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七章区域系统理论.ppt
《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七章区域系统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七章区域系统理论.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区域(地域)系统理论,区域系统规律是在点的基础上探索线和面的问题。地理环境各要素组成不同类型的区域。区域是由线固定的。因此,研究区域离不开线,离不开地理边界和区划。区域划分的理论基础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内容:第一节 地理边界第二节 区域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区域划分的类型第四节 综合自然区划第五节 经济区划第六节 综合区划,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要素地理边界,边界是构成区域的基本要素。边界可以用经纬度和地物控制,也可以用界碑控制。房地基周围的界石,是控制区域的人造地物。方志上的四至,是通过地物控制边界。边界不完整,无法在地图上勾划出来,无法准确度量区域面积,形不成完整的区域。曾经有过弹性经济区概
2、念,认为经济区不必有明确的界线。果真如此,是很难执行的。没有界线,就没有确切的面积,没有明确的范围和指标,很难进行正常管理。对边界的研究分下面5个问题进行讨论。,一、边界的基本类型 3种,1、较明显的界线突变型边界在空间上表现为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过渡带缩小到最狭窄的程度。通常是自然综合体的地域分异主要决定于非地带性因素时才会出现。突变型边界可以勾划出明确的边界线。例如,自然区中的海陆界线、流域界线,社会经济区中的国家界线,行政区界线和房基地界线等。国界不可侵犯。一个国家内部的行政界线也要认真勘定。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屏障是行政界线的重要类型。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划分行政界线时大都采用几何直线法
3、。例如,美国和加拿大以北纬49为界;美国阿拉斯加州与加拿大以西经141为界;埃及与利比亚以东经25为界;埃及与苏丹以北纬22为界;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几内亚岛上以东经141为界;智利与阿根廷在火地岛上以西经3056为界。北美和澳大利亚的不少州界也采用几何直线法。,2、较模糊的界线渐变型边界,自然地域单元之间的界线在空间上表现为宽度较大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内出现相邻两侧地域单元所各具的特征,它们朝一定方向增长或减少。这类界线多由地带性因素所制约,如我国东部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及其对自然界作用的温度带的界线。大多数自然区和社会区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区与区间有一个宽阔的连续过渡地带。这类边界是
4、渐变型边界线。自然区一般有过渡带。民族区、语言区、文化区、民俗区等都有过渡带。在过渡带中民族杂居,语言混用,民俗多样。,3、镶嵌状的界线渐变型与突变型之间的过渡类型,自然地域单元间界线过渡地段上出现锯齿状的镶嵌或成岛屿状分布,两个地域单元的代表类型同时存在或相互交错。如温带的森林草原是落叶阔叶林地带与禾草草原地带之间的交错区,它不是均匀的景观类型,而是落叶林和草原的大型镶嵌体。有些自然地域界线往往延伸达几百公里,甚至更长的距离。地域分异和界线形成的因素并不都是一样的,其各段间的界线可能分属于不同类型。如我国亚热带北界秦岭一淮河线,其东段比较模糊,而西段则相对明显些。,二、地理梯度与地理趋稳性,
5、1、地理梯度:又称地理势,是衡量地理过程强度和方向的概念,指从中心向某方向递减的程度。自然地理梯度:气压梯度、重力梯度、温度梯度等。社会经济地理梯度:人口密度梯度、生活水平梯度、国民收入梯度等决定地理梯度强弱的要素有二:一是两地间的绝对指标差度。指标差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正比。二是两地间的距离。距离长度与地理梯度强弱成反比。地理梯度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要素流动的基础。风疾水急是地理梯度大的表现。2、地理趋稳性:由于要素流动,地理梯度逐步减弱,最终趋于一致,这一过程称地理趋稳性。原先比较稳定的地理系统,经过扰动,出现新的地理梯度,产生新的地理趋稳性运动。这一过程称地理趋稳性循环。3、关系与意义:地
6、理梯度是地理系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非均衡性的反映。地理趋稳性说明地理系统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能力。梯度趋稳新梯度新趋稳。人们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预测地理过程强度和变化趋势,可以根据地理梯度和地理趋稳性调节地理过程、利用地理过程。,三、边界优势三个优势,1、边境地理梯度较大 在自然方面,海陆边界、山地和平原边界、大气锋面、地质断层线是沉积、剥蚀、气流活动最活跃的一线。在国际贸易上,地理梯度和势能相当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在旅游上,地理梯度和势能带来奇异风光,是猎奇旅游的上好去处。我国边境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民俗民族文化景观构成旅游景点的富集带。2、边境两重性与和平趋势:军
7、事作用和经济、文化作用。在经济领域出现两个新现象:一是涌现大批跨国经营的候鸟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廉价的原料,选择劳动力相对低廉处加工,到售价最高处推销。二是区域性集团加强。这两个新现象都加强边境的经济和文化作用。3、内陆国家的过境需求 边境口岸不但为相邻地区服务,而且为邻国过境和整个国际贸易服务。内陆国家开辟出海通道,交替采用武力与和平两种手段。在和平趋势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协商借道是内陆国家走向大洋的主要途径。,四、陆地边境口岸,1、口岸的作用:在开放的时代,陆地边境口岸是城市的重要生长点。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口岸的类型:(1)河流渡口
8、型:在以河为界的边境线上,渡口是口岸的生长点。(2)阡陌相连型:有些口岸没有明显的自然屏障,与邻国阡陌相连。这类口岸过境便利,大都由跨界民族居住,互相通婚,甚至过界耕作、经商,往返频繁。(3)高山垭口型:以山为界的陆地边境,口岸受地形限制,固定在少数垭口。这类口岸,大都有悠久历史,自古便是商贸和军事活动的要冲。(4)寒漠型:以二连为代表的中蒙边界东部地段干旱缺水,限制城市发展。(5)海陆过渡型:这类口岸出现在海岸线与陆地边境接触点,兼有海港和河流渡口特征,北有丹东,南有东兴(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属广西防城港市的东兴市)。,五、自然地理边界划分的指标体系,在通常的自然地域等级单位体系中,较高级单
