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ppt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ppt(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本课程对渔业资源特性、可持续利用基本理论、资源统计及利用评价方法、渔业经济及其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对我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参照国外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模式,对我国渔业资源适度开发利用进行规划、设计,提出综合、系统、整体保护与管理策略,实现可持续利用。,课程简介,课程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渔业资源定义及特性第三章.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中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五章.中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原因分析第六章.中国渔业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策略第七章.中国渔业资源统计方法,第一章.导论
2、,一、背景和意义 二、保护性开发与管理概况,(一)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生物种类多,但缺乏世界性广布种类,单位生物量不高。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相关产业已成为海洋产业的支柱产业,其中海洋水产业(包括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最重要。生物医药业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二)、渔业环境与渔业资源问题,1.环境问题,1)水域污染,2)水域生态破坏,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 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和油轮事故 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 赤潮:
3、含N、P等营养元素的废水流入近海,引起海水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水体缺氧,鱼虾死亡。多发生在轻工业发达,生活排污太多,较封闭的海湾。如我国的珠江入海口、杭州湾、渤海。海洋生态破坏:生产活动围垦、滥捕等及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石油平台发生事故,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色、绿色、黄色、棕色等。,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2.资
4、源开发问题,渔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资源衰竭。(2)水域富营养化。(3)环境破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环境监测搞好环境管理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加强法制建设,二、保护性开发与管理概况,三、当前存在问题,单一发展模式的影响基础理论的正在建立生态产业的扶持不足制度改革尚未完成全民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第二章.渔业资源及特性,一.渔业资源构成及其栖息环境二.渔业资源的性质 三.水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四.渔业环境的脆弱性,渔业资源人类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和工业原料来源中国世界第一渔业大国,也称水产资源、水生资源两类定义:渔业资源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与渔业有关的天然物质和空间,包括
5、渔业生产的水生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渔业资源指具有经济开发利用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差别:是否包括水生生物资源所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一.渔业资源构成及其栖息环境 1、渔业资源的定义,渔业资源包括鱼类、贝壳类、海绵、藻类以及水生哺乳动物(如鲸)等各种具有经济价值、可开发利用的水生生物资源。更关注作为渔业的直接生产经营对象的水生生物资源。,2、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资循环连结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组分形成层次性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各组分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3、物种组成,生活方式浮游生物: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游泳
6、生物:鱼类、鲸鱼、鱿鱼等底栖生物:底栖植物 底栖动物,生物学特征植物动物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浮游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 无脊椎动物为主 如水母、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植物,底栖动物,海洋植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
7、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环节动物们脊椎动物门,海洋动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海洋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地球上80%以上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有确切描述的约有40万种。33个动物门中,海洋占33个门。动物高于植物,低阶元高于高阶元,小型高于大型。热带最丰富。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近海生物群落,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类、甲壳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底栖动物,底栖植物,近海生物资源丰富
8、,生产力高,渔获物占80%以上,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呈明显季节变化和种群交替规律。,生态系统多样性,河口生物群落,河口生物以广盐、广温和耐低氧性生物为主,是许 多海洋生物的重要养育场。,生态系统多样性,大洋生物群落,上层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微型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上层能长途移动,种类丰富;中层为磷虾与鳕鱼为主;深层包括鱼类、甲壳类、多毛类等,底栖动物为主,大洋生境稳定,靠近大陆架深海区生物资源丰富。,所有海洋生物群落中最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最高。,珊瑚礁生物群落,海中热带雨林,红树林生物群落,深海绿洲,热泉生物群落,海洋生物普遍含有具各种特异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资。,化学成分多样性,意
9、义:水域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药品、工业原料、能源等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于调节、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作用。,海洋上层:0-200m,阳光充足,生物主要集结地;海洋中层:200-1000m,微弱光线通过,部分海洋动物生长区;海洋深层:1000-4000m,无光,低温低压,深海生物生长;海洋深渊层:4000-6000m,少量生物;海洋超深渊层:6000-10000m,极少生物。,(1)海洋水体垂直区带,4、水域环境,(2)河流湖泊,潮汐海流和洋流:热能的输送与交换波浪:由风引起,可引起水体的剧烈运动。,(3)水体运动,无机成分 主要成分:阳离子、阴离子、气体等;营养元素:n、p、
10、si等;有机物质 氨基酸、腐殖质、叶绿素等,(4)水域化学组成,二、渔业资源的性质(一)性质,1)海洋渔业资源的内在特性(1)摄食特性(2)生长特性(3)繁殖特性(4)洄游特性(5)波动性(6)渔获物的易腐性(7)共享性,1.有条件的可再生性2.流动性3.波动性4.整体性5.区域性6.用途的单一性,二、渔业资源的性质2)开发特点,1.有条件的可再生性,可再生性是渔业资源的最重要属性。但渔业资源的可再生性是有前提的适宜的环境合理的开发利用,2.流动性,大多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都具有一定规律的洄游性洄游性决定了渔业资源分布的广泛性和跨区域性,也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共享特性的资源,3.波动性,渔业资源
11、有自己的生长繁殖规律渔业资源的生长受自然因素的控制较强各种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存量变化,4.整体性,生物之间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一种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可能会影响到同一水域其它类渔业资源的存量减少。,5.区域性,受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影响,渔业资源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也会影响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6.用途的单一性,渔业资源是单一用途生物资源的代表主要服务于渔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二)渔业资源开发情况,1)博弈行为、低度均衡与外部性 博弈行为 低度均衡 外部性:也称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具有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
12、或为此而获得补偿。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渔业资源负外部性会导致很高的生态效益成本和使用者资源利用成本。,2)过度利用与生物学捕捞过度,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一般经历开发不足、加速开发、过度开发和资源管理四个阶段。捕捞过度:判别标准:资源数量减少,单位捕捞力量渔获物下降,渔获物中小型个体增加,平均体长变小,有的种群有性成熟提前现象。捕捞过度分为生长型和补充型捕捞过度:生长型捕捞过度是指渔获物年龄太小或渔获个体尺寸太小;补充型捕捞过度,是指捕捞努力量过高,致使亲鱼量过低,补充量减少,渔获物下降,该类型会导致资源群体迅速崩溃。,3)渔业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混合渔业、兼捕与低值渔获物丢弃 不确
13、定性与信息不完全 不完全管辖和多重管辖。,三.水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食物链:在水域生物群落中.从植物、细菌或有机物开始,经植食性动物至各级肉食性动物,依次形成摄食者与被食者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链,亦称为“营养链”。食物网是食物链的扩大与复杂化.它表示在各种生物的营养层次多变情况下,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状营养关系。物质和能量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各个环节进行的转换与流动。,营养层次:海洋浮游植物和底栖植物是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们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料,植食性动物为一级肉食性动物所食,一级肉食性动物又为二级肉食性动物(大型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所食,随后.它们再被三级肉食性动物(凶猛鱼类和哺乳动物)所
