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ppt
《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第一节:概述,球轴承、圆柱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2,限定滚动体的位置,使滚动体均匀分布。与轴配合,有上述相同要求与特点。直径大小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不同。外互换:内、外圈与轴、壳体的配合。内互换:滚动体与内、外圈沟槽的配合。,外圈:与壳体配合,有尺寸、形位公差及粗糙度要求。属于薄壁件,容易受力、受热变形。,结构组成,保持架:,内 圈:,滚动体:,滚动轴承的互换性:,3,第二节: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精度等级 按国家标准分为5级 由低到高用G、E、D、C、B表示。不同的精度等级轴承,内外圈的极限偏差不同。(有专用国标)G、E、D、应用广泛,满足一般的
2、需要。,选用轴承的基本要求:恰当、合理的配合性质。(即内外圈与轴壳体的配合)轴承本身的制造、旋转精度(就是选轴承的精度等级),4,轴承的应用 G 级精度:中等负荷、中等转速。如:机床中的变速机构、一般传动轴。E级精度:旋转精度高,转速高。如:普通机床主轴。D、C级精度:旋转精度更高,V更高。如:精密机床主轴。B级精度:旋转精度、转速非常高。如:坐标镗床、内圆磨床主轴。机床主轴轴承选择见表7-1 P153 轴承内外径精度测量见表7-2;7-3。,5,第三节:滚动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带1、滚动轴承使用场合及特征,链轮传递动力,通过键带动轴转,轴与内圈联结,同步旋转。(内圈过盈外圈过盈或过渡。内紧外松
3、),使用场合图,轴由轴承支撑,轴的旋转由滚子在轴承内外滚道的沟槽中完成。与滚道、滚子的精度有关。,轴的运动精度(如上图),分析:轴承内圈与轴一起转。,6,轴与轴承的配合(如上图)结构要求轴与轴承连成一体,所以应用过盈配合。解决轴与轴承内径发生相对运动造成磨损。使用特征 轴承内外圈均是薄壁件,易变形,应选用小的、适宜的过盈量。(内圈过盈外圈过渡。内紧外松),上例轴承外圈不转,与壳体连接,应用更小的过盈量或过渡配合。注:如右图示 若轴承外圈转动,应采取措施与上述相同,但内外圈的配合性质对调。(内圈过渡外圈过盈。内松外紧),7,滚动轴承的公差带 滚动轴承的内圈公差 见表7-4 P156 滚动轴承的外
4、圈公差 见表7-5 dmp: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径的偏差。Dmp: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外径的偏差。他们代表轴承内外径的极限偏差。可用于轴承配合间隙X、Y的计算。,例:G级轴承,d=25;D=60;查表求轴承的内外圈的极限偏差。解:查P156表7-4;7-5知:,轴承内孔d=,轴承外圆D=,8,滚动轴承公差带的位置 轴承外圈相当于轴,与基准轴公差带位置相同。特点:es=0;ei=负 轴承内圈相当于孔,与基准孔公差带位置相反。特点:ES=0;EI=负相反的目的:保证大多数轴承内孔有过盈量。(即孔一律做小),轴承内圈与轴配合应用基孔制。轴承外圈与壳体的配合应用基轴制。,图7-2,配合制选择,9,第四节:滚
5、动轴承配合及选择 表7-7P158介绍了与轴承配合时的轴、壳体的配合性质。(即轴、壳体公差带)例一:内孔与轴配合(见表7-7)若选过盈配合,轴承基本尺寸d=40,则应当选:轴承精度G;用最小过盈,选轴d=40 K6。最大过盈轴选d=40r6。轴承精度E;用最小过盈,选轴d=40 K6。最大过盈轴选d=40r6。轴承精度D;用最小过盈,选轴d=40 K6。最大过盈轴选d=40m6。轴承精度C;用最小过盈,选轴d=40 K5。最大过盈轴选d=40m5。,10,例二:轴承外经与壳体配合(见表7-7)若选过渡配合,轴承基本尺寸d=60,则应当选:轴承精度G;用最小过渡,选孔 D=60 J7。最大过渡孔
6、选D=60N7。轴承精度D;用最小过渡,选孔D=60 JS6。最大过渡孔选D=60M6。,例三:轴承与轴、孔配合的公差带图 轴承内径与轴的配合平均偏差dmp:代表不同的精度等级轴承内径公差带的宽度。但轴承基本尺寸不同,T值不同。如下图:,11,与G配合,是过盈或间隙配合,与D、C、B配合,均是间隙配合。与G配合,是过盈或间隙配合,与D、C、B配合,均是过盈或间隙配合。与任何一种配合,均是过盈配合。注:基本尺寸不同,轴公差带T不同。,图示,轴选g6:,轴选h6:,轴选k6:,12,一、负荷类型轴承工作时,作用于轴承上的负荷为:,局部、循环、摆动三种负荷。局部负荷 p159图7-4 轴承受合成径向
7、力Rg,方向不变。,轴承的内外圈配合选择 选用较松的过渡、或小间隙配合。目的:利用滚道的摩擦力矩,带动内外圈微转,使内外圈均匀受力,延长轴承的寿命。,受力图,受力特征:局部负荷均作用在内圈,方向不变。,13,循环负荷 p159图7-4 受力特征:内圈与轴固定、外圈与孔同转,力与旋转方向一致。力作用在整个圆周上。轴承的内外圈配合选择:用过盈或较紧的过渡配合。,受力图,目的:使内圈与轴、外圈与孔不产生爬行,提高轴承寿命。,14,受力特征:径向力Px在内、外圈滚道局部变化。(与动力输入、输出、受力有关)轴承的内外圈配合选择:用过盈或过渡配合,较前松些。,摆动负荷 p159图7-4,(1)受力图,目的
8、:减少轴承内外圈因配合而产生的变形,提高轴承的寿命和旋转精度。,15,四、轴承尺寸大小轴承尺寸越大,受力能力越强,配合应紧些。五、旋转精度和速度的影响旋转精度要求高,不用间隙配合。旋转速度高,应用过盈配合。六、其他因素影响 薄壁件的配合应略紧些。剖分式壳体配合应松些。重型机械配合应松些。结论:选择配合性质,应综合考虑:配合种类、使用场合、受力状态及设备特征。,16,例一:如图有E级滚动轴承,d=25,D=60内圈与轴的配合是=25g6外圈与孔的配合是=60P7求:1、内圈、外圈配合的公差带图2、计算配合间隙或过盈3、指出属于何种配合。,如图,查P156表7-4,E级轴承平均内径偏差:dmp为,
9、查P157表7-5,E级轴承平均外径偏差:Dmp为,解1:,17,查轴孔的极限偏差机械设计手册(或)由教材P18表2-4知:轴25g6;=25 IT6=13孔60P7;=60,IT7=30 查P2426表2-7;2-8=11轴:es=-7,则:ei=es-IT=-7-13=-20孔:ES=-32+=-32+11=-21 EI=ES-IT=-21-30=-51,解出轴,孔,画出公差带图,轴承内孔与工件轴,轴承外圆与工件孔,轴承尺寸,前述已求出:,18,解2:计算间隙 内孔与轴Xmax=0-(-0.020)=0.020Xmin=-0.008-(-0.007)=-0.001=Ymax 外圆与孔Xm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滚动轴承 结合 互换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