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unit5.ppt
《中国传统文化unit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unit5.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主讲人:张 蓉 单位:西安交大人文学院中文,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 的经典、教法、仪式、制度、习惯、教团 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就是佛所说的言教。用佛教术语来说,就叫做“佛法”。,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因为他属于释迦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牟尼,梵语,明珠的 意思,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未成佛以前是古印度迦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时代人。,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悉达多幼年的时候就爱沉思。世间很多现象都引起他的感触和深思。他曾多次外出,先后看到老人、
2、病人、死人,身心受到震撼,回宫后深思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在所难免。遂萌生出家修道之念头。,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 二十九岁时,他不顾父王的劝阻,毅然离别妻子,抛弃王位,剃除须发,披着袈裟入深山出家到旷野参访明师,追求痛苦的解脱和人生的真理,由王子而成了一个真正的沙门。,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释迦牟尼:六年后的一天晚上,他在毕钵罗树下东向跏趺(jia fu,佛教中修行者的坐法,即双足交盘而坐),端身正念,发大誓愿:“我令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如此数日数夜(有说四十九天,有说七日七夜)终于“大彻大悟”,悟道成佛。佛是“佛陀”的简称,Buddha的音译,意为“
3、觉者”或“智者”。,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三藏:佛灭后三个月他的弟子以摩诃迦叶为首的 五百罗汉集于王舌城外之七叶窟中,由多闻第 一的阿难颂出经藏;由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诵出 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由摩诃迦叶当时颂出后来 又补充结集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经 全体认可,即形成了佛教的经、律、论三藏。,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结集:藏的原义是一种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把经、律、论分为三藏,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差不多的意思。这次结集佛教史上 称为第一次结集,亦名五百结集。为了使教理 保持纯洁性,在佛灭后四百年中,共进行了四 次结集。,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中国翻译的佛经,一直
4、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藏经。,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佛陀将他所觉悟的道理说了出来,指示佛教徒怎样做人与怎样成佛的方法,这就叫做佛法。基本内容:四圣谛与缘起论(谛:真理)苦谛 因谛(集谛)灭谛 道谛 缘起论,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 苦谛:指经验世界的现实。所谓“人生皆苦”,“一切皆苦”;,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恨苦(由于种种 原因不得不与自己意 气不相投者一块相处 之苦恼)爱离别苦(生离死别 之苦),求不得苦(即欲望得不到满足之痛苦)五蕴盛苦(五蕴:色、受、想、行、识;由于把五蕴和合之假身执着为真实之存在所造成的种
5、种痛苦),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因谛(集谛):指产生痛苦的原因。“集”本意为“招聚”或“集合”,这里意谓“招致”苦难的原因。原始佛 教认为,造成人生痛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烦 恼”,而“烦恼”之最大者即贪、瞋、痴“三毒”,或叫“三大根本烦恼”。因烦恼而迷于事、迷于 理,此即为“惑”,有了“烦恼惑障”遂使身、口、意做不善之业,故有三界轮回之苦。,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 灭谛:指痛苦的消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岸,就是佛教所说的“涅槃”或者“入灭”。,道谛:指灭苦的方法。“道”者,道路、途径之谓,亦即方法。佛教认为,只要依照佛法修行,就能出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
6、,进入一种“常乐我净”的境界。,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 缘起论:所谓缘起,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有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决定的;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释迦牟尼及其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基本教义 十一义归纳为四个重要论点:无造物主:否定有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无我:认为世界一切事物皆无独立的实在自 体;无常:一切事物都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而变 动不居;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法既是生灭无常 的,又是相续不断的。,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印度经历了原始佛教阶段之后,又依次相继经历了
7、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个阶段,到公元12世纪末便在印度本土衰落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在印度沉寂了600年后,于19世纪末掀起了“复兴运动”。1891年,斯里兰卡贵族达摩波罗居士在科伦坡创办摩诃(大)菩提会,次年总部迁至印度加尔各答,佛教从斯里兰卡北传印度。佛教遂又兴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印度佛教于公元前3世纪开始向外传播,传播路线大致有北传和南传两条路线。北传分为两条:其一经中亚细亚地区传入中国内地,再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其二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形成藏传佛教,再北传蒙古、苏联、南传尼泊尔、锡金和印度北部地区。南传路线:由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此传入缅甸、泰国、
8、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初传 史料中关于佛教初传的两个记载:(1)公元前2年,即汉哀帝元寿元年,一个名 叫伊存的大月氏国使者把佛经口授给博士弟子景卢。(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初传(2)汉明帝夜梦到一个金人飞过殿庭,后来 就根据太史傅毅的解释派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等18人到西域去访求佛道。他们在大 月氏国遇到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僧,并得到佛 像和经卷,用白马驮回洛阳,从而建立白马寺,翻译了四十二章经。这就是有名的后汉明帝感梦求法和白马寺的传说。(牟融理惑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初传 白马寺:原为鸿
9、胪寺(负责外交事物的官署),汉 明帝请两位高僧暂时下榻此处。翌年,下命于 洛阳城西雍门外三里御道之北修建僧院,名为 白马寺。一是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二是因为 高僧下榻于鸿胪寺,遂取其“寺”字。以后,“寺”便成为中国僧院的泛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初传 白马寺也被后世佛门 弟子尊为“祖庭”(祖师之庭院)和“释源”(佛教的发源地)。右图为白马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典的翻译与西行取经 中国佛教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经典的翻译工作。印度佛教之所以在中国扎下根来,以至于在中国出现全新的佛教传统,通过翻译佛典来传播和扩大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四大翻
10、译家 鸠摩罗什 真谛 玄奘 不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鸠摩罗什(344413)祖籍天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南)。17岁时随母出家,学习佛法,广究大乘,尤其精通大乘中观学说。后在西域说法传教,声誉煊赫。后秦弘治三年(401),姚兴出兵凉州,迎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以国师之礼”,在姚兴主持和参加下,八百余高僧集于鸠摩罗什门下,在西明阁和逍遥园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译经活动。鸠摩罗什译出了阿弥陀佛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金刚经大智度论百论中论十二门成实论等经论,约35部,294卷。,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四大翻译家 真谛(499569)天竺僧人。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来华。
11、曾受到梁武帝的接见,先后在建业(今南京)、福建、豫章(今南昌)等地漂泊流亡,“随方翻译”。569年病逝于广州,终年71岁。在华二十余年,先后翻译出了各种经论48部232卷,在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译经者中是极为罕见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晚年译成的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转识论唯识论等,正式将印度大乘唯识学说传入中国,在陈隋之世,影响很大。,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四大翻译家不空(705774)唐代名僧,不空金刚的略称,与善无畏、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唐代密宗的创始人。原为南天竺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幼年出 家,14岁拜金刚智为师,随来中国。不空从事 译经活动四十余年,前后翻译经卷111部143卷,其
12、中重要的有金刚顶理趣经以及仁 王经等。唐大历九年(774年)病逝,终年 70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四大翻译家玄奘(600664)俗姓陈,名讳,河南洛州(今河南偃师)人,是四大翻译家中唯一的汉族僧人。13岁出家。在多年的讲经和研究过程中,玄奘逐渐觉得各家之间的说法很不一致,很难会通,所以 就下决心去印度求法。,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四大翻译家 在印度,玄奘四处求学,潜心研究各种大小乘经典和论书,以求融会贯通。学成回国后,拒绝了唐太宗要他还俗从政的请求,集中精力翻译从印度带回来的大量经典,邀请全国各地名僧二十余名,由朝廷供给所需,在长安弘福寺建立了大规模的译场。十九年中共译经75部1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unit5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1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