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ppt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应学生用书P57)知识梳理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以利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在研磨时还应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其中前者有助于研磨充分,后者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分离的原理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2)色素的种类和吸收光谱,2.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一般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外部有双层膜,内部的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2)色素和酶的分布: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3)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问题探究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2、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吗?提示:不一定,如光合细菌、蓝藻等不含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2.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条件:光能、色素、酶、水等。物质变化:将水分解为O2和H,将ADP和Pi合成ATP。能量变化: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问题探究2:光合作用过程中,各种中间产物的量是相对稳定的,为什么?提示:光合作用是一个动态过程,某一物质既是上一个反应的产物,又是下一个反应的底物,各种物质相互制约,达到动态稳定。,元贝驾考 元贝驾考2016科目一 科目四金手指考试 金手指驾驶员考试,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强度
3、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包括空气中CO2的浓度、土壤中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多少、光的强弱以及温度的高低等。4化能合成作用(1)概念:某些细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2)实例:硝化细菌能利用氨氧化成亚硝酸和硝酸时所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问题探究3:试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有哪些?提示:(1)与植物自身的遗传性有关,如阴生植物、阳生植物,如图1所示。(2)植物叶片的叶龄、叶面积指数也会制约光合作用,如图2、图3所示。,自主检测一、判断题1不同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
4、液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答案】2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答案】3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红色或蓝紫色大棚膜,棚内光合效率最高。()【解析】无色大棚膜各色光均能透过,能量最高,光合效率最高。【答案】,4水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底物,也是暗反应的产物。()【解析】光反应中水的光解反应水为底物;暗反应中,C3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中有水产生。【答案】5在某些植物的移栽过程中,常剪去枝叶,主要目的是降低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解析】剪去枝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蒸腾强度,减少水分的损失。【答案】,6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光合强度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解析】炎热的
5、夏季、中午气温过高,蒸腾过强,植物叶片产生保护性反应,气孔关闭,CO2摄入减少,光合强度下降。因此,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不是温度或水,而是CO2浓度。【答案】,A.BC 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叶绿素不稳定,不加CaCO3叶绿素分解;不加SiO2研磨不充分,色素含量少。故分别为。【答案】B,8(2012河北质量检测(一)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B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D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
6、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解析】叶肉细胞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夜晚进行细胞呼吸。有ATP的合成与水解。【答案】A,9(2010海南高考)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H和H2O BH和ATPCATP和CO2 DH2O和CO2【答案】B,10(2011珠海模拟)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H2O)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H2O)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答案】B,三、非选择题11(2011沈阳质检)下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完
7、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由_堆叠而成的。若f为高能化合物,则b、c代表的物质名称依次是:_。(2)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_,j与f、e反应称为_。(3)依据图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有水分的供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光照和_等。(4)若g用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则相关反应式为_。,【解析】(1)图中A表示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基粒,a、b、c、e、f、g、h、i、j分别是水、氧气、ADP、NADPH、ATP、糖类、C5、CO2、C3。(2)由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CO2的固定。j与f、e反应称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
8、浓度、温度、矿质元素、水等。(4)书写细胞呼吸反应式时注意项目要齐全,不能缺少酶、能量,反应前后的水不能抵消,且不能用ATP替代能量。,12(2011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下图为蔬菜大棚中测定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其中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是因为植物的_,影响BD段CO2相对含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在一天当中,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是在曲线的_点。,(2)乙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如果将密闭大棚内的光照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后,其他条件不变,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NAD
9、PH产量将会_,暗反应中_的量将会减少。(3)一般的蔬菜大棚都是采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膜做遮盖物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_来提高蔬菜的产量。,【解析】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AB段CO2相对含量升高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BD段CO2相对含量迅速下降,这是因为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加快。F点之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故此点在一天里的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由乙图可知,植物对550 nm波长的光吸收较少,对670 nm波长的光吸收较多,当光照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后,光反应增强,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ATP和NADPH产量将会增多
10、,碳反应中的C3消耗增多,含量将减少。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除了光照强度外,还有温度、CO2浓度、矿质元素等,通过控制以上条件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答案】(1)细胞呼吸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或“细胞呼吸”,或“CO2的释放率(量)大于吸收率(量)”光照强度 F(2)增加 C3(3)CO2浓度、温度(昼夜温差)、矿质元素、光照时间(答出一点即可,只答光照强度不给分),(对应学生用书P58)考点1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其提取与分离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1)实验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
