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二.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科书P106108。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课前谈话: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师:介绍得
2、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生点头。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生:统计表。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
3、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二、创设情境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0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师:通过
4、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生:我选择35的服装。师:为什么?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巡视。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生点头。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
5、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生L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师:那130呢?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师:又简单又准确。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
6、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125125及125以下130126-130135131-135140136-140145141及141以上三、合作探究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板书随机出示:身高。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
7、统计,怎样?生:好。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生L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生2:分类整理。生3:填表。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组1:我们组男生1
8、25及125以下的2人。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生:不能。师:为什么?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生:好。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学生口算。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师:“3”怎么来的?生1:把1、2、3
9、、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生:(稍慢)1人。分页代码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生2:一脸迷茫。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生:举手。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生:好。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
10、举手,2人。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依次举手、记录)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生(仔细看、思考)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师:你有什么好建议?生:去掉一个。师:好,照
11、你说的办?(课件演示)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生:沉思。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师:其它同学认为呢?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生:很好,更简洁了!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课提示)师:这几格
12、,哪一格最合适?生:应放在第一格。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生:身高。师:说说你的理由。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生:填性别。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师:那中间这一格呢?生齐声回答人数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师:对,它管这一大片
13、(课件演示)。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
14、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先让学生全面分析)(课件出示填空题)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O套,女款125的服装订O套。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O套。3、O款尺码为O的服装的套数最少。三、比较巩固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生:(疑惑)不能合。师:为什么?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
15、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师巡视、展示。四、课外延伸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教学内容:书P65例1练习十二IT5T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2、学会设未知数,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让
16、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4、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较简洁的算法,进而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形如axb=c的方程;教学难点: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准备: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y-20=42x=24a+4=715=3x说说你解方程的思路?2、说说各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带有未知数的方程式:母鸡有30只,是公鸡的2倍。公鸡有几只?甲数是17,是乙数的2倍。乙数是多少?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几块?二、导入例题并教学例1对题目进
17、行改编,添加条件导出例1: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块,比黑皮的2倍少4块。黑色皮有几块?对这个题目的改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方程。1、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学生分析:白皮块数与黑皮块数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黑皮块数X2-4=20黑皮块数X220=42、怎样根据关系式列方程呢?3、小组讨论怎样解答?4、小组汇报解复杂方程的基本步骤:找出题中选题关系;写出“解、设”;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三、反馈练习:母鸡有30只,比公鸡的2倍少6只。公鸡有几只?甲数是17,比乙数的2倍多5。乙数是多少?3、讨论:小组合作怎样解决这个数学问题?5、还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吗?四、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
18、作业:P661、2、6、9教材简析:通过“数方格”及“拼图法”,使学生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答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与动手的过程,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发现新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19、。教学关键: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方法:类推迁移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三角板一套、两个大小完全一样、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学生每人准备学生用三角板一套。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出示课件1:屏幕上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提问:上面的图形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学生说,老师板书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2、你知道哪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请说出来。(课件出示)3、出示黑板上的三角形,请一个学生上来画高,并量出它的底和高是多少厘米.4、学习新知识之前共同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
20、得出的?(电脑演示推导过程)二、指导探索第一部分:数方格面积。1、出示数方格课件,让学生数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以及面积。分页代码(将相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为下面验证作准备)2、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第二部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行,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课件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你能把它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出示两个完全一样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并请个学生上来演示。课件演示。问:新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二底X高,而三角形的面
21、积是它的一半,那谁能告诉我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二底X高2(学生说,老师板书)问:为什么要2.用公式验证刚才数方格的是否正确。全体学生齐读三遍。第三部分:三角形面积的应用。1 .例1、有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0厘米,高是9厘米。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2 .由学生独立解答。3 .订正答案(请个学生上来板书)1092=45(平方厘米)答:这个三角形玻璃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三、质疑调节1 .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2 .教师提问: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四、反馈练习做一做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
22、学新教材第二学期P44-45设计意图:长度比较这一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长短。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多次实践来逐步体验、感知,自己概括出长度比较的基本方法。整个教学活动分为“初步感知,揭示课题一一自主探究,获得方法一一再次实践,巩固新知一一灵活运用,发展新知”这四个环节。在导入新课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比较物体的长度。接着出示一些物品,是难以用眼睛直接比出长短,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揭示课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比较的方法,而是通过提供大量操作素材,操作的
23、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获得长度比较的方法。当学生基本学会长度比较后,再让学生自选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比较,从而新知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培养。此后又有意设计了当物体不能进行直接比较的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灵活运用比较方法的同时,获知可以借助数方格等方法进行比较,从而渗透间接比较长度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逐步体验、感知并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探究等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与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2、会正确运用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式统计表 复式 统计表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0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