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及进展(研究生)(9).ppt
《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及进展(研究生)(9).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及进展(研究生)(9).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与进展,脑血管疾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也高的一类疾病,急性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本病分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前者常见的有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塞,后者常见的有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从历代医籍中对中风都有详细的记载和描述,到金元是中医百花齐放的时代,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他们认识了中风的病因和病机是以内因为主,以后出现了治疗中风一系列的有效方药。解放后,中医中药的研究得到飞跃的发展,主要是运用现代医学的手段研究中医中药和剂型的改进,改变了传统口服药的途径,研制出了很多单味药和复方药的注射剂,在抢救急症和危症病人时,中医中药也有用武之地。近20年来,
2、西医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也很快,如降纤溶栓药、钙离子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药和脑保护剂等逐渐问世和对脑出血微创手术的开展都非常令人鼓舞。,脑血管病定义:各种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总称。三大致死性疾病 引起脑血管病的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原发性高血压 心脏病 血液病 脑动脉瘤 动、静脉畸形 肿瘤 外伤 脑动脉炎,心脏病,脑血管病(脑卒中,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我国脑卒中发生率150万/年,死亡100万/年,肿瘤,脑血管病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血流完全阻断不可逆损害发生前,分秒必争地恢复血流供应是脑缺血治疗的关键。,急性,慢性,缺血性 59.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 39.
3、3%,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6秒 神经元代谢即受影响,2分 脑电活动停止,5分 能量代谢和离子平衡即遭破坏,510分 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损害,第一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急性期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脑外EAA突触后EAA受体过度激活Na、Cl和H2O被动进入脑内神经细胞急性肿胀、坏死(2)Ca内流和内Ca释放脑内Ca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影响能量产生脑血管收缩梗死灶扩大(3)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产生炎症反应直接损伤脑细胞(4)激活细胞凋亡过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西医治疗,
4、1、抗凝血疗法 传统的抗凝血疗法由于并发症多,临床很少应用。现在有新药低分子肝素(速避凝)(Fraxiparine),很少引起出血并发症。,新型抗凝药物研究展望,抗凝药物的发展简史,Alban.Eur J Clin Invest 2005,有效、安全、方便,1930s,1940s,1980s,1990s,2000s,普通肝素:多个作用靶点,注射,VKAs:多个作用靶点,口服,LMWHs:多个作用靶点,皮下注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单个靶点,口服和注射,间接Xa因子抑制剂:双靶点,注射,直接Xa因子抑制剂单个靶点,口服,现在,DTIs,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直接凝血
5、酶抑制剂),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外源性凝血途径,XIa,IXa,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XIIa,VIIa,Douglas B.Cines.Chest 1986;89;420-426,组织因子,内源性凝血途径,Xa因子理想的作用靶点,Xa因子抑制剂只是减少凝血酶(IIa因子)的产生,而不会影响已经生成的凝血酶,因此不会影响初级止血功能。一分子Xa因子会催化产生1000分子的凝血酶。理论上讲,抑制Xa因子比抑制凝血酶具有更强的抗凝作用。Xa因子作用单一(促凝和促炎),而凝血酶作用复杂(促凝、抗凝、致炎、血小板激活等等)。从理论上讲,抑制凝血酶比抑制Xa因子具有更多抗凝以外的不确定的多
6、效性。Xa因子抑制剂有更宽的治疗窗。,McCart.Ann Pharmacotherap 2002;36:104257,Esmon,ISTH 2005,Ieko et al.J Thromb Haemost 2004;2:612,ATIII+Xa+IIa(1:1 ratio),普通肝素,1930s,ATIII+Xa,静脉间接Xa抑制剂,2002,IIa,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2004,ATIII+Xa+IIa(Xa IIa),低分子肝素,1980s,II,VII,IX,X(Protein C,S),华法林,1940s,Xa,口服直接Xa抑制剂,2008,2002年磺达肝癸钠进入临床,IIa,静
