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果树病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通论果树病害.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苹果腐烂病 Apple canker,、症状主要危害10年以上大树,(又称臭皮病),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 主枝与主干的分杈处最多。初呈红褐色,略隆起,水渍状,组织松软。后皮层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黑褐色下陷,其上生黑色小粒点。秋后生黑色粒点,潮湿病部生橘黄色卷须状物。,表皮烂 酒糟味 小黑点 冒黄丝,枝枯型 多发生在小枝或树势极衰弱的大枝上,以剪口处发生最多。病部形状不规则,表皮张开,很薄的一层翘起,后期出现黑色小粒点,枯死。在衰弱的树上,枝枯型症状尤为明显。,二、病原 有性态 苹果黑腐皮壳(Valsa mali),属子囊菌门。
2、无性态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mandshurica),属半知菌类。,三、病害循环,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子囊壳在田间病株、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雨后或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产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也可昆虫传播。病菌的寄生性很弱,主要经伤口(如落皮层、虫伤、冻伤)侵入。落皮层:指树表面翘起的、鳞片状的、容易脱落的褐色坏死皮层组织。潜伏侵染:苹果腐烂病菌可长期潜伏在植株体内。,四、发病条件,*病流行的因素有:树龄、树势、树体负载量、伤口、冻害及愈伤能力等。树势及树龄:树龄越大,树势偏弱易发病;树体负载量多少直接影响树体营养状况,凡大小年现象严重的果园腐烂病也严重。病菌数量:气候条件
3、:冻害,北方果园大冻害年之后,随之就会有腐烂病的大发生。其它因素:修剪、蛀虫、日灼造成的伤口,都会诱发腐烂病发生。,五、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 果园栽培管理主要是保护树体。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负载、保芽促根2.清除病菌:果园卫生 喷药,效果较好的有石硫合剂等.重刮皮,用刮皮刀将主干、骨干枝上的粗俏皮刮干净。深度在1mm左右,刮树后树干呈“黄一块,绿一块”;过弱势树不能刮皮。3.病斑治疗:割治 包泥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为中心;搞好果园卫生,清除隐蔽的早期病变组织,铲除潜伏病菌和防止冻害等预防措施为重点;结合治疗病斑,桥接,防治蛀干害虫和病虫害等综合措施。,苹果霉心病 App
4、le mouldy core,症状 主要危害果实。初期症状不明显。幼果受害严重时出现早期落果。近成熟时,病果偶见果面发黄,果形不正,或着色较早。*剖开病果,可见心室变褐,逐渐向外扩展,具粉红色、灰绿色、黑褐色和白色霉状物。贮藏期,果心霉烂发展快,病果面可见水渍状、褐色不规则形的湿腐斑块,斑块可连成片,全果腐烂。,苹果褐斑病 Marssonina leaf spot,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和果实。病斑褐色,边缘绿色,故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有三种类型:,1.同心轮纹型 病斑近圆形,直径为12cm,中心褐色,四周黄色,周围有绿色晕,病斑中部生排列成同心轮纹的黑色小粒点。,2.针芒型 病斑褐
5、色,不规则,上生由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和黑色菌索组成呈针芒放射状扩展。后期叶片渐黄,病斑周围仍保持绿褐色。,3.混合型 病斑0.53cm,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黑色小点在病斑中部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斑外围呈放射状排列。后期中心为灰白色,边缘仍呈绿色。,果实染病 先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612 mm。后变褐色,凹陷,表面有黑色小粒点。,梨黑星病(Pear scab),症状:黑星病菌侵染梨树的绿色幼嫩组织,如叶片及叶柄、芽、花序、新梢等,主要侵害幼嫩的叶片和果实,以及近成熟期的果实。病斑生黑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是该病的特征。防治此病注意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清除病菌,减少初侵
