较厚、坚硬,后背缘向上扩展成三角形帆状翼。我国特有种,“翼蚌”、江蚌。壳面黄褐色,壳顶部生长轮脉粗糙。壳体扁平开壳大利于手术操作,贝壳硬,珍珠层厚,育成珠洁白且珠光强,珠质细腻光滑,对插核插片敏感性小,固核固片率高。耐酸碱能力差,珍珠生长较慢。该蚌栖息于大、中型湖泊、水库及河流中。优点:壳体扁平开壳大,利于育珠手术;对插核、插片敏感性小,固核率和固片率高;珠质细腻,色泽光滑。,一、与育珠生产有关的种类:,2、褶纹冠蚌翼部具有明显皱褶呈鸡冠状,俗称鸡冠蚌。
3、与三角形帆蚌相比,成珠快,珍珠呈白或粉红色。栖息于泥底或河流、湖泊、沟渠中。植片部位壳间距大,产量高,但珠质较粗糙,珠光不如三角形帆蚌。,3、无齿蚌产的珍珠小,呈淡黄色或淡红色,成珠速度慢,但壳薄而膨突,内脏团肥大不便手术。作饲料。,4、珍珠蚌又名“蛤蜊”,壳中等大小,厚而坚实,呈长圆形。两壳膨大,壳面呈深褐色,或近黑色。壳内面珍珠层呈白色或鲑肉色,并布有光泽的斑。生长在河流及小溪中,属珍珠蚌科,待开发利用。,5、蚌科丽蚌属种类背瘤丽蚌、广西佛尔丽蚌、湖北绢丝丽蚌。体小壳厚不易开口手术。贝壳很厚,一般外套膜环走肌痕中间厚度(俗称水线)在7mm以上,生产珠核。日本每年生产有核珠1000吨,需相应
4、蚌壳25000吨左右,大部分向我国江浙皖的珠核加工厂进口。,6、目前进行生产的海水育珠蚌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二、挑选育珠蚌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1、贝壳厚而坚实,珍珠层光亮。2、个体较大,手术操作容易。3、资源丰富,来源广。4、适应力强,繁殖饲养方便。,三、常见育珠蚌的鉴别,一、外形(一)贝壳1、形状壳顶、腹缘、前后端、翼部、生长线、左右壳、壳高、长、宽。,第二节 河蚌的形态构造,壳顶:背面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小区称为壳顶。腹缘:蚌壳质较薄的边缘为腹缘。背缘:蚌壳的较厚部分称为背缘;前后端:较圆的一端为前端,较尖的一端为后端。生长线: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线,叫做生长线,它能反应河 蚌的年内,两条
5、粗生长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龄。左右壳:把蚌壳腹缘向下,前端向前,左边的壳称为左壳,右边的壳称为右壳。壳高、长、宽:壳顶到腹缘的距离叫壳高,左右两壳的最大距离叫壳宽。壳的前缘至后缘叫壳长。,壳内六种肌痕:前、后闭壳肌痕(2,5)前、后缩足肌痕(1,4)前伸足肌痕(3)外套膜环走肌痕(6),铰合部主齿:壳顶正下方、强状、臼齿形,拟主齿:壳顶两侧、锋利关节状,侧齿:狭长、壳顶后端。,韧带:角质物有弹性,连接两壳背缘,在外侧或内侧,使壳张开。,角质层(壳皮层、表皮层)薄贝壳素,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颜色不一,有的成褐色、黄色,因贝壳素沉积度。,功能:抵抗水中酸碱腐蚀,保护作用强;但易受某些细菌如嗜几丁质杆
6、菌水解破坏。,2、构造,棱柱层中层,最厚,棱柱状,白色无光泽,贝壳的主体,方解石型CaCO3晶体,有的蚌壳棱柱层中沉积着色素,因此使光亮的珍珠呈现出鲜艳的彩色。御敌。,珍珠层底层或内层,较厚,霰石型CaCO3晶体,珍珠层成分与珍珠类似。主要成分是碳酸钙91-94.7%,蛋白质4.5-8%,水分0.42-0.85%。,壳皮层:边缘膜的角质细胞棱柱层:边缘膜的角质细胞,骨质细胞,珍珠层:整个外表皮细胞分泌,既能增面积,更能增厚度,高龄蚌作珍珠粉原料蚌。,3、生长,贝壳的启闭,河蚌的双壳靠闭壳肌和韧带的作用而运动。河蚌双壳的启闭运动有摄食、呼吸、生殖和御敌作用。在平静的水环境中,河蚌保持微微开启双壳
