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光谱分析-2AES.ppt
《现代光谱分析-2AES.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光谱分析-2AES.ppt(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第二章,目录,2.1 原子发射光谱基础2.2 ICP-AES分析原理及特点2.3 ICP-AES仪器2.4 ICP-AES分析方法2.5 ICP光谱法的新进展,2.1 原子发射光谱基础,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一种已有一个世纪以上悠久历史的分析方法。,1672年,牛顿发现太阳光谱,1802年,Wollaston和Fraunhofer发现太阳光谱中的暗线,1860年,Kirchoff和Bunsen观察到不同元素发出特征激发线,2.1.1 历史,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上世纪60年代中期,Fassel和Greenfield创立了电感耦合等离
2、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新技术,这在光谱化学分析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其它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技术(直流等离子体、微波等离子体)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上世纪80-90年代,ICP-MS的发展应用广泛:金属元素测量首选方法(ICP,直读原子发射光谱),Ba,Na,K,Fraunhofer吸收线,发射线,元素定性分析,190 nm,900 nm,Cu,发射谱是一些明亮的细线,吸收谱是一些暗线。,2.1.2 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多元素检测(multi-element)分析速度快:多元素检测;可直接进样;固、液均可选择性好:Nb与Ta;Zr与Ha,Rare-elements;检出限低:10-0.1mg/g(mg/mL
3、);ICP-AES可达ng/mL准确度高:一般5-10%,ICP可达1%以下所需试样量少线性范围宽(linear range),4-6个数量级对非金属元素的测定非最佳:O,S,N,X(处于远紫外);P、Se、Te难激发,常以原子荧光法测定,2.1.3 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能量(电或热、光)-基态原子外层电子(低能态E1-高能态E2)外层电子(高能态E2-低能态E1)发出特征频率(n)的光子:E=E2-E1=h=hc/l,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过程,激发电位(Excited potential):由低能态-高能态需要的能量,以eV表示。每条谱线对应一激发电位。共振线(Resonance line):
4、由激发态直接向基态跃迁发射产生的谱线原子线和离子线I:原子线II: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一级离子线III: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二级离子线,Mg I 285.21nm,Mg II 280.27nm,Mg III 455.30nm,几个概念,原子能级用光谱项来表征,例:钠原子基态 32S1/2,n2S+1LJ,n:主量子数L:总角量子数S:总自旋量子数J:总内量子数,光谱项符号:,基态Na原子:(1s)2(2s)2(2p)6(3s)1,2.1.5 原子光谱原理,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描述,单个价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主量子数 n:描述电子层,主要能量,n=1,2,角量子数 l:电子云形状,决定角动
5、量Pl,l=0,1,2,,对应s,p,d,f,磁量子数 ml:电子云伸展方向,决定角动量Pl沿Z轴分量,ml=0,1,2,l自旋量子数 s:电子的自旋,决定自旋角动量,s=1/2自旋磁量子数 ms:自旋角动量沿Z轴分量,ms=1/2 四个量子数可以描述原子运动状态:n,l,ml,ms.,多个价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n:主量子数 L:总角量子数J:总内量子数S:总自旋量子数,多电子角量子数耦合,L:总角量子数,其数值为外层价电子角量子数 l 的矢量和,即如两个价电子耦合,L的取值为:L=l1+l2,(l1+l2-1),(l1+l2-2),l1-l2L的取值范围:0,1,2,3,相应的符号为:S,P
6、,D,F,,L=li,S:总自旋。其值为个别价电子自旋s(其值为1/2)的矢量和。,当电子数为偶数时,S 取零或正整数 0,1,,当电子数为奇数时,S 取正的半整数1/2,3/2,J:总内量子数。其值为各个价电子组合得到的总角量子数 L与总自旋S的矢量和。,若LS,则J有(2S+1)个值;,若LS,则J有(2L+1)个值。,J 的取值个数:,例:根据原子的电子构型求光谱项。1.钠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解:(1)钠原子基态(1s)2(2s)2(2p)6(3s)1,原子实:包括原子核和其它全充满支壳层(闭合壳层)中的电子。,光学电子:填充在未充满支壳层中的电子。,钠原子基态:(3s)1,n=3,
7、L=l=0,S=1/2(2S+1)=2,J=1/2,光谱项符号:32S1/2,(2)钠原子的第一激发态:(3p)1,n=3,光谱支项:32P1/2 和 32P3/2,由于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的相互作用,这两个光谱支项代表两个能量有微小差异的能级状态。,L=l=1,S=1/2(2S+1)=2,J=3/2,1/2,光谱项:32P,钠原子由第一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发射两条谱线,第一激发态光谱支项:32P1/2 和 32P3/2,基态光谱项:32S1/2,589.593nm,588.996 nm,原子能级图,一条谱线用两个光谱项符号来表示,Na 588.996 nm(32S1/2 32P3/2),Na 58
