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docx
《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鲤城区外商投资指引鲤城区商务局编2021年10月第一部分走进鲤城一、鲤城概况1(一)区位环境1(二)经济概况1(三)文化底蕴2(四)经济人口密度高2二、投资环境3(一)城市建设3(二)营商环境4(三)教育资源4(四)医疗资源4(五)民生保障4(六)现代服务业5(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八)能源供应成本6第二部分规划布局一、发展规划7二、产业布局10(一)传统优势制造业10(二)战略性新兴产业12(三)生产性服务业12(四)生活性服务业14(五)拓展新经济发展新模式16第三部分投资促进政策摘要一、鼓励外商投资政策18二、科技创新政策19三、金融服务政策21四、企业运营政策22五、电子商务政策25
2、六、大区总部政策26七、人才引进政策28八、数字文创动漫政策29第四部分办事指南一、企业设立、变更流程32(一)外商投资公司设立登记32(二)外商投资公司变更登记40二、企业信息报告48(一)有关要求48(二)申报主体、内容与形式48(三)企业信息报告流程图50三、税务办事流程51四、外汇行政许可流程图52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办事指南及流程52(一)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事项52(二)受理条件与要求53(三)处理方式与期限56(四)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流程图58(五)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书模板59第一部分走进鲤城一、鲤城概况(一)区位环境鲤城区为泉州市中心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习惯称“泉
3、州”。位于晋江下游,东、北邻丰泽区,西、北毗南安市,西、南与晋江市交界。陆域面积53.74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8。29118。37,北纬24。5224。56,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坦开阔,台地和平原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晋江穿越全境,境内最高峰为紫帽山,海拔517.8米。泉(州)三(明)高速公路、324国道、308省道贯穿境内,福(州)厦(门)高速铁路和漳(州)泉(州)铁路沿境而过。距后渚港7公里、距泉州晋江机场12公里、距厦门国际机场80公里,是连接福州、厦门、漳州等地的重要枢纽城区。鲤城区靠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0.7。C;季风明显,
4、雨量适中,年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夏长无酷热,冬短无严寒,正所谓“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有“温陵之美誉;又因古城形似鲤鱼,雅称“鲤城”;五代时,环城遍植刺桐,“刺桐港”闻名遐迩。(二)经济概况2020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8.08亿元,增长4.1%。其中,工业增加值134.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9.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5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488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万元,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l)涨幅2.5%。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4家,限额以上商业175家,中国驰名商标7个。(
5、三)文化底藕1982年,泉州成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团评价为“世界宗教博物馆”;2013年,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些城市名片中,鲤城就是最重要的文化承载地和展示面,千年海丝名城,至今仍原汁原味地保存着6.41平方公里的古城,81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333条老街巷、669幢古建筑。国家文物局专家推介中国古代城市时,称“隋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宋元看泉州”。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也对古城的文化发出赞美之词,称“泉州,这是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四)经济人口密度高区域内,每平方公里经济密度超8亿元;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近8000人。同时,我
6、们还有33万侨亲旅居海外。高度集聚的经济、人口优势,为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经济业态提供了优渥的发展土壤。目前,我区正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产业结构体系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二、投资环境(一)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之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古城风貌更具韵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山中路示范段及两侧骑楼加固修缮、小山丛竹公园建设基本完成。做好申遗点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保护,市舶司、南外宗正司考古,抢修万正色故宅等历史遗迹,安礼逊图书楼、崇福寺应庚塔2处全国文保单位。新建奎霞巷、花巷等一批街心公
7、园,古城古早味越来越浓厚。江南形象更有颜值。江南片区城市路网持续完善,泉州七中江南校区配套道路、林荫大道加快建设,南环路、笋江路等城市主干道完成升级,金塔段商住区(一期)市政道路顺利完工,南环路(经贸学院)、笋江路(中医联合医院)过街天桥建成。江滨南路、南迎宾大道等城市重要通道,世中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二点、六线、一面”环城整治工程生态环境更加优质。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8%FMI0、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全省首批通过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国检复核。晋江南岸(鲤城段)岸线整治,南北二路渠水质明显改善,锦坑沟、南低渠(展览城段)、东环城河(鲤城段)及新天城市广场水体等截
8、污、清淤工程按时完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二)营商环境鲤城区位于5A级景区清源山和紫帽山之间,母亲河晋江穿城而过,古城新区隔江相望,城市功能配套完善。近年来,鲤城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区85%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趟不用跑”,90%以上“最多跑一趟”,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时,全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三)教育资源作为全省首批教育强区和教育工作先进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9所,其中百年老校1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及一级达标高中4所,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30所,各级示范幼儿园30所,区域内的泉州五中,今年高考全省前100强占据20多席。(四)医疗资源作为全国
