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河式厌氧产沼技术生物学基础.ppt
《暗河式厌氧产沼技术生物学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暗河式厌氧产沼技术生物学基础.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暗河式厌氧产沼技术生物学基础研究,学 号:2005902610001姓 名:李冰冰(博士生)指导教师:肖 波(教 授)胡志泉(副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目录,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概况和预测二、预计需达到的要求、技术指标,预计的技术关 键、技术方案和主要试验研究情况三、课题研究进展计划四、现有的条件、人员及主要设备情况五、需要增添的主要设备、仪器和材料。六、经费概算和来源。七、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分工。,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 国内外概况和预测,1 课题的来源2 课题提出背景3 前期研究基础4 课题研究目的5 课题研究意义6 国内外概况和预测,1 课题来源、
2、,本课题来源于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 暗河式生物质产沼技术研究。,2 课题提出的背景,2.1环保与社会发展背景 农业污染问题:全世界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超过20亿t。1988年,我国农业部估计全国畜禽粪尿年排放量为18.84亿吨,相当于工业废弃物排放量的3.4倍。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为19亿t,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4倍,其中畜禽粪尿COD排放量已达7118万t,远远超过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之和。截至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生物的废弃物达到40多亿吨,其中,牲畜粪便的排放量达到26亿吨,农业农作物达到17亿吨,目前,农村大量的秸秆等有机固体废物大多焚烧处理,这样既浪费资源,又造成了
3、严重的大气污染;畜禽粪便及其冲刷污水大多自然排放污染水体。,2 课题提出的背景,城市污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迅速增长。据建设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为2亿t,总积存量达66亿吨,且每年以810%的速度递增。据估计至2010年垃圾年产量将达2.2亿吨。垃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影响我国的城市形象,同时给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从而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2 课题提出的背景,2.2 能源危机背景能源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四百年来,人类将地球上“积蓄”了25亿年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几乎耗
4、尽。而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长期的开发和使用势必使得这类能源资源越来越少,这些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紧缺,能源危机已直接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同政治制度国家共同关注的难题,此时人们将目光投到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2 课题提出的背景,2.3 社会发展政策背景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将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等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并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
5、技术的研究开发”。“组织开发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农业部日前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意见中提出建设节约型农业八大重点,其中第六条就是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农村沼气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农村水电等可再生能源。,2 课题提出的背景,2.4 经济发展背景由于地球上生物数量巨大,生物质所蕴藏的能量相当惊人。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能总量约1400-1800亿吨(干重),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的生物质能也极为丰富,现在每年
6、农村中的秸秆量约6.5亿吨,到2010年将达7.26亿吨,相当于5亿吨标煤。薪柴和林业废弃物数量也很大,林业废弃物每年约达370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0万吨标煤。从资源学的观点看,城市生活垃圾也是资源,而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断增长的潜在资源。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果用1.4108t 垃圾发电,可以节约2.3107t煤炭。据有关测算,充分利用中国目前的城市垃圾,每年可以创造25亿元的财富。,3 前期研究基础,“暗河式生物质产沼技术”是在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发展起来的,它是将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一种新技术。本实验室研制的暗河式厌氧反应器,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420065078.
7、3)。本实验室课题组之前在暗河式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和工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这种工艺将有机固废流态化,实现有机固废厌氧发酵进出料的连续化,解决产沼的连续性问题。,4 课题研究目的,(1)在前期研究与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好氧堆肥对暗河式厌氧反应器进行保温实验,解决反应器越冬问题;(2)对发酵原料进行生物预处理以提高反应器启动的时间和发酵原料的生物转化率;(3)重点对暗河式产沼反应进行深入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揭示反应器每一反应阶段中微生物优势菌群、群落演替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对厌氧发酵工艺的影响,为厌氧发酵工艺的进一步优化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4)运用微生物学技术、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产甲烷菌进行培
8、养和研究,力争筛选出适合生物质厌氧发酵各个阶段的高效菌群,提高反应器的产气率和生物质转化率。,5 课题研究的意义,5.1环境意义运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有机垃圾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能源加以有效利用,同时也减少了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反应设备均为密闭状态,不会有更多异味逸出;消化后产生的残渣数量较少进行厌氧消化工艺研究,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对解决环境压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5 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沼气发酵,可杀灭畜禽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血吸虫卵在常温沼气池内722天被杀灭;钩虫卵经30天杀灭90,两个月死亡率达99;蛔虫卵3040天被杀灭;痢疾杆菌在沼气池中30
9、 h死亡。所以,厌氧消化产沼技术的研究,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减少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样有着重要意义。,5 课题研究的意义,5.2能源意义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它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能,所以生物质能是太阳能最主要的吸收器和储存器,是人类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利用将成为人类能源的发展方向,其高效转换和洁净利用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本课题利用暗河厌氧反应器,以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秸秆、污泥等生物质为原料,进行高效产沼试验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能源利用意义。,5 课题研究的意义,5.3经济意义利用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10、。这种处理方式一般不需消耗能源,处理后废水也可达标排放,更重要的是可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利用沼气工程处理畜禽粪便污水,每去除一公斤有机物可获得一定的清洁沼气燃料(可发0.6度电)。再加上上述日益增长的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即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沼渣液气的综合利用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样是不可估量的。,6 国内外概况和预测,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生物质经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的过程就是在特定的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质进行分解,其中一部分碳素物质转化为 CH4 和CO2,由于厌氧消化参加反应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所以过程复杂。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厌氧发酵过程中物质的代
