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系统布置设计(SLP).ppt
《物流工程系统布置设计(SLP).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工程系统布置设计(SLP).ppt(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要内容:,4.1 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概念 4.2 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4.3 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第四章 设施布置设计,引例,东风汽车公司前身是70年代开始建设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位于湖北省十堰市。22个专业厂分布于十堰市各山坳内,布局十分分散,东西距离近30公里。没有考虑大物流量生产所必需遵循的“移动距离最小原则”,在生产系统规划与设计中没有进行正确的物流分析,工厂布置分散,22专业厂分散在山坳。由于零件工艺线路长,专业厂相互之间复杂的协作关系,加上厂房车间地域上的分散,东风公司的生产组织极其复杂,物流始终是压在企业肩上的一个重担。十堰基地也给东风汽车公司的后续发展带来障碍,公司
2、不得不另址规划其载重车和轿车的生产厂址,不过,通过总结教训和学习,从襄樊到武汉,公司工厂布置与设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是指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运行所需的有形的固定资产。,设施规划:,设施:,是为新建或改建的制造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作出分析、规划和设计,使资源合理配置,系统建成后能够有效运营达到各种预期目标的活动。,4.1 概述,场(厂)址选择对设施进行地区、地点的选择(企业物流宏观定位)。布置设计对建筑物、设备、运输通道、场地等进行合理配置。(企业物流中观定位)搬运设计对物料搬运路线、方法、器具及储存场地做合理安排。(企业物流微观定位)建筑设计对建筑物结构进行设计,以满足功能、空
3、间、经济、安 全,美观等需要。公用工程设计对电力、热力、照明、排水、通风等进行协调设计。信息通信设计对信息通信传输、管理维护等系统进行全面设计。,7,工厂总体布置 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露天作业场地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美化设施的相互位置,同时要解决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联系及运输方式。,车间布置解决各生产工部、工段、服务辅助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设备、通道、管线的相互位置,同时要解决物料搬动的流程及方式。,8,“作业单位”(Activity):是指布置图中各个不同的工作区或存在物,是设施的基本区划。可大至一个建筑物
4、或一个车间,亦可小至一个出入口或一台机器如何划分,须看规划设计工作所处的阶段或层次。,作业单位的最高层次是要设计的设施(Facility),它包括一系列部门(Departments),部门可以是车间或其他机构。部门由工作中心(Work Center)组成,若是工厂这些工作中心可以是工段或班组,如车床工段;也可以是柔性制造单元(FMS)。工作中心由工作站(Workstation)组成。工作站也称工作地,是最小作业单位,它一般由一台机器和/或一个作业人员组成。,9,作业单位的层次,设施,部门,部门,部门,部门,块状布置图,详细布置图,工作地布置,10,总体目标 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将物流全过程的
5、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具体目标:,最好的工艺流程保证工艺流程畅通,生产时间短,生产连续。最少的物料搬运费用运输路线简化,避免往返和交叉。最有效地利用空间使建筑设备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小。最好的柔性设施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 和设备的更新。最舒适的作业环境 保证安全,满足生理、心理要求。最便捷的管理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或靠近布置。力求投资最省,生产设施布局形式,可按设施类别分为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再来细分布置形式。生产设施的三种基本的布置形式:固定式布置产品原则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成组原则,1.工厂布局的形式,(1)产品原则
6、布置(流水线布置)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图1 产品原则布置示意图,图2 汽车后桥加工生产线,图3 汽车装配生产线,图4 汽车焊接生产线,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标准化及作业分工。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18,产品原则布置优缺点比较,优点由于布置符合工艺过程,物流畅通由于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可做到作业专业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不高,易于培训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可使用专用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搬运方法,缺点设备发生故障时引起整个生产 线中断产品设计变化将引起布置的重 大调整生产线
