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临床专业《中医学考点》具体详解.docx
《医学院临床专业《中医学考点》具体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院临床专业《中医学考点》具体详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学院临床专业中医学考点第一章导论1、四大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难经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一一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一一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一一寒凉派张从正一一攻下派朱震亨一一滋阴派李杲一一补上派叶天土一一卫气营血吴鞠通一一三焦的温病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3、整体观念的内容: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4、证的概念: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5、辨证论治的概念: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
2、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阴阳的基本概念: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2、熟悉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属性归类:3、熟悉阴阳的属性特点: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4、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5、阴阳的偏胜、偏衰、互损、转化:阴阳偏胜: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阳偏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阴阳互损:阴阳偏胜伤及对方: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人体内正气的任何一方出现了虚损不足,招致对方受损伤的病理现象:阴阳俱损、阴阳两虚阴阳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
3、必阴6、以阴阳来确定治疗原则和药物性能:确定治疗原则: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归纳药物性能: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7、五行的特性:木:“木日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火日炎上”,温热、升腌、明亮、化物土:土爱稼嵇”,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日从革”,收敛、肃杀、潜降水:“水日润下”,寒原、滋润、向下、静藏8、熟悉*物的五行属性归类:自恁界Il人体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A时喋鱼答化气方就讦体华龙液神*他干力殳大乂东,木轩胆目就从想用号HttU苦赤泰长暑南星火C小青HH行棹笑中MS11甘黄段化川中长土甘口肉后思意歉西9.A日冬白卷收修两枚金A
4、大鼻皮G恁涵处突入M明程*9R亚京北冬水粉耳母发RE哗9、五行的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相生: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和促进的关系。相克: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制化:五行之间的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称之为制化。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相侮: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能去制约它,反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生:肝藏血以济心一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一火生土相克: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一木克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一火克金脾散精以充肺一土生金肺肃降以助肾一金生水肾藏精以养肝一水生木10、相生关系
5、、相克关系的传变:相生:“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 相克:“相乘”和“反侮”11、相生、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牌士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一土克水 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一金克木 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一水克火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一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相克:抑强扶弱,分清主次一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第三章藏象学说1、五脏的概念、功能:五脏多为实质性脏器,包括心、肺、肝、脾、肾,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2、狭义之神的概念: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3、心的功能和系统连属:功能: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系统连属: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
6、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4、肺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肺主宣发肃降的生理作用、肺主治节的生理作用: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排出浊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卫气,调节媵理开阖)和肃降(吸入自然界清气向下输布精微和津液清肃呼吸道异物),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运调节水液代谢)系统连属: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5、肝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肝失疏泄的临床表现:功能: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和主藏血系统连属: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失疏泄的临床表现:胸胁、
7、两乳或少腹胀痛不适;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眩晕飨泄,呕逆暧气,脱腹胀痛,便秘,口苦,纳食不化,黄疸;肝气郁结;排精失常,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6、脾的功能和系统连属: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气主升(升清和升举内脏)和脾主统血系统连属:在体合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7、肾的功能和系统连属、肾精功能、肾阴肾阳作用,功能:肾藏精,主水,主纳气系统连属: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精功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肾阴肾阳作用:对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润濡润(肾阴)和推动温煦(肾阳)的作用
8、8、六腑的生理功能:六腑多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包括胆(主决断和助消化)、小肠(受盛化物与泌别清浊)、大肠(传化糟粕)、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膀胱(贮存排泄尿液)和三焦(通行元气与运行水液),以受盛、传化水谷糟粕为主要生理功能。9、奇恒之腑的组成: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似六腑,功类五脏,兼藏精气10、气的生成,气的功能,气的运动,气的生成: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之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气的运动:升、降、出、入Ik血的生成,血的功能,血的运行与脏腑
9、组织的联系:血的生成: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再经脾气的升清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将营气的精专物质和有用的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全身与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运行:是在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和肝主藏血的作用下相互协调下进行的。12、津液的概念,津与液的区别,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与脏腑的关系,津液的功能:津液: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性质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液:性质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润作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
10、,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13、掌握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养气饮f胃一小肠一脾一肺一肌肤大肠I全身一肾一膀胱大便(气化)小便第四章病因病机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2、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3、寒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主痛寒主收引寒性清澈4、暑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暑多挟湿5、湿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损伤阳
11、气、易阻气机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6、燥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7、火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易耗气伤津易生风动血易致肿疡8、掌握疣气的概念,了解防气致病特点:疣气:一类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因素,又称瘟疫、疫历、疫气、异气、疫毒。致病特点:传染性强,易于流行发病急骤,病情危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传染方式各异9、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即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致病特点:直接损伤五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影响病情转归
