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混凝土的理论要点与技术要求.ppt
《现代混凝土的理论要点与技术要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混凝土的理论要点与技术要求.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混凝土的理论要点与技术要求,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宋少民,高性能混凝土的理论要点,1、密实堆积理论2、中心质假说3、低水胶比带来了什么?4、超细粉在混凝土中的功能和机理,1、密实堆积理论,2001年3月ACI CONCRETE INTERNATIONAL上Mehta教授宣称:百年来混凝土构造不是健康的。这一震撼性言论,点醒了近代混凝土的问题,太重视“人定胜天”,而未寻“天人合一,自然为重”的精神。,如果以骨料致密堆积为主轴,先求出最密实的粒料系统,此方法如同大地土壤的压紧法,在物理学上是愈致密则性质愈佳,这是千真万确的理论,即使由微观结构上,原子结构上也是这样的。,一旦粒料系统,包括砂、石、粉煤
2、灰、磨细矿粉、硅灰等堆积至最大密度后,接着剩下的空间由水泥和水来填充,当然质地密实混凝土健康情况佳。水泥浆是由混凝土工作度和强度决定的,但单位体积用水量绝对限制在150kg/m3以下。原因是避免干缩量过大。这种方法是台湾科技大学黄兆龙教授提出的,被称为“黄氏致密配比法”。,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黄氏致密配比法”的准则是“混凝土中的水越少越好,而水泥需要的水越多越佳。”表面看似矛盾,事实上完全完全符合混凝土结构的健康原则。混凝土中1kg的水占1m3混凝土的体积0.1%,这对混凝土受拉力应变0.003(0.3%),即会产生拉力破坏的能力而言,其实是蛮大的,因为只要水量3kg即可达0.3%,其拉力
3、甚大,易使混凝土破坏无疑,因此水量愈少愈佳.,对水泥而言,水量愈多愈好,原因是水泥需要大于0.42(对C3S而言,对C3A则需要大于0.6)的水量才可以充分水化,况且多余水还要提供二次水化所用,才能达到膨胀填塞的目的,达到抗渗性及其他耐久性的功能。,“黄氏致密配比法”可以克服ACI配合比方法。依据ACI363“高强度混凝土”的观念,高工作性通常伴随着高拌和水量和高水泥用量的结果,将面临潜在大量变形的危机,使混凝土患上富贵病。,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蒲心诚教授认为,矿物细粉掺和料的掺加对凝胶结构的密实性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往往被忽略。,2、中心质假说介绍,把不同尺寸的分散相称为中心质,
4、把连续相称为介质。如钢筋、集料、纤维等称为大中心质;水化产物称为介质;少量空气和水称为负中心质。,各级中心质和介质之间存在过渡层,中心质以外所存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变异范围都属于过渡层。,各级中心质和介质都存在相互的效应,称为“中心质效应”。例如混凝土中的集料就是大中心质,它对周围介质所产生的吸附、化合、机械咬合、粘接、稠化、强化、晶核作用、晶体取向、晶体连生等一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效应均称为“大中心质效应”,效应所能达到的范围称之为“效应圈”,过渡层是效应圈的一部分。,有利的大中心质效应不仅可改善过渡层的大小和结构,而且效应圈中的大介质具有大中心质的某些性质,增加有利的效应,减少不利的
5、效应,对改善混凝土的宏观行为能起重要的作用。,中心质假说早就提出,但不能对传统混凝土结构进行很好的解释;但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HPC按照中心质假说属次中心质的未水化水泥颗粒、粉煤灰颗粒(H粒子)属于次介质的水泥凝胶(L粒子)和属于负中心质的毛细孔组成水泥石。以下三点解释很重要:从强度的角度看孔隙率一定时,H/L粒子比值越大,水泥石强度越高;但有个最佳值,超过后随其提高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H/L最佳值随孔隙率下降而提高。也就是说在次中心质的尺度上,一定量的孔隙率需要一定量的次中心质以形成足够的效应圈,起到效应叠加的作用,改善次介质。,在水胶比很低的高性能混
6、凝土中水泥石的孔隙率很低,在一定的H/L粒子比值下,强度随孔隙率的减少而提高。因此,尽管水泥的水化程度比较低,水泥石中保留了很大的H/L粒子比值,但与很低的孔隙率和良好的孔结构相配合形成微结构,可获得高强度。,3、低水胶比带来了什么?,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低水胶比并不意味着低水灰比,由于掺用了矿物细粉掺合料,胶凝材料的组分不再只有水泥,而是水泥和矿物细粉掺合料共同组成。,低水胶比带来的影响反映在:,结构密实、孔隙率低;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尤其是长期强度;使混凝土走出单纯依靠水泥和高水泥用量的误区,逐渐形成合理结构的胶凝材料组成;,使水化物的组成、结构和形貌发生了变化;使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进程发生很
7、大变化;从根本上提升了混凝土耐久性。,用“水胶比”替换“水灰比”标志着混凝土技术开始从传统理念向现代理念过渡,意味着混凝土高性能的进程开始进行。,4、超细粉在混凝土中的功能和机理,填充效应流化效应增强效应耐久性效应,(1)超细粉的填充效应,图2-1 超细粉的填充效应,图2-2 粒子组合与空隙率的变化,(2)超细粉的流化效应水胶比29%,外掺萘系高效减水剂NF0.9%,测定净浆流动性,图2-3 高效减水剂固定掺量(0.9%)超细粉掺量对浆体流动性的影响,不同减水剂掺量下的净浆流动度,图2-4 双重的双电层作用水泥易于分散,图2-5 胶凝材料的分散状态,(3)超细粉的强度效应,(4)超细粉的耐久性
8、效应,含MK(偏高岭土超细粉)15%的混凝土56d导电量,比基准混凝土明显下降,约为基准混凝土导电量一半左右。说明掺入超细粉混凝土耐久性提高。,以往在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忽略了材料颗粒级配、粒度分布的问题,特别是粉体材料的粒度分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配制的混凝土中除了部分水泥和矿物掺合料参与水化反应形成水化产物外,实际上大量的水泥和掺合料在混凝土中起到的只是填料作用,而且由于其颗粒粒度分布不合理,其填充效率低下,所形成的混凝土内部结构空隙率较大。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微细填料!,由于水泥和某些矿物掺合料实际上不适合做这种微细填料,首先它们不适合磨到超细,原因是超高细度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会引
