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指南要点.ppt
《心肺复苏指南要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指南要点.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要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 急诊科 杨璟锋,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背景 29个国家356名复苏专家,通过亲临会议电话会议和在线研讨会对复苏研究进行为期36个月的分析、讨论和探讨。制作了277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411份科学证据总结。,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5年以来,复苏有许多进展:1、再次肯定并强调充分的胸外心脏按摩的频率和深度,让按压后的胸廓完全回复,最少的按压间断时间,和避免过度通气的重要性。2、大规模研究和其他研究显示,院外心脏骤停后目击者(普通施救者),对大多数成年院外心脏骤停,目击者仅
2、做胸外按压的CPR获得了与经典CPR(按压及人工呼吸)相当的预后,但对儿童,经典CPR更优。3、弱化高级生命支持过程中的药物的重要性。4、治疗性低温是一种已经被证实可以改善有目击者的以室颤为表现的成人院外心脏骤停昏迷患者的预后。,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指南的亮点 从“A-B-C”到“C-B-A”的改变 2010年AHA CPR和ECC指南最新确定的进展是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面貌,即:成年和儿童(包括儿童和婴儿,除外新生儿)患者从“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到“C-B-A”(胸外按压、气道、呼吸)。,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理由:1、绝大多数
3、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 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2、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也就是说,只需进行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的时间,大约为 18 秒钟),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理由:3、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
4、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 A-B-C 程序,该程序的第一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4、同样,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例如,如果医务人员在独自一人时看到一位患者突然倒下,该人员可以认定该患者已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且出现需电击处理的节律,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找到 AED 并回到患者身边并开始心肺复苏和使用 AED。但是,对于推测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大约 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同样对于新生儿,心脏骤停更多见于
5、呼吸性的原因,复苏应按A-B-C顺序进行,除非已知是由心脏原因引起者。,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按压速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而不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保证每次
6、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LS),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BLS是心脏骤停后救命的基础,成人BLS主要包括:1、即时识别心脏骤停。2、启动急救反应系统。3、早期实施高质量的CPR。4、必要时的快速除颤。,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启动急救系统 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
7、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如上文注明,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 程序)
8、。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进行 2 次人工呼吸。,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 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
9、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 30 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这一关键处理,同时,应尽可能缩短人工呼吸的延误。,2
10、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胸外按压 2005(旧):在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未给出面向未经培训或经过培训的施救者的不同建议,但已建议调度员向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指示。在 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胸外按压 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 Hands-Only(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
11、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 30 次按压对应 2 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胸外按压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另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
12、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 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
13、进行 AED 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按压-通气比率(置入高级气道之前)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单人施救者的按压通气比率建议值(30:2)并未更改。在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仍然建议以大约每秒钟 1 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实施高级气道管理后,可继续进行胸外按压(速率为每分钟
14、至少 100 次)且不必与呼吸同步。之后,可按照大约每 6 至 8 秒钟 1 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大约 8 至 10 次呼吸)。应避免过度通气。,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胸外按压幅度 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 4 至 5 厘米。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
15、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 5 厘米比按压 4 厘米更有效。为此,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 5 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 4 厘米,儿童大约为 5 厘米)。请注意,不再使用 5 厘米的成人范围,而且为儿童和婴儿指定的绝对深度较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早期版本中指定的深度更深。,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环状软骨加压2010(新):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
16、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而且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理 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施加压力以向后推动气管,将食管按压到颈椎上。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七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另外,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所以,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2010版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1、BLS程序简化,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17、。2、对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症状的成年人,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并开始心脏按压。3、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气,这是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4、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 5 厘米。5、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苏 指南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6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