7、的状态,进行摄食和呼吸。在缺氧情况下,开壳的宽度往往比平常增大,这是为了增加进出水量,以获得较多的氧气。,(二)外套膜 1、制片、插片的关键部位。包被身体两侧,紧贴珍珠层,在背部与内脏团的背面上皮组织相连,在腹缘相互紧贴,在后缘两外套膜未完全紧闭,形成进出、水管。,2、外套膜上有环走肌外套膜贴附珍珠层,收缩外套膜边缘。后部分化形成水管肌,牵引水管。3、外套膜上有前后闭壳肌柱状横纹肌肉束。4、外套膜表面密生纤毛激动水流,利于气体交换。,5、外套膜分成中央膜:环走肌以上至壳顶约占全膜的3/4,很薄,半透明;边缘膜:环走肌以下至腹缘约占1/4,渐厚。,1生壳突起:分泌角质素,形成贝壳。2外沟 3感觉
8、突起4内沟 5缘膜突起:肌纤维多,能伸缩,控制水流出入。6粘液上皮区7生石灰上皮区 8生珍珠上皮区9结缔组织区 10色线:黄色或红棕色,制小片时要切干净,否则形成骨珠。,6、外套膜结构内表皮:靠内脏团一面的表皮称内表皮;外表皮:贴壳一面的表皮称外表皮;外表皮细胞分泌珍珠质,产生珍珠。外套膜以外套肌和壳相连。中间结缔组织及肌肉纤维。,透射电镜观察合浦珠母贝外表皮超微结构:都是单层柱状表皮,由3类细胞构成:柱状表皮细胞、粘液细胞、嗜酸性粒分泌细胞。,1前大动脉 2直肠3胃 4 肝 5前闭壳肌 6口 7唇瓣 8围心腔 9 心室,二、内部构造,10后大动脉 11心耳 12肛门 13出水管 14后闭壳肌
9、 15进水管 16鳃 17肠 18生殖腺 19足,胃:膨大呈梨形,肠:盘旋,进入围心腔穿过心室。肛门肝脏(消化腺):胃周围,一对,褐色,葡萄状,有肝管通入胃中,肝脏含有淀粉酶和糖元酶,肝细胞还能像变形虫那样将食物微粒吞入,行细胞内消化。,1、消化系统口:唇瓣基部,密生纤维毛,定向翻动有吸食、感觉功能。食道:口后,极短。,圆杆状,胶状物质构成,具有消化酶,从幽门盲囊中伸至胃内。盲囊(晶杆囊)内纤毛摆动使晶杆转动,搅拌食物,物理性消化;晶杆端部在胃液作用下软化并溶解,释放糖元酶,化学性消化。,晶杆(crystalline style),健康蚌晶杆长度约为体长的2/3,饥饿或病害时缩短乃至消失。,2
10、、呼吸系统 鳃外套膜内侧延伸而成,两对、四片鳃瓣,每一鳃瓣有内外两片鳃小瓣;外的外鳃瓣、内侧为内鳃瓣。内外鳃小瓣的前后缘及腹缘相互愈合,背面分开,形成鳃上腔,鳃小瓣之间空腔被瓣间隔的膈膜分隔,形成许多鳃水管。,每个鳃小瓣由许多鳃丝构成,鳃丝表面有无数纤毛,内有血管和起支持作用的角质杆,鳃丝之间有鳃小孔连接。,水流:进水管外套膜入鳃小孔鳃水管鳃上腔出水管。,蚌以外套膜内表皮上的纤毛和鳃丝上的纤毛摆动造成水流进行呼吸。摄食的辅助器官。,外套膜 有许多血管分布,起到部分呼吸作用。,外鳃腔:育儿囊 繁殖期间,生殖腺以短管通到鳃上腔,产出的卵子在鳃水管中受精,受精卵借分泌的粘液附在外鳃腔中孵化。直至发育
11、成钩介幼体。,3、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单层细胞构成的围心腔中,腔内充满类似血液的体腔液,使心脏浮在其中。,心脏:一心室及二心耳,有耳室瓣,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回心耳。血液:无色,含变形虫状的血细胞。血流:心室血管、微血管血窦心耳。含CO2的血液送入静脉,和废物一并经肾和鳃排除代谢物、氧气和营养物质由血液带至身体各个器官。结论:开管式循环。,1围心腔 2心室 3心耳 4后大动脉 5肾 6出鳃血管 7入鳃血管8外套动脉 9外套静脉 10静脉 11足窦 12足动脉 13前大动脉,三角帆蚌的循环系统,4、排泄系统一对肾脏:Bojanus organ,围心腔腺:Kebers organ。,一部分由围心腔腺将