7、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1990s,磺达肝癸钠: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抗凝机制,外源性凝血途径,XIa,IXa,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XIIa,VIIa,Douglas B.Cines.Chest 1986;89;420-426,组织因子,内源性凝血途径,戊糖,抗凝血酶III,磺达肝癸钠,借助抗凝血酶间接抑制Xa因子 只抑制游离的Xa因子皮下注射临床试验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与依诺肝素相当(24.9%vs.35.3%)无需进行凝血功能监测与依诺肝素相比:磺达肝癸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VTE的疗效优于依诺肝素或与依诺肝素相当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在单个研究中,磺达肝癸钠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8、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在荟萃分析中,磺达肝癸钠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要高于依诺肝素组(2.7%Vs.1.7%,P=0.008),1.Arixtra.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2.Turpie AG,et al.Arch Intern Med.2002;162:1833-1840.3.Drugs 2004;64(14):1575-1596.,ATIII+Xa+IIa(1:1 ratio),普通肝素,1930s,ATIII+Xa,静脉间接Xa抑制剂,2002,IIa,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2004,ATIII+Xa+IIa(Xa IIa),低分子
9、肝素,1980s,II,VII,IX,X(Protein C,S),华法林,1940s,Xa,口服直接Xa抑制剂,2008,2008年利伐沙班进入临床,IIa,静脉直接凝血酶抑制剂,1990s,Xa,IIa,TF/VIIa,X,IX,IXa,VIIIa,Va,II,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利伐沙班Rivaroxaban,利伐沙班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商品名:拜瑞妥(Xarelto)通用名:利伐沙班(Rivaroxaban)特异性、竞争性直接抑制Xa因子 以抑制凝血酶生成和血栓形成抑制游离的、纤维蛋白结合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Xa因子对血小板聚集无直
10、接作用,不会影响止血过程,Roehrig S et al.J Med Chem 2005;48:59008;Perzborn E et al.J Thromb Haemost 2005;3:51421.,噁唑烷酮(母核),5-氯-氮-(5S)-2-氧-3-4-(3-氧-4-吗啉基)苯基-1,3-唑烷-5-基-2-噻吩-羧酰胺,人Xa因子与利伐沙班的复合物,利伐沙班具有可预测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生物利用度高(10mg,接近100%)快速起效(给药后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终末半衰期 711小时(60岁老年人:1113小时)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小双通道排泄1/3以原型从肾脏排泄 2/3 以无活性代
11、谢物从肝脏代谢(利伐沙班为CYP3A4 及Pgp的底物)多次给药后无蓄积 无主要或活性代谢物不受食物影响无需凝血功能监测,Kubitza et al.Eur J Clin Pharmacol 2005;Clin Pharmacol Ther 2005;Blood 2006;Weinz et al.ISSX 2004,NSAIDs,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利伐沙班具有可预测的药效学性质(I、II期临床研究),在健康人群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中,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健康人群(I期),骨科大手术患者(II期),利伐沙班血药浓度(g/
12、l),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0,10,20,30,40,50,60,利伐沙班血药浓度(g/l),0,100,200,300,400,500,600,凝血酶原时间(s),0,10,20,30,40,50,Kubitza et al.Eur J Clin Pharmacol 2005;Graff et al.J Clin Pharmacol 2007;Mueck et al.Clin Pharmacokinet 2008,利伐沙班对Xa因子活性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利伐沙班的血药浓度与药效学作用密切相关,也就是延长凝
13、血酶原时间和抑制凝血酶产生,凝血酶原时间(s),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预防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显著优于,1.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358(26):2765-2775.2.Lancet 2008:372:31-39.3.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8;358(26):2776-2786.4.Lancet 2009 May,研究结果,与依诺肝素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RECORD 1中,利伐沙班使主要疗效终点所有VTE的相对危险度下降70(