9、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原则,即根据气候与土壤、植被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订界线,所考虑的是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地带性规律。首先注意水平地带性,而后考虑垂直地带性。地域划分及界线拟订的依据和指标:(1)按温度条件拟订:年均温,1、7月均温,积温(2)按水分状况拟订:年降水量等(3)按地形因素拟订:山地、高原、丘陵、平原(4)界线拟订的指标综合体:热量与干燥度,第二节 区域的基本特征:4个,一、区域的物质性从哲学上讲,区域是空间的范畴,是空间的一部分,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区域大体上可以分成自然区(如综合自然区、地貌区、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区(如行政区、军事区、经济区、宗教区、文化区)和自
10、然技术社会过渡型区(如技术经济区、作物果树适宜栽培区、疾病医疗地理区、供暖区等)三类,北京是一个区域概念,其内涵有7,北京城。明、清两朝建成的北京内城和外城,共有62.5 平方公里。北京城区。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四个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共有87.1 平方公里。北京市建成区。已经建成的联成一片的市区,1990 年为420 平方公里。每年以1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四周延伸。北京市城市规划区。进行市区总体规划的范围,约750 平方公里。北京城近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和四个近郊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面积1369.9 平方公里。北京城郊区。包括四个城区、四个近郊区和两个远郊区
11、(门头沟区和燕山区),面积4567.9 平方公里。北京市行政区。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的全部范围,包括城区、郊区和八个县,面积16808 平方公里。,二、区域的系统性,区域是有系统的。有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等层次。我国宪法规定:“(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日本的行政区分三级,一级:都、道、府、县;二级:市、郡、区;三级:町、村。综合自然区划的区域系统可以表示为: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三、
12、区域的可度量性,在特定的时间内,区域是相对稳定的。区域必须落脚在地图上,在地图上画出来,有一定面积,可以度量。区域的可度量性指标包括:面积大小:绝对面积和相对面积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天文位置,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包括海陆位置、国家中的位置、气候位置、经济位置、历史位置、重要性位置等方面)区域特征:主要的标志性的特征区域界线:区域界线是区域的分界,是确定一个区域的精确边界。,四、历史性,区域载有自然历史、人文历史的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其范围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区域是反映自然、人文历史变化过程中某个阶段的区域状况。如:华北平原历史性的含义与华北地块的变迁、东部海岸线的变迁、黄河、淮河、海河的
13、冲刷堆积及摆动等现象,关系密切。经济区也是反映社会经济一定阶段的状况,西安镐京、汉城、唐城等,都是不同时期京都的所在。目前的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大规模的、保存也最为完整的明代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13701378年),是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在历史的长河中,区域是可变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然区域变化慢些,社会经济政治区域变化快些。,第三节 区划的概念和类型,一、区划的概念:区划就是区域划分,根据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地域系统研究方法。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政
14、治与行政权力的地域划分。二、分类:(1)按反映区域因子的多少,区划可分为部门区划和综合区划。(2)按照区域的性质,区划可以分为:自然区划:综合自然区划、部门自然区划(如地貌区划、地质区划、气候区划、水文区划、植被区划、土壤区划、动物区划等)。人文区划:综合农业区划、综合经济区划、行政区划、农业区划、工业区划、商业区划、技术经济区划等。自然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划、资源开发区划、水土保持区划等。(3)按照服务目的,区划可以自成体系例如,为农业服务的区划由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综合区划等四部分组成,形成农业区划体系。,第四节 综合自然区划-4个问题,
15、一、概念与原则指:按照自然环境综合体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地域分成若干单元,形成的自然地域系统。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原则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综合因素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共轭性原则,与生产相结合原则等等。据原则确定的综自区划的依据和指标是区划成败的关键。综自区划系统是区划成果的集中反映。综合自然区划是经济区划和综合区划的基础。,二、自然区划具体的指标,气候:温度:主要指标:10的积温,无霜期;辅助指标:7月、1月均温,绝对最低温等;湿度:主要指标:干燥度;辅助指标: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植被:森林(各种热量带的森林:赤道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自然地理学 理论 第七 区域 系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