12、血管渗出的废物排入围心腔,经肾脏;另一部分经血窦输送到肾孔,经鳃上腔排除体外。,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神经链索:脑足、脑脏感官:平衡囊,嗅检器(识别水质),一些感觉细胞(分布在外套膜,唇瓣及进出水管的乳突上)。,5、神经系统无头类:神经和感觉器官不发达。,6、生殖系统异体,形态无明显差异,成熟季节易辩,精巢白色,卵巢黄色。,一、栖息底栖。潜泥深度:跟季节温度有关。,第三节 河蚌的生活习性,常见育珠蚌对环境的要求:丽蚌、三角帆蚌:要求D.O高,pH7-8,底质泥沙较好褶蚌:泥底,静水,pH5-9。无齿蚌:要求更低,但作育珠蚌,不低于4mg/l。,pH5-9五种不同pH环境对三角帆蚌
13、帆蚌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的影响试验发现:水环境的酸性或碱性越高,对珍珠质分泌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影响越大。,二、食性及摄食方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小型原生动物及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幼体。三角蚌主要摄食易消化的硅藻,褶蚌稍广些。胃内容物颗粒501000 m,60100 m最多。每天流经蚌体的水可达40升。过滤后的大颗粒食物由两壳猛闭排出体外。被动摄食,靠鳃上纤毛和唇瓣上纤毛的摆动形成水流,使食物随水流进入进水管,过滤后入口。,三、行动御敌1、运动差,几厘米/分钟。先向前伸出斧足,再收缩斧足使身体向前移动。2、若遇险,两壳紧闭。3、寄生虫或外来异物侵袭,外套膜表皮细胞将其包被形成
14、珍珠囊分泌珍珠质。人工育珠实际就是利用了这一机制。,四、生长寿命生长缓慢,三年鳃瓣长齐,五年性成熟,寿命十几年。河蚌年龄鉴别:早期通过生长线,以壳顶为中心与腹缘平行,呈同心园状排列,疏密相间。高龄蚌生长线疏密不明显,通过贝壳厚度重量判断。,第四节 河蚌的人工繁殖 67年125克,80年38吨,02年至今2000吨以上,浙江诸暨年产300吨,占全国1/4,有工厂化繁育基地七十年代以来,褶蚌、三角帆蚌繁育已攻克。,一、繁殖特点1、季节指导河蚌生殖的主要因素:生理准备和环境温度,光照、气压和流水等只是辅助因素。长江中下游三角帆蚌每年下旬开始性成熟,57月产卵季节,其中5中6中繁殖旺季。产卵水温183
15、0,最适2025。褶蚌产卵水温1520,一年繁殖两次,头次34月底,二次10月11月上旬。在繁殖胜期,受精卵发育成钩介幼体时间短,寄生鱼饲养时间不长,幼蚌成活率高。,2、特点繁殖季节,精子经输精管到鳃上腔中,再随水流由出水管排到体外水中。,怀卵量在20-30万粒,成熟卵子通过输卵管排到外鳃腔中,然后含精子的水流由入水管进入外鳃腔遇卵受精。受精卵在外鳃腔中孵化。育儿囊,早期钩幼在卵膜内两壳可开关,无附着能力,膜内活动大约一天后破膜而出,发育为成熟的钩幼。成熟的钩幼很快从雌蚌外鳃腔中排出,成熟的受精卵到钩介幼体需要10-20天。,1受精卵 2动物极隆起 32细胞期 44细胞期 5多细胞期 6囊胚期
