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的生物安全.ppt
《猪场的生物安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场的生物安全.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场的生物安全,张迎锐,第一节 概述,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农户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转变。但由于选址不合理、猪舍建设不规范以及饲养管理不善,造成大多数养殖场(户)效益不佳。今天我共同与大家探讨简要介绍规模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生物安全,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所能造成的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猪场生物安全,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
2、)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涉及内容:,猪场的选址布局建设动物引种饲养管理防疫投入品安全监管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第二节 猪场的生物安全风险因子,一、外周环境的动物疫病状况二、猪场的选址与布局三、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四、猪的免疫水平状况五、饲养管理水平情况,第三节 影响猪场生物安全的因素,一、管理及从业人员素质低二、猪场动物防疫条件不合格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选址不科学、不规范,布局不合理。2、不落实动物防疫安全措施,没有严格的消毒制度。3、粪物排放,4、无害化处理三、引进猪检疫把关不严四、养殖档案不健全五、免疫不规范六、出栏猪不申报检疫七、滥用
3、投入品,第四节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养殖发展四个阶段:1、防重于治2、养重于治3、环境控制重于养4、系统控制重于环境控制,第四节 猪场生物安全控制措施,1、猪场外部环境控制 选址选择、场区布局、猪舍建筑 2、猪场内部环境控制 防范意识、规范管理、执行消毒制度、免疫程序制定与实施、严格引种检疫、优化环境养殖(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外部环境控制-场址选择,总体要求:选址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或南北向)和处于村庄的下风向,地段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情,有水源、电源及防疫排污的地点。最好选择有天然防疫屏障的丘陵地区,以保证猪场在生产中处于最佳的外界自然环境。,
4、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距离动物诊疗场所200米以上;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之间距离不少于500米;2、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米以上;,场址选择,3、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500米以上。4、县政府出台了勉县养殖业宜养限养禁养区规划勉政办发2014 号,新建或扩建场都应当明确并办理相关手续。5、环评报告-尤为重要!,申请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提交的材料-养殖场、养殖小区,1.个人申请。重点
5、介绍养殖场所基本情况,包括坐落位置、现有栋舍及面积、养殖规模、年出栏、制度制定及落实等。2.个人(或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3.养殖场所在村开具证明。重点写明养殖场所在村组位置,土地权属(若租赁则要提交租赁合同)及面积,与周边群众有无矛盾纠纷等。,4.养殖场所在镇开具证明。重点写明该场所是否符合本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同意该场所建设经营,并加盖政府公章。5.申办养殖场技术人员资质证明。提供本场技术人员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证书复印件(或技术职称、相关畜牧兽医培训证件等复印件,或由乡镇农综中心出具技术人员证明)。6.地理位置图和布局平面图。(1)场所地理位置图。在“百度”舒城地图(1200比例尺)
6、打印后,用标明,并在图下文字说明与交通干线、居民点、水源地的距离。(2)场内部布局平面图。必须标明:有无围墙、入口处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生活区、生产区各栋舍布局,清洁道和污染道设置。,7.设施设备清单。提供的清单必须注明:消毒设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通风降温(保温)设备、隔离舍。8.防疫管理制度文本。提供适合本养殖场的免疫、用药、消毒、检疫申报、疫情报告、养殖档案七项制度,并且上墙。9.动物防疫条件自查表。申请人必须认真、如实填写并签字确认。,17,政策引导、规划先行,勉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7、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划分原则,1、坚持养殖业与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原则。2、坚持养殖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原则。3、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原则。4、坚持养殖业与后续产业相促进原则。5、坚持养殖小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相结合原则。6、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划分三个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度养殖区。,划分界限-禁止养殖区,1、县城建成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医院等人口集中区及其外延500米范围内的区域。,2、城
8、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地,县内汉江、漾家河、堰河、咸河、褒河等较大河流两侧河岸外延400米的陆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各镇水库库沿正常水位线外延200米的陆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城乡饮用水源取水井以开采井为圆心100米半径内的区域;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泉水取水点至分水岭地段区域(勉县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3、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区。云雾寺风景旅游区、武侯祠历史文化旅游区、定军山旅游风景区、天荡山风景旅游区、武侯墓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区域及其缓冲
9、区;月亮湾温泉养生度假区以原温泉疗养院为中心,周围1.1平方公里范围;23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划定保护范围。4、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区域。,限制养殖区,1、城镇规划区及城镇上风向500米-1000米范围间的区域,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区域。,2、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准保护区。县内较大河流河岸外延400米-1000米的陆域(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水库库沿正常水位线陆域外延200米-2000米范围间区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地下水以
10、取水井为中心,半径100米500米范围间区域;其它水源地的准保护区。,3、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文物历史遗迹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周边区域。4、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主要交通道路两侧500米以内的区域。5、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应当限制养殖的其它区域。,适度养殖区,县域范围内除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以外的其他区域为适养区。在适度养殖区范围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选址必须经科学论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选址,程锦青年鸡场远离居民区远离交通主干道远离江河有充足的水源有通场专用道路,30,31,32,外部环境控制-场区布局 第六条,