7、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机器生产线有的机器负荷不满,造 成相对投资较大生产线重复作业,工人易产生 厌倦维修和保养费用高,(2)工艺布置原则(机群式)把同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图4 工艺原则布置示意图,图5 钻削加工工段,图5 车削加工工段,(3)固定式布置原则(项目布置)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如工程建设、飞机厂、造船厂、重型机器厂等。,固定式布置,工厂布局设计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固定式布置缺点:场地空间有限;不同的工作时期,物料和人员需求不一样,这给生产组织和管理带来较大困难;物料需求量是动态
8、的。,系统化布置,工厂布置的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工业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问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研究出了许多手工设计、数字分析和图解技术,60年代以来,又发展了计算机辅助工厂布置,在众多的布置方法中,以R缪瑟提出的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 Layout Planning)最为著名,应用十分普遍;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厂和生产系统设计,还可以用于医院、学校,百货商店、办公楼等设施设计。,SLP(System Layout Planning),著名规划专家Richard.Muther提出的;以作业单位物流、非物流因素分析为主线;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结构化、条理化的程序设计模式进
9、行设施规划的方法。,(一)系统布置设计的四阶段,1、确定位置:确定所在布置的相应位置(总体位置).2、总体区划:在布置区域内确定一个总体布局(是最重要的阶段).3、详细布置:确定各个作业单位或各个 设施的具体位置.4、施工安装:编制计划,进行施工安装.,布置设计四阶段,SLP的基本思想 考虑:物流强度 作业活动关系 达到优化物流路线,节省物流时间和费用的目的.核心内容 关系量化 系统分析,(三)、系统化布置设计的影响因素,影响布置设计的因素众多,其基本要素可以归纳为5项:P(product)产品(或材料或服务)、Q(Quantity)数量、产量,R(Route)生产路线(工艺过程)、S(Sup
10、porting Service)辅助服务部门、T(Time)时间(或时间安排)。五个要素分别回答以下问题:P生产什么?Q生产多少?R怎么生产?S用什么支持生产?T何时生产?上述P,Q两个基本要素是一切 其他特征或条件的基础。,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什,么,S,为,辅助服务部门,用什么来支持生产,T,时间时间安排,产品何时生产?,P,产品材料,生产什么?,Q,数量产量,每项产品要制造多少?,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怎样进行生产?,P来自于生产纲领和产品设计。影响生产系统的结构和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设备选择,物料搬运方式等.Q来自于生产计划。影响生产系统的规模,设备数量,物流量,建筑物大小等.R来自于生
11、产工艺,可以用设备表、工艺路线卡、工艺过程图等表示。影响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物流路线,物流结点等.S指保证生产正常运行的辅助服务性活动、设施以及服务的人员。影响生产支持能力.T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生产出产品.用于平衡各工序的生产.,(1)产品产量分析(P-Q分析):P-Q分析要回答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从而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布置形式。,从图上可以看出:M区的产品数量大,品种少,适宜于采用大量生产方式,加工机床按产品原则布置。J区的产品数量少,品种多,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必须按照工艺原则布置。在M区和J区之间,则适于采用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成组原则布置。,基本要素分析:PQ分析,产品种类数量,ABC
12、少大,MNO多中,QRS多少,XYZ少极少,流水线型,成组型,机群型,产品固定型,2)、物流分析 Flow Analysis,当物料移动是工艺过程的主要部分时,物流分析就是工厂布置设计的核心工作,也是物料搬运分析的开始,它对应布置设计问题“钥匙”的第三个字母R(路线)。零部件物流是该部件在工厂内移动时所走过的路线,物流分析不仅要考虑每个零部件在工厂内的路线,还要遵循两个最小和两个避免的原则:两个最小原则:经过距离最小和物流成本最小。两个避免原则:避免迂回和避免十字交叉。,物流分析有助于设计人员选择最有效的机器设备、设施、工作单元和部门的安排布局,同时还有助于改进生产过程。在物流分析时要验证工艺
