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思想解读教育体制的改革.ppt
《用科学思想解读教育体制的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科学思想解读教育体制的改革.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科学思想解读教育体制的改革,用科学思想解读教育体制的改革,王亚飞 2010年11月1日,一、为什么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二、怎样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一、为什么要进行 教育体制改革。,(一)、改革教育体制是完成教育事 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内在要求。(二)、改革教育体制是教育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改革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改革运动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1、发展目标的要求。,“两基本,一进入。”即“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工作任务的要求。,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制度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1)、积极发
2、展学前教育,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面向农业的职业教育。(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步伐。,(6)、发展继续教育,通过
3、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育。,(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这八项任务非常重要,每一项都切中时弊,直指教育中现存的要害问题。,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重视民族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发展继续教育,就是它们还很薄弱,教育质量不高,办学水平较低,条件较差。不仅社会不重视,就是在教育内部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把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企业的指导,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的教育结构,是因为我国教育水平满足不了社
4、会生产的需求。,人力需求正态结构与培养现状对比图,工业生产 我国教育 人力需求结构图 人力培养现状,设计师,工艺师,技师,技术工人,三师:工人1:11:2,综合性大学设计师方向,专业性本科院校工艺师方向,专科院校技师方向,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工人方向,普职比:1.5:1,案例1:,一段视频:我下载的视频,案例2:一组照片:,案例3:,一组数字: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我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安康计划西部行”的调查表明,失学儿童在四川省达13.5万名、宁夏宁南8个县达2.7万名、内蒙古自治区达5万名,70以上儿童营养不良。,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在整个2.2亿学生中,13左
5、右只能读到小学,13只能读到初中,再读到高中的已不到30。198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7.4,而在贫穷落后的贵州,611周岁儿童入学率只有65。日本早在1907 年就普及了6年制小学教育,而在我国西南、西北一些边远落后地区到2010 年只能可望普及小学三四年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80以上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案例4:,一位母亲的博客:“只有我知道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只有我的孩子们能知道这些分数意味着什么。这两个多月的备考,把我们逼到了悬崖上!虽然有这么多的道
6、贺声,但不足以消弭内心的恐惧和愤怒。我们都是被束缚在稻草上的蚂蚱,徒然挣扎”。,案例5:,一个美国学生眼里的中国教育:美国.doc,朱棣文的结论,奥巴马访华之前,派朱棣文考查中国的教育,朱先生在中国转了一圈,回去汇报说:老师讲、学生记,一切只为考试。我们无需警惕中国的崛起,因为这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国家。(引自中国教师报山东站站长讲话),1、硬件建设的要求,(1)、公民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教育布局间的矛盾。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平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间的教育发展也不平衡。(2)、优质教育资源供应不足与国民旺盛需求间的矛盾。(3)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
7、完全落实。,2、软件建设的要求,(1)、体制、机制不灵活,办学相对封闭、服务社会不够,活力不足。(2)、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3)、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1、国际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1)、教育民主化运动的影响。(2)、教育创新运动的影响。2、国内教育改革运动规律的要求。(1)、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经验要求。(2)、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怎样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一)、改革管理体制。(二)、改革办学体制。(三)、改革招生制度。(四)、改革学校制度。(五)、改革培养体制。(六)、扩大开放
8、和交流。,(一)、改革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权力在教育机构中的配置和责权分配的制度。,A,B,A,B,A,B,对象问题,A,一组:权力错位,二组:权力同位,三组:权力失位,四组:权力异位,说明:三角形代表权力配置对象,圆形代表权力。,方法问题,五组:权利换位,A,B,1匹配问题,2量度问题,纲要第十五章管理体制改革部分提出:“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管理体制这一章涉及的问题有:1、为什么要改革管理体制。2、新型管理体制建设的标准。3
9、、改什么和怎样改。4、改革的主要措施。,改什么和怎样改,(1)、改权利配置:由集权制转向分权制,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不在是直接的领导,而是更侧重于“服务”。地方政府则专注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上。(2)、改责任分担:“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管理国家教育事业,制定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布局。整体部署教育改革试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地方政府负责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改革试验,根据职责分工负责区域内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3)、改管、办、评的关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的含义是在国家适当的保留一定的教育评价权力的前提下,把教育评价权力更多的交