11、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布局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场区周围建有围墙;2、场区出入口处设置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3、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并有隔离设施;,场区布局,4、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5、生产区内清洁道、污染道分设;6、生产区内各养殖栋舍之间距离在5米以上或者有隔离设施。,35,二、规划布局(各区分开),37,38,39,40,外部控制-猪舍建筑(设施设备),第七条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应当具有下列设施设备:1、场区入口处配置消毒设备;2、生产区有良好的采光、通风设施设备;3、圈舍地面和墙壁选用适宜材料,以便清洗消毒;,猪舍建筑(
12、设施设备),4、配备疫苗冷冻(冷藏)设备、消毒和诊疗等防疫设备的兽医室,或者有兽医机构为其提供相应服务;5、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污水污物处理设施设备;6、有相对独立的引入动物隔离舍和患病动物隔离舍。,猪舍要求(猪只饲养密度),猪舍要求(圈舍面积m2,45,46,47,48,49,50,外部环境控制,52,内部环境控制1-科学饲养管理制度,1、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圈舍应空置2周,清洗、消毒)2、推行标准化养殖。3、严格饲料、用具管理。(禁止饲养人员交叉使用饲养工具),猪舍要求(猪舍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猪群结构,56,57,59,60,内部环境控制2-人员管理,1、禁止一切外来人
13、员进入生产区参观!2、严格人员进出消毒;3、禁止饲养人员饲养小动物(鸡、猫、狗);4、禁止人员携带肉食品进入猪场!5、技术人员检查猪群健康状况时,先从健康到发病群,从仔猪到成年猪。,62,内部环境控制3-消毒制度,在生产实践中理解: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与门同宽,长4米、深0.3米消毒池上方最好建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条件允许:可设置喷雾消毒装置。2、严格消毒制度的落实!,64,二、规划布局(消毒通道,消毒池,消毒制度,1、结合本场实际,制定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2、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药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3、场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各栋舍出入口的消毒设施、设备能正常
14、使用。定时更换消毒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4、进入场区的车辆及随车物品经消毒池或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随车人员经人行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进入生产区。,5、场内工作服、鞋帽、手套实行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6、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消毒;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前和卸载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7、定期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同时,结合环境消毒,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止蚊、蝇孪生,消灭传播媒介。8、发生一般性疫病或动物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圈舍、处理场所及周围环境进
15、行强化消毒。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进行消毒。9、按规定做好消毒记录。,内部环境控制4-免疫制度,原则:合理使用有效的疫苗:给动物接种疫苗或免疫血清,使动物机体自身产生或被动获得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特异性抵抗力-免疫,免疫制度1、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合本场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建立免疫档案。2、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科学。3、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工作,并自觉接受兽医主管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监测。4、对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的畜禽,在病愈、体况健康后,及时补针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在隔离观
16、察结束后进行一次强化补针免疫。,5、遵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6、经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自行采购或政府发放的强制免疫疫苗只限本场使用,不向场外销售。7、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疫苗,保证疫苗质量。8、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疫苗。疫苗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使用注射用疫苗时,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9、对失效、使用残余的疫苗,以及用过的疫苗瓶、药棉等废弃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10、真实记录疫苗采购、使用情况,记录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2年。*四种强制免疫病种(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17、高致病性禽流感)必免!*强化免疫,即在首免一定时间后,对免疫动物要进行一次强化免疫。特别强调:对猪口蹄疫的免疫,第一次注苗后28天必须加强一次,在10月底之前再加强一次。,猪瘟、口蹄疫,在生产实践中,口蹄疫首免在65-70天,建议口蹄疫从每年的九月开始第一次免疫注射后,每隔28天后连续注射三次,每次3毫升;后隔4个月注射,育肥猪在160斤左右在注射一次,这是比较安全的!猪瘟在35-38天左右注射,每猪2毫升!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化免疫,散养户实行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针相结合!,疫苗管理,1、规模养殖场自购疫苗的备案登记!2、废弃疫苗的统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3、建立疫苗收发使用档案记录。,内部
18、环境控制5-检疫及疫病监测制度,严格遵守:动物检疫管理规定,内部环境控制5-检疫及疫病监测制度,一、检疫制度:1、检疫申报制,生猪出场前主动报检;2、跨省引进动物的报批随附材料:A、本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B、对方场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强制免疫病种实验室监测报告-实验室具备检测资质!,检疫及疫病监测制度,检疫制度,C、离开前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官方兽医出具的检疫证明!3、跨省引进的乳用、种用动物到达输入地后,在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应当在隔离场或饲养场(养殖小区)内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大中型动物隔离期为45天,小型动物隔离期为30天。4、各场要保管好产地检疫受
19、理单-这是监督检查你场出栏报检的凭证!,检疫管理制度,1、出售、运输动物前3天,向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未经检疫的,禁止调离本场。2、出售、运输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提前15天申报检疫。3、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除按规定向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检疫管理制度,4、跨省引进种用、乳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前,向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填写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批准后方可引进。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猪场 生物 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