11、谢、转化和各种菌群的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厌氧消化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肤浅到深入的逐渐完善的过程。,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1776年,意大利物理学家Alexander Volta测出湖底植物体腐烂所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甲烷。1875年,俄国科学家Popof首先利用河泥加入纤维素物质中产生甲烷,发现甲烷发酵是一个为生物学过程。1901年,荷兰学者所Sohngen对产甲烷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所能进行的转化作用提出了一个较清楚的概念,并发现氢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发酵能够生成甲烷。1916年,俄国生物学家Omeliansky分离出第一株产甲烷菌(现已证明不是一个纯种),命名为奥式甲
12、烷菌(Methanobaillus),,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1936年,H.ABarker采用化学合成培养基培养下水道污泥,获得了能很好发酵乙醇、丙醇和丁酸的有机体,并发现沼气发酵分为产酸和分解酸产生甲烷两个阶段,初步形成了甲烷发酵的两阶段理论。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为分解产酸阶段和产气阶段,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1950年,美国R.E Hungate教授建立了厌氧技术,解决了产甲烷菌的分离培养技术问题,为以后对甲烷菌的研究提供了条件。1967年,M P Bryant采用改良的Hungate技术分离纯化了奥式甲烷菌,证明它是产甲烷杆菌MOH菌株(Atethanobactervium)和“s”
13、有机体的共生体,从而揭示了产氢细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厌氧发酵的机理研究,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1972年,Bryantlzgl等人对两阶段理论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突出了产氢产乙酸菌的地位和作用。(1)水解阶段:厌氧有机物分解菌产生胞外水解酶把非水溶性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水解成可溶性的较小分子化合物;(2)产氢产酸阶段:此阶段是由厌氧的产氢、产乙酸菌群把第一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分解成乙酸、H2和CO2的过程。(3)产气阶段:此阶段是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利用一碳化合物(CO2、甲醇、甲酸、甲基胺或CO)、二碳化合物(乙酸)和H2产生甲烷
14、的过程。,6.1厌氧消化机理研究,与此同时,Zeikuslao等人提出了厌氧消化的四类群理论,反映了同型产乙酸菌的作用该理论认为专性产氢产乙酸菌对还原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生成H2、HC03、CH3COOH。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HC03转化为CH3COOH,同时有少量的CH4、CO2、N2生成。,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参加厌氧消化过程的微生物,有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菌等可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并进一步发酵为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酸和乙醇等,这类细菌种类繁多,代谢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世
15、代时间短(几十分钟)。产甲烷阶段的生物相主要是产甲烷菌,他们的种类相对较少,利用底物的专一性强,繁殖速度慢,世代时间最长可达4-6d,而且对环境因素的影响要比发酵细菌敏感得多。随着对产甲烷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截至2000年,发现的产甲烷菌种数已达99种,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水解阶段的细菌:(厌氧和兼性厌氧)气杆菌属(Aerobacter,Aer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芽抱杆菌属(Bacill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状芽抱杆菌属(Clostridium)、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克氏杆菌属(Klebsiella)、细螺旋体
16、(Leptospira)、小球菌属(Micrococcus)、奈氏球菌属(Nesseria)、副大肠杆菌属(Paracolobacterium)、变形杆菌属(Proteus)、赛氏杆菌属(Serratia)、链菌属(Strept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imonas)、红极毛杆菌属(Rhodoseudomonas)、八叠球菌属(Sarcina)等,此外还有一些真菌(霉菌和酵母菌)和及少量的原生动物(鞭毛虫纤毛虫和变形虫等)。,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产氢产酸阶段的细菌:厌氧的产氢、产乙酸菌群。主要是S菌和(Methanogenic organism utilizes H2的
17、简写)菌的共生体。2CH3CH2OH+2H2O CH3COO-+4H2+2H+G。=192千然耳反应 4H2+HCO-+H+CH4+3H2O G。=-135.6千然耳反应,S菌,菌,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S菌株属于产氢产乙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为产甲烷菌提供乙酸和氢气,促进产甲烷菌的生长;产甲烷细菌由于能利用分子氢而降低氢的分压,有利于产氢产乙酸细菌的生长,因此两者共生联合或称互营联合作用。在自然界除S菌株外,还存在着其它种类的产氢产乙酸细菌,此群细菌将第一阶段的发酵产物如丙酸等三碳以上的有机酸、长链脂肪酸、芳香族酸和醇类等氧化分解成乙酸和分子氢,目前产氢产乙酸细菌仅有少数被分离出来。
18、,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产气阶段菌群:起主要作用的细菌主要有马氏甲烷细菌(Methanococcusmazei)、产甲烷球菌属(Methanococus van niel)、产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 methanica、Methanosarcina barkeru)、利用乙酸盐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formicicum)、奥氏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omeliansku)、利用丙酸盐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propionicum)、利用醋酸盐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rumin
19、anlium)、利用酪酸盐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suboxydans)、孙氏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 sohngeny)等。,6.2厌氧消化微生物类群研究,产气阶段是由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群利用一碳化合物(CO2、甲醇、甲酸、甲基胺或CO)、二碳化合物(乙酸)和H2产生甲烷的过程。形成的甲烷中,约30的甲烷来自氢的氧化和二氧化碳的还原作用;70的甲烷来自乙酸。因此乙酸的降解形成甲烷,是甲烷形成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6.3厌氧消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分子机制的科学它是生
20、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特点是强调生态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解决种群水平的生物学问题。,6.3厌氧消化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厌氧消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混合微生物作用的结果。针对目前传统微生物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国际上诸多国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先后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生物学评价工作,更精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不依靠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方法已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目前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PCR技术、核酸探针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NA 直接测序、rRNA 序列同源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暗河 式厌氧产沼 技术 生物学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6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