13、路线是否正确、合理,检查是否可以取消、合并、改变顺序、位置或人员和改进细节。ECRS因此正确合理的设施布置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也是节约物流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或服务成本的重大措施。除了物料和设施外,分析职员工作时在设施内走动时的路线也是很重要的。人员流动分析用来安排工厂内所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以方便职员的工作。,物流分析方法(R分析),在实现工厂布置之前必须就生产系统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状态做出深入的分析。是布置设计的核心物流分析的基础:生产路线工艺路线卡、工艺过程图。物流分析包括确定物料在生产过程中每个必要的工序之间移动的最有效顺序及其移动的强度或数量。A: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型,应采用不
14、同的物流分析方法:工艺过程图、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从至表 B:物流强度等级划分:A:超高物流强度;E:特高物流强度;I:较大物流强度;O:一般物流强度;U:强度可忽略的搬运。,工艺过程图,工艺过程分析:毛坯重0.49,经热处理的毛坯重0.19,机加工中需返回热处理的为0.1由此可知,14之间的物流强度为0.3,1,4,5,0.19,0.1,0.31,0.19,废料,0.49,(0.29),原材料,机加工,热处理,3,0.01,标准件,2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 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是将所有零件或产品的工序都汇总在一张图表上,通过分析、调整图表上的工序,使彼此之间有最大物流量的工序尽量靠近,直至获得最佳
15、工艺安排顺序。当零件数量很多时,可以利用成组原理对零件分组,形成一张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对于同组的零件,可以再分类用工艺过程表或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进行物流分析。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分析主要通过作业单位的排序,求得物流顺流程度W的最大值。,其中:W的计算式为:Wjk为产品Pj的工序Rjk与Rjk+1之间的物流强度 Djk为权值:工序相邻,且物料移动为直接正向时,取权值为2工序不相邻,且物料倒流时,取权值为-2,示例:初始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示例2:最佳顺序多种产品工艺过程表,3、从至表(From-To Chart)作用:从至表通常用以表示建筑物之间、部门之间或机器之间的物流量、物料搬运总量等。画法:
16、表上横行和竖行的标题内,按同样顺序列出全部作业单位(建筑物、机器;部门)。将每个产品或零件在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移动,分别用字母表示产品或零件,数字代表搬运总量,填入两个作业单位横行和竖行相交的方格内。注意:从图表的左上角至右下角,划一条对角线,零件前进记在右上方,退回记在左下方。如下图,例 设有三个产品A、B、C,制造它们涉及到的8个作业单位,分别是原料、锯床、车床、钻床、铣床、检验、包装和成品,以18代替。三个产品的工艺线路和每天运量如下表所示,产品号,每天搬运托盘数,工艺路线,A,1256354678,8,B,1435678,3,C,12345678,5,To,1,2,3,4,5,6,7,
17、8,1.原料,2.锯床,3.车床,4.钻床,5.铣床,6.检验,7.包装,8.成品,8,From,20,36,44,30,18,10,12,28,36,22,10,18,16,24,10,22,30,8,18,30,38,26,38,46,12,20,8,各作业单位距离见下表,试作出物流分析。(注意因为两向距离一致,故左下角表数据省略)距离从至表,解:先按工艺线路画出产品运量从至表,To,1,2,3,4,5,6,7,8,1.原料,2.锯床,3.车床,4.钻床,5.铣床,6.检验,7.包装,8.成品,A8,C5,A8,A8,A8,A8,A8,A8,A8,A8,B3,B3,B3,AB11,B3,A
18、B11,B3,AB11,B3,AB11,AC13,From,C5,C5,C5,C5,ABC16,C5,ABC16,C5,ABC16,产品号,每天搬运托盘数,工艺路线,A,1256354678,8,B,1435678,3,C,12345678,5,12,有了距离从至表和产品运量从至表,以相应格子的运量乘以距离便得物流强度,见下表。物流强度从至表,To,1,2,3,4,5,6,7,8,1.原料,2.锯床,3.车床,4.钻床,5.铣床,6.检验,7.包装,8.成品,From,108,0,60,288,104,80,264,188,40,144,80,252,416,64,192,48,128,合计,
19、212,348,344,232,128,合计,2016,0,480,272,592,560,192,128,8,AC13,104,再按作业单位对的强度划分等级,物流强度等级划分采用著名的A、E、I、O、U等级,AEIO比例如下图,U级比例只对无物流的作业单位对,有物流的作业单位对一般不考虑。,物流相关图,其中U级关系没标出,非物流分析,物流分析所得到的是定量的相互关系,但是各作业单位之间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例如以下就是非物流因素为主的情况:诸如电子和精密机械的工厂,需要运输的物料很少,物流相对来说不重要。辅助设施与生产部门之间常常没有物流关系,但必须考虑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像维修间、工具室、更