16、 7原肠期 8幼虫晚期 9未成熟钩介幼虫 10成熟钩介幼虫 11稚蚌,钩幼典型特征:两壳侧缘中央具钩,中央有一条长长鞭毛状足丝,幼虫以启闭两壳游泳,找到寄生鱼,通过壳缘钩和足丝附着在鱼鳍和鳃丝上寄生生活,最终变态成稚蚌。,用足丝和钩附着在鱼的鳍上和鳃上,吸收鱼体营养。鱼体分泌粘液,形成包囊,将幼体包住。如果钩幼未遇到寄主,1-2天即死亡。三角帆蚌的钩幼10天,褶纹冠蚌幼体经20天发育成稚蚌,离开鱼体,营自由生活。,怀卵量较大,三角蚌每只蚌怀卵2030万,初产蚌少于经产蚌,高龄蚌怀卵渐少。生殖腺分批成熟,多次排卵(即同一时间检查卵巢有不同时相的卵细胞),三角蚌达十多次,褶蚌23次。,自然界河蚌繁
17、殖与鰟鮍鱼繁殖共生互利。,二、人工繁殖(一)亲蚌准备1、选择标准蚌体外观健壮:贝壳完整无损,壳色光亮,内脏团丰满,外鳃瓣无伤,生长线稀疏可见,闭壳敏捷,喷水有力。蚌龄:一般在性成熟后23年内。蚌:经产蚌为好。,黄色,乳白色与内脏团色相似,性腺均埋于斧足上方内脏囊里,包在肠管周围。,外鳃瓣鳃丝:细密100120根/片,用针刺有游离卵粒流出,粗疏6080根/片,针刺具乳白色精液。,2、鉴别 外观同龄个体大后端较宽,钝圆,明显膨突,小,较窄。,比鲤鲫鱼早,每年2月底开始,/1:1或1:2配组,后端靠近,吊养池中,间距10cm左右,使其自然受精,检查卵子是否出现第一极体判断受精。300只/亩吊养,有缓
18、流,保证饵料和D.O,促进亲蚌性腺和胚胎发育。,3、亲蚌培育,定期向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每次10-20kg,可调节钙质,调节pH,预防蚌病发生。,(二)钩介幼虫的采集采苗人为用鱼作中间宿主,使钩幼在鱼鳃,鳍条上变态发育成稚蚌。,被寄生的鱼叫做采集鱼。,1、采苗时机选择过早,无寄生能力,太晚,找不到宿主。大致判断出苗时间:孵化时间与水温密切相关。三角帆蚌510天,褶1020天,具体通过判断钩介幼虫的成熟度确定:外鳃颜色:开壳器打开壳口,三角帆蚌由橙至紫,褶蚌至铁锈色、黑紫色,另外鳃瓣膨胀。如外鳃乳白色或粉红色,即未成熟。竹篾丝挑出胚胎置于玻片上:粘连成丝状,游离颗粒状。镜检:大部分或全部钩介幼虫破
19、膜,两壳张开活动,足丝粘连可采苗。未粘连成团,卵粒积聚成块,则未成熟。,2、采苗鱼的选择 抗逆强,附着面大,较活泼。鲤鲫、罗非鱼等不宜。生产常用黄颡鱼,鳙鱼前者耐低氧,生活力强,无鳞片,寄生量大,后者性情温和,饲养管理方便,体长分别在15cm,10cm左右,也可选择泥鳅,麦穗鱼,鰟鮍,胡子鲶等。健壮鳍、鳞完整,采苗前强化培养,天然水域收回的暂养57天,使其适应小水体生活环境,使鳃鳍条上污泥脱落,换喂小鱼虾,出塘前拉网锻炼23次。,3、采苗方法 静水采苗适于三角帆蚌(对刺激敏感)。离水半小时(日晒1020分,非直射)浸入新鲜水中排钩幼放采苗鱼(300尾3寸鱼种/蚌)搅水(增加接触机会及D.O)采
20、苗1020min检查鱼体白点数,每尾鱼300400只即可取出鱼种放入水池。(采苗时间与温度相关,高,活力强,采苗时间短)。此法易缺氧。,池塘直接采苗用于褶蚌,更接近自然条件下的钩幼寄生方式,因其对环境要求没有三角帆蚌的高,可在池塘中直接繁殖采苗,且培养幼蚌。,流水采苗或网箱采苗防止钩幼流失,网目39目以上。若用鳙鱼种,每尾寄生200只左右即取出蚌,对寄生鱼分散稀养。,防止流产流产:钩幼不论成熟与否,一概排出,三角帆蚌受环境影响大,要防止环境突变,检查钩幼介虫成熟度时动作轻捷。,4、采苗注意事项 钩介幼虫活力随时间延长下降,第一天最强,在活力最强时采苗。水温20能活48小时左右,25能活35小时
21、左右,温度高,活力强,消耗也大,寿命即短。,宿主鱼密度不宜太大。防缺O2,对鱼不利,另外,鱼过多,分泌粘液多,未达寄生部位便被包裹,达不到寄生目的。采苗鱼需要用活水养育,根据鱼的品种进行投饵施肥,使水体有充足的饵料和浮游生物。钩幼附着数量200300只/尾鱼,不超过400只。钩幼对鱼是一种寄生虫,寄生过多,造成鱼死亡,得不偿失。甚至两败俱伤。寄生鱼、河蚌再利用黄颡鱼、鳙鱼,河蚌多次产卵,一次采完苗后,继续吊养繁殖。,(三)蚌苗(稚蚌)的收集培育生产上称脱苗脱苗时间的判断变态时间视种类和水温而定,一般320天,此期间逐渐形成足,平衡器,鳃,外套膜等,足丝,钩等消失,破囊而出成稚蚌,营底栖生活。三