10、给社会第三方,比如群众、社区、企业、团体和专业的评估机构。管办评分离包括,管理权与举办权的分离,是指管理权由校长负责与出资人没有关系。管理权与评价权的分离,教育评价权交由政府、学校以外的第三方。举办权与评价权的分离,就是举办者或者说出资人,不参与办学的评价。,(4)、改体制功能:服务性是教育管理体制功能的本质,在教育管理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应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服务功能为依据来对责任、权力进行配置,同时还要有效地处理好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矛盾关系。,改革的主要措施,(1)、加强省级政府统筹。纲要(四十六)条指出:“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省统筹的目的:推进中央向地方分权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省级政府
11、的责任。,扩大地方办学自主权,促进区域内教育协调发展和区域间的教育协作发展。,、为什么省统筹?一是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各部简政放权。二是我国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巨大,省统筹便于因地制宜发展教育。三是税费改革后县财政基本成为“吃饭财政”,无力发展教育。四是人口流动加速,需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协作。,、统什么?义务教育由省级政府统筹规划、负责布局和经费的落实。统筹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负责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协调和沟通。省属高校实行属地管理的制度,包括高校的设置、调整及学科、专业布局等由省负责。统筹区域内的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负责监督、问责下级政府。,、统筹的作用:解决地方教育发展与
12、地方经济、文化不适应的问题,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本分担、招生、考试、就业问题,解决发达地区教育资源浪费问题,(2)、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实质就是政府怎么管理教育和管理教育的范围问题。、怎么管: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更多的依靠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财政拨款、立法执法、信息服务等手段对教育进行管理。、管什么?管教育规模、结构、布局:管教育投入、均衡发展、人力开发;管教育服务、公平、标准、质量。,(二)、改革办学体制。,纲要第十四章办学体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
13、共同发展的格局。”1、办学体制改革的目的: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需求不足的矛盾。,2、解决措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允许多种资本公平的进入教育行业。引入办学竞争机制,形成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3、办学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吸引资本有效地进入教育行业。,教育具有双重社会属性即教育既有上层建筑的属性,又具有生产力的性质。教育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教育对象属于生产力。上层建筑的属性决定教育是一个平等、均衡、公益性的行业;生产力的性质,决定教育又是一个竞争、差异、盈利性的行业。如何吸引资本有效地进入教育行业。使教育既具有竞争性,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又不失教育的公平
14、、公益性原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4、教育的投资方式及其比较。现在,世界各国解决这个问题,通行的办法是: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民间资金投入为辅。(1)、投资方式:、按拨款形式划分:有预算拨款、人头拨款、质量拨款三种方式。、按收益情况划分: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投资两种方式。(2)、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劣。,5、发达国家办学的基本做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做法:公私并立、盈利与非盈利并存、收费与非收费并行,实行分类管理。(2)、问题:教育的平等性、均衡性问题。6、我国办学改革遇到的困难。,7、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原理。现在,正在我国浙江长兴县等地试验的教育券制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最先提出。1955年
15、,弗里德曼在一篇文章中论述政府在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了学券制,建议把竞争引入公立学校体系,在学券的流动中实现优胜劣汰,医治公立学校的集权过度症,适当遏制教育官僚主义的滋长。,教育券制度的基本思想是按人头拨款,并把拨款货币化。教育券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在政府投入不减的情况下,政府不再把教育资金直接拨付学校,而是根据各类教育制定的收费标准,直接向学生发放与收费标准等额的教育券;学生凭券自主择校,学校则凭券向政府兑现。,其基本原理是:假设A地是经济发达地区,B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在A、B两地都建一所与建设标准完全一致的,能容纳100名学生的小学,在A地假设需投入2000万,而在B地可能只需1000万
16、,其中的1000万投入差就是成本差。假设这所小学在A地的运转费用是年200万,在B地是100万,这100万就是经营成本差。,再假设现在我们给予小学教育10的利润率,如果让A地的资本流向B地,我们就按A地的消费水平设计小学教育券的面值。即面值生均运转经费生均利润200100(200010)1004万。这样,在A地经营这所小学年获得的收益是4100-200200万,年收益率是10,而在B地的年收益是4100-100300万,年收益率是30,两地产生一个级差收益率。,如果让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我们就根据经济发达地区的投入成本设计教育券的面值,在相同的面值下,资本如果投入到经济不发达
17、地区,通过成本差等会获得超额利润,如果力度不够还可以提高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券的面值。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教育,给予不同利润率的办法即通过扩大和缩小不同类型教育券面值的办法,来调控资本在各类型教育间的分配。,教育券制度的优点:一是公平,每个人平等的享有教育经费。二是在校际间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政府可以对资金的投向进行宏观调控,调整地区教育差别和教育结构。四是促进教育经费按规定落实,避免教育经费的挪用。五是公有和民有资本投资环境相同,可以很好的解决两类资本办学差别问题。,(三)、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纲要第十二章考试制度改革部分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思想 解读 教育体制 改革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