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发展史.ppt
《校园民谣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民谣发展史.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园民谣发展简史,校园民谣就是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创作,或称为“校园歌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校园民谣形象地反映出青年学子的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其曲风总体来说朴实明快、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感情率真,真挚,富于浪漫气息。歌曲大都创作于校园之中,乐曲伴奏简单轻快,多使用民谣吉他,简单易学且伴奏音流畅,简洁,轻快。没有太过复杂的旋律以及太过复杂的音乐伴奏。因此,在校园中非常流行校园歌曲还代表着校园文化,代表着人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的学生时代的记忆。,目录,一、校园民谣的起源二、校园民谣的初步发展三、校园民谣
2、在大陆生根发芽四、校园民谣的前进足迹五、总结,一、校园民谣的起源,最早的校园民谣这种歌曲形式是在日本出现的,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最早出现在我国台湾。1868年,品川弥二郎创作了一首阿宫先生,校园民谣的雏形便出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校园民谣热在日本走向低潮。校园民谣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七十年代初的台湾。扬弦的渡口、赵树海的子夜徘徊、胡德夫的少年中国等。这些人的作品包括台湾民谣时代后期的大批校园歌手,如罗大佑、齐豫、侯德建、黄大成、红蚂蚁等,他们民谣的校园民谣的先驱者,他们构成了一个绝对经典的时代。,二、校园民谣的初步发展,70代中期,校园民谣在台湾兴起,并且发展迅猛。如果说日本的
3、校园民谣是校园民谣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那么,台湾则是校园民谣真正成型的诞生地,并将校园民谣推向了辉煌。虽然二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但都为校园民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台湾更是校园民谣的成名地,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谈到台湾的校园民谣。,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生杨弦把台湾诗人余光中怀乡谱成曲子演唱,深受青年欢迎。校园民谣不但反映青年生活,而且也是对西方音乐泛滥的一种抵制。当时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那以后,台湾校园歌手佳作不断,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等,都是那一时期产生的。从1974
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谣,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罗大佑的童年。,三、校园民谣在大陆生根发芽,大陆校园民谣的产生,最为直接、深远的影响来自台湾的校园民谣。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园民谣的盒带由大地唱片公司发行,从此校园民谣有了自己的名字。校园民谣在传入大陆后,逐渐成了一种音乐现象:它首先被那些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校园歌手们所吟唱、使之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个高等学校,然后因为一个成功的商业运作迅速风靡了整个社会并产生了极大反响。在这合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高晓松、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它们将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四、校园民谣的前进足迹,(一)开篇 代表人
5、物:叶佳修、李建复、潘安邦、罗大佑、刘文正 代表作品:乡间的小路、龙的传人、外婆的彭湖湾、童年、雨中即景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大陆刚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内地乐坛还只是一潭平静的湖水,校园内传唱的仍是“红色歌曲”。此时,在台湾以校园民谣创作为代表的新生代创作歌手如雨后春笋,并取得很大的成就。,1980年,李健复推出了首张专辑龙的传人。作品一经问世便在岛内引起轰动,成为几个世纪的经典。由叶佳修创作、潘安邦演唱的歌曲外婆的彭湖湾让还是学生的叶佳修一夜成名,此后,他的一系列乡村风格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乡间小路均成为经典。初出茅庐的罗大佑为转投到滚石旗下的张艾嘉制作了专辑童年而声名鹊起;歌曲童年也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校园 民谣 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