14、P0.001)1RECORD 2中,利伐沙班使主要疗效终点所有VTE的相对危险度下降79(P0.0001)2全膝关节置换术RECORD 3中,利伐沙班使主要疗效终点所有VTE的相对危险度下降49(P0.001)3RECORD 4中,利伐沙班使主要疗效终点所有VTE的相对危险度下降31.4(P=0.012)4,RECORD研究结果表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依诺肝素组相当,均很低无利伐沙班导致肝脏损伤的证据利伐沙班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非常低,与依诺肝素组相当,利伐沙班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总结,传统的抗凝药物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并非临床最佳选择临床急需新型、疗效可预测的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是全球
15、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备理想抗凝药物的特点:口服,一天一次起效快速(给药后24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固定剂量生物利用度高(10mg,生物利用度接近100)治疗窗宽无需监测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小预防全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后VTE的疗效显著优于依诺肝素,而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拜瑞妥获批的首个适应证,【适应证】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 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2、溶栓药,当今世界用于临床的溶栓药物有以下四种:第一代溶栓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第二代溶栓药物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APSAC)。,溶栓药物的效果主要
16、取决于 治疗的时间窗 早期认为应在脑梗塞发病后648h内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后强调6h以内的超早期溶栓治疗;近年,更强调3h以内的超超早溶栓治疗的重要意义。溶栓药物主要是有出血并发症,特别是并发颅内出血,而影响了溶栓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 可以改善功能结局(Lancet.2012 Jun 23;379(9834):2352-63.)(一),背景:年龄小于80岁且发病后4.5小时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是有益的。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IST-3)试图明确卒中患者的治疗获益时间是否可以从发病后4.5小时扩展到6小时。,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rt
17、-PA溶栓 可以改善功能结局(二),方法:本实验为国际化、多中心、随机、开放性治疗试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静脉应用0.9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主要分析了患者存活和独立生活的比例,定义6个月时满足牛津残障评分(OHS)结果为0-2分的患者符合要求。这项研究的注册号为ISRCTN25765518。,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 可以改善功能结局(三),结论:在第三次国际卒中试验(IST-3)纳入的各种患者中,尽管存在早期风险,但在发病后6小时内溶栓可以改善功能结局。老年患者的受益程度并不降低。,3、扩张血管药 脑梗塞应用血管扩张剂有不同
18、的看法:Waltz(1971)认为没有依据支持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扩张血管药物是有好处的。Me ltenvy(1972)认为越来越多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不能认为扩张血管药是没有帮助的。国内也有两种不同看法,但是下列情况禁用或慎用脑血管扩张药:脑梗塞有血压低或偏低;脑梗塞时有明显脑水肿;出现盗血综合征。扩血管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临床上应用较少;另一类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如罂粟碱、烟酸、前列腺素E、丁格地尔、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西比林和脑益嗪等。,脑血管扩张药,适应症:适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不完全性脑梗死(完全性脑梗死尚存争议)(脑梗死并发低血压或脑水肿时应慎
19、用脑血管扩张药)(一)钙通道阻滞药 不仅改善脑缺血 而且对神经元存在直接保护作用作用环节:(1)抑制外Ca内流、内Ca释放血管平滑肌松弛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脑循环及脑代谢改善(2)抑制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血粘度(3)对抗Ca超载造成的脑细胞损伤 应用:防止血栓形成和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尼莫地平 Nimodipine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第一个作为细胞保护药治疗脑卒中进行临床评价的钙通道阻滞药.脂溶性高,易吸收,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扩血管 神经元直接保护梗死体积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死亡率 作用机制:阻滞血管平滑肌 神经元电压依赖型Ca2+通道神经细胞内Ca2+对神经元二氢吡啶受体