12、10、了解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特点:11、掌握痰饮的概念,痰饮的病证特点: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比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致病特点:一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病证特点:肺咳嗽咳喘咳痰心一一胸闷心悸,神昏痴呆,癫狂胃恶心呕吐,胃脱痞满头一眩晕,昏冒经络一一痕疡痰核,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咽喉一一咽梗,异物感12、掌握瘀血的概念,瘀血的病证特点及临床表现:瘀血:凡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都称为瘀血。病证特点及临床表现:疼痛、肿块、出血、紫细(舌质紫暗舌有瘀斑,舌
13、下静脉曲张)、脉涩或结代13、掌握正、邪的概念,正、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实证与虚证的概念:正气: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及产生的抗病、康复能力。简称“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正邪盛衰与发病(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正邪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的与否)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实:邪气亢盛;虚:正气不足)正邪盛衰与疾病的转归(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邪胜正衰:疾病恶化)14、掌握气滞、气逆、气陷的概念,了解其临床表现:气滞: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气逆:指气的下降不级或上升太过,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陷:在气虚的基础上,以气的
14、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第五章四诊1、掌握神的概念,望神的内容、临床表现及意义:神: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广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狭义)。望神: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有得神、失神、少神、假神四种情况。得神:神志清楚,表情自然,反应灵敏,精力充沛,面色明润含蓄,两眼灵活明亮,呼吸顺畅,形体壮实,肌肉丰满。表示正气充盛,脏腑功能未衰,或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神:精神倦怠,动作迟缓,少气懒言,反应迟钝,面色无华,两目乏神。表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多见于虚证。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面色晦暗,甚至神志昏迷,循衣摸床
15、,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手撒遗尿。表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假象。表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2、掌握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常色的内容与意义,病色的内容与主病:常色:正常面色与肤色,因种族不同而异。正常面色为微黄透红,明润光泽。常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主色:指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环境、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非疾病所致。病色:由疾病造成的面色及全身肤色变化,包括五色(青、黄、赤、白、黑)善恶与变化。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晦暗枯槁而
16、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青:主寒、痛、瘀血、惊风(气血运行不畅)赤:主热证(火热鼓动气血,充盈脉络)黄:主(脾)虚、湿、黄疸(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失养)白色:主虚、寒、失血(阳虚血行无力;或脉络空虚,气血不荣)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阳虚阴盛,水饮内泛;或气血凝滞,经脉失养)3、掌握舌诊脏腑部位分属,正常舌、苔及病理性的舌、苔及主病;(红舌、绛舌、胖大舌、齿痕):舌质:即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反映脏腑气血盛衰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胃气所生),反映疾病的性质及深浅红舌:主热证一一舌红苔黄(实热新病)、舌红少苔(阴虚内热)绛舌:主邪热炽盛、主瘀
17、舌绛有苔一一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一一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胖舌:主虚、湿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齿印:主脾虚湿盛舌质淡嫩,边有齿痕,多为脾虚舌体胖大,舌质淡白,苔白湿润而有齿痕,常为阳气虚弱,水湿内停4、掌握脉诊的部位、正常的脉象:部位寸关尺左心肝肾右肺脾胃命门(肾)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脉诊部位:常用取寸口脉。寸口可分寸、关、尺三部。正常脉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至,来去从容,和缓有力,节律均匀。第六章辨证1、掌握表证的特点、证候,里证的证候,表证和里证的区别:表证主要见于
18、外感疾病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的特点。表证的临床证候为新起恶寒发热;喷嚏,鼻塞,流涕;头身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里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具有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的特点。里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脏腑的证候为主,常见咳嗽、腹痛、二便异常、胸闷、胸痛、头晕、烦躁、高热、纳差、呕吐等五脏六腑的证候。病因病位病程病情临床特点舌象脉象外感六淫浅表短轻发热恶寒同见无变化浮表证人里脏腑较长较重发热恶寒分见有变化沉2、掌握形成寒证的原因,寒证和热症的区别:寒证的形成原因:外感阴寒邪气;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内伤久病,阳气耗伤,阴气偏盛区别:寒证一一机体机能
19、活动抑制或衰退的证候热证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证型寒热渴面色四肢神态痰涕便舌象象寒证恶寒喜热不渴淡白冷蹬卧少动清稀色白便滤便长大稀小清淡白润骨舌苔而泮迟或紧热证恶热够渴喜红赤热卧动仰躁黄稠便结便赤大干小短红黄干舌苔而数3、掌握虚证的含义、虚证的成因、阳虚证的主要证候:虚证:正气亏虚,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虚证的成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生化不足;久病失治、误治T损伤正气;房事不节f耗损肾精元气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常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晓白,神疲乏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清,舌淡苔白,脉弱。4、熟悉阴阳两纲和其他三对纲领的关系: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可概括
20、其余六纲,是证候分类的总纲,也是辨证归类的最基本纲领。表证、热证、实证一阳证里证、寒证、虚证一阴证四诊阴证阳证问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澹泻气腥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里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舌淡胖嫩面色赤,烦躁不安,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剌闻语声低微语声高亢,烦而多言,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切腹痛喜按,肢凉,脉沉迟、微弱、细腹痛拒按,肌肤灼热,脉浮数、洪大、滑实5、掌握实证与虚证的区别:证型病程体质精神声息疼痛脱腹发热恶寒舌象脉象虚萎喜畏质嫩无靡按寒少苔力证或无苔实兴拒蒸蒸恶质老有奋按状热寒苔力证厚腻6、掌握寒热
21、真假:“真”与疾病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假”一一与病理本质所反映的常规证候不相符的某些表现寒热真假:当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一些假象。真热假寒: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热极似寒”证候,又称热极肢厥证,或阳盛格阴证。特征:四肢厥冷,脉沉而有力,身寒不欲近衣被,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邪热炽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致四肢厥冷,且热越盛肢厥越严重)真寒假热: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寒极似热”证候,实际是虚阳浮越证,亦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特征:身热面红,口渴喜热饮,四肢厥冷,脉大而无力,小便清长(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越于上或格越于外,即阴盛格阳、虚阳
22、浮越的“戴阳”、“格阳”)7、掌握八纲的内容:表里、寒热、虚实、阴阳8、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结合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9、掌握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心血虚的临床表现:心气虚: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阳虚:心气虚的症状,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苔白滑,脉结代或细弱。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白无华,唇舌淡白,脉细。心阴虚:心血虚兼见心烦、额红、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心血虚与心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考点 医学院 临床 专业 中医学 考点 具体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