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ppt
《传统音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音乐.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傳統音樂,六年七班25號趙翊婷,獨奏器樂,臺灣漢族民間獨奏器樂所用的樂器,主要有吹管樂器的笛(品仔)、簫、嗩吶;擦絃樂器的大廣絃、二絃、殼子絃、鼓吹絃;彈撥樂器的月琴、三絃、揚琴等,而以擦絃樂器最為常見。,合奏器樂,臺灣漢族的合奏器樂,依樂器編制,有將其分為鑼鼓樂、鼓吹樂、絲竹樂、混合樂(大合奏樂)四大類的;有將其分為鑼鼓樂、鼓吹樂、吹打樂、絃索樂、絲竹樂五大類的,主要在於定義上的不同。又有依用途及特質的不同,將其分為南管器樂、北管器樂、出自聖樂而自成一格的民間古樂、陣頭器樂、慶吊器樂、戲劇器樂、宗教器樂七大類等的。而以下將以樂器編制,將臺灣漢族民間的合奏器樂分成鑼鼓樂、鼓吹樂、絲竹樂、混合樂
2、四大類來敘述。其中有些樂種會重疊,如既是絲竹樂、亦是混合樂等的。,鑼鼓樂,鑼鼓樂是以鑼、鼓、鈸等金、革類的打擊樂器為主,所組成的器樂合奏形式。可分成廟堂鑼鼓、戲劇鑼鼓與遊藝鑼鼓三類。所用樂器不外乎大鑼、小鑼、大鈸(大鈔)、小鈸(小鈔)、單皮鼓(小鼓、拍鼓、北鼓、班鼓)、通鼓(唐鼓、堂鼓)、大鼓、梆子(扣仔)、拍板等。,鑼鼓樂廟堂鑼鼓,廟堂鑼鼓指與宗教祭儀有關的鑼鼓音樂,如佛教早晚課中的鑼鼓樂等。,鑼鼓樂戲劇鑼鼓,戲劇鑼鼓指戲劇後場中所使用的武場音樂,如北管戲、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高甲戲、歌子戲、採茶戲、京劇等武場中的鑼鼓樂等。,鑼鼓樂遊藝鑼鼓,又稱民俗鑼鼓或民間鑼鼓,可分成伴奏鑼鼓與獨立鑼
3、鼓兩種。伴奏鑼鼓主要用於伴奏歌舞小戲,特別是武陣的部分,如獅陣、宋江陣等陣頭,其所使用的樂器不外乎鑼、鼓、鈸等。獨立鑼鼓如鑼鼓陣等。鑼鼓陣俗稱鑼子鼓陣,是臺灣民間迎神賽會中應用最普遍的陣頭,任何廟會活動,不論進香、繞境或祭典儀式,都絕對少不了它,因其可以製造熱鬧喧囂的效果與高潮。鑼鼓陣通常由四人組成,其中鼓、鈸各一人,鑼二人,鼓為主角。通常獨立鑼鼓所用樂器的數量與種類會較伴奏鑼鼓豐富。,鼓吹樂,鼓吹樂是以吹管樂器(如嗩吶、海笛、管、笛)為主奏樂器,再配合金、革、木類的打擊樂器所組成的合奏音樂。通常用於廟會中的典禮樂,包括迎神、送神等;民間婚喪喜慶中的禮俗樂,包括婚喪的迎送樂等;北管戲曲中的曲牌
4、音樂;做為純器樂的鼓吹樂;以及其他戲曲如高甲戲、布袋戲、傀儡戲等的文場音樂。其樂種有客家八音的吹場樂與大吹、北管的牌子、北管陣、鼓吹陣、車隊吹,與其他戲曲後場之過場樂等。,鼓吹樂客家八音的吹場樂與大吹,(1)北部客家八音的吹場樂:臺灣客家八音來自廣東一帶的民間音樂,主要分布於桃園、新竹、苗栗、臺中、高雄、屏東等地。北部傳統客家八音所使用的樂器包括吹管樂器中的吶嗩、笛、管;擦絃樂器中的小椰胡(殼子絃、二絃)、大椰胡(胖胡、胡絃)、喇叭絃(鼓吹絃、鐵絃子)、京胡(吊鬼子);彈絃樂器中的揚琴、三絃、秦琴,以及打擊樂器中的單皮鼓、堂鼓、小鈸、小錚鑼、小鑼、大鑼、梆子、綽板、竹板等。就演出型態與內容言,
