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ppt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球物理系 王永刚E-,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地球物理勘探,课 程 内 容,第1章 绪论 第2章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3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第4章 地震波速度 第5章 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第6章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第6章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 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第二节 断层解释 第三节 构造图的绘制,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一、基本内容 二、解释工作流程 三、层位标定四、地震剖面解释方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的地震勘探主要包括三大环节,即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地震资料的野外采集和室内处理涉及到基础资料的操作,而地震资料解
2、释就是把这些资料转化成抽象的地质术语,即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地质构造形态和空间位置,推测地层的岩性、厚度及层间接触关系,确定地层含油气的可能性,为钻探提供准确井位等。很显然,这种转化和转化的质量是每个解释人员的能力、想象力的综合表现,最终的成果体现在地质解释的合理性上。,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地震资料解释可分为三个阶段:构造解释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以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为主,即利用反射波旅行时、速度等信息,查明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埋藏深度、接触关系等。地层岩性解释出现在70年代后期,这一阶段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地震地层学解释,即根据地震剖面特征、结构来划分沉积层序,分析沉
3、积岩相和沉积环境,进一步预测沉积盆地的有利油气聚集带;二是地震岩性学解释,它是采用各种有效的地震技术,提取一系列地震属性参数,并综合利用地质、钻井、测井资料,研究特定地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孔隙度、流体性质等。开发地震解释油田进入开发阶段后,地震技术为开发服务则产生了开发地震解释,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储层参数预测、油藏动态监测等。,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一、基本内容 根据生产实践,而且严格执行我国统一制定的石油行业标准中关于石油物探标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SY/T54811996)”的相关规范,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基本内容包括:1、反射波的对比追踪 在地震反射波法勘探
4、中,应用地震波的基本理论和传播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研究地震资料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识别真正来自地下各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并且在一条或多条地震剖面上识别属于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称之为波的对比。,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2、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 根据研究区内井孔所得的钻井地质和各种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上各反射层的特征(如旅行时或埋藏深度、振幅、频率、相位、连续性、波形特征等),推断各反射层所对应的地质层位,并分析地震资料上所反映的各种地质现象,例如构造、断层、不整合、地层尖灭以及各种特殊地质体等,完成二度空间或三度空间内各种资料的构造解释、地震地层学解释以及各种可能的含油气圈
5、闭解释。,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3、绘制构造图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内分布的测线,作出反映地下某个地层起伏变化的相应图件,即地震t0构造图或深度构造图,也可作出反映地下某个局部有意义的储集体的形态图或其他平面图件(如等厚图、断面构造图等),根据石油地质方面的理论与实际资料,推断并圈定含油气有利区域,估计含油气储量,提供钻探井位。绘制的图件应该符合石油行业标准中关于“石油地震勘探解释图件(SY/T53311994)”的相关规定。,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4、提交研究成果 生产单位通常以项目管理的方式完成地震资料解释的生产任务,课题组根据研究
6、项目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如期完成各项任务后,需要撰写研究报告,答辩验收后,必须按照规范要求上交各项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如区域地质背景、成藏特征、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油气藏类型等;研究区的地震层位分析;资料解释流程及其主要工作方法;地质认识和成果图件;储量与钻探井位,提供专门的储量报告和井位设计报告。研究成果必须归档保存,应该严格执行石油行业标准中关于“石油地震勘探资料归档保管规定(SY/T59281994)”的相关标准。,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二、解释工作流程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分为二维解释与三维解释,简单说来,二维解释是指面向地震
7、测线的解释工作,三维解释是指面向三维数据体的解释工作。构造解释是整个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的重点和基础,地层与岩性解释、储层与含油气预测等一般都是在构造解释工作之后进行的。,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1、二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地震勘探主要以二维为主,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人们很好的总结了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一般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连井解释、剖面解释、平面及空间解释三个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工作,完成由点到线、到面、到体的一整套解释过程。在此过程中,三个环节依次衔接、相互作用,如右图所示。,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1)连井解释 连井