9、首批健康促进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97家,其中三甲医院3家、千人均床位数11.6张,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倍。在这里将有最优质、最均衡的公共服务。(五)民生保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强基促稳”三年行动、民生“XIN”行动等工作,努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保障坚强有力。总投资超4亿元的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和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标准持续提高。启动平价商店销售模式,发放价格补贴。社区养老。全区所有街道全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基层科教文卫体活动丰富。完成8个街道基层综合文化站点整改提升;配合做好2
10、019年央视戏曲春晚分会场录制。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基层经普经验在全省推广。组队参加全国第十六届武术之乡比赛和第十一届市运会,金牌总数分列省、市前茅。组织开展60场科普活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居全市第一。社会治安高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推进,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免费综治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区81个社区均建成,四位一体“民情接待站,52个社区完成“天网工程”建设。(六)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和数字动漫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11个在建重点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9.52亿元。现代商贸持续集聚壮大,全区限上电子商务实现零售额11.84亿元、增长16.7%o南环路汽车贸易走廊
11、销售额104.6亿元;新天城市广场、开元盛世、温陵商贸中心等都市商圈人气商气加速集聚,实现销售额17.8亿元。城市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文旅休闲业态向街巷厝堤拓展,中山路和西街业态调整升级,源和1916、泉州美食城、大寺逅创意园、刺桐时代村和闽台两岸影视音乐孵化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建成,成功打造小西堤、金鱼巷、侨光印象等一批古城“网红打卡地”。成功举办“听鲤的声音”“古韵鲤城公益分享”等系列活动,形成鲤城文旅活动新品牌。全年接待游客558.1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8.19亿元。(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州市鲤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泉州高新区的主要创始分园、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先后获评“
12、国家火炬计划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省级安全园区”等十多项省部级以上-ttAU-荣誉。园区核准面积5.57平方公里、发展规划面积9.33平方公里。培育形成以数字安防、电子元器件、太阳能光伏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服装面料、纺织材料、成品鞋服为主的纺织鞋服产业,以工程机械配件为主的机械汽配产业。2020年园区工业产值392亿元,占全区90%;高新技术企业69家,占全区85%o“十四五”期间,园区将着眼产业集聚,加快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科技纺织品、新型电子元器
13、件、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机械汽配、纺织鞋服三大产业做强做优,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八)能源供应成本(1)供电供电成本单位:元/千瓦时用电分类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不满1千伏1-10千伏35-110千伏以下110千伏220千伏及以上最大需量(元/千瓦/月)变压器容量(元/千伏安/月)工商业用电单一制(含安平)0.59590.57590.55590.53590.5159两部制(含安平)0.57320.55320.53320.513234.222.8农业用电0.57500.55500.53500.51500.4950其中:农业排灌用电0.24770.22770.20770.187
14、70.1677(2)供水供水成本用水类型计量单位现行水价民用水元/吨1.95特种行业用水元/吨5.00其他行业用水元/吨2.00(3)供气泉州市天然气供气价格单位:元/立方米(自2020年11月1日起执行)用气类型单位气价备注非居民用气元/立方米2.381-4.322自2020年11月1居民用气元/立方米2.62日起执行第二部规划布局一、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引领融合更加有力;城市现代化深入推进,基本形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体系格局;居民安居乐业,民生保障需求日益满足,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区域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
15、提高,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大泉州文旅、科教、商贸“三大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经济产业发展速稳质优。经济发展动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四五”期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7%,力争到2025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超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10%,同时以“852”作为奋斗目标砥砺全区拼搏前行。三次产业比重持续优化,工业转型升级调整逐步完成,主导产业集群竞争力增强,服务业成为全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占GDP比重超过68%,对产业引领示范作用凸显,现代商贸城市打造雏形初显,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教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建成更
16、具竞争力、更加灵活的人才聚集制度和管理机制,高成长、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投入、高效益发展特征更加明显。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40万元/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建立健全更加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围绕鲤城主导产业布局,引进与培育更多高层次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两岸科教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创新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人才宜居宜业环境提升显著。城市风貌焕发全新活力。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路网全面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古城形成既有文化韵味又有蓬勃生机的活态文化空间,新区基本形成“