11、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2绿叶中色素种类及其吸收光谱,3.色素的分布、功能及特性(1)分布: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2)功能: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四种色素)、转化光能(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典例1(1)(2011南通模拟)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变化是(甲乙)(丙丁)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2)(2011江苏)某研究组获得了水
12、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解析】(1)根据图示中不同色素的扩散距离可以判断出乙为叶绿素a,甲为叶绿素b,丙为叶黄素,丁为胡萝卜素。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丙、丁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2)正常叶的色素层析条带有四条,从上到下依次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吸收蓝紫光,基本不吸收红光。【答案】(1)
13、B(2)B,1.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基本技术要求(1)实验成功的关键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滤液细线不仅要细、直,而且要含有比较多的色素。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浸入层析液中。,(2)注意事项制备定性滤条时,注意双手尽量不要接触纸面,以免手上的油脂或其他脏物污染滤纸。根据烧杯的高度制备滤纸条,让滤纸条长度高出烧杯1cm,高出的部分做直角弯折。画滤液细线时,用力要均匀,速度要适中。研磨要迅速、充分。a.因为酒精容易挥发;b.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c.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制备滤条时,要将滤纸条的一端
14、剪去两角,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2拓展与归纳(1)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光照:光是影响叶绿素合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因而叶片发黄。温度:温度可影响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低温时,叶绿素分子易被破坏,因而叶子变黄。矿质元素:叶绿素中含N、Mg等矿质元素,若缺乏将导致叶绿素无法合成。另外,Fe是叶绿素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辅助成分,缺Fe也将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2)对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谱的理解不同颜色的光线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
15、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3)色素吸收光谱的应用不同颜色温室大棚的光合效率无色透明大棚日光中各色光均能透过,有色大棚主要透过同色光,其他光被其吸收,所以用无色透明的大棚光合效率最高。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绿色塑料大棚光合效率最低。实验室中黑暗处理有机物时需要有光条件下操作时最好选用绿光灯。,举一反三1(2010上海生物)下图中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右图所示结果最有可能来自于()A水培的洋葱叶B生长的柳树幼叶C培养的衣藻D秋冬的银杏落叶【解析】本题考查纸层析法提取叶绿素的材料与实验结果的分析。从两条层析条上分析可知,滤纸
16、条缺少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可能是选择的材料中缺少叶绿素,从4个选项分析,秋冬季的银杏叶由于叶绿素分解,而呈现黄色,所以层析出的色素带最可能出现的情况。【答案】D,2(2010珠海一模)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
17、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解析】好氧细菌的生活中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在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应该是氧气多的地方,也就是水绵光合作用强的地方。【答案】B,3下列是某实验小组在完成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有关问题,分析回答:(1)剪碎5 g新鲜浓绿的菠菜叶片放在研钵中,加入SiO2后,经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没有加入_,使得_。(2)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将画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画线)插入层析液,几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用同一滤液做实验的乙同学的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甲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_。(3)若选用
18、在缺Mg的营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玉米叶片作实验材料,层析后滤纸条上只出现了两条色素带,其原因是_。,(4)实验结束几天后,甲、乙两同学发现部分预留叶片已变黄。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降解所造成的,乙同学则认为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所致。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判断哪个同学的观点正确。实验过程:从预留的叶片中挑选出足量的、分量相等、大小相近的已变黄叶片和绿色鲜嫩的叶片,分别编号为A、B两组。_。实验结论:与B组相比,若A组滤纸条只有上面两条色素带或上面两条色素带较B组的窄,则_的观点是正确的。_,则_的观点是正确的。,【解析】(1)在色素的提取过程中,研磨时要加入碳酸钙,防止叶绿素在研磨过程中被
19、破坏,加入无水乙醇,让色素溶解并提取出来。(2)乙同学滤纸条上无色素带,说明滤液细线中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即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3)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无Mg不能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4)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发黄的叶片中某些色素是否因降解而减少,某些色素是否含量增加。对照组选取正常未发黄的叶片,实验组选取已变黄的叶片,通过提取分离这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比较各种色素的含量,得出结论。,【答案】(1)碳酸钙和无水乙醇叶绿素分子受到破坏、色素没有被提取出来(2)层析液触及滤液细线(3)缺Mg植物不能合成叶绿素(4)实验过程: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测定和记录实验
20、结果,比较这两种叶片色素的组成和含量实验结论:甲同学与B组相比,若A组滤纸条上面的两条色素较宽乙同学,2光反应与暗反应,(2)(2010烟台质检)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在生长阶段体内物质的转变情况,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表示相关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B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过程中水的光解,用于过程C3的还原 C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中还有丙酮酸 D、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是过程,【解析】(1)根据光合作用图解可知,图中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21、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的能量;是三碳化合物,在由光反应阶段提供的H和ATP的作用下还原为(CH2O);是ATP,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基粒)上生成。(2)相当于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其中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答案】(1)B(2)D,3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之间的关系,特别提醒:(1)光合作用只有植物的绿色细胞和光合细菌能进行,但细胞呼吸则是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的。(2)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暗反应利用,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的H来自于水的光解,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以生成(CH2O);有氧呼吸中产生的H来自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捕获 光能 色素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6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