22、角帆蚌钩幼18寄生16天,35时3天左右,一般积温达6000时,开始脱苗。,1、池塘采集培育 池塘采苗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稚蚌。2、流水池采集培育 脱落前2天将采苗鱼集中到培育池,停止投饵,控制水流,检查白点消失情况。培育池23m2或78m2池深40cm,水深开始20cm,池底铺一层软泥或沙泥底满足其生态要求。,放养寄生鳙鱼种200尾或黄颡鱼50尾/m2。白点消失后,捕出采苗鱼,采集密度23万只/m2,(吸取池底稚蚌,若一吸管56只即达到),水质前清后渐肥:脱苗后一周水质越清越好,以后个体大,体质增强,食量大,水质变肥,含一定泥沙。水流500600ml/s,前期慢,后期快。刚脱下的蚌苗0.020
23、.03cm,池中留12条寄生鱼,搅拌泥沙,防止淹没蚌苗,防阳光直射,产生青苔,约一个月长到0.5厘米要分养11.5万只/m2,池底加放筛绢过滤的新泥。,1拉纲 2扁担纲 3竹杆 4吊线 5底纲 6钓钩 7沉子,第五节 河蚌的采捕及运输 一、捕捞天然水域的河蚌,具质量优势。夏季温度高易脱水死亡,冬季易受冻。宜在早春晚秋捕捞,水温520,离水时间长不宜死亡,便于运输,另外,捕捞暂养一段后正好及时进行手术作业。工具:钩捕,大型湖泊大规模采捕。,运前严查:严重脱水者剔除,贝壳微张的也不宜。浸入新鲜水,然后装入箩筐或包中。平放,蓄水不流失。码放厚度不宜超过1米,以免赌塞空气。途中常洒水,防曝晒,剧烈震动
24、。,二、运输1、干运:510气温,0以蚌体结冰,25以上新陈代谢旺盛,CO2多,酸度增加,血液携氧力下降。,2、湿运:远程、夏天运输,放入活水舱或盛水篓中,中途停船时间不宜过长,750kg/吨位。,三、暂养恢复体质后进行手术。吊养或底养。底养蚌术前半月最好取出吊养。,加强管理:施用发酵的有机肥,适当补充钙,镁无机肥,促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或投喂黄豆浆等人工饵料。,串吊:翼部钻孔,串线吊养。一般在壳翼第二轮褶皱附近。,第二章 珍珠及其形成第一节 珍珠的性状 一、概念贝类软体部中的赘生物含壳角蛋白,霰石型CaCO3结晶体,由于某种原因,外套膜表皮细胞形成珍珠囊,由囊表皮细胞分泌珍珠质而形成。,异物
25、侵入 有核珍珠:寄生虫,沙粒等异物偶然侵入壳内,与部分外套膜表皮细胞一起陷入结缔组织内,陷入的表皮细胞增殖包围异物,形成珍珠囊并分泌珍珠质沉积成珍珠。外套膜表皮细胞的病变或受伤无核珍珠:外套膜表皮细胞的某一部分,因病变或受伤等刺激而异常增生,陷入结缔组织内形成珍珠囊而产生珍珠。,二、性状(一)物理性状形状:正圆珠(长短之差小于1%),圆珠(110%),椭圆珠(1120%),畸形珠(大于 20%)。“珠圆玉润”,“一粒圆,十粒钱”,“七分珠,八分宝”。正圆珠(“走盘珠”)最佳。比重:淡水珠2.7克/cm3,优质珠大于劣质珠(2.0)。弹性:取决壳角蛋白含量,一粒珠从一米高处自由落在玻璃板上,优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甲克类 贝类 养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9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