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5节.ppt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5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5节.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安塞腰鼓,自然地理概况,阅读p.99两段课文内容及图8-64和图8-65黄土高原地形图: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概况。,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
2、类型。,P.100阅读:黄土高原的塬、梁、峁 在黄土高原上,塬是指平坦的黄土高地,周围为沟谷所环绕,是高原表面受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地貌。面积较大者如陇东的董志塬、陕北的洛川塬。黄土塬地势坦荡,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梁是指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峁是指孤立的黄土丘。梁和峁通常是共生的,形成黄土丘陵,其中沟谷纵横,流水深切。梁、峁地形支离破碎,不利于农业生产,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P.100活动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指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土地资
3、源的破坏和损失。这一过程必须在流水作用下进行,地表(坡度)径流越大,侵蚀力越强。黄土高原的径流量主要来自降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量越大。该地降水集中在78月,且多为暴雨,所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P.100活动2: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植被稀少,许多地方表土裸露,人口增长快;滥垦乱伐,过度放牧,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的主要原因:(1)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
4、多裂隙。(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阅读p.101两段课文内容及有关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的旧社会的的生活方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长期处于半农半牧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也很落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过着简朴的生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小麦和杂粮,菜肴较为简单,常用咸菜、辣椒佐食。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P.101阅读:窑洞 黄
5、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靠门窗处采光较好,里面则略显阴暗。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近些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注重对传统窑洞的改良,多采用新型建材,注重空间分隔,不仅继承了传统窑洞的优点,而且通过增设采光、通风装置,妥善解决了旧式窑洞内部阴暗潮湿的不足。新式窑洞群立面美观,富有现代气息。,阅读p.102课文内容及有关图片:了解黄土高原的新社会的的生活方式。,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长时期的植树造林、种草,黄土高原的山变青了,水变绿了,
6、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当地推广种植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越来越多的居民离开了老窑洞,或住进宽敞明亮的新窑洞,或搬到整洁舒适的高楼房。黄土高原上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老百姓的出行逐渐方便起来。居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人们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P.102活动2:山西人喜食醋的习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之中。想一想,对于山西人喜食醋这种生活习俗与当地环境关系的分析,玲玲、贝贝的说法有道理吗?你还能作进一步的补充吗?,山西人喜面食,尤其是各种杂粮面食。饮食中常用醋来调味,既美味可口,又有助于消化。,山西的饮用水碱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八下 地理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