20、衣室、休息室与生产区都的一定的密切关系。在纯服务性设施中,例如办公室、维修间内,常常没有真正的固定的物流,常用信息流或人流当作“物流”。在某些情况下,工艺过程也不是布置设计的唯一依据。例如重大零部件的搬运要考虑运入运出的条件,不能按工艺过程布置;有的工序属于产生污染或有危害的作业,需要远离精密加工和装配区域,也不能考虑工艺顺序。,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设施布置设计要根据部门之间在工艺流程如业务往来中的密切程度,决定相互位置。各部门(作业单位)之间存在着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两种关系。物流关系可以用物流强度来表示两个作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非物流关系无法定量表示,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加以区分。,2
21、、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表的构造:基本思路根据经验确定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后,利用与物流相关表相同的表格形式,建立非物流相互关系表。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工作流程(2)作业性质(3)使用场地情况(4)监督和管理(5)联系频繁程度(6)躁声、振动(7)公用设施相同(8)文件信息往来情况(9)使用设备情况(10)安全、卫生,(1)确定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等级,非物流关系评级主要由上述理由确定,A级一般只用于部门间有密切的工艺联系或使用相同的设备或场所,如钢材库和下料区、最后检查和包装、清理和油漆等。大量的人员流动也可定为A。如果对A有些把握不准,就可定为E,如两个作业单位间人
22、员流动量大但并不是每时如此,再如方便和安全要求、搬运物料要求和服务频繁和紧急等。U是最多的,当两个作业单位间不需要相关或无干扰时采用。X同A一样重要,但方向相反,是不需要密切靠近的。例如油漆间就不能和焊接间相邻。一般噪音、烟尘、发热、致冷和气味都是列X的理由。,因为这种评级是定性的,必须遵循以下的方法和步骤:由设施布置人员初步决定各作业单位间的关系,并经集体讨论,充分阐明理由并作出分析。访问相关图中所列作业单位的主管或上级,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决定密切程度的标准,并逐项把这些标准列在相关图的理由表中。对每一对作业单位确定密切程度等级和理由。应允许任何人对相关图提意见,允许多次评审、讨论和修改。,
23、(2)列出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密切理由(示例),这些理由一般不要超过810条。常见理由如:工作流程作业性质相似使用相同设备、设施或同一场地使用相同文件使用一套人员联系频繁程度监督和管理噪声、振动、烟尘、易燃、易爆等,(3)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示例),图中所示的作业单位非物流相关图是某叉车厂的例子,这里共有14个作业单位,两两关系共有n*(n-1)/2=14*(14-1)/2=91个,则A级约有25个,图中为3个。确定作业单位密切程度等级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就是评级理由,在相关图中一般以代码表示,并在右下角列出表格。,综合相互关系图 工厂中,作业单位之间物流相互关系与非物流相互关系往往并不一
24、致,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须将两个表进行合并。求出合成的相互关系综合作业相互关系,然后从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出发,实现各作业单位的合理布置。(1)确定物流(m)与非物流(n)相互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加权取值)。一般地m:n不应超过1:3或3:1,当比值大于3:1时,说明物流关系占主导地位,工厂布置时只需考虑物流相互关系的影响。,(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根据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非物流关系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互关系。(3)综合相互关系的等级划分综合计算得出的和权重是量值,须重新经过等级划分,才能建立与物流相互关系表相似的综合相互关系表,再转换成综合相
25、关图。,示例:某零件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计算分数在18之间,由此得综合相互等级划分表如下:,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这里要注意X级的处理。任何一级物流强度与X级的非物流关系综合时,不应超过O级。对于一些绝对不能靠近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可定为XX级。最后,再根据经验和实际约束情况,来适当调整综合相关图。,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关系分析,在SLP中,设施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占地面积和几何形状,而是从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切等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等级低的距离远。?问题:作业单位间必然会出现密切等级相同的作业单位对,这会给位置分析造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工程 系统 布置 设计 SLP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