6、染及再侵染的病菌数量,降低病菌的侵染几率;二是药剂防治,抓住关键时机,及时喷洒有效药剂,防止病菌侵染和病害蔓延,重点是降低果实的发病率及带菌率,保证果品质量。,叶片症状 初在叶背主、支脉之间呈现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的淡黄色斑,不久病斑沿主脉边缘长出黑色的霉层,具沿叶脉走向的特征。严重时,许多病斑互相愈合,整个叶背面布满黑色的霉层。叶柄受害呈长条形、凹陷病斑,其上生黑色霉状物。,果实症状 幼果期、近成熟期均可受害。果实发病初生淡黄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大,病部稍凹陷,上生黑霉,后病斑木栓化,凹陷并龟裂。幼果因病部生长受阻碍,畸形;成果期受害,则在果面生大小不等的圆形黑色病疤,病斑硬化,表面粗糙。,
7、病芽及病梢症状 病芽的主要特征是鳞片变黑和产生黑霉,翌春,病芽萌发形成病梢,又称 病芽梢,其主要特征是从新梢基部开始,逐渐向上产生黑色霉层。,二、病原,*有性态 纳雪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和梨黑星菌(V.pirina)属子囊菌门黑星菌属。*无性态 梨黑星孢(Fusicladium virescens),属半知菌类黑星孢属。,防治方法,1.消除病源秋末冬初彻底清除落叶、病僵果等病残体,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基数。早春发芽前喷药;清除病梢;及时清除病叶、病果,降低再侵染源。搞好幼树防病。2.药剂防治 幼果期(落花后30-45天),采收前(1个月)是防治梨黑星病的关键时期。一
8、般年份需喷药34次(1520d一次),春季少雨干旱时可喷2次,春季多雨时要加喷一次。但采果前710 d 须喷高效内吸性杀菌剂一次,既可减少越冬菌的数量,又有利于减少果实在贮运过程中的发病。药剂选用福星、世高等3.加强栽培管理 梨树生长衰弱,易被病菌侵染。因此,合理负载,增施有机肥,以梨树为中心,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定果后及时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实发病,套袋前喷一次杀菌剂,如福星等。,梨锈病 Pear rust-附苹果锈病 Apple rust,*梨锈病主要为害幼嫩的绿色组织(幼叶、幼果、幼柄、新梢),严重时也能为害果实和果梗。,、症状,叶部症状 叶面生圆形小病斑,中央橙黄色有光泽,边缘淡黄
9、色,周围具黄色晕圈。随病斑扩大,中央生蜜黄色微凸的小粒点,潮湿时小粒点溢出淡黄色黏液,黏液干燥后黄色小粒点呈黑色。后病组织变肥厚,正面凹陷,背面隆起,并长出淡黄色的毛管状物,内生褐色锈孢子。后期病叶变黑干枯,早落。,幼果被害 初期与叶片症状相似,病重时果实畸形并早期脱落。叶柄、果柄受害 病部橙黄色,隆起呈纺锤形,病斑长出性子器和锈子器。,病症概括为:病部橙黄、肥厚肿胀、初生黄点(红点)渐边黑、后长黄毛细又长,锈病菌为转主寄生,转主寄主为柏科植物,如桧柏、龙柏、欧洲刺柏、圆柏等。病菌侵入转主寄主后,病菌侵染桧柏小枝后,在小枝一侧或环绕小枝形成球形瘿瘤,春季瘿瘤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
10、起伏作鸡冠状,春雨后冬孢子角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二、病原,病原为亚洲胶锈菌(梨胶锈菌)(Gymnosprangium asiaticum),属担子菌门胶锈属。苹果锈病菌为山田胶锈菌(G.yamadai)。病菌生活史中可产生4种类型的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阶段发生在桧柏、龙柏等柏科寄主植物上,性孢子及锈孢子阶段发生在梨树上。病菌没有夏孢子阶段。锈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7-20。,梨(苹),柏科植物,梨(苹)锈病菌的病害循环图,5km,潜育期6-10d,25d,三、病害循环,5km,四、发病条件,转主寄主、气象条件、品种抗病性为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1.转主寄主
11、 梨锈病发生的轻重与梨园周围桧柏等转主寄主的数量和距离远近有关,尤其与1.53.5km范围的桧柏等柏科植物的数量关系最大。,越冬:以菌丝体形式在柏科植物上越冬传播方式:风雨传播侵入方式:直接侵入或气孔侵入,2.气候条件 病菌一般只侵染幼嫩的组织,当梨萌芽、幼叶初展时若多雨,同时温度对冬孢子萌发适宜,就会产生大量的担孢子,发病必定严重。23月份的气温高低,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雨水多少,是影响当年梨锈病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3、种和品种抗性 梨树的种与品种之间对锈病的抗性有差异。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最抗病。,控制初侵染源,防止担孢子侵染梨树,是控病的根本途径。1.清除转主寄主 砍除桧柏等
