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理论进化高三一轮复习定稿.ppt
《现代生物理论进化高三一轮复习定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理论进化高三一轮复习定稿.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内容: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主要理论)。,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用进废退: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获得性遗传:由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选择的基础,选择的动力,进化的内因,选择的结果,(2)内在联系:,(4
2、)评价,局限性:a、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C、强调物种形成的渐变过程,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先进性:科学的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对应例题: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出来的 B、田鼠打洞和夜出活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有一种猫头鹰因视力弱,行动迟缓,捉不到老鼠而被淘汰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之间选择的结果,A,解析:狼群存在 个体差异(变异不定向),在食物较少情况下(生存斗争),最敏捷的狼就有最多的生存机会,因而被保留下来(遗传),最迟缓的狼在生存斗争中就
3、被逐渐淘汰;同理,最敏捷、快速奔跑的鹿获得了生存机会,可以逃避快速奔跑的狼的捕食,反之,有些鹿则被淘汰。它们进行着相互选择。同样田鼠的生活习性和猫头鹰的行为特点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D,2(2009广东生物,26)物种起源出版已 有150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 尔文(多选)()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对应例题:3、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又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4、C、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由于生殖隔离造成,C,解析:使用疫苗一段时间后,实质上能够适应疫苗的病毒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不能适应疫苗的病毒淘汰。结果保留下来的病毒大量繁殖具有抗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三个强调,“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同种”和“全部”,两个要素,两个条件,两个
5、方面,物种与种群的比较,理解:一个种群都有一个基因库,种群中 的个体最终死亡,但基因库在代代 相传中保留下来,并得到发展。,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 基因。,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型占全部个体的比率。,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总数/该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个体数/该种群个体总数,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假设的昆虫群体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昆虫群体数量足够大,全部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后代,没有迁入与迁出,自然选择对A、a控制的翅型性状没有作用也没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探究活动,例:在某昆虫种群中,决定翅色为绿色的基因
6、是A,决定翅色为褐色的基因为a,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解:,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40%,=30/100100%+1/260/100100%=60%,=10/100100%+1/260/100100%=40%,A%=,a%=,=60%,已知基因型频率算配子中的基因频率,36%,24%,16%,AA,Aa,Aa,24%,aa,其中p代表A基因的频率,q代表a基因的频率。则:p+q=1,并得出:p2代表AA的频率,q2代表aa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Aa的频率。,已知基因频率算
7、下一代的基因型频率,36%,48%,16%,60%,40%,36%,16%,48%,60%,60%,40%,40%,36%,48%,16%,由此可见,如果满足上述五个条件,则亲代和子代每一种基因的频率都不会改变,到下一代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可以代代保持稳定不变。这就是哈迪温伯格平衡,也叫遗传平衡定律。但是,在实际中,这样的平衡是不存在的。这是因为,第一:足够大的种群是不存在,而根据概率原理,当个体数不是充足大时,实际得到的数值与理论上的数值就存在误差,实际中子代和亲代的基因频率就会有差异。,第二:种群中充分的随机交配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不同基因型的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机会不会是均等的。例
8、如,在生殖季节,为了争夺异性配偶,雄性海象之间要进行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争斗的最后结果常常是强大的一方占有二三十个雌性海象,由于竞争失败,有的雄性海象没有任何的交配机会。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在生殖季节里,如果竞争力强的雄性海象个体基因型大多数是AA,而竞争失败的雄性海象个体的基因型大多数是aa(可能是由于本身基因型的关系,而导致性状上的差异),那么A的基因频率将越来越大。,第三:基因突变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虽然每一个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很低,但一个种群中有很多很多的基因,所以基因的实际突变数是较大的,而且经过代代的遗传基因突变必然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使基因的频率发生改变。如由a突变成A的数
9、或a突变成其它复等位基因的数相对较大,则a的基因频率将越来越小。第四:由于各种原因,种群中有的个体会离开该群体,相反的可能,有的同种的外来个体会迁入该种群,使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发生变化,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第五:在自然界中,自然选择是不可抗拒的,始终对种群发挥作用。如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由于本身基因的原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而导致性状缺陷,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自然选择中处于不利地位,则a的基因频率也会越来越小。由于上述五方面的因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客观的,亲代和子代之间基因频率的差异可能是微妙的,但经过代代的遗传,当这一差异由量变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差异时,该种群就渐变成另外一
10、个不同的种群了。所以从理论上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表面看,自然选择是对一个个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从现代分子遗传水平看,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群体中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对位训练3.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A,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变异,变异的类型有那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生物 理论 进化 一轮 复习 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0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