9、起水化反应加剧、凝结硬化过快、混凝土温升提高、显著增大混凝土收缩而引起开裂等一系列问题;其次这些材料难以粉磨到超细。因此,高性能混凝土需要具有低反应活性的易于加工的超细填料!,现代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现代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水 泥 应该明确的是由于现代混凝土使用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因此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已经不存在依赖关系,32.5#水泥也可以配制C60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比强度更重要,而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水泥,只保证高强度的水泥并不一定利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第一重要的是匀质性和体积的稳定性。当代混凝土需要开裂敏感性低的水泥。,单纯追求满足强度下的高利润,使水泥厂采取使用
10、助磨剂磨细、掺用“增强剂”,细度越来越细,矿物中C3S、C3A越来越高,增加了开裂敏感性和不利于混凝土长期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成分。在加之使用硬石膏缓凝、胶凝材料中SO3含量偏低,水泥供不应求造成的生产混凝土时水泥温度过高等因素使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不好,硬化性能也受到影响。,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水泥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80m方孔筛筛余10.0%,并且2%;对水泥中碱含量的限制:对持续接触水的构件,当所用骨料具有碱活性时,如不掺用矿物掺和料,硅酸盐水泥碱含量应0.60%,并0.3%;,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水泥的要求
11、,5.2.2.3 拌制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65;对水泥匀质性的要求:为了保证水泥的稳定性,水泥强度值应满足以下要求:fc,28=fc,k+3S+2.45(MPa)式中fc,28水泥28d强度 fc,k 水泥强度标准值 S 标准差限值。出厂前一个月内的标准差 S1.5MPa;,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水泥的要求,水泥应按不同的品种、强度等级分别存储于专用的仓罐。如发现有结块现象或试配混凝土时原配合比明显不适用,则应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水泥强度比出厂强度下降10%,即视为储存过期。,现代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骨 料 混凝土原材料品质无法保证混凝土质量,我国砂石存在的含泥量过高、无级
12、配可言、粒形差,砂含石量高等问题严重。如果不能用足够包裹骨料的最少量的浆体和最大量的骨料组成具有工程所需要的良好施工性能的拌和物,是不可能得到耐久的混凝土的。我国混凝土质量比西方国家的差,主要原因在于骨料的质量;,现代混凝土对原材料对骨料的要求,骨料质量首先不是强度,重要的是使用级配和粒形良好的骨料可以得到最小用水量的拌和物。已故我国老专家蔡正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说过:我国混凝土质量不如西方国家的,原因就是石子质量太差。但是那时我国石子随机取样的空隙率一般都在40-42%,而理想粒形和级配的石子孔隙是36-38%。现在,我国市售石子空隙率已达45%以上,甚至超过50%!这就使我国混凝土的水泥
13、用量和用水量比西方国家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约多用20%。,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骨料的要求,5.6.1.1 细骨料应选用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要求、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一般2,用于冻融环境时1)、空隙率小(松堆空隙率45%)、洁净的天然砂(含泥量1),也可选用机械化生产的人工砂,在有盐冻的环境,石灰石粉含量应3%;使用山砂时须经过专门论证,宜保证混凝土浆骨比不超过限值;不得使用未经脱盐淡化处理的海砂。,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骨料的要求,砂的含石量(公称粒径510mm)应10%5.6.1.4 当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人工砂及混合砂的压碎指标值应25%;经亚甲蓝试验判定后,人工砂及混
14、合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骨料的要求,5.6.1.5 应要求砂石供应商供应水洗的骨料;为了稳定混凝土试配时砂石料的含水量和温度,砂石料进场后应储存于封闭的料仓内,至少应为半封闭(避雨、遮阳)。粗骨料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石子吸水率一般应2%,用于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下的混凝土时,应1%。,结构混凝土性能技术规范对骨料的要求,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应不超过结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34(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配制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时,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25mm。(泵送混凝土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混凝土 理论 要点 技术 要求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90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