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掌握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
2、图、红旗和黄旗。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1、操作活动。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2、想像延伸。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4、揭示概念。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
3、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自主探索。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引导:和有什么相同的
4、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3、用集合图表示。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4、完成“练一练”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1、练习四第1题。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2、练习四第2题。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3、练习四第3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四、全课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是
5、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五、游戏活动练习四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3和4有什么关系?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五的第611题。教学要求: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回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4和1630和1015
6、和921和28二、完成第29页的第611题。1、第6题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2、第7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体会方法的多样性。3、第8题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先让学生填表,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找出2、4、5分别与1、2、3、4、520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5、第10题先帮助学生弄清题
7、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12和20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6、第11题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41页“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一练”及练习七6”9题。教学目标:1.知道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迅速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2.结合认知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教学过程:一、习旧1、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投影出示:这个数若能被2整除,则出示左手2个指;若能被5整除,则出示右手5指;若能同时被2、5整除,则出示两只手。145160723
8、7582096460002、问:你是根据什么来作判断的?师:我们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是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作出判断的。二、授新1、口算:算出下面各数除以3的商。2105112335410521627108129(1) ffi:以上各数都能被3整除。你能从各数的个位上找出什么特征吗?(这些数个位上从09各数都有,没什么特征。)其他数位呢?(也找不出什么特征。)(2)老师把上面任一数的各位的数字交换位置,如:216-261-162-126-612-621,请同学们检验一下变换后的数还能被3整除吗?其他的数,同学们自己再找一两个变换数位,看调换数位后的数是否仍能被3整除。师:变换后的数还
9、是能被3整除,说明这里边就有奥秘了,什么奥秘呢?揭示课题: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3、分析师:一个自然数的值,有数码及数码在哪一个数位这两方面决定。从上面一个数如能被3整除,交换数位上的数后仍能被3整除,可以知道能否被3整除与数码在哪个“数位”上无关,而是由所有的“数码”决定的。4、探索。(1)用3根小棒摆数。师投影示范,如:把1根小棒放在数位表的个位上,再把2根小棒放在百位上,这个数是201,201/3=67;生摆棒、记数,除以3,再记下结果。百十个小结:用3根小棒摆出的数都能被3整除,摆出的数的各位上数的和就是小棒根数3。III你能用3根小棒摆出不能被3整除的数吗?(学生试摆,不能。)(2
10、)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用6根、9根小棒摆数,得到与上面同样的结果。百十个(3)再让学生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摆数,看能不能摆出一个被3整除的数。通过刚才摆棒、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凡是用3根、6根、9根小棒摆出来的数都能被3整除,用5根、8根、7根、4根、2根小棒摆出的数都不能被3整除。5、试练。(1)听数,摆棒,判断能否被3整除。15 63 100253 1233(2)听数,不摆棒,判断能否被3整除。3212072518036问:你没有摆棒,是怎样判断出这个数能被3整除的呢?(只要把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加起来,看和能不能被3整除。)6、阅读课文,理解课文。(1)学生小声阅读课文。(
11、2)揭示方框中的结果(板书)。问:这里的“和”可能是些什么数?生:可能是3、6、9、12师:和分别是3、6、9;如:2571,2+5+7+1=15,1+5=6。小结: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看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如果“和”是多位数,还可以加上法一直加到一位数为止。三、巩固1、基本练习。(1)练习七第6题。(2)投影出示:下列(从51100)各数中,能被3整除的,就请在这个数的下面画上“一一”。51525354555657585960919293949596979899100填后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看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2、迁移与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师:找“能被3整除的数
12、的特征”这个方法,是否可以推广,用来找能被9整除的数?我们来试一试:(1)下面各数能不能被9整除?能不能被3整除?72162291298810833(2)讨论:下面几句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凡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凡是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能被3整除的数,有些能被9整除;小结:(1)凡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因为9是3的倍数。(2)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有些能被9整除,有些不能被9整除)。(3)仿上面,你能说一说:“能被4整除的数”与“能被2整除的数”的关系吗?3、综合练习。(1)在多位数“860口4”的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3整除,有几种填