12、柏科植物是防治梨锈病最彻底的措施。2.铲除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 春季梨树发芽前,在桧柏上冬孢子角全部显露但尚未胶化前,用药剂(石硫合剂、五氯酚钠等)喷布桧柏树,可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3.喷药保护 喷药保护梨树防止锈病发生。一般在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d内喷第1次药,1015 d再喷1次即可。可用药剂:福星、腈菌唑、世高等。,五、防治方法,为了防止病菌侵染桧柏等转主寄主,避免病菌越冬,在67月份喷12次保护转主寄主。4.生物防治 据四川农业大学研究,在性子器出现橘黄色黏液时喷施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yrus),对锈子器的寄生率可达92%左右,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锈孢子
13、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从而阻断梨锈病的病害循环,逐年减轻锈病的危害。,葡萄白腐病 White rot of grape,一、症状*主要侵害果穗(穗轴和果粒),也能侵害枝蔓及叶片。一般先在穗轴或小穗轴上发病,初穗轴发生淡褐色水渍状的不整形病斑,逐渐向果粒蔓延。果粒先在基部变为淡褐色,软腐,后全粒变褐腐烂。果皮密生灰白色、略突起的小粒点(分生孢子器)。病重时整穗腐烂,受震动时病果或果穗易脱落。,枝蔓发病一般在有损伤的部位,如摘心部位或新梢和铁丝磨擦之处等。蔓上病斑初呈淡红褐色水渍状,以后色泽逐渐变深,表面密生略突起的灰白色小粒点。病蔓后期往往是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纤维散乱如麻丝状。发病
14、严重时,病蔓易折断,或引起病部以上的枝叶枯死。,叶片发病多从叶尖和叶缘开始,初生黄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逐渐向叶片中部扩展形成大型近圆形的淡褐色病斑,有不明显的同心环纹。后在病叶上也形成灰白色的小粒点。由于叶部病斑较大,病组织干枯,病斑很易破裂。,病原为白腐盾壳霉Coniothyrium diplodiella(Speg.)Sacc.,属于半知菌类盾壳霉属。,葡萄白腐病病原 Coniella diplodiella,4.分生孢子器 5.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在幼苗浸汁中也不能萌发,在成熟果汁中萌发率可达90%以上,在成熟蔓浸汁中萌发率最高。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温度242
15、7的环境下,分生孢子萌发并迅速侵染。温度在2834,相对湿度在92%以上时病斑扩展最快。(高温高湿),三、病害循环越冬和场所: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随病组织遗留在地表和土壤以及树上的果穗、叶片和枝蔓的病残体中越冬,其中僵果上的分生孢子器越冬能力最强。树上的果穗、叶片和枝蔓的病残体和表土,都可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源。在土壤中越冬的病菌,一般以在地表面和表土20cm以内的土壤中为多,占总菌量的80%左右。病果可在土中存活45年。传播和侵入: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传播,风、昆虫及农事操作亦可传播。主要经伤口侵入,此外可经皮孔、气孔、蜜腺侵入,但可直接侵入穗轴。潜育期38d。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
16、子引起再次侵染。由于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因此该病流行性很强。,四、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和伤口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白腐病发生与雨水有密切的关系,一般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特别是在暴风雨后造成大量伤口,为病菌侵入创造有利的条件,常会引起白腐病的严重发生。2.生育期: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不能在幼果上发病,果实进入着色期与成熟期,感病程度会逐渐增加。7-8月随着雨季到来,发病也达到高峰。3.栽培方式:在架式方面,篱架比棚架发病重。架下杂草丛生、枝蔓过密架面郁闭、植株负载量过大都有利于病害发生。越接近地面的果穗、新梢及叶片发病越重。80%的病穗发生在距地面40cm以下的果穗上
17、,其中20cm以下的又占60%以上。这是由于接近地面的果穗,易受越冬后病菌的侵染,同时下部通风透光差,湿度大、容易诱发病害。,五、防治方法 1.清楚病株残体,减少侵染来源,压低越冬病原 秋末将落于地面的病穗、病果、病蔓、病叶等搜集,并销毁。冬季结合修剪,剪除病蔓,同样以烧毁,以消灭果园内越冬病菌。*消灭土面上的病菌,可以用1份福美双,1份硫黄粉和2份碳酸钙,三者混合均匀后,于葡萄发病前撒施在葡萄园土面上,以杀死存在于土面上的病菌。每亩约用上述混合粉34斤。,2.加强栽培管理 抓好“提(果)”、“摘(果)”、“绑(蔓)”、“锄(草)”、“排(水)”五个环节,可减轻为害。通过修剪绑蔓提高结果部位,