8、9.593nm(32S1/2 32P1/2),跃迁的选择定则,在跃迁时,主量子数n的改变不受限制。L=1,即跃迁只允许在 S 与P 之间、或P 与S 或 D 之间,D 与P 或F 之间产生等等。S=0。J=0,1。但当J=0时,J=0的跃迁是禁戒的。,Mg 2852(共振线)跃迁的原子光谱项,S为何不等于1?,两个3s电子处于同一轨道,根据保里不相容原理,这两个电子的自旋必须反平行,基态镁原子的光谱项符号:,Mg原子序数12,Mg基态电子组态:,Mg 2852:,Mg第一激发态电子组态:,原子的多重性,价电子数增加,谱线数目迅速增加。Fe有5000多条谱线,经典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用作确定波长的
9、标准。,原子光谱谱线数目,hvu0:单个光子的能量I u0:谱线强度,群体谱线的总能量,(一)谱线强度(第u个激发态),原子谱线强度及其影响因素,gu,g0:统计权重(g=2J+1),Eu:激发电位(原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T(K):激发温度,K:Boltzmann(玻尔兹曼)常数,n0:基态的原子密度;nu:激发态的原子密度,等离子体中被测元素的总原子数:,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为例:,k:分析物的蒸发速度常数;:逸出速度常数,b:自吸常数,有自吸时b1,无自吸时,b=1,q:分析物蒸发时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常数,(二)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1.谱线的性质,Eu、u0、A
10、u0、gu、g0,g=2J+1,Na 589.593 nm(32S1/2 32P1/2)g1=2J+1=21/2+1=2,Na 588.996 nm(32S1/2 32P3/2)g2=2J+1=23/2+1=4,2.激发温度,谱线强度与温度的关系,火焰:空气-乙炔,2200 笑气-乙炔,2900氩气等离子体:高温:高达10000K 高灵敏度 低的化学干扰 高的光谱干扰,原子发射激发源,3.试样的组成和结构,4.试样中元素的含量,5.谱线的自吸和自蚀,自吸:原子在高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a b c d,Eo 基态,激发态,发射,能量,b,d,c,E3,
11、E2,E1,E,离子化,原子发射能量示意图,a,原子或离子激发态返回基态,电磁波辐射;电磁波按一定波长顺序排列为原子光谱(线状光谱);原子或离子结构不同,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分析。,2.1.6 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原理,赛伯-罗马金公式:,2.1.7 原子发射光谱的定量基础,强度,浓度,定量分析,光源:火焰,电弧,火花光谱仪:分光仪器-棱镜,光栅光谱记录系统:目测,照相系统-感光、显影定影定性定量仪器:看谱仪-铁光谱比较法;测微光度计-黑度。,2.1.8 经典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光电直读光谱:快速检测。,Thermo Fisher ARL 3460/4460直读光谱仪,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
12、射光谱(ICP-AES),等离子体(Plasma)一般指电离度超过0.1%被电离了的气体,这种气体不仅含有中性原子和分子,而且含有大量的电子和离子,且电子和正离子的浓度处于平衡状态,从整体来看是处于中性的。“高温下电离气体(Ionized gas)”“离子状态”“阳离子和电子数几乎相等”,2.2.1 等离子体(Plasma),“炬管”“工作气体 Ar”“高频电流经感应线圈产生高频电磁场”“电子、离子源”引入样品元素被激发(发光源)ICP发射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离子体光源的分区,1.NAZ-分析区2.PHZ-预热区3.尾焰4.IRZ-初始辐射 区,等离子体形成过程,1)低检测
13、限:蒸发和激发温度高;2)稳定,精度高:高频电流-趋肤效应(skin effect)-涡流表面电流密度大-环状结构-样品导入通道-不受样品引入影响-高稳定性3)基体效应小(matrix effect):样品处于化学惰性环境的高温分析区-待测物难生成氧化物-停留时间长(ms级)、化学干扰小,样品处于中心通道,其加热是间接的-样品性质(基体性质,如:样品组成、溶液粘度、样品分散度等)对ICP影响小。4)背景小:通过选择分析高度,避开涡流区。5)自吸效应小:样品不扩散到ICP周围的冷气层,只处于中心通道,即是处于非局部力学系统平衡;6)分析线性范围宽:ICP在分析区温度均匀,自吸收、自蚀效应小7)众
14、多元素同时测定:激发温度高(70多种)不足: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仪器贵,维护费用高。,ICP光源特点,ICP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过程,ICP发射光谱分析过程主要分为三步,即激发、分光和检测。利用等离子体激发光源(ICP)使试样蒸发汽化,离解或分解为原子状态,原子可能进一步电离成离子状态,原子及离子在光源中激发发光。利用光谱仪器将光源发射的光分解为按波长排列的光谱。利用光电器件检测光谱,按测定得到的光谱波长对试样进行定性分析,按发射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谱线强度与浓度的关系,I=Nmh=KNmN0e-Em/kT(1)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I=aC(2)a为常数,C为目的元素的浓度 考虑某些情况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光谱分析 AES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