17、产城人”融合发展的体系格局,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海丝文化旅游度假胜地。生态制度和绿色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持续深化拓展,“山水城”协同发展的全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水平推向新高度。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民营经济焕发新生活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力争建成全市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鲤台融合领域不断拓展,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建设卓有成效,涉港澳交流活动深入开展,海丝
18、沿线国家合作范围持续扩大,在商贸平台交易领域发展成为中国丝路现代商贸示范标杆。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标杆。新时代精神文明新风尚树立新标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科学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稳步开展,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优秀文化得到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辨识度明显提升,培育形成具有鲤城特色的多元化、接地气精神文明品牌,争创省级文明城区。治理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健康、卫生、养老、体育、民族宗教、社会保障等实现新突破,居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依法治区取得显著进展,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
19、得到有效维护,“强基促稳”等制度创新实践深化拓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平安鲤城”建设成效显著。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9.8%、97%o二、产业布局围绕产业集约化、集聚化、集成化,突出高端、智能、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着眼提质增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进产业功能化、功能集聚化,加快形成创新引领、技术密集、价值高端的经济形态,构建“21333叫现代产业结构体系。“21333”产业结构表示为:2大传统优势制造业一一
20、纺织鞋服、机械汽配,1大战略新兴(一)传统优势制造业适应全球制造竞争形势新变化,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优势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拓展,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纺织鞋服:重点以供应链龙头企业培育为抓手,坚持市场主导,分类推进,突出特色。整合纺织鞋服产业链,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企业间的带动、联动效应,推动上下游相关行业的集聚发展,打造省级特色纺织鞋服产业基地。纺织业重点向技术高新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发挥“一大二高”(大品牌、高技术、高附加值)优势,打破行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化纤、织
21、造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服装业重点突出“科技+”,实现向轻、薄、软、挺、潮流、功能性发展,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快时尚等生产运营模式创新,着力提高我区服装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制鞋业重点提高制鞋设计能力及水平,着力发展环保型、功能性、高品质的鞋类产品。重点支持石墨烯鞋材、生物基高分子鞋材等新材料研发,推进鞋服生产自动化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工业化量身定制和高端定制。机械汽配泼挥机械汽配产业优势,整合发展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机械装备产业重点支持环保餐具生产设备、产业一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大生产性服务业一一科技金融、电子商务、数字文创,3大生活性服务业一一商
22、贸服务、文化旅游、家庭服务,3大新经济模式一一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度假经济。纺织机械、纸制品生产设备、节能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构建高端特色产品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成套能力,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集群发展。加快推进全数控智能机械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制造装备向智能化、特色化、成套化升级,打造区域性重要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工程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侧重整合提升汽配产业链,重点发展液压工程机械整机、特种专用汽车装配等龙头项目和大功率工程机械轴承、制动系统、牵引系统、四轮一带等关键零部件项目,推进工程机械及汽车配件产业从零部件、维修市场为主向关键组件和整机生产、主机配套市场为主转型升级。“
23、十四五”期间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将其培育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领军级企业。(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集高端要素,对接高端项目,集成高端技术,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市场需求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圈,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的新兴产业体系。光电产业要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新材料、高效异质结电池、智能太阳能灯杆等领域,形成涵盖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相关产业链条的光电产业集群。电子元器件要紧抓片化式、微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大力发展高可靠片式电容器、片
24、式电阻器、压电陶瓷器件和微波元器件,积极抢占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游。新材料要重点研发陶瓷材料、发泡材料、纬编运动面料等新材料,加快开发纳米石墨烯复合氢氧化银电极材料制备及其在银氢电池中的应用技术,加强在细分领域自主研发,打破关键技术瓶颈。(三)生产性服务业基于鲤城制造业发展基础,瞄准其“微笑曲线”两端,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电子商务、数字文创等,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科技金融:基于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以扩张科技信贷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科技研发成本,依托海峡科技银行等平台,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外商投资 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