18、对地面附件果穗可实施套袋管理,减少病菌侵染机会;调节架面枝蔓密度,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果园排水,降低地面湿度;调节果实负载量。,3.药剂防治 根据当地历年病害初发期决定首次喷药时间,一般应在发病初期前5-6d进行。以后每隔10-15d喷药一次,直至采果前停止,共喷45次。如遇冰雹大雨,要立即喷哟。有效药剂有:福星、易保、福美双、退菌特等。,葡萄霜霉病 Grape downy mildew,一.症状*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其次是新梢、幼果和卷须,易为害幼嫩组织。白色霜状霉层(孢囊梗及孢子囊)。叶片发病 初期呈现半透明、边缘不清晰、油渍状的小斑点,后变成黄色至红褐色,以后病斑坏死,因扩展受叶脉
19、限制而呈多角形,多数病斑相互融合成大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后期病叶干枯脱落。,果粒 在如豌豆大小时最易染病,病部灰色变硬下陷,表面布满白色霜状霉层,皱缩脱落。果粒半大时受害,变褐色软腐,干缩脱落。绿色品种染病变灰绿色,紫色品种变粉红色,病果最后变软。果梗 受害变黑褐色坏死,极易引起果粒脱落,潮湿时其上也产生白色霜状霉层。,有性态 卵孢子在夏初于寄主叶片或其他染病器官的组织内形成,褐色,球形,直径3035m,外面包着皱缩的藏卵器壁。翌年春季,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在芽管先端形成孢子囊,大小2836m,萌发后产生3056个游动孢子。,二.病原*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
20、icola)属卵菌门。无性态 孢囊梗自气孔伸出,46根成束,树枝状,无色,单轴分枝36次,分枝处近直角。分枝末端有23个短梗,圆锥形,末端钝。孢子囊着生在短梗上,无色,单胞,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萌发产生110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有2根鞭毛。游动孢子能够在水滴中游动,孢子变圆并停止游动,再经过15min左右,萌发生成芽管。,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1.孢囊梗 2.孢子囊 3.病组织中的卵孢子 4.卵孢子萌发 5.游动孢子,生理特性 孢子囊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328,最适温度15,适宜相对湿度为95100,至少需要经过4小时黑暗,故孢子囊一般在夜间形成。
21、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1,最适温度1015,有水滴才能萌发。卵孢子在13以上即可萌发,最适温度为25。,三.病害循环病菌以卵孢子在葡萄病组织或落叶内越冬,也能够以菌丝体在幼芽或冬季存活的葡萄叶片中越冬。卵孢子在落叶分解后于土壤中可存活2年。翌春,气温高于13时并遇雨,越冬病菌即形成孢子囊,经风雨传播,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经气孔或皮孔侵入。在感病品种上潜育期一般为712 d。发病后产生孢子囊,随风传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四.发病条件 气候条件:高湿冷凉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孢子囊及卵孢子的萌发需要在水滴中进行。在昼夜温差大,持续降雨,雾多露大风少情况下最适发病。栽培管理:施肥不当,偏施
22、氮肥,刺激抽发新梢,造成枝叶徒长、架面郁闭,组织成熟延迟,都使病害加重,果园管理不善,栽植过密、栅架过低、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寄主表面易结露、树势衰弱等均有利于发病。品种抗病性: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美洲系统葡萄较抗病,欧亚系统的葡萄比较感病。,五.防治方法1.清除果园菌源 秋季剪除架上病梢、病枝和病果,清除架下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始期发现病花序、叶片及果粒及时摘除深埋。2加强果园管理 降低小气候湿度。及时夏剪和绑缚新梢,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在植株生长期间应适时灌水,注意园内排水,合理修剪,以降低地面湿度。3喷药保护 根据测报,抓住病菌初次侵染前的关键时期喷保