8、资料解释的具体内容:钻井分层与地震层位的对比连接:了解反射层相当的地质层位,以及各地层的岩性、接触关系等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过乌36井的砂体标定剖面,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地震测井或VSP、测井资料的解释:解释后可获得准确的平均速度,用于时深转换;大套地层的层速度,用于储层分析与研究;合成地震记录:利用声波测井的层速度资料和密度测井的密度资料,按垂直入射、垂直反射的反射系数公式计算各分界面的反射系数系列,并从地震剖面中提取子波或给定地震子波,利用褶积模型或波动理论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
9、方法,由测井资料制作合成记录或VSP插入地面地震剖面,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通过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对比分析,既可以实现层位标定,还可以判断井旁反射的真伪,如识别多次波等;层速度研究:利用声波时差测井曲线计算层速度(层速度信息也可以通过波阻抗反演方法来获取),了解岩性与层速度的关系,结合井旁地震测线上的层速度资料、振幅强度、频率和相位等资料,了解连井测线的地层、岩性、岩相,甚至含油气的情况。,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2)剖面解释 无论是手工解释还是工作站解释,剖面解释是最基本的,其主要任务包括:基干测线对比,解决大套构造层对比,确定解释层位等问题;
10、全区测线对比,解决构造层和各解释层位的全区对比问题;复杂剖面解释,对于重点地区的复杂剖面段,如断层、挠曲、尖灭、不整合、岩性变化等,以及感兴趣的地震现象,如平点、亮点等,需要进行细致解释。通常还需要特殊处理,提取各种地震信息,如速度、振幅、频率、相位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并利用地震模型技术,反复验证,以求得地下复杂现象的正确解释。,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在进行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时,应该尽量收集前人资料,包括以往的地质、地球物理、钻井等勘探开发成果。了解区域地质概况,如地层、构造及其发展史,断层类型及其在纵横方向上的分布规律等。还需了解研究区的地震工作情况,如野外采集方
11、法和记录质量,资料处理流程及主要参数,剖面处理质量及效果,前人采用的解释方法和主要成果等,必要时可以作些量化分析,这些是进行地震剖面地质解释的基础工作。,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生产实践中总结的“SST”解释方法:构造(Structure)、地层(Stratigraphy)、圈闭(Trap)解释方法。构造解释是确定层位,并对层位进行不整合面、断层、褶皱、尖灭等各种构造现象的解释;地层解释是研究生储盖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地震剖面上的地震相分析、井资料的岩相分析、沉积相转换。由井孔资料获得的岩性,向剖面、空间延伸进行生储盖层的划分,并区分不同等级,研究生储盖层间的关系,圈定出有
12、利含油气层段和范围。含油气圈闭解释是在构造解释和生储盖层解释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性的全部信息,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内划分出圈闭群带,在各圈闭群中解释出各种可能的含油气圈闭,选择最有利的位置,为钻探提供多种井位。,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3)平面及空间解释 展示地质目标的各种平面图和空间立体图是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成果,具体图件包括:各层t0等值线图,作为地震资料平面解释的中间结果;各层深度构造图,了解地下各层构造情况、提供钻探井位的基本依据;各层厚度图,用于地质目标的储层研究与评价,也可用于沉积相分析;特殊地质体的分布图,包括目标层的断层组合、尖灭线分布、岩性变化带以及各种有
13、意义的沉积现象的平面图;各种有利含油气圈闭的平面图;各种立体图件,例如各解释层位的立体图,综合录井立体图或测井解释结果的栅状图,栅状组合剖面图,各种地质异常体的空间形态分布图等。,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T1bP1f底面的t0空间形态,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可视化环境下钻井轨迹设计,2、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地震勘探主要以三维为主,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实践中,人们也总结了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工作流程,右图为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工作流程图。,三、层位标定 把地震剖面转换为地
14、质剖面,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对反射波同相轴进行层位标定。广义标定是指利用测井、钻井资料所揭示的地质含义(岩性、层厚、含流体性质等)和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波形、频谱、速度等)之间的对比关系,判别或预测远离或缺少井控制区域内地震反射信息(如同相轴、地震相、各种属性参数等)的地质含义。而层位标定就是把对比解释的反射波同相轴赋予具体而明确的地质意义,如沉积相、岩性、流体性质等,并把这些已知的地质含义向地震剖面或地震数据体的延伸过程。,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层位标定成果图,1、层位标定的工作流程 地质目标层位的标定过程包括下列几个工作步骤:钻井和测井资料(如声波、密度)的
15、整理,深时转换,分层计算其反射系数序列r(t);选定或从地震剖面中提取地震子波w(t),并与r(t)褶积,得到合成地震记录s(t);井旁道s(t)与合成地震记录道s(t)作比较、分析,并进行地质解释;地质目标层位等地质含义的对比解释,工作区多个井位点上的合成地震记录构成地质目标解释的“种子点集”,再由点到线、到面直至到体的解释。上述工作步骤可理解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如下图所示。,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一节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层位标定的工作流程,2、层位标定的基本方法 实现目标层位标定的方法有平均速度标定法、VSP资料标定法和合成地震记录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资料 构造 解释 主要内容 基本 方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760103.html