13、法?引导学生思考:8+6+4=18,18已是3的倍数,所以口里可以填0,3,6,90(2)下表个数若能分别被2、5、3整除,在相应空格内画。3624184530275012能被2整除能被5整除能被3整除总结: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的位上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能同时被3、5整除的数的位上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的个位上一定是,而且这个数各位数的能被整除。教学内容: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探索与实践”的题目。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让学生通过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
14、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探索与实践出示第8题题目。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连续的3个自然数”是什么意思?举个例子说说。学生独立思考这3个问题,在本子上适当记录。小组内交流,把困惑、疑点、不同意见的地方记录下来。(1) a+b+c的和等于3b。(2) 3X=99X=33(3) 5n=55n=ll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感到比较困难,要让有能力的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多举例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补充:依此类推,9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你能用方程算出中间的一个数是多少吗?解:设中间一个数n。9n=99n=999n=ll第9题学生读懂题目意思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5、。和同座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全班交流:(1)从第一个天平可看出,一个梨子的质量相当于3个苹果的质量。(2)从第二个天平可看出,三个苹果的质量相当于6个桃的质量。(3)因此,一个李子的重量相当于6个桃子的质量。二、评价与反思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练习与应用的第57题。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
16、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4和63和75和910和6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1、第5题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2、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
17、、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一指导思想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中对最大公约数认识的编排顺序是相同的:分别找出两个数的约数f比较,生成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一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f应用(最大)公约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沿这种思路设计教学,学生对新知的接受常是被动的,并且也只能达成“知识与技能”单一教学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这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怎样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中,经历
18、知识产生过程,萌发创造新知需要,并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呢?二教学设计1 .观察一一感知生活数学学习约数与倍数之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客厅或卧室,也可到广场上,看看所贴的地板砖数是否正好为整数块数(没有切割)。如果是,沿着长铺了多少块?沿着宽铺了多少块?测量一方砖的边长和房间的长、宽,方砖的边长与房间的长、宽分别是什么关系?2 .思考一一理解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伊始,投影出贴了地板砖的长方形广场平面图。学生能够用约数、倍数知识解释课前观察到的数学问题:长方形广场的长是方砖边长的m倍,宽是方砖边长的n倍。也可以说方砖的边长既是长方形长的约数,又是长方形宽的约数。与师生交流之后,再出示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学校的
19、画廊高1.2米(12分米),长是3米(30分米),美术组的同学想在上面正好贴满大小相同的正方形装饰画,这种装饰画的边长应为多少分米(取整数)?会有几种不同的正方形?3 .实验一一建构数学模型学生在对画廊设计问题处于愤俳状态之时,老师借用长方形纸作示范引导:这是一张长15CIIb宽IOCm的长方形纸,我们可以把它设想为缩小后的校园画廊,(当然也可以想象为客厅或广场的地面)老师在这张长方形纸上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小正方形,(实物投影出示另一张画了方格的长方形纸)其中一面的小正方形边长为ICnb另一面的小正方形边长为5cm,它们同样整分了这张长方形纸而无剩余。想一想,小正方形边长除了ICm和5cm以外,
20、还会有其它整厘米数吗?根据刚才自己的理解,请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仿效老师的做法,设计能正好整分这个长方形纸的小正方形,在纸上画一画,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画法设计,再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规律?4 .总结一一创造数学新知学生完成上一步操作以后,投影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会有三种不同的设计: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ICm、2cm、4cm)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交流发现规律:因为小正方形要正好整分大长方形,那么,小正方形的边长既要能整除大长方形的长,也要能整除长方形的宽。也就是说小正方形的边长数1、2、4、既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同理,1和5既是15的约数,也是10的约数
21、。至此,通过铺方砖的生活常识及几何中长、正方形关系的设计操作,学生实际上已初步感知和理解了公约数的存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再引导学生通过命名的形式抽象出新的数学概念一公约数:请你根据1、2、4分别与12和8共有的关系给这几个数取一个新的名称,师板书:1、2、4是12和8的(),待学生大都满意之后再板书:4是12和8的()。板书设计如下:(单位:厘米)1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2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1是10的约数,也是15的约数5是10的约数,也是15的约数4是12的约数,也是8的约数1、5是15和10的(公约数) 数)1、2、4是12和8的(公约5是15和10的(最大公约数)4是
22、12和8的(最大公约数)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先解决画廊的装饰画设计,再解答小明分蛋糕的疑难:小明过生日的时候,妈妈给他订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蛋糕,长42cm、宽30cm、高24cm,小明想把它均匀地切成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后,再送给每一位客人,他怎样切才能使蛋糕尽可能大一些?至少可以切成多少块?三教学反思1 .重视数学思想一一使数学学习终身受益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从这个教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中不只是让学生接受一个概念知识或一种求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7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