23、护剂,其中铜制剂是防治霜霉病的良好药剂。药剂可用波尔多液。在病害发生后,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内吸性杀菌剂。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有效药剂有:克露、金雷、霜霉威等。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2-3次。,一般只危害果实,初为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天气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葡萄炭疽病,黑痘病主要为害葡萄绿色幼嫩的部分,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2.形态及培养性状 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大小1.52.0 m0.50.7 m,有荚膜,无芽孢,极生单鞭毛,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反应,好气性。,3.生物学特性 病菌生长温度536,最适温度2530,致死温度5565。,叶片症状 叶背出现
24、黄色或暗黄绿色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同时叶片正、背两面均逐渐隆起,近圆形、米黄色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呈海绵状,隆起更显著,木栓化,表面粗糙,灰白色或灰褐色。后病部中心凹陷,并现微细轮纹,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环。病斑互相愈合,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央凹陷呈火山口状开裂。,、柑橘溃疡病症状 可危害柑橘的不同部位,以新梢枝叶和未成熟的果实受害最重。,果实症状 病斑也与叶片上相似,但病斑较大,直径为45 mm,最大12 mm,木栓化程度比叶部更强。病斑中央火山口状开裂也更为显著。枝梢症状 以夏梢为重。病斑特征基本与叶片上相似,开始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暗绿色或蜡黄色,扩大后成为
25、灰褐色,木栓化,比叶片上的病斑更为隆起,病斑中心如火山口状开裂,但无黄色晕环,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二、病原,1.分类地位和生理分化 病菌为黄单胞属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X.citri=X.campestris pv.citri。该菌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可分为5个菌系:A型菌系(亚洲菌系)其分布广,危害重,毒力最强。在葡萄柚、莱檬、甜橙和柠檬上危害重。能侵染芸香科19个属和1个楝科植物。在36下生长,对噬菌体CP1和CP2敏感。大多数国家和我国的柑橘溃疡病以A型菌系为主B型菌系 C型菌系 D型菌系 E型菌系,柑橘
26、黄龙病 Citrus Huanglongbing*黄龙病菌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06)所列出的23种内检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黄龙病于1919年首次发现于我国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和台湾四省,四川、江西、云南、贵州、浙江和湖南等省局部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在台湾亦称立枯病;在国外称梢枯病、叶斑驳病、叶脉韧皮部退化病和黄枝病、斑驳病、青果病等,现在国际上通用名为黄龙病的中文拼音。,幼龄树发病后一般在12年内死亡,老年树发病后则在35年内枯死或丧失结果能力。在广东柑橘场,仅1982年就有100多万株树毁于该病。病原物:为亚洲韧皮杆菌,细菌,薄壁菌门韧皮杆菌属。寄主范围
27、:侵染柑橘属、枳属和金柑属中绝大部分品种,实验条件下,还能通过草地菟丝子接种侵染草本植物长春花。,一、症状 柑橘的各生长期均能感染黄龙病。78年以下的结果幼树最易感病;苗木、未结果的幼树和15年以上的老树则发病较少。以夏梢和秋梢上发生最多,春梢次之。,(二)果实症状 发病初期,果一般不表现显著的病状。后病树果易脱落,果小,果皮与果肉相贴较紧,颜色较淡,种子不正常。还有些果实呈畸形,果脐常歪至一边;有的品种在果蒂附近为橙黄色而其余部分仍保持青绿色,形成“红鼻果”。,(一)叶部症状 其叶部症状有3种类型:黄化型 在抽出新梢后新叶初长成,转绿的过程中停止转绿,呈现均匀黄化,直立,叶片大小正常,但叶片质地硬而脆,后脱落。斑驳型 新梢上叶片转绿后,从叶片基部和近基部叶缘开始,逐渐褪绿成浅黄色至黄色,并逐渐继续向上部和中间扩展成不规则黄斑,整叶呈不均匀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状,叶片可较长时间不脱落。是田间诊断黄龙病的主要依据。类缺素型 叶脉及叶脉附近呈绿色而脉间叶肉呈黄色,类似缺锌、锰症状。,柑桔青霉病、绿霉病比较 青霉病 绿霉病霉层颜色 青色 绿色 软腐边缘 明显,较整齐 不明显、不整齐 气味 霉味 芳香味,柑桔青绿霉病 Citrus blue and common green mol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