20、的亲和力高于硝本地平和尼群地平 对脑血管的选择性作用明显强于外周血管 对脑血管的收缩具有明显松弛作用临床应用:脑血管痉挛脑缺血(尤其中风早期使用)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突发性耳聋阿尔茨海黙病脑外伤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轻中度高血压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可优先选用已成为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血管痉挛所产生的神经损伤的标准治疗60mg qd 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作后脑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率较大剂量效果不佳,可能由于大剂量使血压下降,氟桂利嗪双氟哌嗪衍生物,属第类钙离子拮抗剂特点:亲脂性化合物 口服易吸收 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t1/2 19d(10mg/d7d)对血管收缩物质引起的持续性血管收缩有
21、持久的扩张作用 改善脑循环和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 外周血管疾病 眩晕 癫痫 偏头痛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应用LDopa无效,可能与阻断多巴胺受体有关 升高颅内压:颅内高压者慎用或禁用 5mg qd or bid 或 10mg 睡前一次 口服,(二)其他扩血管药,罂粟碱(papaverine)为阿片中异喹啉类生物碱之一,含量约为总碱的1作用特点:非特异性平滑肌松弛剂,对血管、支气管、胃 肠道、胆道均有松弛作用 脑血管扩张脑血流 作用机制:抑制多种组织的磷酸二酯酶,使cAMP()临床应用:脑血栓形成 肺栓塞 肢端动脉痉挛 动脉栓塞性疼痛 不完全性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2、ATP cAMP 5-AMP,AC,磷酸二酯酶,4、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可能会减少微栓子的发生,对预防复发有一定的疗效,如无胃溃疡及出血性疾病可应用这类药物据统计长期服用可使缺血性中风减少22%左右,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活性,减少血小板中的血栓烷A 2(TXA 2)的合成,降低血小板聚集。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有阿司匹林,最佳剂量尚未统一,据国外多中心研究表明,每天最佳剂量是75150mg不等,另外还有噻氯吡啶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据报道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副反应也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5、病因治疗 治疗脑梗塞要针对风湿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同时进行处理。,防治缺血性脑水肿药物,脑水肿多始
23、于脑梗死发病后6h,34d达高峰,23w后逐渐消退脑水肿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脑疝脑干 下丘脑受压致死治疗药物:高渗脱水剂血浆渗透压脑水肿区域水移向脑浆颅内压 血管反射功能脉络从滤过和分泌功CSF脑水肿颅内压药物:甘露醇 为一种六元醇,常用其20高渗Sol 山梨醇 为甘露醇的同分异构体,常用其25高渗溶液,体内部分转化为果糖,故作用较弱。甘油 高渗葡萄糖(50)体内迅速被代谢,故作用弱,常与甘露醇合用 尿素 不良反应:反复应用产生电解质紊乱,故应用于严重病例 高渗GS在急性期无氧糖酵解期会加重酸中毒,故急性期不宜使用高渗GS 给药后数小时后,高渗状态消失反跳现象,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24、一)、降纤溶栓药 这类药物中以蛇类、水蛭和地龙研究得较多蛇 包括各类毒蛇,如蝮蛇、白花蛇、乌梢蛇和眼镜蛇等,蛇有祛风通络和护肝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组方中有蛇者,如人参再造丸、回天再造丸、再造丸、舒风再造丸、活络丸、大活络丸、人参搜风丸等。水蛭 具有破血逐瘀之功,是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治疗中风各种古方组方中有水蛭者如麝香抗栓丸。地龙 有窜通经络和熄风止痉的作用,治疗中风有名的古方在组方中有地龙者,如醒脑再造丸、回天再造丸、舒风再造丸、麝香抗栓丸、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还有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名的补阳还五汤。,1.蛇毒制剂 蛇毒是含蛋白质的混合物,有20多种氨基酸,具有蛋白质的特性多种酶的作
25、用,由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称为蝮蛇抗栓酶蝮蛇抗栓酶(Svate)有大连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精制蝮蛇抗栓酶、江浙蝮蛇抗栓酶和去纤酶等。药理作用:Svate是以精氨酸酯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含有精氨酸酯酶活性的激肽释放酶(Kalliknein),这种酶有抗凝溶栓去纤降脂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的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Liyuan pure lysoethrombusase)又名注射用降纤酶,是以我国尖吻蝮蛇(又名五步蛇)蛇毒为原料,经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而精制的蛇毒制剂。药理作用:力源精纯抗栓酶为缬氨酸蛋白水解酶,能直接作用于血中的纤维蛋白-链释放出肽A,此时生成的肽A血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 疾病 药物 治疗 进展 研究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69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