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ppt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六 章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生活中需要用到分离技术的实例:1、提纯物质:多晶硅2、富集:矿物提取3、功能性物质提取:中药成分提取、天然香料提取4、浓缩:中药成分、精油5、除有害物质:从咖啡中脱掉咖啡因6、环境处理:工业、汽车尾气处理,分离: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基 本 概 念,分离过程的本质,如何判断分离或混合是否自发进行?体系总的自由能 G=势能项+熵项 体系自发变化的方向是使体系的自由能降低的方向!,Ti的亲水势能大于浓度差差生的化学势(熵效应),Fe离子的亲
2、溶剂势能大于浓度差差生的化学势,分离方法的分类,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1)物理分离法:离心分离、电磁分离;(2)化学分离法:沉淀、萃取;(3)物理化学分离法:电泳、膜分离。,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p6表1-1,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1)平衡分离过程 是借助外加能量或分离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p7表1-2,(2)速率差分离过程 速率分离过程是在某种推动力(重力差、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有时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的分离。,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p7表1-3,(
3、3)反应分离过程 反应分离过程是一种利用外加能量或化学剂,促进化学反应达到分离的方法。,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 p7表1-4,去除氟的方法,第一节 吸附分离技术,1、基本概念吸附:气体或液体分子吸着于固体物质表面的趋势,通常形成单分子层,有时形成多分子层,这种现象称为吸附。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质 液体或气体 吸附物质 吸附剂 具有多孔表面的固体,吸附的分类:,解吸:吸附的逆过程。,再生:是在吸附剂本身的结构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吸附质从吸附剂微孔中除去,恢复它的吸附能力。,2、吸附剂特征:多孔结构和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原理:极性分子(或离子)型的吸附剂容易吸附极性分子(或离子)型的吸附
4、质。非极性分子型的吸附剂容易吸附非极性的吸附质。,3、吸附平衡吸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吸附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平衡吸附量: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剂对吸附质的吸附量。平衡浓度(分压):达到吸附平衡时,流体中吸附质的浓度(分压)。发生吸附:当流体中吸附质浓度(分压)平衡浓度(分压)发生解吸:当流体中吸附质浓度(分压)平衡浓度(分压),吸附平衡关系决定了吸附过程的方向和极限!,对于一定的吸附剂与吸附质的体系,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是温度和吸附质压力的函数,即:通常固定一个变量,求出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T=常数,q=f(p),得吸附等温线。p=常数,q=f(T),得吸附等压线。q=常
5、数,p=f(T),得吸附等量线。吸附平衡关系: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分压)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吸附等温线表示。,(1)气体吸附平衡(单组分气体的吸附),课本 p242图11-2,:吸附剂毛细孔的孔径比吸附质分子直径略大使得单分子层吸附:完成单分子吸附后再形成多分子层吸附。:吸附气体量不断随组分分压的增加直至相对饱和值趋于1为止。:为的变形,能形成有限多层的吸附。:偶然见于分子互相吸引效应很大的情况。,(2)液相吸附平衡,液固吸附与气固吸附的区别:(1)溶液吸附比气体吸附复杂(2)溶液吸附速度的影响因素多 如:黏度 分子大小 扩散速度快慢 固体孔径大小等,a:溶质始终优先被吸附b:溶质、溶剂被吸附
6、的能力大致相同 C-D段:溶质被优先吸附 D-E段:溶剂优先被吸附 C(纯溶剂)、E(纯溶质)D(吸附比例相等),4、吸附工艺设备,(1)吸附搅拌槽(2)固定床吸附,课本 p245图11-4,吸附搅拌槽图,将要处理的液体与粉末状吸附剂加入搅拌槽中,在搅拌作用下,固液形成悬浮液,固液充分接触时吸附质被吸附。,设备筒内的多孔支撑板上均匀堆放吸附剂颗粒,成为固定的吸附床。流体由上而下通过固定床而被吸收。,(3)移动床及模拟移动床吸附,气固相移动床吸附塔工作原理课本 p246图11-5,液固相移动床吸附塔工作原理课本 p245图11-6,5、变压吸附技术定义:在恒温条件下通过改变压力进行吸附解吸的操作
7、。工艺流程:一塔吸附(加压),一塔再生(降压),每隔一定时间互相交替。优点:不需要加热和冷却设备,只需要改变压力即可吸附-脱附,其循环周期短,吸附剂利用效率高,设备体积小,操作范围广,气体处理量大,分离产品纯度高。,示意图课本 p248图11-8,6、吸附分离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气体或溶液的除臭.脱色与溶剂蒸气的回收.气体或溶液的脱水与深度干燥.气体预处理与气体中痕量物质的吸附分离精制.气体本体组分分离.烷烃.烯烃与芳烃馏分的分离.食品工业中的分离精制.环境保护与水处理.海水工业和湿法冶金等工业中的应用.,吸附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吸附法除汞 活性炭有吸附汞和汞化合物的性能,但因其吸附能力有
