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与智能电网.ppt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与智能电网.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主要内容,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2: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4:智能电网设备实现,物联网大事记,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诸如智能铁路、智能高速公路、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即将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并且通过现有网络链接,形成物联网。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并上升至国家战略。,智慧的地球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大事记,1、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时指出:要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感知中国中心)。,2、201
2、0年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物联网认识,业界认识:物联网被称为21世纪最具影响的技术之一;是改变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首;是全球未来的四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彼此分离。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电网;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网络等。物联网时代: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相互融合。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物联网概念,业界对物联网(IOT:Interne
3、t of Things)的通用理解:1、从技术理解: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2、从应用理解: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一个网络中,形成“物联网”,然后“物联网”又与现有的互联网结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达到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物联网技术,一、物联网三大要素: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
4、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二、物联网两大特征:1、泛在化:传感器网络部署泛在化;通信网络覆盖泛在化。2、智能化:协同处理、决策支持、算法库、专家库。,物联网理论模型,物联网理论模型,物联网应用,上世纪60年代越战期间,越南北方通过老挝和柬埔寨境内的秘密通道胡志明小道向南方输送军用物资和人员。胡志明小道处于密林中,美军很难发现。为了切断这条运输通道,美军对其狂轰滥炸,但效果不大。,物联网概念,胡志明小道,物联网概念,后来,美军在胡志明小道投下2万多枚被称为“热带树”的战场传感器系统,为轰炸机提供准确的信息。“热带树”由震动和音响传感器组成。传感器落地后插入泥土中,仅露出伪装
5、成树枝的无线电天线,因而被称为“热带树”。当人员和车辆在其附近活动时,“热带树”便探测到目标产生的震动和声音信息,并通过无线电通信传送到指挥中心。“热带树”的成功应用,促使许多国家纷纷研制各种地面传感器系统。这是无线传感器最早的应用。,物联网应用,物联网管理平台,移动POS,金融,供应链,智能运输,工业自动化,智能建筑,消防,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气象,数字化医疗,遥感勘测,军事,农业,林业,水务,电力,煤炭,石化,物流、零售、自动服务,设备、安全、节能,生产、安全、防灾、水电油气,防火、勘察、报警,污染检测、报警,水质、水量、污染、安全,大棚、土壤、灌溉、环境、跟踪,抄表、监控、节能,设备、临
6、床、辅助诊断、病程,险情、油井、运输、管线,联动、消防栓、定位、调度,照明、信号、应急、灾害、识别,大地勘测、森林、地震、海洋,侦查、监控、定位、评估,降水、防洪、远程设备,交易、订单、跟踪、识别,通风、瓦斯、救灾定位,库存、车队、监控、导航、识别、货物,电子支付、实时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案例1:机场防入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上海移动的车务通在2010年世博会期间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应用案例2:电
7、力管理 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2万台配电变压器安装传感装置,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1.2亿千瓦时。,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路径,主要特征:将分布于多区域的、利用多种感知技术手段所采集的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业务应用系统汇聚,集中进行信息的共享与处理,并提供信息应用服务。关键技术:传感器设计与实现、短距离传输技术、电磁兼容技术,信息汇聚:,协同感知:,泛在聚合:,主要特征:以事件、任务和目标为驱动进行感知、网络和应用各个层面的协同工作,系统具有分布式、跨层式、自学习的协同处理能力,提供智能精确的多元化信
8、息服务。关键技术:任务驱动的上下文感知技术、通信网络与传感器的无缝融合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特征:泛在的感知服务将海量信息进行聚合,产生出新的有应用价值的信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物的互联互通,引发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关键技术:信息聚合理论、模糊控制技术、泛在异构网络、人工智能、仿生学传感器、纳米材料、生物芯片等。,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五个主要技术问题:,世界各国存在不同的标准。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8个专项组。,技术标准问题:,安全问题:,信息采集频繁,其数据安全也必须重点考虑。,协议问题:,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物联网核心层面是基于T
9、CP/IP,但在接入层面,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栈。,IP地址问题:,每个物品都需要在物联网中被寻址,就需要一个地址。物联网需要更多的IP地址,IPv4资源即将耗尽,那就需要IPv6来支撑。,终端问题:,物联网终端除具有本身功能外还拥有传感器和网络接入等功能,且不同行业需求千差万别,如何满足终端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主要内容,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2:物联网与智能电网 3:智能电网关键技术 4:智能电网设备实现,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的定义,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的定义,欧盟委员会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的定义,数字化程度高,内含各种智能的传感器、电力设备、控制系统、应用系统
10、等;基于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能够自动完成数据和应用的整合,增强和扩大电网的可观性和可控性;基于商业智能分析系统,具有辅助决策支持的数据分析能力,即依据已有的电网运行数据和设备状况进行相关分析,来优化运行和管理。,IBM对智能电网的定义,物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灵活性:组建一个自我平衡,自我监视的电网,将人工干预减少到最低程度。可接入性:可接受任何能源(煤,太阳能,风能)并将其转化为最终用户的使用(供热,照明,热水),将对环境的累计影响减到最小。可靠性:可以感知系统的某一部分过负荷,可控制潮流改变走向以减少过负荷并防止潜在的停运的发生。盈利性:使得电力消费者和电力公司之间的实时通信成为可能,使我
11、们可以基于环境和价格的优惠优化消费者对电能使用。,西门子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的定义,(1)能针对电网运行状态,采集并传输价格和电网状态信息,将电网从中央控制转换为集体网络控制;(2)通过采取自我恢复措施,处理紧急状况下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能源市场和电厂的需求;(3)具有智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供及时、安全的信息流,有效提供数字化经济下的电力供应。,GE提出的功能特点,智能电网与通信基础设施,Photovoltaic systems,电力系统,智能电网信息化体系维度分析,智能电网的体系架构,智能电网概念模型,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别,智能电网 传统电网 信息网络:,智能电网的技术创新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网 智能 电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7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