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税务政策解读.ppt
《现行税务政策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行税务政策解读.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行税务政策解读,李 敏,2,主讲人简介:,资深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中国税务师;高级会计师;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司法会计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多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培训的资深教授和财务会计方面的咨询专家。主编税务会计、所得税会计学、所得税会计简明教程、审计学、资本管理验资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简明读本、小企业会计、管理会计学、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务报表解读与分析等六十余本。,3,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税务筹划的前提是知法、懂法 尤其要知晓税收法规的变化 税务管理的结果是用法、守法 努力追求节税效益的最优化,4,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S
2、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写到:“很多小企业的会计目的主要都是为了编制所得税申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不是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账。即使对于大公司来说,纳税亦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要问题。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极大影响,并促进一般会计实务的改进及一致性的保持。通过税法还可以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在税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得税会计的出现和不断健全对其影响最大,因为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涉及企业的投资和筹资,以及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或商品流转的全过程。所得税会计显得越来越重要。,5,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最早着手研究“递延税款”的问题,在1959年支持“递延税款”为负债的观点,并引
3、起较大的争议;1967 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第11号意见书,支持递延税款跨期摊配的递延法,旨在缩小这一争议论题的差异;1973年起,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正式代替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制定会计准则。1987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96号,确定了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资产负债表法,但由于不支持确认未来的所得税资产(收益)而遭到外界压力,致使三次推迟96号公告的生效日期;FASB最终在1992年通过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09号,允许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同时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6,国际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
4、演变,7,我国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演变,8,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纳税申报无小事,税务管理对企业来说足够重要。企业所得税纳税的最终对象是应纳税额,而一个企业应纳税额最终确定需要经过会计确认、审计再确认与税务最终确认的三重程序。企业发生的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首先要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然后在纳税申报或年报审计时对相关的涉税事项进行审核,对涉及税收政策的有关经济业务进行再确认、计量、记录与调整;最后再按照现行税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纳税申报。,10,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直接计算法的五大要素,11,一、依法
5、纳税与税务管理,案例分析 A公司2011年底经审计后认定的经营亏损挂账金额为80000元。2012年营业收入为1500000元,年度报表决算时,公司财务账面上已经列支的成本、费用、损失合计计算为1300000元,并计算出当年实现利润总额为200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2年当年已累计交纳企业所得税为40000元。经核对发现,A公司2012年度有关支出数分别有以下调整事项:2012年度营业外支出中直接列支税收滞纳金5000元;管理费用中列支赞助某歌星演出25000元,业务招待费经计算超过税法规定标准应调整数为20000元。根据上述资料分别计算A公司 2012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6、和应上(或补)交的企业所得税。,12,一、依法纳税与税务管理,1、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150000000(130000050002500020000)80000 1500000125000080000 170000(元)2、全年应纳所得税 应纳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1700002500 42500(元)3、应上(或补)交企业所得税 应补交企业所得税 4250040000 2500(元),13,税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企业既要依法核算又要依法纳税的必然结果。税务与会计本身是经济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分支,两
7、者本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它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各自遵循着不同的准则,规范了不同的经济对象。企业的会计行为同时受到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收政策等行为规范的制约。在这种双重制约下,企业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规定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些差异就需要通过税务会计加以调整。通过纳税调整,分析差异构成的项目,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深入理解会计信息和税务信息,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税务筹划。,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14,税务会计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1、企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互相分离是导致税务会计产生的基础与前提 2、税收制度的发展是导致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分离的直接原因之一 3、会
8、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了税务会计的应用价值,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15,税务会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它是近代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政策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税务会计主要内容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中的税务问题,即如何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如何依据税收政策的规定调整应税所得,进而确定应纳税款,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二是税务事项中的会计核算问题,即在调整会计收益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反映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的差异,当存在不同的纳税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包括会计核算在内的各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收负担。从发展趋势来看,税务会计有望
9、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一起成为企业会计的三大支柱。,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16,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17,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18,19,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我国原有企业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实施情况:1、企业会计准则 2、企业会计制度(被企业会计准则替代)3、小企业会计制度(被小企业会计准则替代)4、行业会计制度(正在被逐步取消)5、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6、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 请注意区分上述规定的异同点。,20,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21,(一)所得与收入差异分析,所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具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所得的
10、内涵为应税收入,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所得的外延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其中,其他所得又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所得、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所得、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所得、补贴所得、违约金所得、汇兑收益等。所得的概念并不等于会计核算上收入的概念。所得也不是企业的全部收入,因为还存在着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等。例如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22,(二)税前扣除费用与成本费用