8、限,只适宜于处理含汞量低的废水。,第二节 吸收分离技术,1、基本概念吸收分离: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而 分离气体的操作。溶解于液体的气体组分 吸收质 用于溶解气体的液体 吸附剂 溶解了吸收质的吸收剂吸收液(完成液)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气体、液体的种类、温度、压强有关。提高压强,降低温度,对吸收过程有利;反之,则不利于吸收,而对解吸过程有利。所以说溶解度是吸收操作过程的基础。,与吸附的区别,总压 溶质(A)分压 与溶液中A的浓度成平衡的气相分压,吸收,解吸,平衡,吸收总推动力,解吸:吸收的逆过程。在生产中解吸有两个目的:1、获得所需高纯度的气体溶质 2、使吸收剂 再生,与吸附
9、的区别,常用方法:1、加热解吸 2、减压解吸 3、在惰性气体中解吸 向解吸塔中通入的水蒸汽、空气等气体,降低液面上溶质气体的分压,使吸收剂中的溶质气体更完全的解吸出来。这一过程称为气提,所用的水蒸汽、空气等气体称为气提气。,吸收的分类:,溶解热反应热,强化吸收速率的方法,1、提高吸收系数-正确选择吸收剂2、增大吸收推动力-逆流 3、增大气液传质面积-提供气、液两相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尽可能使气、液两相接触充分.,气体溶质从气相主体到液相主体,共经历了三个过程:对流溶解对流,影响吸收操作的因素,1、吸收质的溶解性能(1)气膜控制 加大气体流速,减少气膜厚度。(2)液膜控制 增大液体流速,减少液膜
10、阻力。(3)中等溶解度的气体 同时增大气体和液体流速。,2、吸收剂的选择,(1)溶解度:吸收质在吸收剂中溶解度大,即吸收质的平衡分压低。(2)选择性: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低。(3)挥发性: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挥发小。(4)粘度:越低越利于传质和传热。(5)再生性:吸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对温度的变化要 敏感,即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迅速下降,平衡分压迅速上升。(6)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7)经济性:价廉。,3、温度的影响 低温操作可以增大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对气体吸收有利.但温度太低时,对吸收又是不利的。所以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吸收温度。4、压力 增加吸收塔系统的压力,但过高地增加气体系
11、统压力,会使动力消耗增大,设备耐压性、密封性增强,设备要求高,使设备投资和日常性生产费用加大。一般能在常压下进行吸收操作的就不要无故地提高压力.6、吸收剂的纯度吸收剂的纯度越高,对吸收越有利。但是,解吸越完全,解吸所需要的费用越高。,5、气、液相流量的影响(1)气流速度:气速大,有利于吸收;气速过大,造成液泛现象或夹带雾沫或气液接触不良等现象。(2)吸收剂流量:吸收剂流量越大,有利于吸收,过大,则增加操作费用。(3)喷淋密度:喷淋密度过大,吸收液质量降低,过小时则不能保证气体被吸收后的纯净度。如在填料吸收塔中,吸收剂的喷淋密度一定要保证全部填料湿润,喷淋密度过小可能会导致填料表面不能被完全润湿
12、喷淋密度过大,则流体阻力增加,可能将引起液泛现象。选择好喷淋装置,也是保证喷淋密度均匀的必要手段。,4、气体吸收技术的应用(1)净化或精制气体:除去气体中的杂质例子:用水吸收黄铁矿焙烧产物,除去HF等。(2)制取某种气体的液态产品例子:用水吸收NO2(HCl)制取硝酸(盐酸)。(3)回收气体例子:用硫酸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氮气。(4)工业废气处理例子:吸收NO2、NO、SO2等有害气体。,补充实例,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生活中常见的膜:,1、基本概念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对混合物中各组分的选择渗透性能的差异来实现分离、提纯和浓缩的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膜是指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传递流体物质的分隔两
13、相或两部分的界面。膜至少具有两个界面,膜通过这两个界面与被分割的两侧流体(气体或液体)接触并进行传递。广义上讲,膜是指分隔两相的界面,并以特定的形式限制和传递各种化学物质。,膜的分类:(1)完全透过性的,也可以是半透过性的。膜以不同速率传递不同的分子样品,则为半透膜。(2)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或气相的。(3)可以是多孔的,也可以是致密的。多孔膜的分离机理是筛分作用,主要用于超滤、微滤、渗析或用作复合膜的支撑膜;致密膜的分离机理是溶解-扩散作用,主要用于反渗透、气体分离、渗透汽化。(4)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对称膜的各个部分是均匀的,渗透率都相同;非对称膜表面为致密或细孔表皮层,
14、下面是多孔的支撑层。(5)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荷电性的。(6)可以是高分子膜,也可以是无机膜。,2、膜分离的特点(1)膜分离过程没有相的变化(渗透蒸发膜除外),常温下即可操作,耗能少;(2)由于避免了高温操作,所浓缩和富集物质的性质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组分、生物物质组分等混合物的分离;(3)膜分离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投资费用低;(4)对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制品均可适用,并且不产生二次污染;(5)特别适合于性质相似组分、同分异构体组分。膜分离过程的共同优点是:能耗少、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并可回收有用物质。,3、膜分离过程 膜分离过程的推动力有浓度差、压力差和电位差等。膜分离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分离 纯化 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7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