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与水污染.ppt
《水化学与水污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化学与水污染.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水化学和水污染,目 录,3-1 溶液的通性,3-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3-3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3-4 沉淀反应,第一节溶液的通性,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质量摩尔浓度:mB=溶质的物质量/溶剂的质量(molkg-1),(2)物质的量浓度:CB=nB/V=溶质的物质量/溶液体积(moldm-3),(3)质量分数:w=m溶质/m溶液,(4)摩尔分数:XB=nB/n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5)体积分数:B=VB/V总,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p(1)溶剂的蒸气压:,H2O(l),H2O(g),液-气平衡时蒸气的压力:,p(H2O)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其值受温
2、度影响。,=p(H2O)/p,K,y,3.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剂的蒸气压为po,溶液的蒸气压为p。,实验表明p po 其差值 p=po-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适用范围: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p=po x B,其规律反映于拉乌尔定律:,2 溶液的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1)液体的沸点:,液-气平衡时的温度,如:,H2O(l),H2O(g),100时,p(H2O,l)=P(外)=101325Pa,(2)液体的凝固点(冰点):,固-液平衡时的温度,如:,H2O(S),H2O(l),0时,p(H2O,l)=610.6Pa=p(H2O,s),(3)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
3、固点下降:,Kbp、Kfp 分别称为沸点上升常数、凝固点下降常数,是仅与溶剂有关的常数。,Tbp=KbpmB,Tfp=KfpmB,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可以由水、水溶液、冰的蒸气压曲线予以说明:,溶液的蒸汽压总是低于溶剂,为使溶液的蒸汽压与外压相等,必须提高温度,所提高的温度就是沸点上升,为使溶液的蒸气压与固相的相同必须降低温度,所降低的温度就是凝固点下降,3 溶液的渗透压,半透膜:仅允许溶剂分子而不允许溶 质分子通过的薄膜。,渗透压: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溶剂会通过膜而进入较浓的溶液一侧。浓溶液变稀,液面上升,直至渗透平衡。,浓溶液一侧由于液面升高而增加的压力即为渗透压。,范特霍夫公式:,
4、或,=cBRT,V=nBRT,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P,渗 透,反渗透,4 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是与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溶质的粒子数成正比。,按此定律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稀溶液的Tbp、Tfp;可以近似判断一般溶液的p、Tbp、Tfp、的相对高低。,解:溶液的凝固点决定于:溶剂(Kfp)和粒子(分子或离子)浓度。糖为非电解质,不解离;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解离;氯化钠为强电解质,100%解离。各溶液中实际粒子浓度bNaCl
5、 bHAC b糖,bB越大,Tfp越低。因此,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2)(3),例题1:下列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0.1mol.kg-1糖的水溶液;0.1mol.kg-1醋酸的水溶液;0.1mol.kg-1氯化钠的水溶液;,5、应用1.通过溶液的P、Tbp、Tfp、: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2.应用凝固点下降原理:汽车水箱防冻剂;北方冬季消雪剂(除雪剂)3.金属加工过程:热处理、盐浴(防止金属氧化脱碳);4.利用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静脉注射、等渗溶液;5.利用反渗透原理:溶液的浓缩、海水淡化、水处理。,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定理)。熟悉溶液
6、浓度的表示方法;重点掌握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着重理解渗透压中半透膜的作用;了解溶液的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P157 4作业:P157 6,第二节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3-2-1 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阿仑尼乌斯,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2)优缺点:Arrhenius电离理论简单,是第一个电解质溶液理论,对溶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缺点是把酸碱的概念局限于水溶液系统内,难于解释非水系统进行的反应。例如,NH3与 HCl在气相或者在苯中反应也生成NH4Cl,电离理论就不能解释。,(1923年,丹麦J.N.Brnsted 和英国Lowry提出)
7、,布朗斯特,酸碱的质子理论,(1)要点 反应中任何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叫做酸.反应中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叫做碱.酸碱反应是质子由质子给予体向质子接受体的转移过程.,(2)质子理论的特点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NH4+是离子酸,Cl是离子碱.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H+B-酸质子+共轭碱,酸 H+碱,例:HAc的共轭碱是Ac-,Ac-的共轭酸是HAc,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如Ac-是
8、离子碱,是离子酸;,(2)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H+,1923年,Lewis提出(1)理论要点:凡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为酸(electron pair acceptor);凡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electron pair donor)。,酸碱电子理论,3-2-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解离反应,溶液的酸碱性和pH,例,pH值越大,溶液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lgc(H+)/c=-lg1.3410-3=2.87,pH=14-pOH=14-lgc(OH-)/c=14-lg(1.3210-3)=11.12,酸碱指示剂,石蕊 红 5.0 紫
9、 8.0 蓝,pH试纸在不同的pH溶液中显不同的颜色,第三节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3-3-1 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解离,存在解离平衡。,解离平衡,解离常数,3-3-2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解离度,解离度可表示弱电解质解离程度的大小在温度、浓度相同条件下,越小,电解质越弱。,稀释定律,3-3-3 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3-3-3 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c(OH-)c,例,计算0.100molL-1氨水溶液中的c(OH-)、pH和氨水的解离度。,平衡浓度/(molL-1)0.100-x x x,例,计算0.100molL-1氨水溶液中的c(OH-)、pH和氨水的解
10、离度。,pH=-lg(7.510-12)=11.12,3-3-4 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例,已知常温、常压下H2S的溶解度为0.10molL-1,计算H2S饱和溶液中c(H+)、c(S2-)和H2S的解离度。,0.10-x0.10,x=9.5410-5,c(H+)=9.5410-5 molL-1,常温下,H2S饱和溶液中,c(H2S)=0.10molL-1,调节H2S溶液的酸度,可控制c(S2-)。,3-3-5 解离平衡的移动同离子效应,例,在0.100molL-1NH3H2O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使其浓度为0.100molL-1,计算溶液中c(H+)、NH3H2O的解离度。,平衡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化学 水污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9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