14、食。依此构成食物链.食物链中的各个生物类群层次.叫做营养层次。,营养层次,金字塔定律,食物链每升高一个层次,有机物质和能量就要有很大的损失,后一产量(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的十分之一。食物链的层次越多,总体效率就越低。处于食物链层次越高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少,相反.处于食物链层次越低的动物,其相对数量越多。这便构成了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变动的内在影响因素;人类活动的失控与无序状态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的主要外在影响因素。,四.水域环境的脆弱性,(一)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直接影响(二)全球变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三)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四)水域环境问题的特点,(一
15、)人类活动对水域环境的直接影响,环境损害生物的过度开发、围海造田、修筑堤坝等环境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在黄海海岸线上,无数的污水管道埋在海滩上,甚至延伸进深海,石油污染,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大连新港油管爆炸,(二)全球变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沉降污染,(三)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入侵途径入侵后果,(四)水域环境问题的特点,综合性复杂性广泛性流动性公害性跨界性延时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第三章.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系统动力学理论三.生态系统理论四.生态经济学理论 五.生态足迹理论六.循环经济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16、 公平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限制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内容提要,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二)可持续发展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与创新三、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四、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科学技术取得的成果使人们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好象自己已经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可以长期掠夺资源而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然而,这种掠夺式生产已经造成了资源的耗竭、生态
17、破坏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使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威胁。大自然向人类亮起了红灯。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的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1、寂静的春天Rachel Karson,1962,描述杀虫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论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指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袭击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系统深入的反思。标志着人类关心环境问题的开始,2、罗马俱乐部与增长的极限(Dennis.L.Meadows),罗马俱乐部:1968年成立,来自世界各国的
18、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非正式国际协会。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新政策和新制度。受协会委托,1972年3月,Meadows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对西方长期流行的高增长理论进行研究,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题为增长的极限。,报告指出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5个参数:人口、工业发展、粮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污染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而在某个时期达到极限。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人类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结论。这篇报告发表后,立刻引起
19、了爆炸性的反响。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引发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严肃忧虑。,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自从罗马俱乐部的报告提出“零增长”理论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思考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发展问题。人们认识到,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是无法也不能推广的。在这个模式下,少数人消耗大部分资源,而大多数人则实际上被剥夺了发展的机会。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召开,113个国家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时,必须审慎考虑环境后果,共同面对环境问题。标志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应战。,4、我们共同的未来,为确保全球发展,协调经济、资源与环境问题,联合国1983年
20、3月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挪威首相G.H.Brundland担任主席。1987年提交了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分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努力三部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生态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密切结合。标志着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公约。地球宪章:“关于国家和公众行为的基本准则。”,提出了27条实现可持
21、续发展的基本原则;21世纪议程: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标志着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不能损害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能力。,2、可持续发展的几种观点,观点一:经济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如Edward.BBarbier(1985)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资源的质
22、量和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David Pearce也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自然资本不变的前提下的经济发展”;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9921993)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刘培哲,1994;陈述彭,1995)。观点二:回归自然观。主要理由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而提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又是由人的活动引起的。因此,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也是对主体性原则的否定,人类只能放弃对自然界的改造和控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界的普通一员”,才能实现对
23、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刘长兴1999)。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实际上,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不否定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相反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人类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且也是保护自然的能力。改造自然是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同样,保护自然也是人主体性的体现。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它要解决的是人类无限发展的需求与自然
24、资源有限性这样一对基本矛盾。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在于自然环境的呵护,而它最终所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只不过它不仅仅关怀人类现实的利益和发展,而更关怀人类未来的利益和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不仅不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主体性原则的否定,而且恰恰说明了人的主体性的成熟和完善,人类开始在更高的层次上、更自觉的意义上成为世界的中心和主体。,观点四:社会发展观。他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持续发展,包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如莱斯特R布郎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趋于平稳、经济稳定、政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发展;TakashiOnish提出,可持续发展就是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现在和将来给社
25、会上所有的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联合国环境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的著名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中就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并特别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观点五:生态发展观。生态学家侧重于从自然或生态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在1991年11月共同举行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业资源 可持续 利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8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