5、可分成吹場樂與絃索樂兩種,而吹場樂即一般民間所謂的鼓吹樂,是純粹的吹打音樂。吹場樂的演出型態有四、五、六、七、八人組的形式,以嗩吶為主奏樂器(二至四支),加上堂鼓、小鈸、小鑼、大鑼等打擊樂器所組成,是北部傳統客家八音團所演奏的音樂。用於廟會中的典禮音樂,以及民間婚喪喜慶中的禮俗樂。演奏內容大多為北管的牌子,少部分為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的牌子。常用的曲目有大開門、水底魚等。(2)南部客家八音的大吹:南部高屏一帶傳統客家八音所使用的樂器包括吹管樂器中的嗩吶、直簫、橫簫(橫笛)、把烏;擦絃樂器中的小椰胡、大椰胡;彈撥樂器中的三絃,以及打擊樂器中的單皮鼓、堂鼓、鈸、鑼、梆子、竹板等。其編制有四、五、六人
6、組的,但不論幾人組,嗩吶都只有一把,增加的只是絃樂器的部分。不用秦琴、揚琴、喇叭絃等樂器,三絃也是一九七年代後才加入的。南部客家八音所用曲目中,除幾首固定的大吹曲,如大開門、大團圓等一定要用嗩吶來主奏外,其餘每首樂曲也皆可用直簫來當主奏樂器,因此南部客家八音只有大吹與簫子調之分,無北部吹場樂與絃索樂之分。其中簫子調除可用直簫演奏外,也可用橫簫或把烏吹奏。常用曲目有大團圓、紅繡鞋等。不論北部或南部客家八音,為順應時代潮流,目前也使用了電子琴、薩克斯風、小喇叭等西洋樂器,也吹奏時下流行的歌曲,如望春風、風飛沙等。,鼓吹樂北管的牌子,(1)定義:所謂北管音樂乃泛指由福建閩、客語系以外地區傳入,流傳在
7、臺灣的亂彈時代的音樂,是臺灣漢族傳統音樂中最大樂種之一。分布相當廣,主要分布於宜蘭、基隆、臺北、新竹、臺中、彰化等地。北管音樂器樂曲部分,可分成鑼鼓、牌子、譜三種,其中牌子為鼓吹樂形式。牌子乃曲牌之意,多數牌子都有古路與新路之分,如古普天樂與新普天樂等。(2)音樂體裁:牌子屬曲牌體音樂,其體裁可分成聯套、單曲聯章、單曲三種。聯套又名大宮牌子,由若干支不同的曲牌組成;單曲聯章又名三條宮牌子,由母身、清、讚三個樂段所組成,如大甘州母身、大甘州清、大甘州讚等,三段間的拍法通常由慢至快;單曲又名支曲,即單支的曲牌。曲體結構最為短小,僅由一個樂段組成,速度較快,多為急曲,多被應用於過場樂中。(3)使用樂
8、器:牌子為鼓吹合奏形式,所用樂器由吹類與鼓類樂器所組成。吹指嗩吶(大吹),為曲調性樂器;鼓為節奏性樂器的概稱,包括皮(革)類與銅類樂器。皮類樂器有單皮鼓、通鼓、大鼓;銅類樂器有大鈸、小鈸、響盞(小鑼)、鑼、大鑼等。(4)樂隊編制:牌子依用途可用於排場時的演奏曲目、北管戲的過場樂以及陣頭北管陣中,所使用的樂器與編制亦因用途而有所不同。如北管戲團多為職業戲團,因此樂隊編制以精簡為原則,而北管陣(北管音樂的陣頭化,通常在迎神賽會等祭典或婚喪喜慶等場合中行進演出)多屬業餘性質,注重規模。,鼓吹樂鼓吹陣,鼓吹陣屬音樂陣頭,同北管陣一樣,通常用於迎神賽會或婚喪喜慶等場合。尤其是出殯場合,鼓吹陣是必備陣頭,