11、差异分析,企业发生的、准予税前扣除的支出,必须是真实的,是与取得收入相关的、合理的支出。相关性一般是从支出发生的根源和性质方面进行判断与分析,而不是从费用支出的结果;合理性主要是看发生支出的计算与分配方法是否符合一般经营常规。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详见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23,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有关标准,24,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费用有关标准,25,问题研究:工资薪金认
12、定分析,对工资薪金及职工三项费用的税务检查,采取账面检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涉及的税种主要是企业所得税。被查对象实际发生的工资薪金及三项费用,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的发放明细数据(包括货币和非货币形式)、职工具体人数情况、以有价证券、股权、购进货物或生产的产品等非货币性形式支付的工资薪金、应付福利费具体发放形式和实际支出金额、取得合法票据的工会经费支出金额、职工教育经费实际支出形式和金额等。,26,问题研究:业务招待费认定分析,应检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其他相关明细账户及相应原始凭证,对记载在相关明细账户中的属于
13、业务招待费的支出进行完整、准确归集,将被查对象实际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与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进行比较,对超出部分进行纳税调整。,27,问题研究:业务招待费认定分析,完整归集后汇总得出业务招待费实际扣除金额,将其中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如赞助、捐赠支出等从业务招待费支出金额中剔除,直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填写业务招待费分析表。,28,问题研究:业务招待费认定分析,检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等账户和纳税申报表,核实全年销售(营业)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据以确定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依据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与符合税法规定的业务招待费
14、支出金额进行比较据以确定纳税调整金额,填写业务招待费汇总计算表。,29,30,问题研究:业务招待费认定分析,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扣除比例限制为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案例分析 某公司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0万元,假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80万元,应如何计算税前扣除的数额?如果发生的业务招待费为200万元,税前扣除的数额又是多少呢?,(1)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80万元:200005=100,8060%=48 因为:10048 所以:只能在税前扣除48万元。,(2)如果当年的业务招待费为200万元:20
15、0005=100,20060%=120 因为:100120所以:只能在税前扣除100万元。,31,问题研究:业务招待费认定分析,如何达到既能充分使用业务招待费的限额,又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少纳税调整事项呢?可以对业务招待费支出税前扣除进行临界点分析,以求得合理运用上述扣除比例。设:当期销售(营业)收入为 X 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为 Y 那么:允许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金额为60%Y,同时要满足5X的条件;即:60%Y=5X 8.3333 X=Y 业务招待费支出税前扣除临界点为当期列支的业务招待费等于当期销售(营业)收入的8.3333。,32,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租赁业务的税务检查,以租赁标的
16、为检查对象,在检查纳税人的租赁合同、发票、账簿、记账凭证等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租赁标的实地检查,对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租赁业务的税务检查,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营业税、印花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等。,33,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1.营业税计税金额:比对分析账面实际租金收入和合同约定租金收入的差异,预收租金收入是否按期并入计税营业额,价外费用是否按期并入计税营业额,是否另立名目分解租金收入等;,34,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2.印花税计税金额:比对分析合同约定租金收入和实际计税租金收入的差异,无固定租金收入或只规定月(天)租金标准而无租赁期限的合同是否按规定先行贴花并结算补贴,修改增加
17、合同金额的是否及时补贴印花,是否另立名目分解租金收入等;,35,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3.房产税计税金额:比对分析合同约定租金收入和实际计税租金收入的差异,是否按规定的纳税申报期正确归集计税租金收入、免租合同是否真实、合理,合同约定租金收入与相关部门公布的标准租金是否有较大差异等;,36,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4.企业所得税计税金额:比对分析合同约定分期收取租金收入和实际分期确认计税收入的差异,是否推迟确认计税租金收入,是否应计未计计税租金收入,是否以租抵债或以租抵物等。,37,问题研究:租赁业务认定分析,对租赁业务成本、费用的检查,也按照租赁标的逐一进行分析。对于任一租赁标的,从
18、被查对象“其他业务支出”、“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记载的成本、费用金额的基础上,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发现税收疑点。,38,问题研究:检查依据与检查步骤差异,税务检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及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国家税务总局 制定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国税发20092号)共一百一十八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督办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10103号)税务检查步骤:查前准备、履行检查程序、获取涉税信息、发现税收疑点、实施税收检查、确认税收违法问题的性质、制作税务稽查报告
19、。,39,(三)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分析,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金额 纳税调减金额上述纳税调整金额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政策不一致的应予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金额。当税收政策与会计规定差异很大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与利润总额可能差异很大,甚至可以出现利润总额为负数的企业,其应纳税所得额为正数的情况,也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40,日常应纳税额的调整过程,41,二、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差异分析,纳税调整的基本原则会计和税收在处理同一经济
20、业务时的差异客观存在。所得税会计承认财务会计核算与现行税法规定的差异,要求严格区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一定的核算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对纳税调整原则要求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至于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还是应当遵循会计准则与会计惯例。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关于税前扣除规定与企业实际会计处理之间的协调问题: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并实际在财务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支
21、出,凡没有超过企业所得税法和有关税收法规规定的税前扣除范围和标准的,可按企业实际会计处理确认的支出,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42,三、小企业税务问题的考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2009年7月发布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些国家也要求小企业根据会计原则编制的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基础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小企业会计与税务想尽力保持一致。小企业(包括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是指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43,三、小企业税务问题的考虑,我国发布小企业会计准则符合我国小企业发展内在需求。我国现有477万户企业中,
22、小企业数量占97.11%,从业人员占52.95%,主营业务收入占39.34%,资产总额占41.97%。在全国的小企业中,微型企业占66.93%。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截至2011年底,小企业34.63万户,占全市法人企业总数的96.82%,其中微型企业27.25万户,占76.18%;小企业从业人员584.02万人,占全市法人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54.73%,其中微型企业242.34万人,占22.71%。,44,三、小企业税务问题的考虑,我国创建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绩显著。在2004年以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小企业会计核算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规定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行 税务 政策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