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导读西游记.ppt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西游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名著导读西游记.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西游记,一、西游记成书、作者、版本二、西游记的主旨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文心雕龙的主要文学思想 文心雕龙知音篇的文学批评观点 萧统对陶渊明是如何评价的 萧统陶渊明集序在陶渊明研究史上 有何重要意义,学习要点,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章四十八),一、西游记的成书,故事始于唐僧取经。旧唐书方伎传:唐僧,俗姓陈,名祎,法名玄奘,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唐代贞观年间,他只身到印度,穷研佛学奥秘,13年后满载归国,带回梵文佛经657部。今西安大雁塔,即当年玄奘藏经的慈恩寺塔。,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2、无事。(章四十八),1、清刊本多题【元】邱处机撰,此误。2、乾隆年间始有作者吴承恩的提法: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人。“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淮安府志)屡试不第,30多岁补为岁贡生。生性耿直,出任长兴县丞两年,弃官。又补为“荆府纪善”,不就。晚年放浪诗酒。有射阳先生存稿4卷。,二、西游记的作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章四十八),1、繁本:为百回本。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本,20卷。2、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旨
3、。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3、简本:有两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10卷,共69则,百回本篇幅,朱鼎臣编辑,万历间刻,有唐僧出身故事;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三、西游记的版本,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西游“幻”之内涵(1)“幻中有理”明谢肇浙五杂俎:虽极幻无当,然亦有至理存焉。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悟之者在儒可成圣,在释可成佛,在道可成仙。”认为它是“修道奇书”。梁启超称西是一部“哲理小说”(告小说家),四、西游记的主旨,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
4、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幻中有趣”胡适西游记考证: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游戏(3)“幻中有实”张天翼西游记札记:借妖怪们的造反来描写农民起义。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西游记与心学(1)明代心学: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建秩序。(2)书中“心猿”:比喻躁
5、动心灵的宗教语。用作孙悟空别称,意在表明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孙悟空形象的隐喻: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放心 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 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4)小说回目、诗赞的暗示:“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4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7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14回);“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7回),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 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5)人物表白:悟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名著 导读 西游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