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A介入治疗对策.ppt
《PTCA介入治疗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TCA介入治疗对策.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冠状动脉介入诊治(PTCA与支架)对 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毛节明,选择PTCA的标准,病人有典型心绞痛;无创性功能试验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内科治疗无效需要进一步血管重建;冠脉及病变解剖适合于PTCA;为提高生活质量;,PTCA最理想的适应证,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病人,经充分内科治疗仍有心绞痛发作运动ECG和/或同位素心肌显像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冠脉单支病变、特别是近端非开口部位孤立性、局限性、非钙化性、向心性、不累及重要分支的病变心功能良好,对最理想适应证的患者:,PTCA的成功率在95%以上与内科传统治疗比较,PTCA在术后6个月内可明显改善病人的心绞痛症状,理想适应证PTCA的局 限
2、性,MASS研究:比较了PTCA、药物和CABG治疗孤立严重的近端LAD病变的结果:随访3年,三组间在死亡率和MI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症状游离生存率:CABG组98%、PTCA组82%、药物组32%(p0.01),理想适应证PTCA的局 限 性,联合终点:心脏死亡、MI或需血管重建的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在PTCA组24%、药物组17%、CABG组3%,PTCA的扩大适应证,1.多支、单支多处病变2.开口或分叉病变3.近期完全闭塞病变4.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病变5.孤立的静脉桥狭窄病变6.有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多支、单支多处病变,选择介入要素: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病人 经充分内科治疗仍有心绞痛发作 运
3、动ECG和或同位素心肌显像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心功能正常 没有需临床治疗的糖尿病,多支、单支多处病变,选择介入要素:两支或三支血管近端孤立性、局限性、非钙化性、向心性、非开口部位、不累及重要分支的病变。,多支、单支多处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多中心随机研究,解剖适合于PTCA的多支病变PTCA与CABG比较:最初成功率两组类似 住院并发症率CABG组略高 随访3年后,PTCA组需再次血管重建的病人明显高于CABG组,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了解病变 认真了解各支血管的病变程度:狭窄程度、位置、长度、是否偏心或成角、有无钙化、有无溃疡或夹层、是否涉及重要分支等 认真了解各支血管的非病变部
4、位:直径(由以病变临近的血管)、是否迂曲或僵硬、有无管腔外钙化等,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了解侧支循环 认真了解各支病变血管与其他正常或病变血管的关系:是否有侧支循环、是供血血管还是受血血管等 认真了解各支血管对供血的重要性:供血的范围、所供血的心肌情况等,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判断靶血管 正确判断哪支病变血管或哪个血管病变是产生患者主要症状的靶血管或靶病变,需认真结合病史、心电图、活动平板、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象及其他无创检查综合进行分析,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PTCA)原则:从病变血管角度先罪犯血管后其他血管 从病变程度角度先狭窄重后狭窄轻、先全堵病变后狭窄病变,
5、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PTCA)原则:从血管供血范围角度先供血范围大的后供血范围小的 从有侧支血供角度先受血血管后供血血管,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正确选择手术方案(PTCA)原则:从一支病变血管角度先狭窄重处后狭窄轻处、先近端后远端(?)从病变涉及分支角度先主干血管后分支血管,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手术(PTCA)原则的具体应用:稳定型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基本按原则进行 急性心肌梗死:只做与梗死相关的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原性休克:除梗死相关血管外还要做其他血管,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多中心随机化研究证实:解剖适合于PTCA的多支病变PTCA与CABG比较,两种方法的最初
6、成功率类似,住院并发症率CABG组略高 随访3年以后,PTCA组需再次血管重建的病人明显高于CABG组。,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对策,建议:对伴有糖尿病、涉及左主干病变、涉及两支(或以上)多处或弥漫性病变、病变预计需要植入至少三个或以上支架、既往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根据临床判断介入治疗效果不佳者,应积极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Bypass)。,分叉病变,PTCA治疗分叉病变的成功率在90%左右 并发症主要是暂时性分支闭塞因此对直径2.0mm的分支常需要导丝保护 必要时需要“Kissing”球囊扩张,关于分叉病变的保护,无需要对分支进行保护:分支直径2.0mm,开口无病变或狭窄50%,且主支病变位于分
7、支开口上缘或下缘,关于分叉病变的保护,需要对分支进行保护:分支直径2.0mm,开口狭窄50%分支直径2.0mm,开口处无病变或狭窄80%、钙化病变、非对称且病变主要在分支开口处),关于分叉病变的PTCA,分支无需保护者,可按常规PTCA方法进行 分支需保护者,应放二条钢丝分别置与主支及分支内:如分支狭窄无需扩张,则只需在主支病变行球囊扩张;如分支血管狭窄程度严重,需治疗,则应比较分支与主支病变,先对病变重者扩张,后扩张病变相对较轻的血管,必要时行双球囊技术(Kissing balloon technique),关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技术选择,选择大腔导引导管,以便于进入双球囊出现“铲雪现象”(Sn
8、ow-Plow effect),应采用双球囊技术(Kissing balloon)主支明显偏心病变,可选用DCA技术主支病变严重,单纯球囊容易出现分支阻塞,可选用切割球囊(cutting balloon),减少夹层形成,关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技术选择,主支病变扩张后出现严重夹层形成,应在主支内植入支架,但拟选用边孔较大的支架,以便可通过边孔对分支进行球囊扩张或植入支架当分支出现严重夹层而未涉及主支时,可仅在分支内植入相应的支架,但支架的近端不要进入主支内,迂曲或成角病变的介入选择,应选择支撑力较好的导引导管(Amplatz、VODA、选择支撑力较好的导引导丝(Extra Suport、BMW、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TCA 介入 治疗 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