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免疫程序制定.ppt
《猪场免疫程序制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场免疫程序制定.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汤景元,内 容,一、免疫的目的二、猪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发育三、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四、猪用疫苗的种类和选择五、不同猪群的免疫程序六、疫苗的接种技术七、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八、免疫后的废物处理,一、免疫的目的,预期目标-控制、净化保护力是相对的免疫不是唯一措施,注意点:把防疫仅寄托在疫苗上是不安全的!,二、猪免疫系统构成和发育,1、免疫器官,2、猪体常见淋巴结,图9-3 猪淋巴结分布模式图1.颈浅淋巴结2.咽背淋巴结3.腮淋巴结4.下颅淋巴结 5.下颌副淋巴结6.颈浅腹侧淋巴结7.肾淋巴结8.髂内淋巴结9.腹下淋巴结 10.腹股沟淋巴结11.髂外淋巴结12.股前淋巴结 13.腘淋巴
2、结 14.腹股沟浅淋巴结 15.肠淋巴结,2、猪免疫系统的发育,胎儿期 发育到出生后6-8周龄,猪胎在72天时可产生抗猪细小病毒抗体;73天产生抗猪丹毒杆菌抗体;80天产生抗某些沙门氏菌苗株的抗体;70 80天期间,携带IgG 的循环细胞明显增加;80 90天的胎儿其外周血液的白细胞已能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异物颗粒,但缺乏杀菌能力;在妊娠100天时,杀菌能力可以达到成猪水平;临近出生时这些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由于胎儿体内糖皮质激素合成的增加而降低。,三、猪场免疫程序,概念广义:指某猪场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的先后次序和接种要求狭义:指某种疫苗的初免日龄、免疫次数、两次接种间隔(基础免疫时间
3、及加强免疫的时间),2、制定免疫程序应遵循的原则,1、考虑接种疫苗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2、制定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最合适的初免年龄最少的接种次数最合理的接种间隔时间疫苗充分发挥应有的免疫效果,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目的,3、制定猪场免疫程序需要考虑的因素,1、猪特定日龄发生疾病的可能性2、猪特定日龄对疫苗的免疫原性3、猪母源抗体的影响4、猪特定日龄接种疫苗后,副反应发生的 可能性5、制定出的免疫程序执行的可行性,4、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1、考虑因素:疫苗特性、免疫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和对猪群健康的危害程度、接种后的利弊和效益,以及国家或地方疾病控制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的2、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4、规划3、传染病流行情况:当地传染病流行种类、强度、特点、因素,以及年龄别发病危险性、性别并发症危险性等4、疫苗生物学特性和免疫效果:要考虑疫苗的免疫原性、反应性、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针次、间隔时间、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几种疫苗同时接种的反应性、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的完善程度及母体胎传抗体的消失时间等5、实施的条件:疫苗生产供应能力、接种后的成本效益、群众的承受能力,以及实施的具体条件。,5、免疫程序的内容,1、初次免疫起始日龄2、接种剂量3、接种次数4、接种间隔5、加强免疫6、联合免疫和几种疫苗同时接种,6、免疫程序修定,在某个猪群已经普遍得到免疫时某种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改变某个传染病已经消灭时病原
5、发生变异新疫苗的研制成功,7、初始免疫日龄,考虑三个因素: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母源抗体干扰最佳: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日龄。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8、免疫剂量,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剂量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产生IgM,不产生IgG。免疫剂量:按说明书和抗体检测结果修定,9、接种次数,实验和现场观察证明: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猪场 免疫 程序 制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