9、稱棺前吹。如用於香陣神轎前,則稱轎前吹,主要意義皆為帶路。鼓吹陣皆職業陣頭,一般醮場或北管陣的嗩吶手,不太可能組成棺前吹或轎前吹的鼓吹陣。所用樂器有嗩吶、單皮鼓、鈸,嗩吶為主奏樂器。樂隊編制至少三人,其中嗩吶兩支,鼓、鈸由一人擔任。行進時可成一列或一路而行,可鼓、鈸在前,嗩吶在後,亦可嗩吶在前,鼓、鈸在後。,鼓吹樂車隊吹,車隊吹亦稱吹隊,與鼓吹陣同性質,但亦有不同。車隊吹除嗩吶、鼓外,尚有鑼與電子琴,但無鈸,其中鑼、鼓都是大型的。鼓吹陣以吹為主,然車隊吹以鼓為主。鼓吹陣以步行為多,車隊吹則一定坐車。一樣樂器一人演奏,各乘一部小貨車,計有五部,分別為鼓車、鑼車、電子琴車各一部,吹車兩部。行進時雖
10、無一定次序,但通常鼓在前,鑼殿後。一陣連同司機至少十人。主要分布於南部,尤其臺南一帶,通常用於迎神賽會與婚喪喜慶等場合。最常演奏的曲子有朝天子、北元宵等。,鼓吹樂其他戲曲後場之過場樂,臺灣戲曲中,使用鼓吹樂做為過場樂的,除了上述北管戲外,尚有傀儡戲、布袋戲、歌子戲、高甲戲等,以及道教與釋教儀式之後場音樂。,絲竹樂,絲竹樂是以絲絃和竹管樂器所組合而成的合奏音樂,有時也會加入一些細打樂器,但只是裝飾作用。流傳在臺灣民間的絲竹樂,主要有南管的譜及曲的伴奏形式、北管的譜與細曲的伴奏形式及北管戲的伴奏形式、客家八音的絃索樂等,其中以南管的譜最具代表性。,絲竹樂南管的譜,南管古樂保存於泉州,盛行於閩南語系
11、地區,包括漳、泉所屬各縣以及廈門地區。南管可分為南管音樂與南管戲兩類,而南管戲是由南管音樂來伴演的戲曲。南管的音樂內容,現存的有指、曲、譜三種,其中與絲竹樂有關的有指、譜、曲的伴奏形式、南管戲的後場音樂。譜是一種有標題性的器樂演奏套曲,現存十六大套,其中內套十三套,是較常演奏的傳統曲目,外套三套,較少演出。每套皆由數個同宮調的樂章(曲牌)所組成,每套演出時間約為十五分鐘左右。譜的曲體結構有大曲、鼓子詞、傳踏等三種不同的形式。屬於大曲形式的有梅花操等,屬於鼓子詞形式的有百鳥歸巢等,屬於傳踏形式的有陽關三疊等。南管所使用的樂器,有所謂的上四管與下四管。上四管為曲調性樂器,有洞簫、二絃、三絃、琵琶;
12、下四管為節奏性樂器,有叫鑼、四塊、響盞、雙鐘等。譜以上四管的方式演出,另加五木拍板,故編制共五人。,絲竹樂南管曲的伴奏形式,曲是一種以樂器來伴奏的單篇歌曲,就目前所知已有兩千多首,但其中僅百餘首較常為人所唱。其篇幅長短不一,每首約五至二十分鐘。歌詞內容大體可分為抒情、寫景、敘事三類。南管曲多由單一曲牌以一疊、二疊,甚至多疊的方式組成,但前後疊是連接的,中間不分開。就曲體結構言,可分成正曲、帶慢頭、破腹慢、帶慢尾四種。所用語言大多以泉州音為主,採分析字音的唱唸法,大部分非常強調字頭音。演出時歌者兼執拍板,以上四管伴奏。歌管為以展演南管曲為主的音樂團體,因常以笛子代替洞簫,故又被稱為品管,以別於洞
13、管。此類團體多分布於鹿港、雲林一帶,演出時拍板的持拿方式較多樣,唱唸法也不若洞管講究,曲調也較俚俗。,絲竹樂北管的譜,北管的譜又稱絃譜,是一種以絲類和竹類樂器,配以細打樂器合奏的北管器樂曲之一,曲目豐富,約兩百首左右。其來源不同,有屬於北管固有的譜,數量較多且複雜;有來自廣東音樂的譜,數量少得多,約只三十首左右。北管的譜,其曲體結構可分為聯章與單章兩類,其中大部分為單章。.聯章又稱聯套,是由數首單章的曲牌聯綴而成,以四首組成一套,約十套左右。單章又稱單曲,即單支的曲牌,數量較聯章多很多。北管的譜使用的樂器,各地館閣編制不盡相同,視演出人員條件而定,主要以絲、竹類樂器為主,部分會加入若干小件的打
14、擊樂器。絲類樂器有提絃、二絃、和絃、吊鬼子、喇叭絃、大廣絃、月琴、三絃、琵琶、雙清、沙箏、揚琴等,以提絃(殼子絃)為主奏樂器。竹類樂器有簫、管(鴨母笛)、笛、笙等。打擊樂器有板、扁鼓、柷、搏拊、雙音、七音鑼等。不同場合中,亦有稱十音、八音的,並加上銅鐘、小鈴等,所奏曲目仍屬北管絃譜。,絲竹樂北管細曲的伴奏形式,北管聲樂曲(歌樂)(唱腔)部分,可分為細曲、崑腔(扮仙戲)、福路(古路戲)、與西皮(新路戲)。前者主要用於排場的演出,後三者為戲曲唱腔,主要用於上棚演出。扮仙戲原本多有曲辭以供演唱,但現今前場多僅做身段的演出。福路與西皮唱腔亦可用於排場的演出。細曲又稱大小牌或崑腔。大小牌為細曲音樂的體裁
15、。因曲風細緻典雅似崑曲,故又名崑腔。細指演唱技巧細膩而言。由於曲調較綿長,需要較高的演唱技巧,且韻味頓挫有致,故稱為細曲,是北管中藝術層次最高者。細曲的音樂體裁可分成聯套、單曲及小曲三種。聯套是以多支曲牌聯綴而成;單曲屬單一曲牌體;小曲為將絃譜編以歌詞演唱者多稱之。所用樂器有提絃、和絃、三絃、琵琶、揚琴、沙箏、笛、笙、壎、七音鑼、柷、搏拊等。樂隊編制依演出團體而有所不同,所用樂器也不一致。,絲竹樂北管戲曲的伴奏形式,北管戲曲唱腔亦稱粗曲、對齣類,以別於細曲之細膩綿密。依其唱腔來源,主要可分成扮仙戲、古路戲、新路戲等不同的唱腔,不論哪一類均使用官話發音,並依角色之不同而有粗口與細口之分。扮仙戲原
16、本有曲辭,但現今多只有身段表演。樂隊編制依性質的不同,可分為鼓吹與絲竹兩大類,而絲竹樂隊主要用來伴奏細曲及演奏譜。北管戲團大多為職業劇團,故使用的樂器與樂隊編制均以精簡為原則,因此各地的絲竹樂隊有相當的差異性,依演出團體的人力、財力而有所不同。,絲竹樂客家八音的絃索樂,臺灣北部客家八音依演奏形態可分為吹場樂(鼓吹樂)與絃索樂(絃竹樂)。而絃索樂所用的樂器有嗩吶、管、笛、大椰胡、小椰胡、京胡、喇叭絃、揚琴、三絃、秦琴、單皮鼓、通鼓、小鈸、小鑼、梆子等。樂隊編制有四、五、六、七、八人組的。演奏形式可分成兩類,一類以嗩吶主奏,絲竹及部分打擊樂器伴奏,又稱八音,此類歸於大合奏樂更合適。一類以笛子主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音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